![古诗词诵读《涉江采芙蓉》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6214089/0-1727930813993/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古诗词诵读《涉江采芙蓉》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6214089/0-1727930814063/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古诗词诵读《涉江采芙蓉》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6214089/0-1727930814096/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古诗词诵读《涉江采芙蓉》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04](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6214089/0-1727930814125/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古诗词诵读《涉江采芙蓉》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05](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6214089/0-1727930814145/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古诗词诵读《涉江采芙蓉》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06](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6214089/0-172793081418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古诗词诵读《涉江采芙蓉》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07](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6214089/0-1727930814214/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古诗词诵读《涉江采芙蓉》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08](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6214089/0-1727930814231/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八单元古诗词诵读涉江采芙蓉教课课件ppt
展开1.喻高洁品格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周敦颐2.喻纯洁爱情问莲根、有丝多少,莲心知为谁苦?——元好问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下有并根藕,上有并头莲。——《青阳渡》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西洲曲》
○ 新课导入荷花:莲、芙蓉、朱华、芙薬qú、菡 苔hàn dàn。
通读诗歌,了解诗歌大意抓住意象,体会诗歌营造的意境, 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体会诗歌所采用的艺术手法
《古诗十九首》是中国古代文人五言诗选辑,由南朝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文选》而成。代表作:《迢迢牵牛星》《行行重行行》。它继承了《诗经》以来的优良传统,为建安诗风 的出现作了准备;它是汉代诗歌由民间文学过渡到文 人创作并出现繁荣局面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它将五言 抒情古诗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体系;它为五言诗的进 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它的出现,标志着文人 五言诗的成熟。
“大率逐臣弃妻,朋友阔绝,游子他乡,死生新故之感。”《古诗十九首》产生于东汉末年。此时,宦官外戚专权,政治黑暗混乱,官 僚垄断仕途,社会动荡不堪。在这样的形势和风气下,中下层士子为了谋求前程, 只得奔走交游。他们背井离乡,辞别父母,留下妻儿,漂泊蹉跎,却往往游宦无 门,一事无成,只落得满腹牢骚和满腔乡愁。作品真实地反映出了东汉后期政治 混乱、败坏没落的时代面貌。
五言之冠冕。——刘勰《文心雕龙》惊心动魄,可谓一字千金。——钟嵘《诗品》
① 失志伤时、人生无常的感慨。② 世态的炎凉与人情的冷暖。③ 游子思妇们离别相思之苦。
两汉一魏晋南北朝— 唐 二 宋建安时期:建安七子东晋:陶渊明(田园诗)谢灵运(山水诗)南北朝民歌:《木兰诗》
乐府诗:《陌上桑》《孔雀东南飞》先秦《诗经》楚辞《离骚》
西汉:赋东汉:《古诗十九首》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wèi谁?所思/在/远道。 还huán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涉江采芙蓉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渡过江去采摘荷花,生有兰草的沼泽地长着很多香草。采 之 / 欲遗谁?所思/在远道。采摘荷花想要送给谁呢?所思念的人在遥远的地方。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回头看那故乡啊,漫长的道路无边无际。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感情深厚却两地分居,在愁苦忧伤中慢慢变老。
●离别相思之苦● 游子羁旅之思● 分 隔 两 地 之 忧● 终老难聚之悲
思考诗歌抒发了什么情感,如何来抒情的?所思在远道
忧仿以终老涉江采芙蓉芙蓉遗相思还顾望旧乡
兰泽多芳 草→ 以乐衬哀
这些意象有什么特征?这对全诗意境的营造有什 么艺术作用?· 特征:仪表庄重姿态优美气质优雅品质高洁。·作用:属于环境描写,营造高洁清幽的意境;表达出诗人情怀的 高雅,感情的纯洁、美好;侧面烘托诗人人物形象。
请找出本诗中的意象有哪些?分析形成了什么样的意境?兰泽、芳草、芙蓉、长路、旧乡其中哪个意象是最重要的? 芙 蓉
实战模拟:首联选取了哪些意象?构成了怎样的意境?①“芙蓉”“兰泽”“芳草”等意象。②描述了抒情主人公涉江采摘芙蓉的情景(女子 采莲图),营造的是轻松欢快的氛围。(营造了 清幽、高洁的意境)③表达出诗人情怀的高雅,感情的纯洁、美好。
古典诗歌表达技巧(艺术手法)1.修辞技巧:比喻、比拟、借代、夸张、通感、双关、反复等2.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描写方式:正面、侧面、细节、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描写角度等) (抒情方式: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借古讽今、托物言志等)3. 表现手法:衬托、对比、渲染、联想、想象、欲扬先抑 4.结构技巧:首尾照应、层层深入、开门见山、铺垫等。
三读,读懂省略(主语),身临其境探 究 :有人认为这首诗歌抒情主人公是男子, 也有人认为是女子,你怎么看?或者你有什么想 法?
赏析手法 抒情主人公≠作者
(1)采莲是江南的旧俗,在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就有这样的描绘“采莲的是年少的女子,她们是荡着小船,唱着 艳歌去的。”而且按江南民歌所常用的谐音双关手法,“芙蓉”往往暗关着“夫容”;随水而居不伴妾身,独飘 摇于江心活水之上。 ”, “莲子”即“怜子”。(2)当时男子游宦京师洛阳,远离江南;那我们就可以由 此推想采莲的是一个女子。
观 点 一 :是 女子,因为女孩子喜欢采一些花花草草,依据是“涉 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江边环境如何?女子的心情如何? 夏日采莲、莲花繁茂、热闹欢快欢欣- 失落
《古诗十九首》产生于东汉末年。此时,宦官外戚专权,政治黑暗混乱,官僚垄断仕途,社会动荡不堪。在这样的形势和风气下, 中下层士子为了谋求前程,只得奔走交游。他们背井离乡,辞别父 母,留下妻儿,漂泊蹉跎,却往往游宦无门, 一事无成,只落得满 腹牢骚和满腔乡愁。作品真实地反映出了东汉后期政治混乱、败坏 没落的时代面貌。
观点二:是 男 子,“ 还顾望旧乡”,古代只有男子才出来游历求学,女子一般不出远门,既然望故乡说明是远游,由此判断是男子。
古诗十九首,不必一人之辞,一时之作。大率逐臣弃妻,朋友阔绝,游 子他乡,死生新故之感。 ——清 ·沈德潜
①在外漂泊的羁旅之苦;在宦途艰难、远离故 乡的情况下,自然会产生孤单失意的羁旅之感。②难回故乡的无奈之情;想要回家,但路途遥远 无法回家,含蓄地传达了游子深深无奈的心情。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这种思念又包含着哪些更细腻的情感呢?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请同学们分角色朗读,女生读前八句,男生读后两句。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女子想象自己游历在外的丈夫在回头望故乡思念自己,这种写法叫“悬想法”或“主客移位”、“对 写”法。
●表现形式:①常用“忆”“想得”“遥知”“遥怜”之类领字来结构全篇。②将写自己与写对方相结合,相互生发,相互映衬。(虚实结合)③通 篇纯从设想对方来展开艺术构思,婉转曲达。(虚写)●表达效果:①扩大了诗歌意境,丰富了情感内涵。②虚实相生,给人情韵悠长之感,使抒情更加婉曲蕴藉。
知识链接 曲笔——对写法 “对写法“也 称对面落笔、曲 笔 ,意指不直接抒发对对方的思念之情,而是从
对方着笔,想象对方是怎样在思念着自己,简单来说,就是不写自己如何思念对方,而是着力描绘对方如何思念自己的一种手法。其实质在于联想和想象。
思考:诗人表达对妻儿的思念之情, 是从什么角度落笔的?① 首联想象妻子在鄜州望月思念自己,说 透诗人在长安的思亲心情。② 颔联说儿女随母望月而不理解其母的思 念亲人之情,表现诗人想念儿女、体贴妻 子之情。③ 颈联写想象中的妻子望月长思,充满悲 伤的情绪。④ 尾联寄托希望,以将来相聚共同望月, 反衬今日相思之苦。
月 夜杜甫今夜廊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末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此诗运用对写法,借助想象,抒写妻 子对自己的思念,也写出自己对妻子的思 念。全诗构思新奇,深婉动人。
①运用了对面落笔的手法。②诗人宕开一笔,不写自己的思念,转而由“忆君” 引起,描写友人离别之后的种种愁绪,一幅想象中的 情境展现在读者面前:朋友远在异乡,夜泊潇湘,清 凉的月色下,梦里充斥着凄冷的猿猴哀鸣。③诗句由眼前情景转为设想友人抵达后的凄凉清冷处 境和孤寂愁苦之情,通过想象拓展意境,使主客双方 惜别深情表达得更为深远。
送魏二王昌龄醉别江楼橘柚香, 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 愁听清猿梦里长。
思考:明人陆时雍《诗坛总论》评价诗歌第三四句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你如何理解?
首先,在那个时代,女性只能把全部的生命寄托于爱情和婚姻。——“思人”是女性独有的视角。其次,女性情感的深婉细腻,是男性所不及的。为诗人的创作提供了意蕴丰厚的意象和意境。——女性为主人公有不可替代的优势。第三,这些汉末文人对女性不仅有真诚的理解与同情,抒写女性的不幸, 也融入了自己饱经忧患与痛苦的人生体验。——汉末文人具备以女性角度 抒写情感的可能。
思 考 :汉末文人不从自己的角度落笔,而借用思妇 的口吻来抒情,是什么原因呢?
还顾、望[动作描写]使思念之情更加浓重。漫浩浩[叠词]不仅指道路漫长无际,更让人感 觉到思念之忧伤的绵长。
思考:本诗哪些词语最传神?最能传达主人公的情感?
赏析手法 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乎一字千金。——钟嵘思考:《涉江采芙蓉》的“一字千金”体现在哪里?
芙蓉:莲,谐音“怜”,喜爱芳草:优秀的异性远道:有鸿沟还顾:蓦然回首,幡然醒悟长路:有鸿沟
思考:能否把“而”和“以”去掉,改为四言诗呢?而,表转折。突出从甜蜜相爱到痛苦分离的极 大反差,把相爱却不能相守的黯然心情表现得淋
漓尽致。以,表结果。连接忧伤和终老,将思念的忧伤 所跨越的时间之久体现了出来。
全诗运用直接抒情、借景抒情及叙事抒情的手法,抒写漂泊异地失意者的离别相思之情;从 游子和思妇两个角度交错叙写,表现游子思妇的 强烈情感;运用对写手法,在虚实结合中强化了 夫妻之爱及妻子对丈夫的深情。
本诗借助家乡思妇采集芙蓉和他乡游子回望家乡来表达彼此之间的思念之情,深刻地反映了游子思妇的现实生活与精神生活的痛苦。
法写出抒情主人公形象的雅洁,并营造了一种清幽、高洁的意境。(2)《涉江采芙蓉》中,“ 采之欲遗谁? 所思在远道 ”两句自问自 答,点明了主人公全部忧思之由来。(3)《涉江采芙蓉》中,描绘出游子怀乡的感人情景的句子是 还 顾 望 旧 乡 ,长路漫浩 浩 ”。(4)《涉江采芙蓉》中既抒发了主人公担忧此生无缘与思念的人相聚的忧伤,又 表达出自己爱情的忠贞的两句是“ 同心而离居, 忧伤以终老 ”。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涉江采芙蓉》中,“ 涉江采芙蓉, 兰泽多芳草 ”运用比兴手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涉江采芙蓉示范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涉江采芙蓉示范课ppt课件,共2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写作背景,文学常识,古诗十九首,识记重点,涉江采芙蓉,读准诗句,整体把握,赏析诗歌,知识链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八单元古诗词诵读涉江采芙蓉备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八单元古诗词诵读涉江采芙蓉备课ppt课件,共2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涉江采芙蓉,教学目标,《古诗十九首》,读诗解意,采莲之人是谁,你怎么看,男子游子思亲,女子思妇怀远,鉴赏品味,以乐景写哀情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涉江采芙蓉课文内容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涉江采芙蓉课文内容ppt课件,共2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王夫之《姜斋诗话》,看法一,看法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8799326979f03b68cbfed985436f7611.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