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语文朗读宝
    六下第 8 课《匆匆》教学设计第1页
    六下第 8 课《匆匆》教学设计第2页
    六下第 8 课《匆匆》教学设计第3页
    还剩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小学语文统编版(2024)六年级下册匆匆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统编版(2024)六年级下册匆匆教学设计,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表达自己的感受,体会作者的心情,发现作者的矛盾,揣摩文章的写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使学生充分认识时间一去不复返的特点,激发爱惜时间的情感。
    2.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自主正音,积累叠词。
    3.引导学生从课题想开去,整体把握全文内容,借助资料初步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重难点:
    1.初步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学生能够借助资料,丰富自己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表达自己的感受
    师:请大家认真听老师朗读课文,一边听,一边想,这篇散文给你最突出的感受是什么。
    (钢琴曲《眼泪》缓缓响起,师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师:这篇散文给你最突出的感受是什么?生:我们要珍惜时间,时间很宝贵。
    生:时间一去不复返。
    师:第4自然段中有一个短语尤其能说明时间过得很快,是哪个呢?
    生:逃去如飞。
    师:请大家读读课文,然后说说作者是怎样写时间过得飞快、一去不返的。
    (学生自由读书、批注、思考)
    师:谁来说说?
    生:作者通过写生活中的一些琐事,来写时间是怎样飞逝的。
    师:比如——
    生:洗手、吃饭、睡觉、叹息。
    师:说得俗气一点,就是吃喝拉撒睡。(生笑)时间看不见、摸不着,把时间和事情捆绑在一起,才能让我们真真切切感受到。
    生:作者还通过写太阳的变化来写时间逃去如飞。
    生:在第3自然段,作者用了“跨”“飞”“溜”“闪”这些表示动作很快的词来写时间飞逝,怎么也抓不住。
    师:这些词语,让你感觉时间就像什么?生:像流水。
    师:悄然无息。生:像风。
    师:你的想象很独特。生:像影子。
    师:你的想象很有诗意。生:像天边的飞鸟。
    师:有意思!我感觉啊,它会跨、会飞,像个可爱的小精灵。我们一起合作读读这一段,好吗?
    (师生一句句接读第3自然段)
    师:大家看,作者就是通过对这些生活琐事的描写,让我们感受到时间来去匆匆。作者多么想——(作挽留状)
    生:留住时间。
    师:时间留得住吗?生:留不住!
    师:所以作者又发出了这样的感慨——生: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师:作者多么渴望日子能一去再回!但是可能吗?
    生:不可能!
    师:你能不能举例说明时间一去不返?
    生:昨天是星期天,这周还有星期天,但已经不是昨天的星期天了。
    师:现在这一秒过去了,还能回来吗?
    生:不能。
    师:我们的童年过去了,还能回来吗?生:不能。
    师:我们的一生过去了,还能回来吗?生:不能。
    师:我们的生命跟这时光一样,也是一去不返啊!作者知道时光一去不返这个常识吗?
    生:知道。
    师:那他为什么还要反复追问呢?他心里是怎么想的?
    生:他多么希望时间能再回来啊!师:作者心情怎样?
    生:对逝去的时光感到无比留恋、惋惜!
    师:(出示课件)请看这个句子,你发现了什么?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生:这是一个排比句。生:有三对反义词。
    生:这三样事物都能再来。
    师:是的。这三件事物都能失而复得。作者写时间一去不返与燕子、杨柳、桃花有什么关系呢?
    生:对比!
    师: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这三者能失而复得,而我们的时间却不能!所以当作者看到燕子去了再来的时候,他心里一定在想——
    生:要是我们的时间能和燕子一样去了再来该多好啊!
    师:当作者看到杨柳枯了再青的时候,他心里一定在想——
    生:要是我们的时间能和杨柳一样枯了再青该多好啊!
    师:当作者看到谢了的桃花再开的时候,他心里一定在想——
    生:要是我们的时间能和桃花一样谢了再开该多好啊!
    师:请看大屏幕,我把第1自然段这样排列,你发现了什么?生:像一首小诗!
    师:对!谁能像朗诵小诗一样读读这一段?(生配乐朗读)
    二、体会作者的心情
    师:一般而言,只有年龄大的人才会对过去的时间发生感慨。作者写作《匆匆》时多大年龄?
    生:二十几岁。
    师:你如何得知?
    生:课文里有一句——“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了。”意思就是作者从出生到写这篇文章时已经度过了8000多天。用8000除以365,大约等于22,所以我推算作者写作《匆匆》时20多岁。
    师:作者1898年出生,1922年写作此文,当时还不到24岁,就已经对时间发出了如此感慨。这8000多日子,作者把它们比作——
    生:针尖上一滴水。
    师:作者这24年光阴和时间的流比较起来——
    生:微不足道!
    生:简直就是九牛一毛!
    师:这个成语用得好!“八千多日子”也只是“针尖上的一滴水”,同学们,你的一生有几滴水?
    生:四滴。(全班笑)
    师:祝你长寿!(转向另一生)你呢?生:三滴。
    师:你用了多少滴?生:半滴。
    师:已经用了六分之一了!你感觉到什么了?生:生命太短暂了!
    师:你和作者一样真切地感受到了生命的短暂易逝。想到这里,作者心情怎样?
    生:着急。生:惶恐。
    师:是啊,所以作者说他不禁——
    生: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师:其实,让作者头涔涔而泪潸潸的还不仅仅是这个。从文中再找一找,什么更让作者头涔涔而泪潸潸?
    生:“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作者对自己没有取得任何成绩而深深自责,恨自己虚度了年华。
    师:他心里非常自责,甚至有些悔恨。大家还体会到作者怎样的心情?
    生:作者开头和结尾都在问——“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其实就是在表达他自己内心的渴望。
    师:没错!开头结尾互相呼应,把这种心情表达得更加强烈。不过,大家有没有觉得,同样的问题,作者发问时略有不同呢?
    生:我觉得文章开头问时,作者是真的很迷惑;到了结尾,作者似乎已经找到答案了。
    师:你的感觉很敏锐。这就是读散文应有的姿态。大家继续说说。
    生:“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读到这里,我感觉作者非常无奈,在恨自己无能、没有什么本事。
    师:是的,此时的作者,觉得自己就是这大千世界里的一个凡夫俗子,什么也干不了,什么也抓不住,只能随波逐流混日子。这也是一种痛苦,一种觉醒之后的痛苦。
    生:“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地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这里我读出了作者的不甘心。他不愿意这样浑浑噩噩过一辈子,不愿意白白过一生。
    师:这一段话里,那么多的疑问、那么多的反问让我们很清晰地感觉到作者内心是那么杂乱、那么矛盾,甚至对自己有着诸多不满。下面,我们一起合作读一读。我读问句,你们读答句。
    师:(读)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
    生:(读)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师:我不禁——
    生: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师:(读)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
    生:(读)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
    师:我不禁——
    生: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师:(读)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
    生:(读)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
    师:我不禁——
    生: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师:(读)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地回去罢?
    生:(读)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师:“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意思是说我出生来到这个世界时什么也没有带来。那“赤裸裸地回去”呢?
    生:离开这个世界时什么也不带走。(众笑)
    生:(自己纠正)不对不对,是离开这个世界时什么也没有留下。
    师:对!这就是作者所说的“不能平的”!大家发现没有,后面这两句的答句都有什么特点?
    生:后面这两组问答都是用反问句作答。师:改成陈述句如何?
    生:语气就显得很平淡了。师:我们试试。
    (师生接读)
    师:意思虽然没有改变,但是那种自责、不甘的心情却大打折扣了!最后这一组问答,实际上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意思?
    生:我可以赤裸裸来到这世界,但是绝不赤裸裸地回去!
    师:坚决果断!接下来,同桌合作,练习背背这一段吧!
    (生练习背诵)
    三、发现作者的矛盾
    师:同学们,读朱自清先生这篇文章,你有没有发现里面有很多矛盾?
    (生静静思考,然后交流)
    生:我发现作者一方面知道要珍惜时间,但是另一方面又在浪费时间。
    师:何以见得?
    生:作者一天到晚跟着太阳茫茫然旋转,只是洗手、吃饭、默默、睡觉、叹息,他应该把时间拿来做点正事呀!
    (生鼓掌)
    生:我也觉得作者应该把时间拿来好好学习、好好工作,不要在那儿长吁短叹。
    生:我有一个疑问——作者只要决心去做,有意义的事情很多,可是作者为什么说“我能做些什么呢”?我感觉作者好像很悲观。
    生:我们预习时查了资料,朱自清在写作这篇文章时,已经取得了不起的成就,他发表了很多诗歌,而且只用三年就完成了四年的学业,但他为什么还说自己“连游丝样的痕迹也没有留下”呢?按照作者的想法,取得怎样的成绩才算留下痕迹呢?
    生:我补充一点。作为一个24岁的年轻人,就算没有取得成绩,也是十分正常的呀!朱自清为什么如此苛求自己呢?
    师:同学们的问题问得很好,说明大家真正读进去了。我们要读懂作者,就必须设身处地联系作者当时所处的社会背景去思考。《朱自清传》给了我们很好的解答。其中有一段话是这样写的——(出示相关文字)
    20世纪初期的中国,积贫积弱,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土崩瓦解,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虽然取得胜利,但是各派军阀为了自己的利益明争暗斗,新政权在风雨中飘摇。同时,列强对中国虎视眈眈,人民生活在一片水深火热之中。朱自清先生作为一名血气方刚的爱国青年,接受了新文化的洗礼,经历了五四运动的激荡,一心想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们一起,改变祖国的落后面貌。想当初,青年学生们为改变当时中国落后的现实而满怀激情、奔走呼号、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他们满以为经此一役,祖国河山必定焕然一新。谁知狂潮一退,依然荒滩一片。各系军阀犹如傀儡一般,在帝国主义操纵之下你方唱罢我登场,在中国政治舞台上演出了一幕又一幕的丑剧。面对如此现实,和大多数知识青年一样,朱自清感到惶惶然了。当年他那么热情歌颂的五四“金粒”,在中国土地上并没有开花结果呵!黑夜漫漫,风雨沉沉,光明之路又在何方?他痛苦,他困惑,他迷惘,他失去了人生的方向……他就像一个在深夜迷路的孩子,陷入了无边的黑暗之中。
    师:看了这段文字,大家明白了什么?
    生:我明白了朱自清先生那么痛苦,原来是因为报国无门啊!
    生:在朱自清看来,他所做的一切,与拯救祖国、改造社会比起来,都是微不足道、不值一提的。
    生:朱自清先生因无能为力而深感痛苦。
    师:是啊!作者诗意的文字背后,是一颗痛苦的心啊!难道他不知道时间是一去不返的吗?生:知道。
    师:难道作者愿意把时间浪费在吃喝拉撒、长吁短叹中吗?
    生:不愿意!
    师:作者多么想努力、想奋进啊!但是——生:他却不知道该怎么做!
    师:这就是那一代青年知识分子的共同写照。他们期望自己有一番作为,但是却无从做起,“现在看不清,将来望不见,既不愿随波逐流,又无力逆潮而上”,那是怎样的苦闷和彷徨呀!让我们捧起书,再次体会作者内心的感受!
    (生配乐诵读全文)
    四、揣摩文章的写法
    师:这篇文章如此短小却能广为传诵,除了文章表达的情感引起大家的共鸣之外,文章的写法也获得了学者们的高度称赞。接下来,我们来揣摩一下朱自清先生是怎样把自己的内心情感写得如此感人的。
    生:我觉得朱自清先生最成功的写法,是把自己内心的感受和捉摸不定的时间联系在一起,通过生活琐事把看不见摸不着的时间写具体了。
    师:以前我们读过的散文,都是把情感寄托在具体的事物上,比如《走月亮》,就把情感寄托在——
    生:月亮上。
    师:《父爱如舟》,是把情感寄托在——生:小船上。
    师:但是,《匆匆》不同,作者把情感融在——生:时间里。
    生:朱自清先生还善于拿身边的事物和时间对比,突出自己的感情。
    师:比如——
    生:拿燕子、桃花、杨柳等事物来对比,表达自己对时间能再回来的渴望。
    师:这些事物本身就是诗歌里常用的意象,比如“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比如“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比如“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拿这些美好的事物来对比,作者的惆怅就更显而易见了。
    生:朱自清先生将自己度过的时间比作针尖上的一滴水,又将这一滴水与大海相比,突出了他内心的恐慌。
    师:朱自清先生的散文,独特就独特在这里。我将他另外两篇代表作《春》《背影》印给大家,请同学们再读读这两篇散文,看看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相关教案

    语文匆匆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语文匆匆教案设计,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激趣导入,揭示课题,初读课文,检测预习,再读课文,整体感知,作业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匆匆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匆匆教学设计,共3页。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匆匆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匆匆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猜谜活动,激发兴趣,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