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匆匆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匆匆教学设计,共3页。
年级
六年级
单元
第三单元
主备人
魏云
课题
精读引领课《匆匆》
教学目标
1.会写“藏、挪”等6个字,会写“确乎、空虚”等11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受。
4.能抓住关键句段,感悟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仿照第3自然段,表达自己对逝的感触。
重点难点
1.能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受。
2.能抓住关键句段,感悟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仿照第3自然段,表达自己对逝的感触。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探究法、讲授法
教学准备
教学步骤首次设计
二 次 备 课
一、温故知新,激发兴趣
《劝学》唐朝·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劝学诗》宋朝·朱熹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杂诗》
东晋·陶渊明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同学们,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都写出了好多珍惜时间、赞美时间的美文,来抒发自己对时间的感悟,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朱自清先生的一篇关于时间的散文《匆匆》
板书课题:匆匆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自由读课文,初步体会作者的情感,不易读好的句子多读几遍。
说说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学生读课文,说感受(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等)
三、学习1,4自然段。感悟作者用连续的问句直接表达情感的方法。
(一)作者开头没有直接写日子一去不复返,而是写这一句
“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1自由读一读。你有什么发现?
2引导学生发现:
①作者运用排比的手法写出了自然万物的循环往复;
②将自然万物的循环往复与我们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作对比。
(“再来”“再青”“再开”和“不复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3多次朗读,感受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之情。
(二)再读一读第一自然段,说发现。引导学生找到一连串的问句。
1本文共有10个问句,你能找到吗?
2读好这些句子,师生合作读,生读问句,师读其他相关内容。
3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焦急、苦闷、恐慌
结合背景资料,理解“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地回去罢?”
背景:《匆匆》写于1922年3月,那年正值五四运动跌入低潮,现实不断给朱自清先生以失望,他和许多进步青年一样为看不到国家的未来而忧心忡忡。生在这样一个乱世,想要有所作为的24岁的朱自清,面对稍纵即逝的时光,一次次地追问自己。
4配乐读这两个自然段,读出作者的惆怅与无奈。
5作者直抒胸臆。用了一连串的问句,畅快,直接,能紧紧吸引读者的目光,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四、第2~3自然段,感悟作者将情感融入景物描写之中的方法
1教师引导:第1、第4自然段直接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这样的情感在阅读其他段落的时候你能感受到吗?是从哪里感受到的?从而引导学生抓住第2~3自然段中的“针尖上一-滴水” “行走的太阳”等描写,体会融在其中的浓烈情感。
2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围绕“时间的流逝本是同空见惯的现象,为什么作者能写得如此感人”展开交流
3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写时光流逝时饱含真情,将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可感,因而真切感人。
如果学生回答这个问题有困难,教师可予以点拨:虽然时间看不见、摸不着,但朱自清先生却把它写得形象可感,你发现了吗?引导学生对比第2自然段中“八千多日子”和“针尖上一滴水”,用比喻的手法,写出时光流逝的无声无息;
4在第3自然段中抓住“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体会作者将抽象的时间形象化,用拟人的手法,让人切身感受时间的流逝,再结合描写洗手、吃饭、默思时,时间伶俐地“跨过”、轻盈地“飞去”、悄声地“溜走”急速地“闪过”等情形,在品读中感受作者把时间的流逝变成具体可感的生活场景,感悟作者把自己的情感融在这些景物中表达的方法。
5让学生思考:作者描写时间的流逝,可写的事情很多,为什么偏偏写洗手、吃饭、睡觉这么平常的事呢?通过思考这个问题让学生感悟到:这些事如此寻常,人们不会察觉,甚至淡忘,选取这样的事例才更令人恍悟时光流逝的匆匆。
6读中品悟写法,联系生活仿写
作者的时间步履匆匆,你们的时间又是怎样从身边一点一滴溜走的,能不能学着朱自清先生的写法,抓住你生活中的一些具体的小事,赋予时间以生命,说一说。
示例:闲聊时,日子从我们的嘴边溜去;跳皮筋时,日子从皮筋底下钻过去;玩耍的时候,日子从欢笑中过去;……
7、联系生活,情感共鸣,体会道理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我能做__________,我能做____________,我还能做_________。
五、拓展延伸,巩固运用
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朱自清的经典散文《匆匆》,发现了一些经典特有的表达方式。其实,经典就是人类文明的博物馆,是值得我们深入其间,沉醉其中,不断涵泳咀嚼,反复品读的。
2.请同学们阅读图书《时间怎样地行走》和《明日歌》,思考:《时间怎样地行走》哪段文字和《匆匆》的第三自然段的表现手法相似?为什么能写得如此感人?《明日歌》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作业设计
1.积累优美语句,背诵课文。
2.搜集有关珍惜时间的名人名言。
板书设计
匆匆
连续的问句直接表达情感
日子一去不复返 将情感融入景物描写之中
借助生活中细微平常的事例
教学反思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语文匆匆教案设计,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激趣导入,揭示课题,初读课文,检测预习,再读课文,整体感知,作业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匆匆教案,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者都能失而复得,而时间却不能,遭啊?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匆匆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猜谜活动,激发兴趣,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