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下《那个星期天》教学设计 教案 0 次下载
- 六下第 8 课《匆匆》教学设计 教案 0 次下载
- 六下《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 教案 0 次下载
- 六下《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 教案 0 次下载
- 六下《综合性学习:奋斗的历程》教学设计 教案 0 次下载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竹石教案设计
展开1.学习郑燮的《竹石》,理解诗中“咬定、千磨万击、坚劲、任尔”等词语意思。
2.能用自己的话说明《竹石》,体会竹子立场坚决、决不动摇、不向困难低头的品质。
3.了解诗人郑燮,联系他的生平事迹体会诗中表露的诗人不向恶劣环境和世俗低头,坚忍不拔、刚毅正直的胸襟。
教学重难点
1.体会竹子立场坚决、决不动摇、不向困难低头的品质。
2.体会诗中表露的诗人不向恶劣环境和世俗低头,坚忍不拔、刚毅正直的胸襟。
教学过程
一
师:(板书全诗)今天郑老师和大家一起学习一首古诗,一起读!(生齐读课题)这首诗的作者是—
生(齐):郑燮。
师:“燮”是第几声?生(齐):第四声。
师:郑燮你们了解吗?谁来介绍一下?
生:郑燮又叫郑板桥,是江苏兴化人,是咱们扬州八怪之一。
生:他是清代书画家,擅长画兰、竹、石、松、菊等。他画了五十多年竹子,所以,竹子画得最好。
师:郑板桥不仅爱画竹子,也爱写竹子,一生与竹子有着不解之缘。课前都预习了吗?谁来读一读这首诗?(指名读)
师:读得不错,字字清楚,还注意到“劲”是后鼻音。一起读!(生齐读)
师:诗有诗的节奏。这是一首七言—生(齐):绝句。
师:咱们合作读一读。(出示课件)老师读蓝色部分,你们接着读红色部分。咬定青山—
生:不放松。
师:立根原在—生:破岩中。
师:千磨万击—生:还坚劲。
师:任尔—
生:东西南北风。
师:诗还有诗的韵律。发现这首诗的韵脚了吗?
生:松、中、风。(课件中“松、中、风”变斜)
师:咱们和刚才一样,再合作一次。(师生合作读)
二
师:同学们读得很好。如果理解了诗的意思,可以读得更好。请同学们先猜一猜诗句的意思,猜不出的,再借助注释,与同桌讨论一下。
(生自由说、讨论)
生: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根死死地长在岩石缝中。千万次打击,它仍然坚韧挺拔,任凭东西南北风怎么刮,也不动摇。
师:你的理解正确。能想着诗的意思读一读吗?(该生读全诗)
(再指名一生读全诗)
师:读书贵生疑。同学们有没有思考过,郑板桥笔下的竹子,和我们平常见到的竹子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那郑板桥笔下的竹子是什么样子?能用诗中一个词说一说吗?
生:坚劲。
师:(板书:坚劲)“坚劲”是什么意思?
生:十分坚韧,非常刚劲。
师:从诗中哪儿可以看出竹子坚劲呢?请将发现的关键字词圈出来,开始。
(生圈画,师巡视)
生:咬。
师:(师在板书中圈画)“咬”让你产生了什么感受?
生:牢牢地抓住。
师:人才会咬,竹子会咬吗?这是什么写法?
生(齐):拟人。
师:既然是拟人,那你觉得竹子像什么样的人?
生:像一个坚强不屈的人。
师:还可以从这句诗的哪里看出竹子的坚劲?
生:定。
师:(师在板书中圈画)“定”又让你产生了什么感受?
生:非常专注。
生:破岩。
师:(师在板书中圈画)“破岩”给你什么感受?
生:岩石破裂了。
师:如果把这句话改为“立根原在沃土中”行吗?为什么?
生:不行,生长在沃土中的竹子很茂盛。
师:十分茂盛?生:是的。
师:能用“坚劲”形容吗?生:不能。
师:也就是说,虽然茂盛,但不需要“咬定”,与坚劲无关。如果把这句话改为“立根原在石岩中”行吗?为什么?
生:不行。因为石头没有缝,竹子不可能长在石头上。
师:有道理。也就是说,石头没有缝隙,长不出—
生(齐):竹子。
师:那么“破岩”给你什么印象?(出示:破岩)
生:长在石头小小的缝里,也太难了。
师:生长在这些缝隙中的竹子,与生长在沃土中的竹子相比,难在哪儿?
生:沃土里营养成分特别多,岩石缝中营养成分很少,扎根十分艰难。
生:生长在破岩中不仅扎根难,也没有阳光雨露。
师:是呀,对于一个生命来说,这里的环境是多么险恶啊!(出示:环境险恶)要想在这么险恶的环境中生存下去,就得把根扎深、扎牢,扎出—
生(齐):坚劲。
师:也就是说,险恶的环境,反而练就了竹子的什么本领?
生(齐):坚劲。
师:此时读这句诗时,你脑海里浮现出了什么样的画面?
生:我看到竹子紧紧抓住破岩,努力把根往下扎。
生:竹子从破岩里冒出头来,仍然充满生机。
师:咱们一边读一边想象挺立在破岩中的翠竹形象。这就是竹子的外形(板书:形)。谁想象画面读一读这句诗?
生: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师:如果“咬定”读得稍重一点,会更能体现险恶环境下竹子的坚劲。谁再来读一读?(生读)
师:你的朗读,让我仿佛看到了竹子傲然挺立在破岩中的英姿。一起读。(生齐读)
师:还可以从哪里看出竹子的坚劲呢?
生:还。
师:小小的“还”(师在板书中圈画)字,透露出—
生:好多次了。
师:也就是说,越是打击,竹子越坚劲。
生:任。
师:(师在板书中圈画)“任”透出竹子的什么神采?
生:很坚定,很从容。
生:千磨万击。
师:(师在板书中圈画)竹子经历了哪些磨难?
生:竹子经历了东西南北风。
师:早上,东风刮来了。(出示:“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其中“千”“万”为红色,将“千”变为“早”)晚上,西风刮来了。(将“万”变为“晚”)谁来读?
生:早磨晚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师:读出了竹子的从容。冬天,北风凛冽(将“早”变为“冬”);夏天,南风炙烤(将“晚”变为“夏”)。男生一起读。
男生:冬磨夏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师:读出了竹子的豪迈。无论春夏秋冬的风怎么刮(将“冬”变为“千”);无论东西南北的风怎么摧残(将“夏”变为“万”)。一起读。
生(齐):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师:孩子们,竹子凭什么顶住了这千万次的打击?
生:凭的是顽强、坚劲。
师:对!凭的是坚强不屈的神态,凭的是坚劲的神采,这就是竹子的神韵。(板书:神)“千磨万击”(师在板书中再次圈画)还会让你想到什么样的画面?竹子还会历经哪些磨难?
生:可能被砍伐。
师:被砍伐之后,第二年竹子—
生:又长出了新的。
师:你心中竹子的生命力是顽强的。
生:可能会遭受暴雨雷鸣。
师:同学看,这是狂风暴雨、电闪雷鸣下的竹子。(出示画面)面对暴雨雷鸣,竹子有什么反应?
生:一点也不害怕,一直挺立在那儿。
师:你心中的竹子是从容的。生:可能会遇到寒风大雪。
师:这是寒风凛冽、大雪纷飞下的竹子。(出示画面)面对寒风大雪,竹子有什么反应?
生:不但没有枯萎,反而越长越青。
师:你心中的竹子是坚劲的。此时此刻,我们心中也长出了坚劲的翠竹。请选择其中一个,合理想象,将你心中的翠竹风采写下来。(出示:狂风怒吼时,竹子;暴雨倾盆时,竹子;冰霜肆虐时,竹子;大雪纷飞时,竹子。)
(生写,师巡视中提醒:请同学们注意写字姿势,腰板像小竹子一样挺直了)
师:刚才老师在个别同学作业纸上画了五角星,请你们站起来,一个接着一个交流。
生:狂风怒吼时,竹子不停地摇,猛烈地晃,小小的竹杆被大风刮得无法站稳,可竹子竭力地控制着自己,与狂风搏斗,毅然挺立。
师:狂风刮不倒你心中的翠竹!
生:大雪纷飞时,洁白的雪花缀满翠绿而浓密的竹叶,竹枝微微下弯,青青的翠竹变得如白玉般高洁,有一种不怕压垮的精神。
师:大雪也压不垮你心中的翠竹!把你的感觉读出来。
生: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师:很好,读出了坚劲的神韵。一起读。(生齐读)
三
师:同学们,郑板桥心中的竹子是坚劲的。其实,不同经历的人,心中的竹子是不一样的。你们看这一句。(出示: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唐,李峤。)谁来读?(指名读)
师:这是唐代李峤心中随风飘摇的竹子。第二句,(出示:野竹野竹绝可爱,枝叶扶疏有真态。元,吴镇。)后面的接着读。
师:这是元代吴镇心中可爱的野竹。第三句,(出示:斑竹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唐,刘禹锡。)后面的接着读。
师:这是唐代刘禹锡心中的相思竹。郑板桥心中的竹子,与李峤、吴镇、刘禹锡的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郑板桥心中的竹子是什么样子?
生:是坚劲的。
师:看来,竹子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郑板桥为什么爱从坚劲的角度欣赏竹子呢?请大家浏览这段资料。(出示资料,生默读)
郑燮又叫郑板桥,扬州八怪之一。清代书画家,画竹五十多年。曾在山东范县、潍县做过十二年的县令,对待遭受灾荒的平民百姓,他不顾别人劝阻,开仓贷粮,让老百姓写借条,救活一万多人。招收饥民修建水利,也养活了许多人。当年秋天又歉收,就把老百姓的借条一把火烧掉。这引起了贪官污吏、恶豪劣绅的不满,纷纷诬告他,直至被贬官。贬官后,他干脆辞官回乡,以卖画为生。晚年穷困潦倒,饱尝酸甜苦辣,看透世态炎凉。
师:郑板桥为什么喜欢坚劲的竹石?
生:因为郑板桥也像竹子一样,有坚韧的品质。
师:是啊,灾荒越是严重,郑板桥越像竹石一样—
生(齐):坚劲。
师:恶豪劣绅越是谩骂,郑板桥越像竹石一样—
生(齐):坚劲。
师:郑板桥身处险恶的环境,经历无数次打击,反而练就了他什么品性?
生:坚劲。
师:这种坚劲的品性与竹石十分相似。我们来欣赏几幅郑板桥画的竹石。这几幅画有什么共同特点?
生:竹子都长在石头上。
师:也就是说,既画了——(竹子),又画了—(石头)。
师:这里是什么样的石头?
生(齐):破岩。
师:郑板桥将竹子和破岩画在一起,想表达什么呢?(出示:“竹子”和“破岩”)竹子表达的是什么?
生:坚劲。(出示:坚劲)师:破岩表达的是什么?
生:环境险恶。(出示:环境险恶)
师:“坚劲”与“环境险恶”放在一起(圈画“坚劲”与“环境险恶”),你有什么感受?
生:环境险恶,更能突出竹子的坚劲。
师:能用上“越”字表达你的想法吗?(板书:越)
生:环境越险恶,竹子越坚劲。
师:也就是说,环境险恶,反而练就了竹子的—
生(齐):坚劲。
师:竹子和破岩画在一起,就会化为—
生(齐):竹石。
师:此时的竹石,给你什么感受?能用“越”说一说吗?
生:石头越破碎,竹子反而越坚劲。
师:所以人们说—(出示:无石,竹不挺;有石,竹更坚。生齐读。)
师:所以,郑板桥爱将竹子和破岩画在一起。竹子与破岩,在郑板桥的画中已经融为了一体的——(竹石)。
师:竹子与破岩,在郑板桥的诗中,也已经融为了一体的—(竹石)。
师:竹子与破岩,尤其是在郑板桥的心中,已经融为了一体的——(竹石)。
师:诗言志,郑板桥用竹石表达坚劲,这种表达方法有什么特点?
生:托物言志。
师:托的物是什么?(板书:物、志)
生(齐):竹石。
师:言的志是什么?生(齐):坚劲。
师:郑板桥借竹石表达了什么志向?
生:表达诗人在险恶环境中好好生活的志向。
师:这种生长在破岩中的竹石,让你联想到了谁?
生:我想到了贝多芬。虽然他听力已经严重下降,但他还是不屈不挠地谱写了很多世界名曲。
师:也就是说,听力越差,贝多芬的意志越—
生:坚劲。
生:刘伯承做眼睛手术时,没有麻醉,大夫为他割了72刀,他数得清清楚楚,说明他意志十分坚定。
师:也就是说,手术刀割的次数越多,刘伯承越—
生:坚劲。
师:无论是贝多芬,还是刘伯承,他们都具有环境越险恶,意志越坚劲的精神。让我们用这首诗,赞美一下这些心中的榜样!(生齐读全诗)
四
师:郑板桥一生画竹、写竹,留下了许多咏竹诗。世人爱栽种和欣赏娇美的花儿,郑板桥却说—(出示:举世爱栽花,老夫只栽竹。霜雪满庭除,洒然照新绿。生读。)
师:一夜风雪,百花凋零。只要除掉满院的霜雪,竹子就会展露新绿,透出勃勃生机。你说,郑板桥怎能不爱这傲霜斗雪的青青翠竹呢?郑板桥爱竹,更像竹。身为县令,他曾因赈灾济民,得罪了上司。辞官回乡时,老百姓盛情挽留,郑板桥潇洒地挥挥衣袖,慨然作答——(出示: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生读。)
师:两袖清风,辞官回乡。他画的这枝清瘦竹,何尝不是他自身的写照!郑板桥辞官后,以卖画为生,穷困潦倒。很多人不理解,说他有官不做真傻,有福不享真怪。郑板桥不以为然,豪迈地写下了—(出示:我有胸中十万竿,一时飞作淋漓墨。为凤为龙上九天,染遍云霞看新绿。生读。)
师:这是多么高贵的品格,多么崇高的人生境界啊!一起读!
生(齐):我有胸中十万竿,一时飞作淋漓墨。为凤为龙上九天,染遍云霞看新绿。
师:这画中一杆杆瘦竹,这诗里一抹抹新绿,分明指的就是—
生(齐):郑燮。五
师:郑板桥将无数次磨难练就出的坚劲,化为咬定青山的翠竹,让立根破岩的竹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也影响着在座的我们。影响你什么了?说说自己的想法。
生:以前遇到难题,不敢去想,不敢去问,学习《竹石》后,我要像竹子一样,不轻易放弃,难题越多,越要有斗志。
师:相信困难越大,越会激发你的—
生:激发我的斗志。
师:用郑板桥的诗句表达一下。
生: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师:孩子们,人生总会遭遇各种各样的打击,我们要学会把经历的磨难变为自己成长的基石。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当别人无端指责你的时候,当遇到打击的时候,当被嘲笑的时候,我们应该想起—(诵读全诗)
师:诗歌,诗歌,诗与歌总是相伴相生、相得益彰的。听,咱们学校谢菲老师亲自谱曲、亲自吟唱的《竹石》。
师:(听完一遍后)孩子们,就让这立根破岩的翠竹神采,让这咬定青山的竹石风骨,永远挺立在我们心中。跟着一起吟唱吧!(生齐吟唱)
师:其实,郑板桥还有一些咏竹的诗,课后请同学们搜集一下,读一读,背一背。下周咱们开个赛诗会,继续感受郑板桥与竹子的情缘,继续感受郑板桥的高贵品格。
六年级下册藏戏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六年级下册<a href="/yw/tb_c161235_t8/?tag_id=27" target="_blank">藏戏教案及反思</a>,共3页。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藏戏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a href="/yw/tb_c161235_t8/?tag_id=27" target="_blank">藏戏教学设计</a>,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任务评价,任务流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竹石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a href="/yw/tb_c161300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竹石教学设计</a>,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前预习,课堂助学,课后提升,精读《竹石》,明晓形象,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