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五年级上册语文园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展开语文园地一
主备教师
【课前解析】
本单元语文园地共安排了三个板块的内容。
“交流平台”点明了本单元课文的表达特点,引导学生从自己的阅读体验出发,梳理和总结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或说明道理的方法。
“词句段运用”安排了两道题目。第一题的三个句子都是用对比的写法突出某种事物的特点,引导学生体会如何运用对比的写法表达对事物的喜爱之情。第二题编排了两组例句,引导学生认识到同一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意思可能会有所不同,需要根据上下文语境来理解,再让学生根据同一词语的不同意思,遣词造句,练习运用。
“日积月累”安排的是唐代诗人虞世南的咏物诗《蝉》。诗歌借助对蝉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高洁清远的品行和志趣的赞赏。
【教学目标】
1.能总结交流本单元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2.能结合具体语境,初步了解对比的方法在描写事物中的作用。
3.比较同一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意思,并能恰当运用。
4.能朗读、背诵古诗《蝉》。
【教学重点】
1.能结合具体语境,初步了解对比的方法在描写事物中的作用。
2.比较同一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意思,并能恰当运用。
【教学难点】
比较同一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意思,并能恰当运用。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语文园地一》优质教案
授课教师“二次备课”(手写)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能结合阅读体验,梳理、总结本单元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情感的方法。
能从示例中受到启发,初步了解,对比的写法,在描写事物时的作用。
【教学过程】
回顾课文内容,梳理方法
1.教师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都知道温故而知新,“温故”是复习学过的知识,“知新”是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那么,今天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我们在第一单元学习了哪些课文,并思考这些课文分别借助哪些具体的事物,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预设1:《白鹭》借助描写白鹭之美,表达喜爱之情;《落花生》是借助花生的特点表达人生感悟。
预设2:《桂花雨》是借助与桂花有关事情,抒发思乡之情;《珍珠鸟》借助珍珠鸟从害怕“我”到亲近“我”的过程、表达“信赖,往往创造美好境界”的感悟和体验。
预设3:这四篇课文中的具体事物都与自然界的花和鸟有关。
2.梳理方法,完成学习单。
(1)教师引导:请同学们完成学习单,梳理文章的内容。
课文
所描写的具体事物
事物特点
表达的情感
(2)全班交流学习单。
课文
所描写的具体事物
事物特点
表达的情感
《白鹭》
白鹭
外形和情态的美
赞美之情
《落花生》
落花生
外表不好看,但有用
想到做人的道理
《桂花雨》
桂花雨
香气四溢;摇桂花的乐趣
思念家乡
《珍珠鸟》
珍珠鸟
从怕人到不怕人
生活感悟
教师小结:本单元的这几篇课文从多角度呈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体现了“一花一鸟总关情”的人文主题。这几篇课文的共性是借助具体的事物抒发情感,我们可以尝试在习作和小练笔中运用这种借物抒情的方法。教师板书(借物抒情)
教师提问:你能说说对实际生活中某些事物的感受吗?
预设1:从树叶飘落的现象我会产生“叶落归根”“奉献一生”的感受。
预设2:我从腊月里怒放的梅花,产生对腊梅不惧严寒和困难的敬佩。
(设计意图:通过联系教材内容,先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感知、了解本单元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情感的方法。)
学习词句段运用第一部分
1.结合语境,品读写法。
(1)教师引导: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它们在描写事物的方法上的相似之处。
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白鹭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使如粉红的朱鹭和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预设1:这三个句子描写的主要事物的特点比较突出。
预设2:这三个句子在描写事物的方法上都是在每句前半句写事物本身的特点,后半句再与其他事物进行对比。
(2)教师引发学生思考:读一读下面的句子,说说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它的果实埋在地里。
白鹭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
预设1:第1句写的都是果实,花生深埋地下朴实无华,不张扬,桃子、石榴、苹果挂于枝头、外显张扬,通过把花生与桃子、石榴、苹果进行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像花生一样,默默奉献,不图虚名,对别人有好处的人的赞美。
预设2:第2句写的都是鸟,通过色彩、身段的对比,突出了白鹭,一切都很适宜,精巧的美。
预设3:第3句写的都是装饰物,各色的瓜、碧绿的藤和叶,生机勃勃的,与毫无生气的石狮子和旗杆相比较,更能突出作者对农家小院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教师总结:这三个句子都没有充分显示事物本身的特点,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也不如原句强。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对比写法的好处是让事物的特点更加突出。教师板书(对比)
教师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对比的修辞手法。
对比,是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的修辞手法。对比是把对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把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较,让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别是非。
运用这种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设计意图:通过联系教材内容,让学生初步了解对比的方法在描写事物方面的优点。)
练习运用对比手法。
1.花生长在地下,不像苹果那样高挂枝头。
2.妹妹很乖巧,不像弟弟 。
3.爸爸很懒惰,不像妈妈 。
预设:2.那么顽皮 3.那样勤劳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再次感受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体会了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初步了解对比的方法在描写事物中的作用。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一
蝉
(唐)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由“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三部分内容组成。我把“交流平台”和“词句段运用”的第一部分放在第一课时讲,把“词句段运用”的第二部分和“日积月累”放在第二课时讲。回看两节课,我对教材的研读与把握还是需要进一步加强的。备课只靠认真是不够的,还要钻研,这样才能更好地让学生掌握知识。在“日积月累”这一环节,我按照五年级在经典文化学习中的方法让同学们用不同形式的读,从“解诗题、知诗人、明诗意、会诗情”四个方面指导学生学习,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活到老,学到老,只有这样,才能呈现出更有活力的课堂。
语文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第一课时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语文三年级上册<a href="/yw/tb_c145402_t8/?tag_id=27" target="_blank">语文园地第一课时教案设计</a>,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前解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课前准备,课时安排,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二年级上册课文1语文园地一第一课时教案: 这是一份语文二年级上册<a href="/yw/tb_c132966_t8/?tag_id=27" target="_blank">课文1语文园地一第一课时教案</a>,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前解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课前准备,课时安排,课时目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语文统编版(2024)二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第二课时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统编版(2024)二年级上册<a href="/yw/tb_c132966_t8/?tag_id=27" target="_blank">语文园地一第二课时教案</a>,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时目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