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五单元任务一 体会人物与动物的关系20 狼/蒲松龄教学设计
展开《狼》是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文言文。本文篇幅短小,情节紧凑,通过讲述一个屠户与两只狼之间的故事,生动地展现了狼的贪婪、狡诈和屠户的勇敢、机智。文章语言简洁明了,富有表现力,对于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教学目标
1. 语言构建与运用
(1)掌握文中的重点字词,理解文章的大意。
(2)学习文言文的翻译方法,能够准确地翻译课文。
(3)积累文中的文言词汇和句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 思维发展与提升
(1)分析狼和屠户的形象,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2)引导学生思考故事的寓意,提升批判性思维能力。
(3)通过讨论和写作,提高学生的思维表达能力。
3. 审美鉴赏与创造
(1)欣赏文言文的语言美,体会作者简洁而生动的描写。
(2)感受故事的紧张氛围和情节的曲折变化,培养审美感受力。
(3)鼓励学生进行文学创作,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4. 文化传承与理解
(1)了解中国古代文学中对狼的描写和寓意,传承传统文化。
(2)体会古人的智慧和价值观,增强文化自信。
三、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1)理解文章的内容,掌握重点字词的含义。
(2)分析狼和屠户的形象,理解故事的寓意。
2. 教学难点
(1)体会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准确翻译课文。
(2)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故事的寓意。
四、教学方法
1. 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文言文的韵律美和节奏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2. 讲解法:对文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子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大意。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4. 表演法:让学生分角色表演故事,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5. 写作法:布置写作任务,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悟,进行文学创作,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播放一段关于狼的视频或展示狼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提问学生:你们对狼有什么印象?狼在人们的心目中通常是怎样的形象?引出课题《狼》。
2.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词,借助工具书解决。
教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正音释义。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跟读,注意节奏和韵律。
学生默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文章主要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故事中有哪些主要人物?他们的性格特点是怎样的?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结构和思路。
教师总结:文章讲述了一个屠户在回家的路上遇到两只狼,经过一番搏斗,最终杀死了狼的故事。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有屠户和狼,屠户勇敢、机智,狼贪婪、狡诈。
3. 精读课文,理解文意
学生分组讨论以下问题:
文中哪些词语表现了狼的贪婪和狡诈?
屠户是如何应对狼的攻击的?他的性格特点是怎样的?
故事的结局是什么?这个结局说明了什么?
各小组推选代表发言,教师点评并讲解重点字词和句子的含义。
重点字词讲解:
止:仅,只。
缀行甚远:紧跟着走了很远。缀,连接、紧跟。
投以骨:把骨头扔给狼。以,把。
一狼得骨止: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止,停止。
一狼仍从:另一只狼仍然跟着。从,跟从。
复投之:又把骨头扔给狼。之,代词,指狼。
骨已尽矣:骨头已经扔完了。矣,语气词,相当于“了”。
两狼之并驱如故: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并,一起。驱,追赶。如故,像原来一样。
窘:处境困迫,为难。
恐前后受其敌:担心前后受到狼的攻击。敌,攻击。
顾:看,视。
积薪:堆积柴草。
苫蔽成丘:覆盖成小山一样。苫蔽,覆盖、遮蔽。
弛:解除,卸下。
眈眈相向:瞪眼朝着屠户。眈眈,凶狠注视的样子。
少时:一会儿。
径去:径直离开。径,径直。去,离开。
犬坐于前: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犬,像狗一样。
久之:时间长了。之,语气助词,无实义。
瞑:闭上眼睛。
意暇甚:神情很悠闲。意,这里指神情、态度。暇,从容、悠闲。
暴:突然。
以刀劈狼首:用刀砍狼的头。以,用。劈,砍。首,头。
又数刀毙之:又砍了几刀杀死了它。毙,杀死。之,代词,指狼。
方欲行:正想要走。方,正。
转视积薪后:转身看柴草堆后面。转,转身。视,看。
一狼洞其中:一只狼在柴草堆中打洞。洞,名词用作动词,打洞。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想要从通道进入来攻击屠户的后面。意,意图、打算。隧,通道,这里用作状语,“从通道”的意思。入,进入。以,来。攻,攻击。
止露尻尾: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尻,屁股。尾,尾巴。
屠自后断其股:屠户从后面砍断了狼的大腿。自,从。断,砍断。其,代词,指狼。股,大腿。
乃悟前狼假寐:才明白前面的狼假装睡觉。乃,才。悟,明白。假寐,假装睡觉。
盖以诱敌:原来是用来诱惑敌人的。盖,原来是。以,用来。诱,诱惑。敌,敌人。
重点句子翻译:
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一只狼径直离开,另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很悠闲。
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一只狼在柴草堆中打洞,想要从通道进入来攻击屠户的后面。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才明白前面的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人的。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主旨:本文通过讲述屠户与狼的故事,揭露了狼的贪婪、狡诈的本性,赞扬了屠户的勇敢、机智,同时也告诉人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4. 品读课文,感悟寓意
学生朗读课文,体会故事的寓意。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从狼的角度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从屠户的角度看,这个故事又给我们什么启示?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点评并总结故事的寓意。
从狼的角度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贪婪、狡诈的人最终不会有好下场。
从屠户的角度看,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面对邪恶势力,我们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5. 拓展延伸,文化传承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自己了解的关于狼的故事、成语或谚语。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这些故事、成语或谚语中狼的形象和寓意,了解中国古代文学中对狼的描写和评价。
教师介绍一些关于狼的文化知识,如狼在不同文化中的象征意义等,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
6. 课堂小结
教师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文言文的学习方法和故事的寓意。
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多读文言文,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7. 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用现代汉语改写《狼》这个故事,要求语言通顺、情节完整。
(3)阅读一篇关于动物的文言文,如《黔之驴》等,与同学交流自己的阅读体会。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狼》这篇文言文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掌握了文言文的学习方法,提高了文言文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诵读、讨论、表演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同时,通过拓展延伸和文化传承,让学生了解了中国古代文学中对狼的描写和评价,增强了学生的文化素养。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对学生的朗读指导不够到位,部分学生在理解文言文的寓意时存在困难等。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更多的收获。
语文七年级上册狼教案: 这是一份语文七年级上册<a href="/yw/tb_c107559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狼教案</a>,共6页。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狼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狼教案,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由介绍作者导入新课,读懂故事,读懂主旨,读入佳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狼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狼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激趣,整体感知,疏通课文,小结,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