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语文统编版(2024)五年级上册松鼠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统编版(2024)五年级上册松鼠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流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梳理课文信息,体会文章抓住松鼠的特点说明的方法。
2.了解课文语言特点,体会说明性文章不同的语言表达。
3.迁移运用,用文艺性说明文的语言风格对某一种动物的特点进行说明。
【教学重难点】
1.了解课文语言特点,体会说明性文章不同的语言表达。
2.迁移运用,用文艺性说明文的语言风格对某一种动物的特点进行说明。
【教学流程】
一、复盘思维导图,分段分条梳理信息
师:同学们,我们继续学习《松鼠》。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学到了哪些本领呢?
(出示,见下表)
师:上节课我们根据课后练习一的要求,用“分段—分条”的方法,梳理出松鼠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两个方面的信息。
二、依托课后习题,完成本课学习任务
师:这节课,我们来完成课后练习二。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题目要求。(出示)
读下面的句子,找出课文中相应的内容,体会表达上的不同。
师:我们先来完成第一个要求——到文中找到相应的内容。谁愿意来读读这三句话?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找出课文中相应的内容。(出示)
松鼠体形细长,体长17~26厘米,尾长15~21厘米,体重300~400克。松鼠在树上筑巢或利用树洞栖居,巢以树的干枝条及杂物构成,直径约50厘米。松鼠每年春、秋季换毛。年产仔2~3次,一般在4、6月产仔较多。
—选自《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
1.重点学习第1自然段
师:接下来挑战第二个要求,体会表达的不同。从第一句话和对应的第1自然段开始体会。请两位同学读一下,其他同学用心听,仔细品,同样写松鼠的外形,有什么不同的感觉。
(出示)
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良,很讨人喜欢。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发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尾巴,显得格外漂亮。它们的尾巴老是翘起来,一直翘到头上,自己就躲在尾巴底下歇凉。它们常常直竖着身子坐着,像人们用手一样,用前爪往嘴里送东西吃。可以说,松鼠最不像四足兽了。松鼠体形细长,体长17~26厘米,尾长15~21厘米,体重300~400克。
生:原文比较生动。
生:《中国大百科全书》都是数字,很简洁。
师:感受不同是因为语言风格不同。(板书:风格)一个具体生动,一个科学严谨简洁。(板书:具体生动、科学严谨简洁)布封怎么能把松鼠的外形写得这么生动呢?一定有秘诀。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1自然段,圈一圈,画一画。
(生默读)
师:来交流一下吧。
生:我发现文中用了很多形容词,如清秀、玲珑、漂亮等。
师:火眼金睛。这些词语都是写人的,布封用来描写松鼠,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把松鼠当作人来写。师:由此可见,布封—生:非常喜欢松鼠。
师:还有什么发现?
生:我发现第1自然段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师:具体说说哪里运用了比喻。
生:帽缨形的美丽尾巴。
师:帽缨见过吗?
(生摇头,师出示图片。)
师;用来比喻松鼠的大尾巴,感觉怎么样?
生:松鼠的尾巴很蓬松。师:哪里又用了拟人呢?生:躲在尾巴底下歇凉。
师:躲,像人一样;歇凉就是乘凉,这也是人类的活动呀!一起读好这句话。
(生读)
师:继续发现。
生:有作比较。
师:请你读一读。
生:可以说松鼠最不像四足兽了。
师:不像四足兽,也就意味着松鼠更像我们的同类。
师:还有发现吗?
生:我发现有很形象的描写。比如“尾巴老是翘起来,一直翘到头上”。
师:真会发现细节。这样生动的描述让我们仿佛看到了这条大尾巴,读好这句话。
(生读)
师:布封用了很多形容词,用了一些修辞和说明方法,体现出具体生动的语言风格。这么多内容,是怎么清楚地表达的呢?
生:这一自然段是总分结构。
师:有助于说明白松鼠的外形特点。
生:是按照从头到尾写的。
师:能有条理地说明白松鼠的外形特点。因此,交流平台上这样说—(出示)
说明性文章通常抓住事物鲜明的特点进行具体说明,使我们清楚地了解事物。
师:读好这段话,感受小松鼠的讨人喜欢。
(生读)
师:刚才我们觉得《中国大百科全书》的话不生动。(停顿)不生动就是写得不好吗?
生:也好的。
师:好在哪里呢?
(生思考)
生:用了列数字的方法。(师板书:列数字)
师:这句话虽短,但是清楚地介绍了松鼠的—
生:体形、体长、尾长、体重。生:这里“~”用得很准确。师:为什么?
生:这是告诉我们体长、尾长和体重的范围,不是只有17厘米、15厘米、300克。
师:带着你们的发现一起读。(生读)
师:一句话就可以讲清松鼠外形的四点信息,所以交流平台告诉我们——(出示)
说明性文章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事物,获取知识。
(生读)
师:这两段话,一个通过细致的描写,一个通过精准的数字,把松鼠的外形说明白了。
师:生活中,用《松鼠》一文的表达方式还是用《中国大百科全书》的表达方式,要根据不同情况来选择。比如以下几种情况,哪种表达更适合呢?(出示)A.动物园的介绍标识牌。B.《儿童动物博览》杂志做了一期松鼠的专栏,需要征稿。C.设计一副动物扑克牌,每张牌上要有一句话的介绍。
师:四人小组商量一下吧。(生讨论)
生:动物园的介绍标识牌,字数不能太多,我们准备用《中国大百科全书》的表达方式。
生:《儿童动物博览》属于儿童读物,读者是孩子,我们想用《松鼠》一文的表达方式。
生:扑克牌只能用一句话介绍,我们用《中国大百科全书》的表达方式。
师:同学们都掌握了这两段话表达风格的妙处。再来读一读,体会一下。
(生读)
2.学习第5自然段
师:同样写繁殖和换毛,布封的描述和百科全书的介绍也不一样。(出示)
松鼠通常一胎生三四个。小松鼠的毛是灰褐色的,过了冬就换毛,新换的毛比脱落的毛颜色深些。它们用爪子和牙齿梳理全身的毛,身上总是光光溜溜、干干净净的。松鼠每年春、秋季换毛。年产仔2~3次,一般在4、6月产仔较多。
师:用上刚才的对比法,说说这两段话又是怎么写好繁殖和换毛的呢?
生:课文用“三四个”告诉我们松鼠一胎生的数量。
师:列数字,请同学们用笔画出来,加以关注。
生:还用了拟人。我从“一胎”“梳理”看出来的。
师:松鼠挺爱干净的。
生:还有作比较,“新换的毛比脱落的毛颜色深些”。
师:布封观察得多么细致啊!那《中国大百科全书》上的这句话呢?
生:还是很简洁、准确。
生:标点也十分精准。
师:用上对比法就很容易发现两段话不同的表达密码。一起来读一读,再次感受一下。
3.学习第4自然段
师:布封和《中国大百科全书》又是怎样把搭窝说明白的呢?一起来读一读。(出示)
松鼠的窝通常搭在树枝分杈的地方,又干净又暖和。它们搭窝的时候,先搬些小木片,错杂着放在一起,再用一些干苔藓编扎起来,然后把苔藓挤紧、踏平,使那建筑物足够宽敞、足够坚实。这样,它们可以带着儿女住在里面,既舒适又安全。窝口朝上,端端正正,很狭窄,勉强可以进出。窝口有一个圆锥形的盖,把整个窝遮蔽起来,下雨时雨水向四周流去,不会落在窝里。松鼠在树上筑巢或者利用树洞栖居,巢以树的干枝条及杂物构成,直径约50厘米。
师:同学们可以继续运用对比法,完成学习任务单。完成得差不多了,一起来交流一下。
生:有顺序,用“先”“再”“然后”把搭窝写得很清楚。
生:用了拟人,比如“搬”“踏平”“带着儿女住在里面”。
生:还细致描写了“窝口”“窝口朝上”“有一个圆锥形的盖”。
师:可见,布封经过了长期的观察,观察多细致啊!那《中国大百科全书》又是怎么写的呢?
生:用了列数字。
师:他们都说得很明白。
4.整体回归
师:《中国大百科全书》描述的准确性毋庸置疑,布封的描述是否只有生动而缺乏准确性呢?再看课文,同桌商量一下。
它们的尾巴老是翘起来,一直翘到头上,自己就躲在尾巴底下歇凉。
它们常常直竖着身子坐着,像人们用手一样,用前爪往嘴里送东西吃。
松鼠的窝通常搭在树枝分杈的地方,又干净又暖和。
生:“老是”“常常”“通常”意思是不是每次,而是大多数情况,经常这样。
师:掌声鼓励,这个是很难发现的!布封的生动描写也是建立在准确的基础上的。这种准确、生动的描述来源于他40年如一日的观察和研究。1777年,法国政府在御花园里给他建立了一座铜像,底座上刻了一句话,一起读读。(出示)
献给和大自然一样伟大的天才。(生齐读)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发现布封的语言风格生动活泼,百科全书的语言风格则是严谨、简洁。就像交流平台上所说的—(出示)
说明文的语言风格多样,有的平实,如《太阳》;有的活泼,如《松鼠》。无论哪种风格,描述都要准确、清楚、有条理。
三、展开话题交流,头脑风暴预热习作
师:我们感受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表达风格,它们根据各自的表达风格选择了恰当的说明方法,都达到了“说明白”的目的。学会这些本领对于写好本单元习作很有帮助。
师:一起看本单元习作中的一张表格,你有什么发现?(出示)
生:介绍的事物范围很广。
生:题目各种各样。生:人称不一样。
师:你对哪个事物最感兴趣?(生答)
师:这么多同学都对恐龙感兴趣,那我们先锁定恐龙话题。你准备从哪几个方面来写?
生:我想从恐龙的演变过程和种类来写。
生:我想写恐龙的外形和食物。
生:我对不同恐龙的脾气性格和生活的时代、灭绝的时间等比较了解。
四、回归单元目标,提炼固化学习成果
师:“说明文以‘说明白了’为成功。”“说明白了”有各种语言风格,可以模仿《松鼠》,也可以模仿《中国大百科全书》,还可以混搭,只要符合习作要求,只要能说明白就可以。下课。
《松鼠》
段落
方面
内容
具体信息
1
外形特点
漂亮乖巧驯良
①面容清秀,眼睛闪闪发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
②玲珑的小面孔,帽缨形的美丽尾巴
③尾巴老是翘起来,躲在尾巴底下歇凉
④直竖着身子坐着,用前爪往嘴里送东西吃
⑤最不像四足兽
2
生活习性
活动范围生活规律
①经常在高处活动
②白天躲在窝里歇凉,晚上奔跑、玩耍、吃东西
3
行为特点
①十分警觉,动作敏捷
②在秋天拾榛子,留到冬天吃
4
搭窝经过
①通常搭在树枝分杈的地方,干净暖和,舒适安全
②先搬木片,再用干苔藓编扎,然后挤紧、踏平
③窝口朝上,有圆锥形的盖
5
生育情况
换毛时间
爱干净
①一胎生三四个
②春季、秋季
③用爪子和牙齿梳理全身的毛
文本
语言风格
表达方法(关键词)
松鼠的窝通常搭在树枝分杈的地方,又干净又暖和。它们搭窝的时候,先搬些小木片,错杂着放在一起,再用一些干苔藓编扎起来,然后把苔藓挤紧、踏平,使那建筑物足够宽敞、足够坚实。这样,它们可以带着儿女住在里面,既舒适又安全。窝口朝上,端端正正,很狭窄,勉强可以进出。窝口有一个圆锥形的盖,把整个窝遮蔽起来,下雨时雨水向四周流去,不会落在窝里。
——《松鼠》
具体生动
拟人:搬、放、编扎、挤紧、踏平、带着儿女住在里面
有序:先……再……然后……
细节描述:窝口朝上、圆锥形
松鼠在树上筑巢或者利用树洞栖居,巢以树的干枝条及杂物构成,直径约50厘米。
—《中国大百科全书》
简洁明了
列数字:
直径约50厘米
与动物有关
恐龙
袋鼠的自述
动物的尾巴
与植物有关
菊花
热带植物大观园
种子的旅行
与物品有关
灯
扫地机器人
溜溜球的玩法
与美食有关
涮羊肉
怎样泡酸菜
我的美食地图
其他感兴趣的内容
火星的秘密
草原旅游指南
中国传统吉祥物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松鼠教案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流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17 松鼠教学设计及反思,共5页。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17 松鼠教案,文件包含2《17松鼠》含初试身手PPTpptx、1《17松鼠》含初试身手教学设计docx等2份教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教案共18页, 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