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还剩7页未读,
继续阅读
浙教版2019高二生物选择性必修1 第四章免疫调节 章末检测
展开
这是一份浙教版2019高二生物选择性必修1 第四章免疫调节 章末检测,文件包含浙教版2019高二生物选择性必修1第四章免疫调节章末检测原卷版docx、浙教版2019高二生物选择性必修1第四章免疫调节章末检测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0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四章 免疫调节章末检测 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60分)1.新冠肺炎的病原体是新型冠状病毒。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佩戴口罩和保持社交距离有助于阻断新冠病毒传播B.给重症新冠肺炎患者注射新冠病毒灭活疫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C.多次注射新冠病毒疫苗可增强人体对新冠病毒的特异性免疫反应D.新冠病毒的清除既需要细胞免疫,也需要体液免疫【答案】B【分析】新型新型冠状病毒是RNA病毒。【详解】A、佩戴口罩和保持社交距离可有效阻断新冠病毒传播途径,A正确;B、给重症新冠肺炎患者注射新冠病毒抗体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B错误;C、多次注射新冠病毒疫苗可增加人体抗体的浓度,即可增强人体对新冠病毒的特异性免疫反应,C正确;D、新冠病毒需寄生在人体的肺细胞中,所以新冠病毒的清除既需要细胞免疫,也需要体液免疫,D正确。故选B。2.日常生活中,有人吃了海鲜会腹痛、腹泻、呕吐,有人接触了某些花粉而引起皮肤荨麻疹,这些都是过敏反应症状。下列有关过敏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A.过敏反应是机体首次接触过敏原的免疫反应B.过敏反应没有淋巴细胞参与C.过敏反应一般发作迅速、反应强烈但消退较快D.过敏反应一般会破坏组织细胞或引起组织严重损伤【答案】C【分析】过敏反应是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过敏原)刺激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免疫功能异常反应。一般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详解】A、过敏反应是免疫系统功能的过强的表现,属于异常反应,A错误;B、过敏反应是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过敏原)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属于特异性免疫,有淋巴细胞的参与,B错误;C、过敏反应的特点一般是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C正确;D、过敏反应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D错误。故选C。3.图表示细胞免疫的部分过程,其中a、b表示物质,①~③表示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吞噬细胞膜表面的受体可以识别并结合病原体B.a是白细胞介素-2,b是白细胞介素-1C.细胞①和细胞②在骨髓中分化、增殖,发育成熟D.细胞③只能在淋巴结中通过细胞②增殖分化而来【答案】A【分析】分析图可知,图中①表示辅助性T细胞,②表示初始细胞毒性T细胞,③表示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物质a表示吞噬细胞分泌的白细胞介素-1,物质b表示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白细胞介素-2等淋巴因子。【详解】A、分析图可知,吞噬细胞膜表面的受体可以识别并结合病原体,A正确;B、分析图可知,物质a表示吞噬细胞分泌的白细胞介素-1,物质b表示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白细胞介素-2等淋巴因子,B错误;C、分析图可知,图中①表示辅助性T细胞,②表示初始细胞毒性T细胞,在骨髓中分化、增殖,在胸腺中成熟,C错误;D、③表示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也可以由记忆细胞毒性T细胞分化而来,D错误。故选A。4.B淋巴细胞发育成熟和增殖分化的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乙的产生需要相应抗原的刺激B.丙细胞能合成特异性抗原受体C.B细胞、巨噬细胞等都来自甲的分裂分化D.与乙细胞相比,丙细胞中内质网与高尔基体的膜面积均增加【答案】D【分析】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构成,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和集中分布的场所,免疫细胞有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淋巴细胞有B细胞和T细胞,淋巴细胞起源于骨髓造血干细胞,B细胞在骨髓成熟,T细胞转移到胸腺成熟,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B淋巴细胞受抗原刺激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其中浆细胞的作用是产生相应的抗体。【详解】A、乙(成熟B细胞)的产生不需要抗原刺激,A错误;B、丙(浆细胞)没有识别抗原的作用,不能合成特异性抗原受体,B错误;C、巨噬细胞不来自甲(淋巴干细胞)的分裂分化,C错误;D、丙细胞是浆细胞可以分泌抗体,抗体属于分泌蛋白,因此与乙细胞相比,丙细胞中内质网与高尔基体的膜面积均增加,D正确。故选D。5.某少年意外被锈钉扎出一较深伤口,经查体内无抗破伤风的抗体。医生建议使用破伤风类毒素(抗原)和破伤风抗毒素(抗体)以预防破伤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伤口清理后,须尽快密闭包扎,以防止感染B.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可能出现的过敏反应属于免疫防御C.注射破伤风类毒素后激活的记忆细胞能产生抗体D.有效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对人体的保护时间长于注射破伤风类毒素【答案】B【分析】体液免疫中的三个“唯一”:唯一能产生抗体的细胞是浆细胞;唯一没有识别功能的细胞是浆细胞;唯一没有特异性识别功能的细胞是吞噬细胞。【详解】A、破伤风杆菌是厌氧菌,伤口清理后,若密闭包扎会导致破伤风杆菌大量繁殖,使病情加重,A错误;B、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出现的过敏反应是机体排除外来异物的一种免疫防护功能,属于免疫防御,B正确;C、注射破伤风类毒素(抗原),能激活产生记忆细胞,抗体是浆细胞产生的,C错误;D、有效注射破伤风抗毒素(抗体),发生的是被动免疫,保护时间较短,而注射破伤风类毒素(抗原),发生的是主动免疫,能激活产生记忆细胞,保护时间较长,D错误。故选B。6.卡介苗是用减毒的结核分枝杆菌制成的活疫苗,该疫苗的保护作用一般可以持续10~15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接种卡介苗后,结核分枝杆菌在人体内有一定的生长繁殖能力B.接种过卡介苗的人,再次接触结核分枝杆菌时会出现过敏反应C.接种卡介苗后,记忆细胞可以在10~15年内保持对抗体的记忆D.接种卡介苗可预防所有传染病,故我国规定所有新生儿均需接种【答案】A【分析】疫苗属于抗原,常见的疫苗有减毒活疫苗、灭活病毒疫苗、重组蛋白疫苗、重组病毒载体疫苗、核酸疫苗等。【详解】A、卡介苗是用减毒的结核分枝杆菌制成的活疫苗,并没有死亡,则接种卡介苗后,结核分枝杆菌在人体内有一定的生长繁殖能力,A正确;B、接种过卡介苗的人,再次接触结核分枝杆菌时会发生二次免疫,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不会出现过敏反应,B错误;C、接种卡介苗后,记忆细胞可以在10~15年内保持对抗原的记忆,C错误;D、接种卡介苗后人体会产生抵抗结核杆菌的抗体,人体就不会再得结核病,这种免疫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结核杆菌起作用,不能预防其他传染病,D错误。故选A。7.小鼠体内某些淋巴细胞的分化和某种免疫过程如图所示,其中数字标号表示过程,字母表示细胞或物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的a细胞是辅助性T细胞,其分泌的细胞因子只能促进B细胞的增殖和分化B.图中的免疫细胞除了c细胞外均可特异性识别抗原C.相同抗原再次进入机体时,c细胞只有一个来源D.图中的e细胞是抗原呈递细胞,其既能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又能参与特异性免疫【答案】D【分析】1、据图分析,该过程表示体液免疫,a是辅助性T细胞,b为B细胞,c是浆细胞,d是记忆B细胞,e是抗原呈递细胞,X是抗原,Y是抗体。2、该过程表示体液免疫,体液免疫过程:病原体侵入机体后,一些病原体可以和B细胞接触,这为激活B细胞提供了第一个信号,一些病原体被树突状细胞、B细胞等抗原呈递细胞摄取,抗原呈递细胞将抗原处理后呈递在细胞表面,然后传递给辅助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这为激活B细胞提供了第二个信号,辅助性T细胞开始分裂、分化,并分泌细胞因子,B细胞受到两个信号的刺激后开始分裂、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小部分分化为记忆B细胞,细胞因子促进B细胞的分裂、分化过程,浆细胞产生和分泌大量抗体,抗体可以随体液在全身循环并与这种病原体结合,抗体与病原体结合可以抑制病原体增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详解】A、a细胞是辅助性T细胞,其分泌的细胞因子除了有促进B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功能外,还能促进细胞毒性T细胞的增殖和分化,A错误;B、c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e抗原呈递细胞不能特异性识别抗原,B错误;C、二次免疫过程c浆细胞的来源既有记忆细胞的快速增殖分化,也有B细胞的增殖分化,C错误;D、e是抗原呈递细胞,如抗原呈递细胞中的吞噬细胞既能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又能参与特异性免疫,D正确。故选D。8.黄曲霉素是毒性极强的致癌物质.在细胞中还能干扰mRNA与DNA的合成、干扰某些tRNA与氢基酸的结合。据此推测,幼鼠长期摄入较多黄曲霉素后,机体不可能出现A.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异常B.血浆蛋白减少影响内环境稳态C.抑癌基因突变成为原癌基因D.生长缓慢且免疫系统功能紊乱【答案】C【分析】在转录的过程中,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在RNA聚合酶的作用下合成mRNA;翻译时,tRNA一端的反密码子与mRNA上的密码子碱基互补配对,另一端携带氨基酸。【详解】A、黄曲霉素能干扰mRNA与DNA的合成、干扰某些tRNA与氢基酸的结合,就会干扰转录和翻译,A不符合题意;B、血浆蛋白的合成与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相关,而黄曲霉素会干扰转录和翻译,B不符合题意;C、抑癌基因和原癌基因是共同存在细胞内的基因,在受到相关因素影响,会发生突变导致细胞癌变,C符合题意;D、黄曲霉素会干扰转录和翻译,就会干扰相关蛋白质合成和抗体合成,D不符合题意;故选C。9.人体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下列相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血浆、组织液和淋巴共同构成了机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②神经调节的基本活动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神经元,兴奋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至另一神经元的树突或胞体③激素是通过体液的传输,作用于靶细胞或靶器官的信息分子④血糖的平衡调节是通过体液调节完成的⑤恒温动物维持体温的恒定,是通过神经系统完成了体内产热量和散热量平衡的过程⑥体液免疫过程中,有吞噬细胞的参与的阶段有两次A.①②④ B.②④⑤ C.①⑤⑥ D.①③⑥【答案】D【详解】①血浆、组织液和淋巴共同构成了机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①正确; ②神经调节的基本活动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兴奋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至另一神经元的树突或胞体,②错误;③激素是通过体液的传输,作用于靶细胞或靶器官的信息分子,③正确;④血糖的平衡调节是通过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完成的,④错误;⑤恒温动物维持体温的恒定,是通过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完成了体内产热量和散热量平衡的过程,⑤错误;⑥体液免疫过程中,有吞噬细胞的参与的阶段有感应阶段和效应阶段两次,⑥正确。故选D。10.生物学家斯马特•帕博发现,Toll样受体蛋白是由TLR基因家族(包括TLR1、TLR6、TLR10等基因)表达的一类参与先天性免疫的蛋白质,突变后的TLR基因表达水平显著增强,但过量的Toll样受体蛋白可能将花粉等过敏原误认为外来病原体而引发免疫反应。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Toll样受体蛋白主要参与非特异性免疫B.TLR基因家族不参与免疫系统的免疫防御C.TLR基因突变后可能使机体的免疫反应增强D.突变后的TLR基因过量表达可能会引发组织损伤【答案】B【分析】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构成,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和集中分布的场所,免疫细胞有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淋巴细胞有B细胞和T细胞,淋巴细胞起源于骨髓造血干细胞,B细胞在骨髓成熟,T细胞转移到胸腺成熟,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人体免疫系统具有免疫防御、免疫监视、免疫自稳三大基本功能。【详解】A、Toll样受体蛋白是由TLR基因家族(包括TLR1、TLR6、TLR10等基因)表达的一类参与先天性免疫的蛋白质,因此该受体蛋白主要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反应,A正确;B、免疫系统的功能包括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和免疫监视,TLR基因家族表达的蛋白质能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反应,因而可参与免疫系统的免疫防御,B错误;C、突变后的TLR基因表达水平显著增强,但过量的Toll样受体蛋白可能将花粉等过敏原误认为外来病原体而引发免疫反应,可见,TLR基因突变后可能使机体的免疫反应增强,C正确;D、突变后的TLR基因过量表达可能将花粉等过敏原误认为外来病原体而引发免疫反应,因而可能会引发组织损伤,D正确。故选B。11.在使用化妆品时,其中的乳化剂可在某些人体内转化为过敏原,引起过敏反应,导致脸部出现红肿,水泡等症状。下图为由乳化剂转化而来的过敏原引起过敏反应的机制。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过敏反应与体液免疫一样都会产生抗体并吸附在某些细胞表面B.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与致敏肥大细胞结合后即可引起该细胞释放组胺C.致敏肥大细胞表面的抗体与B细胞膜上的受体能识别同一种过敏原D.当同种过敏原再次入侵时与记忆细胞结合后产生大量抗体而引起过敏反应【答案】C【分析】过敏反应是指已经免疫的机体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所产生的反应。过敏反应的特点是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和遗传倾向。【详解】A、在体液免疫中,抗体不能吸附在某些细胞表面,A错误;B、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与致敏肥大细胞结合后,需要与过敏原接触才能释放组织胺,B错误;C、肥大细胞上的抗体是接触过敏原通过B细胞分裂分化成的浆细胞分泌的,所以与B细胞膜上受体可识别同一过敏原,C正确;D、当机体再次接触过敏原时,过敏原会与致敏肥大细胞上的抗体相结合,致敏肥大细胞会释放组织胺等物质,导致毛细血管扩张、血管通透增强、平滑肌收缩、腺体分泌增加等,进而引起过敏反应,D错误。故选C。12.用于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青蒿素衍生物——马来酸蒿乙醚胺通过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的伦理审查,该药Ⅱ期临床试验在该院风湿免疫科开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镰状细胞贫血均属于自身免疫病B.青蒿素分子式为C15H22O5,与脂肪、糖原、维生素D、过氧化氢酶的组成元素均相同C.假设某患者第一次使用青蒿素后若干天,未见明显的异常表现。将小鼠分成两组,第二次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则该患者对青蒿素过敏D.系统性红斑狼疮与AIDS的最大区别在于系统性红斑狼疮是由于人体的T细胞大量受到攻击,从而导致免疫功能缺失【答案】C【分析】免疫功能异常包括过敏反应、自身免疫病、免疫缺陷病。自身免疫病是指由自身免疫反应导致组织器官免疫损伤的一类疾病,例如风湿性心脏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免疫缺陷病是指由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的疾病,该病分为两类,一类是由于遗传而生来就有免疫缺陷的,叫做先天性免疫缺陷病,如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另一类是由疾病和其他因素引起的,叫做获得性免疫缺陷病,如艾滋病。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有时会发生引发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免疫反应,这样的免疫反应称为过敏反应。【详解】A、系统性红斑狼疮和类风湿关节炎属于自身免疫病,镰状细胞贫血属于遗传病,A错误;B、青蒿素分子式为C15H22O5,与脂肪、糖原、维生素D均只含有C、H、O三种元素,而过氧化氢酶的组成元素为C、H、O和N等元素,B错误;C、过敏反应是是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反应,故假设某患者第一次使用青蒿素后若干天,未见明显的异常表现,将小鼠分成两组,第二次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则该患者对青蒿素过敏,C正确;D、系统性红斑狼疮属于自身免疫病,是因为免疫功能过强引起的,AIDS是免疫缺陷病,故两者的最大区别在于后者是由于人体的T细胞大量受到攻击,从而导致免疫功能缺失,D错误。故选C。13.某女士有慢性面部化妆品皮炎过敏史。某次涂抹“眼影”一天后,引发皮肤红肿、疼痛而去医院就诊。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女士因再次接触相同的过敏原而引发了过敏反应B.过敏反应属于免疫系统功能过强导致的免疫失调病C.该女士机体产生的组胺引发了皮下毛细血管的收缩D.用阻止组胺释放的药物可缓解炎症引起的组织水肿【答案】C【分析】过敏反应:1、过敏反应是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反应。2、反应的特点是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损伤,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3、过敏反应的原理:机体第一次接触过敏原时,机体会产生抗体,吸附在某些细胞的表面;当机体再次接触过敏原时,被抗体吸附的细胞会释放组织胺等物质,导致毛细血管扩张、血管通透增强、平滑肌收缩、腺体分泌增加等,进而引起过敏反应。【详解】A、过敏反应是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反应,A正确;B、过敏反应属于免疫失调病,表现为免疫系统功能过强,B正确;C、过敏反应可使毛细血管扩张、血管通透增强、从而引起皮肤红肿、疼痛,C错误;D、施用阻止组胺释放的药物,可减少组胺调节毛细血管和微静脉的管壁细胞通透性作用,可以缓解炎症引起的组织水肿,D正确。故选C。14.图1是外源性过敏原引起哮喘的示意图,甲、乙、丙、丁是相关生理过程。图2表示在疫苗注射前后不同时期采血所测得的抗体效价(浓度)表现。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人体第一次接触过敏原不会发生图1中的哮喘B.正常情况下图1中的抗体应主要分布于细胞外液中C.甲和丁时刻注射的疫苗种类相同,都会引起特异性免疫D.丙时间段抗体效价比乙高最可能在丙之前注射了与甲时刻相同的疫苗【答案】C【分析】过敏反应是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叫做过敏原;如花粉、油漆、鱼虾等海鲜、青霉素、磺胺类药物等(因人而异)。【详解】A、图1所示的是呼吸道过敏反应,过敏反应只有再次接触过敏原才能发生,第一次接触不会发生,A正确;B、通过体液免疫产生的抗体正常情况下分布于细胞外液中,过敏反应产生的抗体分布于某些细胞的表面,B正确;C、由于戊时间段的抗体效应低于乙时间段的抗体效应,所以甲和丁时刻注射的疫苗种类不相同,C错误;D、丙时间段的抗体效应明显高于乙时间段,丙时间段之前最可能注射了与甲时刻相同的疫苗,D正确。故选C。15.如图所示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侵入人体后病毒和辅助性T细胞的浓度变化曲线。下列对该图的分析,正确的是( )A.HIV对人体辅助性T细胞具有攻击作用,所以人体一旦被HIV侵入就丧失了细胞免疫B.HIV数量与辅助性T细胞浓度成正比C.人体的免疫系统不能识别HIVD.艾滋病病人的直接死因往往是其他病原体引起的严重感染或恶性肿瘤等疾病【答案】D【分析】1.免疫具有以三个方面的重要功能:自身稳定(清除体内衰老的、死亡的或损伤的细胞)、防御感染(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发生、维护人体健康)、免疫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如肿瘤细胞)。2.艾滋病的病原体为HIV,其主要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特别是辅助性T细胞,最终使免疫功能丧失,其他病原体等乘虚而入,故艾滋病患者的直接死因往往是严重感染或恶性肿瘤等疾病。3.由题图可知,图示表示HIV浓度与辅助性T细胞数量的关系。HIV进入人体后会被免疫系统清除一部分,但HIV可攻击辅助性T细胞,而且随着HIV浓度上升,会破坏更多的辅助性T细胞,使辅助性T细胞数量下降,从而使人体的细胞免疫能力丧失,体液免疫能力降低,最终使人体免疫能力全部丧失。【详解】A、根据题分析可知,HIV虽对人体辅助性T细胞有攻击作用,但HIV刚侵入时免疫系统能清除部分HIV,细胞免疫还未丧失,A错误;B、根据题分析可知,HIV最初入侵人体时,HIV浓度与辅助性T细胞数量都增加,但HIV可攻击辅助性T细胞,经过一段时间后随着HIV浓度增加,辅助性T细胞数量持续减少,B错误;C、免疫系统具有监控、自稳和防御功能,因此人体免疫系统能够识别HIV,C错误;D、艾滋病病人的辅助性T细胞大量减少,免疫系统功能被破坏,故艾滋病人的直接死因往往是其他病原体引起的严重感染或恶性肿瘤等疾病,D正确。故选D。16.过敏性鼻炎患者接触了花粉等过敏原,产生了抗体,进而使机体产生相关过敏症状,作用过程如图所示。目前有一种新的治疗方案—SLIT,该方案的具体操作是将过敏原制成滴剂,让过敏患者在舌下含服,通过逐渐增加过敏原的浓度的方式来对过敏患者进行治疗。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过敏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的过程属于体液免疫B.能与过敏原相结合的抗体可吸附在肥大细胞表面C.过敏性鼻炎一般不会对组织造成损伤但可能遗传给后代D.SLIT治疗的原理是避免接触过敏原,减少过敏反应发生【答案】D【分析】过敏反应是指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受相同的物质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详解】A、过敏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的过程属于体液免疫,是体液免疫失调导致的疾病,A正确;B、看图可知,过敏原初次进入机体内,产生抗体后可吸附在肥大细胞表面,当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后,肥大细胞释放抗体与过敏原结合,进而引起过敏反应,B正确;C、过敏反应的特点是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因此推测过敏性鼻炎一般不会对组织造成损伤但可能遗传给后代,C正确;D、SLIT治疗具体操作是将过敏原制成滴剂,让过敏患者在舌下含服,通过逐渐增加过敏原的浓度的方式来对过敏患者进行治疗,D错误。故选D。17.人体血糖浓度的相对稳定受多种因素影响。现有甲、乙、丙三人,甲是健康的;乙的胰岛B细胞被自身免疫反应所破坏;丙的胰岛B细胞功能正常,体内含有抗胰岛素受体的抗体。甲在某次运动前后血糖浓度的变化如下图所示,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BC段血糖浓度下降的直接原因是运动初期血糖的消耗量大于产生量B.CD段血糖浓度升高主要是由于血液中胰高血糖素的增加C.给丙注射胰岛素不能有效调节其血糖水平D.用斐林试剂对甲、乙两人空腹时的尿样进行检测,水浴加热后观察到的颜色相同【答案】D【分析】胰岛素由胰岛B细胞分泌的唯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胰岛素作用:可以促进组织细胞中葡萄糖的氧化分解、促进葡萄糖合成肝糖原和肌糖原、促进葡萄糖转化为非糖物质、抑制肝糖原分解、抑制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胰高血糖素作用:可以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也可以促进肝糖原分解。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在水浴加热条件下,生成砖红色沉淀。【详解】A、由题干可知,甲是健康人,其血糖调节能力正常,运动初期,血糖被大量利用,消耗量大于产生量,因此血糖浓度暂时下降,A正确;B、曲线的C处血糖浓度较低,促进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加速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因此CD段血糖浓度升高主要是由于血液中胰高血糖素的增加,B正确;C、由题干可知,丙的胰岛B细胞功能正常,但是体内含有抗胰岛素受体的抗体,该抗体与胰岛素受体结合使胰岛素无法发挥作用,患者丙本身并不缺乏胰岛素,因此给丙注射胰岛素不能有效调节其血糖水平,C正确;D、甲为健康人,尿液不含葡萄糖,乙由于胰岛B细胞被自身免疫反应破坏而不能产生胰岛素,导致体内血糖升高,会出现尿糖,因此甲尿液与斐林试剂反应不出现砖红色沉淀,乙则会出现砖红色沉淀,D错误。故选D。18.研究发现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甲状腺后会诱导甲状腺组织细胞表达更多的自身抗原,这些自身抗原能够与HCV诱导机体产生的特异性抗体结合,从而造成甲状腺组织损伤。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甲状腺组织损伤和机体的免疫防御功能过弱有关B.自身抗原可能与HCV蛋白质外壳具有相似的结构C.甲状腺组织受损会导致机体TSH的分泌减少D.抗体与自身抗原结合后会直接将自身抗原清除【答案】B【分析】自身免疫病是指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详解】A、甲状腺组织损伤是一种自身免疫病,这与机体的免疫防御功能过强有关,A错误;B、自身抗原可以和HCV诱导机体产生的抗体特异性结合,说明自身抗原可能与HCV蛋白质外壳具有相似的结构,B正确;C、甲状腺组织受损会导致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减少,从而对垂体的抑制功能下降,导致机体TSH的分泌增多,C错误;D、抗体与自身抗原结合后会被吞噬细胞清除,D错误。故选B。19.致敏原可激发体液免疫产生IgE抗体,当致敏原再次入侵机体时,肥大细胞可产生组织胺,使血管壁通透性增大,引起过敏症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致敏原诱发人体产生抗体的过程属于体液免疫B.肥大细胞释放组织胺可导致组织液渗透压降低C.肥大细胞的细胞膜上有特异性结合IgE的受体D.二次致敏原可以与肥大细胞表面的IgE抗体结合【答案】B【分析】过敏反应是过敏原再次侵入有过敏体质的机体时,初次接触过敏原使机体产生的抗体吸附在细胞表面,这时与过敏原结合,进而使靶细胞释放组织胺等化学物质,引发过敏反应,据此答题。【详解】A、过敏原刺激B细胞,形成浆细胞,浆细胞产生IgE抗体,该过程属于体液免疫,A正确;B、肥大细胞释放组织胺,组织胺能增强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使组织液渗透压升高引起组织水肿,B错误;C、当过敏原初次接触机体时,产生的抗体吸附在肥大细胞的表面,说明肥大细胞的细胞膜上有特异性结合IgE的受体,C正确;D、当机体再次接触到相同的致敏原,肥大细胞表面的IgE与之特异性结合,引起过敏反应,D正确。故选B。20.屠呦呦团队发现双氢青蒿素能有效缓解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症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系统性红斑狼疮属于免疫功能缺陷病 B.双氢青蒿素可能导致患者免疫力降低C.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致病机理与过敏相同 D.双氢青蒿素治疗疾病时能改变患者的基因【答案】B【分析】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1、过敏反应: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叫做过敏原,如花粉、油漆、鱼虾等海鲜、青霉素、磺胺类药物等(因人而异)。2、自身免疫病:是指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举例:风湿性心脏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3、免疫缺陷病是指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疾病:一类是由于遗传而使机体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免疫缺陷病;一类是由于疾病和其他因素引起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病,如艾滋病。【详解】A、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人体免疫机能过强造成的自身免疫病,A错误;B、双氢青蒿素能有效缓解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症状,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人体免疫机能过强造成的,故双氢青蒿素可能会降低患者免疫力,B正确;C、过敏反应是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而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人体免疫机能过强造成的自身免疫病,两者致病机理不同,C错误;D、双氢青蒿素治疗疾病时不能改变患者的基因,D错误。故选B。第II卷二、非选择题(每空2分,共40分)21.在神经-体液-免疫调节下,正常机体的各个器官、系统协调配合,内环境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如图甲是三个系统之间的关系,图乙为在信号分子作用下,某种免疫细胞释放免疫活性物质的示意图。 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中,①②③表示三类不同的信号分子。当内分泌腺作为神经调节中的效应器时,②代表 。作为中枢神经系统的一部分,通过分泌②,下丘脑能对性腺等内分泌腺以另一种方式进行调节,请以雄激素的分泌为例,写出这种调节的具体过程: 。(2)当内分泌腺分泌的①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发育时,①代表的激素为 。(3)由图乙可以看出,免疫细胞表面至少有 种信号分子的受体。若图乙所示的免疫细胞为T淋巴细胞,则图中的免疫活性物质为 ,该物质可以使接受过抗原刺激的 细胞增殖分化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其中记忆细胞的作用为 。【答案】(1) 神经递质 下丘脑分泌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促性腺激素又促进睾丸分泌雄激素(2)甲状腺激素(3) 两种 细胞因子 B淋巴 保持对这种抗原的记忆,当机体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记忆细胞可迅速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分析】1、分析甲图:图甲表示人体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免疫调节和内环境的相互关系图。人体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是通过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的密切协调,共同配合来实现的,其中①是激素、②是神经递质、③是免疫活性物质。2、分析乙图:图乙为在信号分子作用下,某种免疫细胞释放免疫活性物质的示意图。【详解】(1)当内分泌腺作为神经调节的效应器时,信号分子②代表神经递质。下丘脑能对性腺等内分泌腺进行分级调节,下丘脑分泌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促性腺激素又促进睾丸分泌雄激素。(2)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可促进神经系统发育。(3)据图乙可知,通过血液运输的激素和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在免疫细胞表面均有受体,所以免疫细胞表面有两种信号分子的受体。T淋巴细胞可分泌淋巴因子,B淋巴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可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其中记忆细胞能保持对这种抗原的记忆,当机体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记忆细胞可迅速增殖分化成浆细胞。【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神经调节、免疫调节和激素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22.脊髓灰质炎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急性传染病,脊髓灰质炎病毒主要侵犯脊髓中的运动神经元,造成支配的相关肌肉失去神经的调节作用而发生萎缩,导致终生瘫痪,甚至危及生命。脊髓灰质炎疫苗是预防和消灭脊髓灰质炎的有效控制手段。目前我国的免费免疫接种规划如下:幼儿于二月龄接种一剂脊灰灭活疫苗;幼儿于三月龄、四月龄、四周岁各接种一剂脊灰减毒活疫苗;注意事项:因乳汁可影响效果,最好在服苗后半小时内停止吸吮母乳;脊灰减毒活疫苗不要用热水服药,以免失效;免疫缺陷症、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者禁止服用“脊灰减毒活疫苗”。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从反射弧结构角度分析,脊髓灰质炎病毒主要侵犯的是 ,患者腿部接受刺激后,并不能完成相应反射活动,原因是 (2)疫苗进入人体后,造成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 ,并分泌抗体,引起B细胞活化的两个信号刺激分别 。脊灰灭活疫苗和脊灰减毒活疫苗可分别引起体液免疫和 ,从而保卫人体健康。(3)监护人应确保幼儿及时接种后续疫苗、原因是上一剂疫苗接种一段时间后 。(4)免疫缺陷症、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者禁止服用“脊灰减毒活疫苗”,其原因是 。【答案】(1) 神经中枢 反射弧结构不完整(2) 浆细胞 疫苗(或病原体)和B细胞接触、(细胞表面特定分子发生变化的)辅助性T细胞与B细胞接触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3)体内有效抗体数量减少(或相应B淋巴细胞和有效抗体减少)(4)疫苗中的病毒仍有一定的活性,这两类人免疫系统的防御功能过低,可能导致病毒感染而患脊髓灰质炎【分析】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体液免疫过程为:(1)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抗原被抗原呈递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信息并将抗原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细胞表面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辅助性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作用于B细胞;(2)B细胞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B细胞和浆细胞;(3)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细胞免疫过程为:(1)被病原体感染的寄主细胞膜表面的某些分子发生变化,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变化的信号,抗原被抗原呈递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信息并将抗原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作用于细胞毒性T细胞;(2)细胞毒性T细胞开始增殖、分化形成记忆T细胞和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3)细胞毒性T细胞在体液中循环,他们可以识别并接触、裂解被同样病原体感染的靶细胞。【详解】(1)因为病毒主要侵犯的是脊髓中的相关部位,所以主要侵犯的是神经中枢。因为神经中枢被破坏,反射弧结构不完整,所以受到刺激后不能完成相应的反射活动;(2)体液免疫中,活化B细胞的信号分别是疫苗(或病原体)和B细胞接触、(细胞表面特定分子发生变化的)辅助性T细胞与B细胞接触。脊髓活疫苗中的病毒可侵染宿主细胞,从而引发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脊髓灭活疫苗因不能侵染宿主细胞,只能引起体液免疫;(3)接种疫苗一段时间后,体内的抗体会不断减少,所以需要按时接种下一剂疫苗,体内发生二次免疫,从而保持抗体的相对含量;(4)免疫缺陷症、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者免疫能力下降或不足,由于疫苗中的病毒仍有一定的活性,服用“脊灰减毒活疫苗”可能会引起活病毒在宿主细胞内增殖,引发相关病症,故而免疫缺陷症、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者禁止服用“脊灰减毒活疫苗”。23.艾滋病是由艾滋病病毒(HIV)感染引起的一种危害性极大的传染病。在HIV疫苗研究中,为探索不同免疫接种方式对抗体产生的影响,科研人员进行了相关实验。 (1)HIV颗粒表面的包膜糖蛋白(Env)可与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受体互作,使HIV侵染宿主细胞。Env蛋白可作为 刺激机体通过 免疫途径产生抗体,Env蛋白是制备HIV疫苗的重要靶标。(2)科研人员以恒河猴为实验动物,将其分为两组进行实验。缓释组恒河猴体内植入缓释装置,2周内缓慢释放含有Env的缓冲液。常规组恒河猴一次性注射Env含量及体积均与缓释组相同的缓冲液。①分别检测两组恒河猴体内被Env激活的B细胞数量,结果如图1所示,表明 组抗原激发免疫效应的效果更佳。② 接种后第8周,科研人员分别用与之前相同的接种方法,对两组恒河猴进行了二次免疫接种,检测抗体产生量,结果如图2。由图可知,第2次接种后,两组恒河猴体内抗体量均快速增加,原因是 。且缓释组效果更为明显,推测是由于该组产生了 。(3)据上述实验,研究人员推测缓释接种方法模拟了病毒侵染人体细胞的过程,接种过程中Env能持续接触免疫细胞。Env蛋白表面具有多种抗体特异性结合的位点,图3为两种接种方式所产生的抗体与Env蛋白三聚体结合的结构示意图,据图推测,缓释接种方式相对于常规注射的优势在于 。【答案】(1) 抗原 体液(2) 缓释 记忆细胞再次接触Env抗原时,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快速产生大量抗体 更多的记忆B细胞(3)激活的B细胞种类更多,产生了更多种类的特异性抗Env的抗体【分析】关于艾滋病:(1)艾滋病的中文名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其病原体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2)艾滋病的致病原理:HIV病毒进入人体后,与人体的T淋巴细胞结合,破坏T淋巴细胞,使免疫调节受到抑制,使人的免疫系统瘫痪,最后使人无法抵抗其他细菌、病毒的入侵,让人死亡。【详解】(1)HIV颗粒表面的包膜糖蛋白(Env)可与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受体互作,使HI V侵染宿主细胞,导致患者的特异性免疫严重受损,因此Env蛋白属于抗原,抗体参与的免疫属于体液免疫,一次你抗原刺激机体通过体液免疫途径产生抗体,因此,Env蛋白是制备HIV疫苗的重要靶标。(2)①分别检测两组恒河猴体内被Env激活的B细胞数量,结果缓释组识别Env的B细胞数量的相对值高,表明缓释组抗原激发免疫效应的效果更佳。②接种后第8周,科研人员分别用与之前相同的接种方法,对两组恒河猴进行了二次免疫接种,检测抗体产生量,第2次接种后,记忆细胞再次接触Env抗原时,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快速产生大量抗体,因此两组恒河猴体内抗体量均快速增加,且缓释组效果更为明显,可能原因是该组产生了更多的记忆B细胞,进而产生了更多的抗体。(3)图3为两种接种方式所产生的抗体与Env蛋白三聚体结合的结构示意图。据图推测,缓释接种方式相对于常规注射的优势在于激活的B细胞种类更多,进而能产生更多的记忆细胞和浆细胞,导致产生了更多种类的特异性抗Env的抗体。评卷人得分
第四章 免疫调节章末检测 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60分)1.新冠肺炎的病原体是新型冠状病毒。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佩戴口罩和保持社交距离有助于阻断新冠病毒传播B.给重症新冠肺炎患者注射新冠病毒灭活疫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C.多次注射新冠病毒疫苗可增强人体对新冠病毒的特异性免疫反应D.新冠病毒的清除既需要细胞免疫,也需要体液免疫【答案】B【分析】新型新型冠状病毒是RNA病毒。【详解】A、佩戴口罩和保持社交距离可有效阻断新冠病毒传播途径,A正确;B、给重症新冠肺炎患者注射新冠病毒抗体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B错误;C、多次注射新冠病毒疫苗可增加人体抗体的浓度,即可增强人体对新冠病毒的特异性免疫反应,C正确;D、新冠病毒需寄生在人体的肺细胞中,所以新冠病毒的清除既需要细胞免疫,也需要体液免疫,D正确。故选B。2.日常生活中,有人吃了海鲜会腹痛、腹泻、呕吐,有人接触了某些花粉而引起皮肤荨麻疹,这些都是过敏反应症状。下列有关过敏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A.过敏反应是机体首次接触过敏原的免疫反应B.过敏反应没有淋巴细胞参与C.过敏反应一般发作迅速、反应强烈但消退较快D.过敏反应一般会破坏组织细胞或引起组织严重损伤【答案】C【分析】过敏反应是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过敏原)刺激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免疫功能异常反应。一般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详解】A、过敏反应是免疫系统功能的过强的表现,属于异常反应,A错误;B、过敏反应是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过敏原)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属于特异性免疫,有淋巴细胞的参与,B错误;C、过敏反应的特点一般是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C正确;D、过敏反应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D错误。故选C。3.图表示细胞免疫的部分过程,其中a、b表示物质,①~③表示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吞噬细胞膜表面的受体可以识别并结合病原体B.a是白细胞介素-2,b是白细胞介素-1C.细胞①和细胞②在骨髓中分化、增殖,发育成熟D.细胞③只能在淋巴结中通过细胞②增殖分化而来【答案】A【分析】分析图可知,图中①表示辅助性T细胞,②表示初始细胞毒性T细胞,③表示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物质a表示吞噬细胞分泌的白细胞介素-1,物质b表示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白细胞介素-2等淋巴因子。【详解】A、分析图可知,吞噬细胞膜表面的受体可以识别并结合病原体,A正确;B、分析图可知,物质a表示吞噬细胞分泌的白细胞介素-1,物质b表示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白细胞介素-2等淋巴因子,B错误;C、分析图可知,图中①表示辅助性T细胞,②表示初始细胞毒性T细胞,在骨髓中分化、增殖,在胸腺中成熟,C错误;D、③表示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也可以由记忆细胞毒性T细胞分化而来,D错误。故选A。4.B淋巴细胞发育成熟和增殖分化的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乙的产生需要相应抗原的刺激B.丙细胞能合成特异性抗原受体C.B细胞、巨噬细胞等都来自甲的分裂分化D.与乙细胞相比,丙细胞中内质网与高尔基体的膜面积均增加【答案】D【分析】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构成,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和集中分布的场所,免疫细胞有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淋巴细胞有B细胞和T细胞,淋巴细胞起源于骨髓造血干细胞,B细胞在骨髓成熟,T细胞转移到胸腺成熟,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B淋巴细胞受抗原刺激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其中浆细胞的作用是产生相应的抗体。【详解】A、乙(成熟B细胞)的产生不需要抗原刺激,A错误;B、丙(浆细胞)没有识别抗原的作用,不能合成特异性抗原受体,B错误;C、巨噬细胞不来自甲(淋巴干细胞)的分裂分化,C错误;D、丙细胞是浆细胞可以分泌抗体,抗体属于分泌蛋白,因此与乙细胞相比,丙细胞中内质网与高尔基体的膜面积均增加,D正确。故选D。5.某少年意外被锈钉扎出一较深伤口,经查体内无抗破伤风的抗体。医生建议使用破伤风类毒素(抗原)和破伤风抗毒素(抗体)以预防破伤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伤口清理后,须尽快密闭包扎,以防止感染B.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可能出现的过敏反应属于免疫防御C.注射破伤风类毒素后激活的记忆细胞能产生抗体D.有效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对人体的保护时间长于注射破伤风类毒素【答案】B【分析】体液免疫中的三个“唯一”:唯一能产生抗体的细胞是浆细胞;唯一没有识别功能的细胞是浆细胞;唯一没有特异性识别功能的细胞是吞噬细胞。【详解】A、破伤风杆菌是厌氧菌,伤口清理后,若密闭包扎会导致破伤风杆菌大量繁殖,使病情加重,A错误;B、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出现的过敏反应是机体排除外来异物的一种免疫防护功能,属于免疫防御,B正确;C、注射破伤风类毒素(抗原),能激活产生记忆细胞,抗体是浆细胞产生的,C错误;D、有效注射破伤风抗毒素(抗体),发生的是被动免疫,保护时间较短,而注射破伤风类毒素(抗原),发生的是主动免疫,能激活产生记忆细胞,保护时间较长,D错误。故选B。6.卡介苗是用减毒的结核分枝杆菌制成的活疫苗,该疫苗的保护作用一般可以持续10~15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接种卡介苗后,结核分枝杆菌在人体内有一定的生长繁殖能力B.接种过卡介苗的人,再次接触结核分枝杆菌时会出现过敏反应C.接种卡介苗后,记忆细胞可以在10~15年内保持对抗体的记忆D.接种卡介苗可预防所有传染病,故我国规定所有新生儿均需接种【答案】A【分析】疫苗属于抗原,常见的疫苗有减毒活疫苗、灭活病毒疫苗、重组蛋白疫苗、重组病毒载体疫苗、核酸疫苗等。【详解】A、卡介苗是用减毒的结核分枝杆菌制成的活疫苗,并没有死亡,则接种卡介苗后,结核分枝杆菌在人体内有一定的生长繁殖能力,A正确;B、接种过卡介苗的人,再次接触结核分枝杆菌时会发生二次免疫,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不会出现过敏反应,B错误;C、接种卡介苗后,记忆细胞可以在10~15年内保持对抗原的记忆,C错误;D、接种卡介苗后人体会产生抵抗结核杆菌的抗体,人体就不会再得结核病,这种免疫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结核杆菌起作用,不能预防其他传染病,D错误。故选A。7.小鼠体内某些淋巴细胞的分化和某种免疫过程如图所示,其中数字标号表示过程,字母表示细胞或物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的a细胞是辅助性T细胞,其分泌的细胞因子只能促进B细胞的增殖和分化B.图中的免疫细胞除了c细胞外均可特异性识别抗原C.相同抗原再次进入机体时,c细胞只有一个来源D.图中的e细胞是抗原呈递细胞,其既能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又能参与特异性免疫【答案】D【分析】1、据图分析,该过程表示体液免疫,a是辅助性T细胞,b为B细胞,c是浆细胞,d是记忆B细胞,e是抗原呈递细胞,X是抗原,Y是抗体。2、该过程表示体液免疫,体液免疫过程:病原体侵入机体后,一些病原体可以和B细胞接触,这为激活B细胞提供了第一个信号,一些病原体被树突状细胞、B细胞等抗原呈递细胞摄取,抗原呈递细胞将抗原处理后呈递在细胞表面,然后传递给辅助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这为激活B细胞提供了第二个信号,辅助性T细胞开始分裂、分化,并分泌细胞因子,B细胞受到两个信号的刺激后开始分裂、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小部分分化为记忆B细胞,细胞因子促进B细胞的分裂、分化过程,浆细胞产生和分泌大量抗体,抗体可以随体液在全身循环并与这种病原体结合,抗体与病原体结合可以抑制病原体增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详解】A、a细胞是辅助性T细胞,其分泌的细胞因子除了有促进B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功能外,还能促进细胞毒性T细胞的增殖和分化,A错误;B、c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e抗原呈递细胞不能特异性识别抗原,B错误;C、二次免疫过程c浆细胞的来源既有记忆细胞的快速增殖分化,也有B细胞的增殖分化,C错误;D、e是抗原呈递细胞,如抗原呈递细胞中的吞噬细胞既能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又能参与特异性免疫,D正确。故选D。8.黄曲霉素是毒性极强的致癌物质.在细胞中还能干扰mRNA与DNA的合成、干扰某些tRNA与氢基酸的结合。据此推测,幼鼠长期摄入较多黄曲霉素后,机体不可能出现A.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异常B.血浆蛋白减少影响内环境稳态C.抑癌基因突变成为原癌基因D.生长缓慢且免疫系统功能紊乱【答案】C【分析】在转录的过程中,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在RNA聚合酶的作用下合成mRNA;翻译时,tRNA一端的反密码子与mRNA上的密码子碱基互补配对,另一端携带氨基酸。【详解】A、黄曲霉素能干扰mRNA与DNA的合成、干扰某些tRNA与氢基酸的结合,就会干扰转录和翻译,A不符合题意;B、血浆蛋白的合成与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相关,而黄曲霉素会干扰转录和翻译,B不符合题意;C、抑癌基因和原癌基因是共同存在细胞内的基因,在受到相关因素影响,会发生突变导致细胞癌变,C符合题意;D、黄曲霉素会干扰转录和翻译,就会干扰相关蛋白质合成和抗体合成,D不符合题意;故选C。9.人体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下列相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血浆、组织液和淋巴共同构成了机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②神经调节的基本活动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神经元,兴奋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至另一神经元的树突或胞体③激素是通过体液的传输,作用于靶细胞或靶器官的信息分子④血糖的平衡调节是通过体液调节完成的⑤恒温动物维持体温的恒定,是通过神经系统完成了体内产热量和散热量平衡的过程⑥体液免疫过程中,有吞噬细胞的参与的阶段有两次A.①②④ B.②④⑤ C.①⑤⑥ D.①③⑥【答案】D【详解】①血浆、组织液和淋巴共同构成了机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①正确; ②神经调节的基本活动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兴奋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至另一神经元的树突或胞体,②错误;③激素是通过体液的传输,作用于靶细胞或靶器官的信息分子,③正确;④血糖的平衡调节是通过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完成的,④错误;⑤恒温动物维持体温的恒定,是通过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完成了体内产热量和散热量平衡的过程,⑤错误;⑥体液免疫过程中,有吞噬细胞的参与的阶段有感应阶段和效应阶段两次,⑥正确。故选D。10.生物学家斯马特•帕博发现,Toll样受体蛋白是由TLR基因家族(包括TLR1、TLR6、TLR10等基因)表达的一类参与先天性免疫的蛋白质,突变后的TLR基因表达水平显著增强,但过量的Toll样受体蛋白可能将花粉等过敏原误认为外来病原体而引发免疫反应。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Toll样受体蛋白主要参与非特异性免疫B.TLR基因家族不参与免疫系统的免疫防御C.TLR基因突变后可能使机体的免疫反应增强D.突变后的TLR基因过量表达可能会引发组织损伤【答案】B【分析】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构成,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和集中分布的场所,免疫细胞有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淋巴细胞有B细胞和T细胞,淋巴细胞起源于骨髓造血干细胞,B细胞在骨髓成熟,T细胞转移到胸腺成熟,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人体免疫系统具有免疫防御、免疫监视、免疫自稳三大基本功能。【详解】A、Toll样受体蛋白是由TLR基因家族(包括TLR1、TLR6、TLR10等基因)表达的一类参与先天性免疫的蛋白质,因此该受体蛋白主要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反应,A正确;B、免疫系统的功能包括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和免疫监视,TLR基因家族表达的蛋白质能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反应,因而可参与免疫系统的免疫防御,B错误;C、突变后的TLR基因表达水平显著增强,但过量的Toll样受体蛋白可能将花粉等过敏原误认为外来病原体而引发免疫反应,可见,TLR基因突变后可能使机体的免疫反应增强,C正确;D、突变后的TLR基因过量表达可能将花粉等过敏原误认为外来病原体而引发免疫反应,因而可能会引发组织损伤,D正确。故选B。11.在使用化妆品时,其中的乳化剂可在某些人体内转化为过敏原,引起过敏反应,导致脸部出现红肿,水泡等症状。下图为由乳化剂转化而来的过敏原引起过敏反应的机制。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过敏反应与体液免疫一样都会产生抗体并吸附在某些细胞表面B.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与致敏肥大细胞结合后即可引起该细胞释放组胺C.致敏肥大细胞表面的抗体与B细胞膜上的受体能识别同一种过敏原D.当同种过敏原再次入侵时与记忆细胞结合后产生大量抗体而引起过敏反应【答案】C【分析】过敏反应是指已经免疫的机体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所产生的反应。过敏反应的特点是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和遗传倾向。【详解】A、在体液免疫中,抗体不能吸附在某些细胞表面,A错误;B、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与致敏肥大细胞结合后,需要与过敏原接触才能释放组织胺,B错误;C、肥大细胞上的抗体是接触过敏原通过B细胞分裂分化成的浆细胞分泌的,所以与B细胞膜上受体可识别同一过敏原,C正确;D、当机体再次接触过敏原时,过敏原会与致敏肥大细胞上的抗体相结合,致敏肥大细胞会释放组织胺等物质,导致毛细血管扩张、血管通透增强、平滑肌收缩、腺体分泌增加等,进而引起过敏反应,D错误。故选C。12.用于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青蒿素衍生物——马来酸蒿乙醚胺通过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的伦理审查,该药Ⅱ期临床试验在该院风湿免疫科开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镰状细胞贫血均属于自身免疫病B.青蒿素分子式为C15H22O5,与脂肪、糖原、维生素D、过氧化氢酶的组成元素均相同C.假设某患者第一次使用青蒿素后若干天,未见明显的异常表现。将小鼠分成两组,第二次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则该患者对青蒿素过敏D.系统性红斑狼疮与AIDS的最大区别在于系统性红斑狼疮是由于人体的T细胞大量受到攻击,从而导致免疫功能缺失【答案】C【分析】免疫功能异常包括过敏反应、自身免疫病、免疫缺陷病。自身免疫病是指由自身免疫反应导致组织器官免疫损伤的一类疾病,例如风湿性心脏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免疫缺陷病是指由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的疾病,该病分为两类,一类是由于遗传而生来就有免疫缺陷的,叫做先天性免疫缺陷病,如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另一类是由疾病和其他因素引起的,叫做获得性免疫缺陷病,如艾滋病。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有时会发生引发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免疫反应,这样的免疫反应称为过敏反应。【详解】A、系统性红斑狼疮和类风湿关节炎属于自身免疫病,镰状细胞贫血属于遗传病,A错误;B、青蒿素分子式为C15H22O5,与脂肪、糖原、维生素D均只含有C、H、O三种元素,而过氧化氢酶的组成元素为C、H、O和N等元素,B错误;C、过敏反应是是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反应,故假设某患者第一次使用青蒿素后若干天,未见明显的异常表现,将小鼠分成两组,第二次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则该患者对青蒿素过敏,C正确;D、系统性红斑狼疮属于自身免疫病,是因为免疫功能过强引起的,AIDS是免疫缺陷病,故两者的最大区别在于后者是由于人体的T细胞大量受到攻击,从而导致免疫功能缺失,D错误。故选C。13.某女士有慢性面部化妆品皮炎过敏史。某次涂抹“眼影”一天后,引发皮肤红肿、疼痛而去医院就诊。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女士因再次接触相同的过敏原而引发了过敏反应B.过敏反应属于免疫系统功能过强导致的免疫失调病C.该女士机体产生的组胺引发了皮下毛细血管的收缩D.用阻止组胺释放的药物可缓解炎症引起的组织水肿【答案】C【分析】过敏反应:1、过敏反应是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反应。2、反应的特点是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损伤,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3、过敏反应的原理:机体第一次接触过敏原时,机体会产生抗体,吸附在某些细胞的表面;当机体再次接触过敏原时,被抗体吸附的细胞会释放组织胺等物质,导致毛细血管扩张、血管通透增强、平滑肌收缩、腺体分泌增加等,进而引起过敏反应。【详解】A、过敏反应是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反应,A正确;B、过敏反应属于免疫失调病,表现为免疫系统功能过强,B正确;C、过敏反应可使毛细血管扩张、血管通透增强、从而引起皮肤红肿、疼痛,C错误;D、施用阻止组胺释放的药物,可减少组胺调节毛细血管和微静脉的管壁细胞通透性作用,可以缓解炎症引起的组织水肿,D正确。故选C。14.图1是外源性过敏原引起哮喘的示意图,甲、乙、丙、丁是相关生理过程。图2表示在疫苗注射前后不同时期采血所测得的抗体效价(浓度)表现。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人体第一次接触过敏原不会发生图1中的哮喘B.正常情况下图1中的抗体应主要分布于细胞外液中C.甲和丁时刻注射的疫苗种类相同,都会引起特异性免疫D.丙时间段抗体效价比乙高最可能在丙之前注射了与甲时刻相同的疫苗【答案】C【分析】过敏反应是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叫做过敏原;如花粉、油漆、鱼虾等海鲜、青霉素、磺胺类药物等(因人而异)。【详解】A、图1所示的是呼吸道过敏反应,过敏反应只有再次接触过敏原才能发生,第一次接触不会发生,A正确;B、通过体液免疫产生的抗体正常情况下分布于细胞外液中,过敏反应产生的抗体分布于某些细胞的表面,B正确;C、由于戊时间段的抗体效应低于乙时间段的抗体效应,所以甲和丁时刻注射的疫苗种类不相同,C错误;D、丙时间段的抗体效应明显高于乙时间段,丙时间段之前最可能注射了与甲时刻相同的疫苗,D正确。故选C。15.如图所示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侵入人体后病毒和辅助性T细胞的浓度变化曲线。下列对该图的分析,正确的是( )A.HIV对人体辅助性T细胞具有攻击作用,所以人体一旦被HIV侵入就丧失了细胞免疫B.HIV数量与辅助性T细胞浓度成正比C.人体的免疫系统不能识别HIVD.艾滋病病人的直接死因往往是其他病原体引起的严重感染或恶性肿瘤等疾病【答案】D【分析】1.免疫具有以三个方面的重要功能:自身稳定(清除体内衰老的、死亡的或损伤的细胞)、防御感染(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发生、维护人体健康)、免疫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如肿瘤细胞)。2.艾滋病的病原体为HIV,其主要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特别是辅助性T细胞,最终使免疫功能丧失,其他病原体等乘虚而入,故艾滋病患者的直接死因往往是严重感染或恶性肿瘤等疾病。3.由题图可知,图示表示HIV浓度与辅助性T细胞数量的关系。HIV进入人体后会被免疫系统清除一部分,但HIV可攻击辅助性T细胞,而且随着HIV浓度上升,会破坏更多的辅助性T细胞,使辅助性T细胞数量下降,从而使人体的细胞免疫能力丧失,体液免疫能力降低,最终使人体免疫能力全部丧失。【详解】A、根据题分析可知,HIV虽对人体辅助性T细胞有攻击作用,但HIV刚侵入时免疫系统能清除部分HIV,细胞免疫还未丧失,A错误;B、根据题分析可知,HIV最初入侵人体时,HIV浓度与辅助性T细胞数量都增加,但HIV可攻击辅助性T细胞,经过一段时间后随着HIV浓度增加,辅助性T细胞数量持续减少,B错误;C、免疫系统具有监控、自稳和防御功能,因此人体免疫系统能够识别HIV,C错误;D、艾滋病病人的辅助性T细胞大量减少,免疫系统功能被破坏,故艾滋病人的直接死因往往是其他病原体引起的严重感染或恶性肿瘤等疾病,D正确。故选D。16.过敏性鼻炎患者接触了花粉等过敏原,产生了抗体,进而使机体产生相关过敏症状,作用过程如图所示。目前有一种新的治疗方案—SLIT,该方案的具体操作是将过敏原制成滴剂,让过敏患者在舌下含服,通过逐渐增加过敏原的浓度的方式来对过敏患者进行治疗。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过敏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的过程属于体液免疫B.能与过敏原相结合的抗体可吸附在肥大细胞表面C.过敏性鼻炎一般不会对组织造成损伤但可能遗传给后代D.SLIT治疗的原理是避免接触过敏原,减少过敏反应发生【答案】D【分析】过敏反应是指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受相同的物质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详解】A、过敏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的过程属于体液免疫,是体液免疫失调导致的疾病,A正确;B、看图可知,过敏原初次进入机体内,产生抗体后可吸附在肥大细胞表面,当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后,肥大细胞释放抗体与过敏原结合,进而引起过敏反应,B正确;C、过敏反应的特点是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因此推测过敏性鼻炎一般不会对组织造成损伤但可能遗传给后代,C正确;D、SLIT治疗具体操作是将过敏原制成滴剂,让过敏患者在舌下含服,通过逐渐增加过敏原的浓度的方式来对过敏患者进行治疗,D错误。故选D。17.人体血糖浓度的相对稳定受多种因素影响。现有甲、乙、丙三人,甲是健康的;乙的胰岛B细胞被自身免疫反应所破坏;丙的胰岛B细胞功能正常,体内含有抗胰岛素受体的抗体。甲在某次运动前后血糖浓度的变化如下图所示,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BC段血糖浓度下降的直接原因是运动初期血糖的消耗量大于产生量B.CD段血糖浓度升高主要是由于血液中胰高血糖素的增加C.给丙注射胰岛素不能有效调节其血糖水平D.用斐林试剂对甲、乙两人空腹时的尿样进行检测,水浴加热后观察到的颜色相同【答案】D【分析】胰岛素由胰岛B细胞分泌的唯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胰岛素作用:可以促进组织细胞中葡萄糖的氧化分解、促进葡萄糖合成肝糖原和肌糖原、促进葡萄糖转化为非糖物质、抑制肝糖原分解、抑制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胰高血糖素作用:可以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也可以促进肝糖原分解。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在水浴加热条件下,生成砖红色沉淀。【详解】A、由题干可知,甲是健康人,其血糖调节能力正常,运动初期,血糖被大量利用,消耗量大于产生量,因此血糖浓度暂时下降,A正确;B、曲线的C处血糖浓度较低,促进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加速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因此CD段血糖浓度升高主要是由于血液中胰高血糖素的增加,B正确;C、由题干可知,丙的胰岛B细胞功能正常,但是体内含有抗胰岛素受体的抗体,该抗体与胰岛素受体结合使胰岛素无法发挥作用,患者丙本身并不缺乏胰岛素,因此给丙注射胰岛素不能有效调节其血糖水平,C正确;D、甲为健康人,尿液不含葡萄糖,乙由于胰岛B细胞被自身免疫反应破坏而不能产生胰岛素,导致体内血糖升高,会出现尿糖,因此甲尿液与斐林试剂反应不出现砖红色沉淀,乙则会出现砖红色沉淀,D错误。故选D。18.研究发现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甲状腺后会诱导甲状腺组织细胞表达更多的自身抗原,这些自身抗原能够与HCV诱导机体产生的特异性抗体结合,从而造成甲状腺组织损伤。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甲状腺组织损伤和机体的免疫防御功能过弱有关B.自身抗原可能与HCV蛋白质外壳具有相似的结构C.甲状腺组织受损会导致机体TSH的分泌减少D.抗体与自身抗原结合后会直接将自身抗原清除【答案】B【分析】自身免疫病是指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详解】A、甲状腺组织损伤是一种自身免疫病,这与机体的免疫防御功能过强有关,A错误;B、自身抗原可以和HCV诱导机体产生的抗体特异性结合,说明自身抗原可能与HCV蛋白质外壳具有相似的结构,B正确;C、甲状腺组织受损会导致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减少,从而对垂体的抑制功能下降,导致机体TSH的分泌增多,C错误;D、抗体与自身抗原结合后会被吞噬细胞清除,D错误。故选B。19.致敏原可激发体液免疫产生IgE抗体,当致敏原再次入侵机体时,肥大细胞可产生组织胺,使血管壁通透性增大,引起过敏症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致敏原诱发人体产生抗体的过程属于体液免疫B.肥大细胞释放组织胺可导致组织液渗透压降低C.肥大细胞的细胞膜上有特异性结合IgE的受体D.二次致敏原可以与肥大细胞表面的IgE抗体结合【答案】B【分析】过敏反应是过敏原再次侵入有过敏体质的机体时,初次接触过敏原使机体产生的抗体吸附在细胞表面,这时与过敏原结合,进而使靶细胞释放组织胺等化学物质,引发过敏反应,据此答题。【详解】A、过敏原刺激B细胞,形成浆细胞,浆细胞产生IgE抗体,该过程属于体液免疫,A正确;B、肥大细胞释放组织胺,组织胺能增强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使组织液渗透压升高引起组织水肿,B错误;C、当过敏原初次接触机体时,产生的抗体吸附在肥大细胞的表面,说明肥大细胞的细胞膜上有特异性结合IgE的受体,C正确;D、当机体再次接触到相同的致敏原,肥大细胞表面的IgE与之特异性结合,引起过敏反应,D正确。故选B。20.屠呦呦团队发现双氢青蒿素能有效缓解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症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系统性红斑狼疮属于免疫功能缺陷病 B.双氢青蒿素可能导致患者免疫力降低C.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致病机理与过敏相同 D.双氢青蒿素治疗疾病时能改变患者的基因【答案】B【分析】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1、过敏反应: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叫做过敏原,如花粉、油漆、鱼虾等海鲜、青霉素、磺胺类药物等(因人而异)。2、自身免疫病:是指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举例:风湿性心脏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3、免疫缺陷病是指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疾病:一类是由于遗传而使机体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免疫缺陷病;一类是由于疾病和其他因素引起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病,如艾滋病。【详解】A、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人体免疫机能过强造成的自身免疫病,A错误;B、双氢青蒿素能有效缓解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症状,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人体免疫机能过强造成的,故双氢青蒿素可能会降低患者免疫力,B正确;C、过敏反应是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而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人体免疫机能过强造成的自身免疫病,两者致病机理不同,C错误;D、双氢青蒿素治疗疾病时不能改变患者的基因,D错误。故选B。第II卷二、非选择题(每空2分,共40分)21.在神经-体液-免疫调节下,正常机体的各个器官、系统协调配合,内环境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如图甲是三个系统之间的关系,图乙为在信号分子作用下,某种免疫细胞释放免疫活性物质的示意图。 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中,①②③表示三类不同的信号分子。当内分泌腺作为神经调节中的效应器时,②代表 。作为中枢神经系统的一部分,通过分泌②,下丘脑能对性腺等内分泌腺以另一种方式进行调节,请以雄激素的分泌为例,写出这种调节的具体过程: 。(2)当内分泌腺分泌的①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发育时,①代表的激素为 。(3)由图乙可以看出,免疫细胞表面至少有 种信号分子的受体。若图乙所示的免疫细胞为T淋巴细胞,则图中的免疫活性物质为 ,该物质可以使接受过抗原刺激的 细胞增殖分化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其中记忆细胞的作用为 。【答案】(1) 神经递质 下丘脑分泌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促性腺激素又促进睾丸分泌雄激素(2)甲状腺激素(3) 两种 细胞因子 B淋巴 保持对这种抗原的记忆,当机体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记忆细胞可迅速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分析】1、分析甲图:图甲表示人体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免疫调节和内环境的相互关系图。人体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是通过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的密切协调,共同配合来实现的,其中①是激素、②是神经递质、③是免疫活性物质。2、分析乙图:图乙为在信号分子作用下,某种免疫细胞释放免疫活性物质的示意图。【详解】(1)当内分泌腺作为神经调节的效应器时,信号分子②代表神经递质。下丘脑能对性腺等内分泌腺进行分级调节,下丘脑分泌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促性腺激素又促进睾丸分泌雄激素。(2)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可促进神经系统发育。(3)据图乙可知,通过血液运输的激素和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在免疫细胞表面均有受体,所以免疫细胞表面有两种信号分子的受体。T淋巴细胞可分泌淋巴因子,B淋巴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可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其中记忆细胞能保持对这种抗原的记忆,当机体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记忆细胞可迅速增殖分化成浆细胞。【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神经调节、免疫调节和激素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22.脊髓灰质炎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急性传染病,脊髓灰质炎病毒主要侵犯脊髓中的运动神经元,造成支配的相关肌肉失去神经的调节作用而发生萎缩,导致终生瘫痪,甚至危及生命。脊髓灰质炎疫苗是预防和消灭脊髓灰质炎的有效控制手段。目前我国的免费免疫接种规划如下:幼儿于二月龄接种一剂脊灰灭活疫苗;幼儿于三月龄、四月龄、四周岁各接种一剂脊灰减毒活疫苗;注意事项:因乳汁可影响效果,最好在服苗后半小时内停止吸吮母乳;脊灰减毒活疫苗不要用热水服药,以免失效;免疫缺陷症、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者禁止服用“脊灰减毒活疫苗”。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从反射弧结构角度分析,脊髓灰质炎病毒主要侵犯的是 ,患者腿部接受刺激后,并不能完成相应反射活动,原因是 (2)疫苗进入人体后,造成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 ,并分泌抗体,引起B细胞活化的两个信号刺激分别 。脊灰灭活疫苗和脊灰减毒活疫苗可分别引起体液免疫和 ,从而保卫人体健康。(3)监护人应确保幼儿及时接种后续疫苗、原因是上一剂疫苗接种一段时间后 。(4)免疫缺陷症、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者禁止服用“脊灰减毒活疫苗”,其原因是 。【答案】(1) 神经中枢 反射弧结构不完整(2) 浆细胞 疫苗(或病原体)和B细胞接触、(细胞表面特定分子发生变化的)辅助性T细胞与B细胞接触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3)体内有效抗体数量减少(或相应B淋巴细胞和有效抗体减少)(4)疫苗中的病毒仍有一定的活性,这两类人免疫系统的防御功能过低,可能导致病毒感染而患脊髓灰质炎【分析】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体液免疫过程为:(1)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抗原被抗原呈递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信息并将抗原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细胞表面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辅助性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作用于B细胞;(2)B细胞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B细胞和浆细胞;(3)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细胞免疫过程为:(1)被病原体感染的寄主细胞膜表面的某些分子发生变化,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变化的信号,抗原被抗原呈递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信息并将抗原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作用于细胞毒性T细胞;(2)细胞毒性T细胞开始增殖、分化形成记忆T细胞和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3)细胞毒性T细胞在体液中循环,他们可以识别并接触、裂解被同样病原体感染的靶细胞。【详解】(1)因为病毒主要侵犯的是脊髓中的相关部位,所以主要侵犯的是神经中枢。因为神经中枢被破坏,反射弧结构不完整,所以受到刺激后不能完成相应的反射活动;(2)体液免疫中,活化B细胞的信号分别是疫苗(或病原体)和B细胞接触、(细胞表面特定分子发生变化的)辅助性T细胞与B细胞接触。脊髓活疫苗中的病毒可侵染宿主细胞,从而引发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脊髓灭活疫苗因不能侵染宿主细胞,只能引起体液免疫;(3)接种疫苗一段时间后,体内的抗体会不断减少,所以需要按时接种下一剂疫苗,体内发生二次免疫,从而保持抗体的相对含量;(4)免疫缺陷症、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者免疫能力下降或不足,由于疫苗中的病毒仍有一定的活性,服用“脊灰减毒活疫苗”可能会引起活病毒在宿主细胞内增殖,引发相关病症,故而免疫缺陷症、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者禁止服用“脊灰减毒活疫苗”。23.艾滋病是由艾滋病病毒(HIV)感染引起的一种危害性极大的传染病。在HIV疫苗研究中,为探索不同免疫接种方式对抗体产生的影响,科研人员进行了相关实验。 (1)HIV颗粒表面的包膜糖蛋白(Env)可与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受体互作,使HIV侵染宿主细胞。Env蛋白可作为 刺激机体通过 免疫途径产生抗体,Env蛋白是制备HIV疫苗的重要靶标。(2)科研人员以恒河猴为实验动物,将其分为两组进行实验。缓释组恒河猴体内植入缓释装置,2周内缓慢释放含有Env的缓冲液。常规组恒河猴一次性注射Env含量及体积均与缓释组相同的缓冲液。①分别检测两组恒河猴体内被Env激活的B细胞数量,结果如图1所示,表明 组抗原激发免疫效应的效果更佳。② 接种后第8周,科研人员分别用与之前相同的接种方法,对两组恒河猴进行了二次免疫接种,检测抗体产生量,结果如图2。由图可知,第2次接种后,两组恒河猴体内抗体量均快速增加,原因是 。且缓释组效果更为明显,推测是由于该组产生了 。(3)据上述实验,研究人员推测缓释接种方法模拟了病毒侵染人体细胞的过程,接种过程中Env能持续接触免疫细胞。Env蛋白表面具有多种抗体特异性结合的位点,图3为两种接种方式所产生的抗体与Env蛋白三聚体结合的结构示意图,据图推测,缓释接种方式相对于常规注射的优势在于 。【答案】(1) 抗原 体液(2) 缓释 记忆细胞再次接触Env抗原时,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快速产生大量抗体 更多的记忆B细胞(3)激活的B细胞种类更多,产生了更多种类的特异性抗Env的抗体【分析】关于艾滋病:(1)艾滋病的中文名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其病原体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2)艾滋病的致病原理:HIV病毒进入人体后,与人体的T淋巴细胞结合,破坏T淋巴细胞,使免疫调节受到抑制,使人的免疫系统瘫痪,最后使人无法抵抗其他细菌、病毒的入侵,让人死亡。【详解】(1)HIV颗粒表面的包膜糖蛋白(Env)可与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受体互作,使HI V侵染宿主细胞,导致患者的特异性免疫严重受损,因此Env蛋白属于抗原,抗体参与的免疫属于体液免疫,一次你抗原刺激机体通过体液免疫途径产生抗体,因此,Env蛋白是制备HIV疫苗的重要靶标。(2)①分别检测两组恒河猴体内被Env激活的B细胞数量,结果缓释组识别Env的B细胞数量的相对值高,表明缓释组抗原激发免疫效应的效果更佳。②接种后第8周,科研人员分别用与之前相同的接种方法,对两组恒河猴进行了二次免疫接种,检测抗体产生量,第2次接种后,记忆细胞再次接触Env抗原时,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快速产生大量抗体,因此两组恒河猴体内抗体量均快速增加,且缓释组效果更为明显,可能原因是该组产生了更多的记忆B细胞,进而产生了更多的抗体。(3)图3为两种接种方式所产生的抗体与Env蛋白三聚体结合的结构示意图。据图推测,缓释接种方式相对于常规注射的优势在于激活的B细胞种类更多,进而能产生更多的记忆细胞和浆细胞,导致产生了更多种类的特异性抗Env的抗体。评卷人得分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