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科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第二章 神经调节第二节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第2课时同步测试题
展开题组一 突触的结构和特点
1.(2022浙江衢州期中)突触是两个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效应器细胞之间相互接触、并借以传递信息的部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突触由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两部分组成
B.在突触后膜上与受体相结合的乙酰胆碱会被相应的酶催化水解
C.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一定会引起后膜所在神经元兴奋
D.神经冲动在突触处通过乙酰胆碱等化学物质的传递是双向的
2.(2022浙江绍兴期末)如图为突触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突触小泡和受体的分布决定了兴奋传递的方向
B.②进入突触间隙需消耗能量
C.③处只能是树突膜或胞体膜
D.④既是神经递质受体,又是一种离子通道蛋白
3.(2023浙江东阳三中月考)突触间隙中只有少数神经递质时,可以引起突触后膜去极化,但不足以引发动作电位,只能形成小电位。下图是某突触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中含有的物质能够在③和⑤处检测到
B.④为突触小泡,其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
C.③中Na+浓度适当升高,会使④产生的动作电位偏高
D.④处的膜去极化后形成的小电位能迅速传播
题组二 神经冲动在突触处的传递过程和特点
4.(2023浙江温州月考)关于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不一定是单向的
B.突触前膜处的信号转变是电信号→化学信号
C.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只能作用于神经细胞
D.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不消耗能量,在突触间传递消耗能量
5.(2023浙江文成中学阶段练习)下列①②③④四图箭头表示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方向或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所以①图中兴奋传递方向是从左往右
B.突触后膜是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胞体等,②图中轴突与突触后神经元的树突相接触,所以②图中兴奋传递方向是从左往右
C.③图中右侧是突触前神经元,左侧是突触后神经元,兴奋只能由右传递至左
D.④图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传导形式是电信号
6.(2023浙江嘉兴五中月考)如图,神经元a、b与痛觉传入有关,神经元c能释放脑啡肽,脑啡肽具有镇痛作用。下列相关叙述不合理的是 ( )
A.a神经元中神经递质的释放受a、c两个神经元控制
B.乙酰胆碱会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或抑制
C.脑啡肽的释放会引起乙酰胆碱释放量减少
D.a、c神经元均通过胞吐方式释放神经递质
7.(2023浙江台州阶段练习)下图是兴奋传导和传递过程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④处受到一定强度的刺激后,A和B两个电位计中指针偏转次数分别是 。
(2)图乙中,在兴奋过程中,Na+进入神经元的方式为 。
(3)图丙为 的结构模式图,在图中结构4处发生的信号转换是 (用文字、箭头表示)。
(4)图丙中兴奋的传递方向是 (填“单向”或“双向”)的,原因是 。
题组三 化学物质对神经冲动传导、传递的影响
8.(2023浙江嘉兴阶段练习)人脑中的多巴胺(DA)是一种能使大脑处于兴奋状态的神经递质,DA发挥作用后会被突触前膜的多巴胺转运体(DAT)回收至突触前膜重复利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A通过主动转运释放DA,该过程会消耗能量
B.DA和细胞B表面的受体结合会使细胞膜产生外正内负的电位
C.利用药物阻断多巴胺转运体的作用会抑制人脑产生兴奋
D.DAT的作用能避免DA持续作用使人脑长期处于兴奋状态
9.(2023浙江精诚联盟联考)某种有机磷农药能使突触间隙中的乙酰胆碱酯酶(分解乙酰胆碱)活性受抑制,某种蝎毒会抑制Na+通道的打开。如图表示动作电位传导的示意图,其中a为突触前膜,b为突触后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轴突膜处于④状态时,Na+内流且不需要消耗ATP
B.③→②的过程中,轴突膜Na+通道大量开放
C.若使用该种有机磷农药,则在a处仍能释放乙酰胆碱
D.若使用该种蝎毒,则不能引起b处形成动作电位
能力提升练
题组一 神经冲动在突触处传递的过程和特点
1.(2024浙江精诚联盟期中)“渐冻症”又称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是一种运动神经元疾病。患者大脑、脑干和脊髓中运动神经细胞受到损伤,肌肉逐渐萎缩无力,以至瘫痪,而患者大脑始终保持清醒。下图是ALS患者病变部位的有关生理过程,NMDA受体为膜上的结构,经检测ALS患者突触间隙的谷氨酸含量比正常人的高,导致突触后膜上NMDA受体持续与谷氨酸结合。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LS发病机理可能是谷氨酸引起Na+持续内流,进而导致突触后膜正常功能受损
B.对患者补充ATP可以促进突触后膜回收氨基酸而达到一定的治疗作用
C.谷氨酸合成后储存在突触小泡的目的是防止被细胞内的酶分解,释放的谷氨酸通过主动转运到达突触后膜
D.NMDA受体拮抗剂可通过分解谷氨酸来治疗该病
2.研究多巴胺的合成和释放机制,可为帕金森病(老年人多发性神经系统疾病)的防治提供实验依据。最近研究发现在小鼠体内多巴胺的释放可受乙酰胆碱调控,该调控方式通过神经元之间的突触联系来实现。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乙释放的多巴胺可使丙膜的电位发生改变
B.多巴胺可在甲与乙、乙与丙之间传递信息
C.从功能角度看,乙膜既是突触前膜也是突触后膜
D.乙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异常可能影响多巴胺的释放
3.(2023浙江文成中学阶段练习)γ-氨基丁酸(GABA)是成年动物体中枢神经系统的主要抑制性神经递质,在控制疼痛方面起到重要作用。GABA受体主要有GABA-A受体和GABA-B受体两类,作用机理如图所示。
(1)GABA作用于成年动物的成熟神经元细胞膜上GABA-A受体后,据图分析GABA抑制突触后膜兴奋的机理是 ,已知该过程离子的跨膜运输方式是易化扩散,由此可推测成熟神经元细胞膜上 (填“KCC2”或“NKCC1”)含量多。
(2)疼痛时体内的GABA分泌增多,GABA只作用于相应细胞的根本原因是
。
(3)“神仙水”是一种被伪装成饮料的新型毒品,它含有的γ-羟基丁酸(GHB)无色无味,但具有麻醉功效,让人喝完后头晕、嗜睡、意识混乱。研究发现,GHB作用于GABA-B受体,据图分析“神仙水”令人神志不清的原因是 。
题组二 综合分析神经冲动传导、传递过程中的相关曲线图
4.(2023浙江嘉兴阶段练习)研究人员对突触a、b的突触前神经元给予相同的电刺激,通过微电极分别测量两个突触的突触前神经元、突触后神经元的电位变化,结果如图。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A.静息状态下膜两侧70 mV的电位差是Na+内流所致
B.电刺激后,突触a的突触后神经元出现了一个小的动作电位,但该动作电位不能传导
C.突触b的突触前神经元不可产生动作电位,所以抑制突触后神经元兴奋
D.突触a、b中突触后神经元电位变化有延迟,原因之一是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信号转换需要时间
5.(经典题)(2023浙江宁波余姚中学期中)图甲为研究神经细胞膜电位变化的实验装置,两个神经元以突触联系,并连有电位计Ⅰ(电极分别在Q点细胞内外侧)、Ⅱ(电极分别在R、S点的细胞外侧),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图甲
图乙 图丙
A.静息时,若升高细胞外K+浓度,则电位计Ⅰ的指针右偏幅度增大
B.刺激P点,电位计Ⅰ和电位计Ⅱ记录到的电位变化波形分别为图乙和图丙
C.刺激P点,电位计Ⅰ记录到②处电位值时,Q点膜内Na+浓度可能高于膜外
D.若S点电极移至膜内,再刺激P点,电位计Ⅱ记录到的电位变化波形与图乙相似
题组三 综合分析神经冲动传导、传递过程中的电位计偏转问题
6.(2022浙江杭州桐庐分水高级中学月考)下图是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示意图(a、d点分别为①②电位计两电极接线端之间的中点)。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若刺激a点,电位计①指针可能偏转1次,电位计②指针可能偏转2次,且方向相反
B.若刺激b点,b点会因为大量Na+通过主动转运方式内流而产生动作电位
C.若刺激c点,电位计①和电位计②指针均可能偏转2次,且方向相反
D.若刺激a点,d处无电位变化,可能是由于突触前膜释放的是抑制性神经递质
7.(经典题)(2023浙江宁波效实中学期中)图甲所示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图乙为突触结构,在a、d两点连接一个灵敏电位计(ab=bd),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甲 乙
A.刺激图甲中②处,可以测到电位变化的有①②③④⑤⑥
B.在突触处完成“化学信号→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
C.分别刺激图乙的b、c点,灵敏电位计指针各偏转1、2次
D.抑制图中细胞的呼吸作用,不影响神经冲动的传导和传递
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
第2课时 神经冲动在突触处的传递
基础过关练
1.B 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三部分组成,A错误;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突触后膜所在神经表现为兴奋或抑制,C错误;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所以神经冲动在突触处是单向传递的,D错误。
2.C 突触类型有轴突-树突型、轴突-胞体型、轴突-肌肉或腺体型等,所以③处也可能为肌细胞或腺体细胞的细胞膜,C错误。
3.C 题图中①是突触小泡,②是突触前膜,③是突触间隙,④是突触后膜。①突触小泡中含有的神经递质能够在③突触间隙处检测到,但神经递质不能进入⑤下一个细胞内,A错误;①为突触小泡,其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B错误;③突触间隙中Na+浓度适当升高,会使④突触后膜产生的动作电位峰值增大,C正确;④突触后膜处的膜去极化后形成的小电位是不能传播的,D错误。
4.B 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是单向的,A错误;突触前膜处的信号转变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突触处的信号转变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B正确;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能够作用于神经细胞、肌肉细胞等,C错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时,Na+出细胞和K+入细胞是主动转运过程,消耗能量,兴奋在突触间传递时,突触前膜分泌神经递质是胞吐过程,也需要消耗能量,D错误。
5.C ③图中左侧神经元释放神经递质,是突触前神经元,右侧是突触后神经元,兴奋只能由左传递至右,C错误。
6.B 由题图可知,a神经元中神经递质的释放受a、c两个神经元控制,A正确;神经元a、b与痛觉传入有关,神经元c能释放脑啡肽,脑啡肽具有镇痛作用,说明乙酰胆碱属于兴奋性递质,B错误;脑啡肽的作用是减少a神经元释放乙酰胆碱的量,减弱对b神经元的刺激作用,从而起到镇痛的作用,C正确;a、c神经元中的神经递质以胞吐的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D正确。
7.答案 (1)0、1 (2)易化扩散 (3)突触 电信号→化学信号 (4)单向 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解析 图甲中④处受到一定强度的刺激后,由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所以电位计A不会发生偏转,电位计B能发生一次偏转,因此偏转次数分别是0、1。图丙为突触的结构模式图,其中4是突触前膜,5是突触间隙,6是突触后膜。4突触前膜处发生的信号转换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故图丙中兴奋的传递方向是单向的。
8.D 细胞A释放DA的方式为胞吐,该过程需要消耗能量,A错误;DA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因此DA和细胞B表面受体结合会使细胞膜产生外负内正的动作电位,B错误;DAT将突触间隙的DA回收至细胞A,从而减少突触间隙的DA,避免DA持续作用使人脑长期处于兴奋状态,利用药物阻断DAT的作用,突触间隙的DA会持续作用,从而使人脑持续产生兴奋,C错误,D正确。
9.B ⑤→④→③为动作电位的形成过程,所以轴突膜处于④状态时,Na+通道大量开放,Na+内流为顺浓度梯度,不需要消耗ATP,A正确;由题图可知,③→②→①为恢复静息电位的过程,所以③→②过程中,轴突膜K+通道大量开放,K+外流,Na+通道关闭,B错误;有机磷农药能使突触间隙中的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受抑制,但不影响a处释放乙酰胆碱,C正确;蝎毒会抑制Na+通道的打开,故使用蝎毒后,不能引起b处Na+内流,即不能形成动作电位,D正确。
能力提升练
1.A 由题干信息“ALS患者突触间隙的谷氨酸含量比正常人的高,导致突触后膜上NMDA受体持续与谷氨酸结合”可知,ALS患者的突触间隙谷氨酸过多,持续作用引起Na+过度内流,突触后神经细胞渗透压升高,最终导致突触后神经细胞受损,A正确;谷氨酸被突触前膜回收,而非被突触后膜回收,B错误;谷氨酸在突触间隙通过扩散到达突触后膜,C错误;NMDA受体拮抗剂可以阻断谷氨酸与NMDA受体结合,从而阻止Na+过度内流,有助于治疗该病,D错误。
2.B 由图可知,乙释放的多巴胺(神经递质)与丙膜上的多巴胺受体结合,可使丙膜的电位发生改变,A正确;多巴胺只能在乙与丙之间传递信息,在甲与乙之间传递信息的是乙酰胆碱,B错误;由图可知,乙膜能释放多巴胺(是突触前膜),也具有乙酰胆碱受体(是突触后膜),C正确;小鼠体内多巴胺的释放可受乙酰胆碱调控,乙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异常使乙膜不能接受乙酰胆碱传递的信息,可能影响多巴胺的释放,D正确。
3.答案 (1)GABA与GABA-A受体结合,打开Cl-通道,Cl-大量内流,形成抑制 KCC2 (2)只有相应细胞中的GABA受体基因选择性表达 (3)“神仙水”中的GHB作用于大脑皮层神经元上的GABA-B受体,激活钾离子通道,使得钾离子外流,从而产生抑制性效应(写出“激活钾离子通道,使得钾离子外流”即可)
解析 (1)神经纤维未受刺激时表现为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γ-氨基丁酸(GABA)是抑制性神经递质,作用于成年动物的成熟神经元细胞膜上GABA-A受体后,导致Cl-通道打开,Cl-大量内流,细胞内负电荷增加,形成抑制。该过程中Cl-大量内流属于易化扩散,说明细胞外Cl-多,结合图中信息可知KCC2将Cl-运出细胞、NKCC1将Cl-运入细胞,故成熟神经元细胞膜上KCC2含量多。(2)GABA只作用于相应细胞的直接原因是只有相应细胞上有GABA受体,根本原因是只有相应细胞中的GABA受体基因选择性表达。
4.D 据题图可知,突触a中突触前神经元兴奋,引起突触后神经元去极化,但未实现反极化,即没有产生动作电位,不能传导,B错误;突触b中突触前神经元兴奋,引起突触后神经元膜电位下降,推测其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的是抑制性神经递质,C错误;突触后神经元的电位变化在突触前神经元电位变化之后,原因之一是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经过了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过程,D正确。
5.D 静息时,若升高细胞外K+浓度,K+外流减少,则电位计Ⅰ的指针右偏幅度减小,A错误;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所以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刺激P点,神经冲动只能传到Q点、R点,不能传到S点,所以电位计Ⅰ、Ⅱ的指针均只能发生1次偏转,电位计Ⅰ记录到的电位变化波形与图乙基本相同,电位计Ⅱ记录到的电位变化波形与图丙不同,B错误;若刺激P点,Na+内流产生动作电位,电位计Ⅰ记录到②处电位值时,Q点膜外Na+浓度仍高于膜内,C错误;若S点电极移至膜内,则电位计Ⅰ、Ⅱ的电极所处位置相同,再刺激P点,根据B项分析,电位计Ⅱ记录到的电位变化波形与图乙相似,D正确。
6.D 因为a点为电位计①两电极接线端之间的中点,所以刺激a点,神经冲动同时传到电位计①的两电极,两电极间无电位差,故电位计①指针不偏转;若神经冲动能够通过突触传递下去,则电位计②指针将发生方向相反的两次偏转,A错误。神经纤维上神经冲动产生的原因是大量Na+内流,此时Na+内流的方式是易化扩散,B错误。若刺激c点,则神经冲动不能通过a、b间的突触,电位计①指针不发生偏转,电位计②指针发生方向相反的两次偏转,C错误。若突触前膜释放的是抑制性神经递质,则刺激a点,d处无电位变化,D正确。
7.A 神经冲动在同一个神经元中可双向传导,但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因此刺激②处,可检测到电位变化的有①②③④⑤⑥,A正确;在突触处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B错误;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在神经元间单向传递,且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快于在突触处的传递速度,所以刺激b点,灵敏电位计指针发生2次偏转,刺激c点,灵敏电位计指针发生1次偏转,C错误;神经冲动的传导和传递需要能量供应,而能量主要来自需氧呼吸,D错误。
高中生物浙科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第二节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第1课时同步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浙科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a href="/sw/tb_c4015780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二节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第1课时同步达标检测题</a>,共17页。
高中生物浙科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第四节 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共同维持机体的稳态复习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浙科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a href="/sw/tb_c4015787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四节 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共同维持机体的稳态复习练习题</a>,共16页。
高中生物浙科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第三节 人体通过神经调节对刺激做出反应练习: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浙科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a href="/sw/tb_c4015781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三节 人体通过神经调节对刺激做出反应练习</a>,共1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