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8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全套浙科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稳态与调节检测含答案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浙科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稳态与调节第1章内环境与稳态检测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浙科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稳态与调节第1章内环境与稳态检测含答案,共11页。
第一章 内环境与稳态全卷满分100分 考试用时90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下列有关人体体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体体液是指人体中的所有液体 B.人体体液大部分存在于细胞内C.人体体液主要是指细胞外液 D.人体体液包括组织液和尿液等2.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正常体温时,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由蛋白质决定 B.组织液和淋巴液之间能进行双向流动C.人体血浆蛋白中有白蛋白、球蛋白和血红蛋白等 D.内环境的变化会影响到细胞内酶促反应的进行3.某运动饮料可用于剧烈运动后水分和能量的及时补充,下表为该饮料的主要成分。据表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碳水化合物和其他糖类除了增加口感外还能补充能量 B.钠盐在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中有重要作用C.该饮料不含脂肪,但大量饮用也会导致肥胖 D.该饮料成分需要与内环境成分完全一致以维持内环境稳态4.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①红细胞、组织液和淋巴 ②血浆蛋白、O2和葡萄糖 ③葡萄糖、CO2和氨基酸 ④激素、血红蛋白和抗体 ⑤胃中的牛奶 ⑥肠道中的抗菌药物 ⑦肌肉注射的青霉素A.②③⑦ B.②④⑥C.①②③⑦ D.③⑤⑦5.如图是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⑤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②渗回①和渗入④的量相差不大B.若③为脑细胞,⑤处的O2浓度高于①处,而CO2的浓度相反C.①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蛋白质的含量有关D.①的pH能够保持稳定是因为HCO3-含量较多6.如图表示甲、乙、丙三种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之间的关系,三种液体环境分别用a、b、c表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b中含有气体,乙细胞不一定消耗和产生气体 B.a、b、c是甲、乙、丙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C.a、b、c的渗透压和酸碱度都与其中的某些离子有关 D.运动时,丙酮酸转化成乳酸的过程发生在c中7.“酸碱体质理论”有两种错误观点:其一,人的体质有酸性与碱性之分,酸性体质是“万病之源”,纠正偏酸的体质就能维持健康;其二,人若想身体健康,应多摄入碱性食物。事实上,人体的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和呼吸系统等都能够控制酸碱平衡,同时,血液中有很多缓冲对,它们组成了身体内部的酸碱缓冲系统。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内环境pH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之一B.正常人血浆pH的维持与其所含有的HCO3-、HPO42-等离子有关C.吃“酸性食物”或“碱性食物”会导致人体血浆的pH明显改变D.食物经代谢后会产生一些酸性或碱性的物质,但人体的pH不会发生显著变化下图是一张生物概念图,回答第8、9题。8.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 a、b是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 c、d可以是体温和渗透压B.内环境的稳态只要有三种调节方式即可,不需要其他器官或系统参与C.酸碱度的相对稳定主要依靠血液中的缓冲物质,与其他器官或系统也有关D.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9.有关稳态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人体细胞呼吸作用产生的CO2也参与了维持内环境的稳态B.任何环境下,健康人都有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C.病原体侵入机体干扰稳态后,主要是免疫调节起作用D.通过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机制的调节,可使机体的多项生理指标保持相对稳定10.如图为内环境成分之间的部分关系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进入毛细血管动脉端的血浆,其中的许多物质会透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B.淋巴液能不断生成且进入血浆中,从而调节血浆与组织液间的平衡C.组织液既可进入血浆,也可进入淋巴液,组织液并不是所有细胞生活的内环境D.对于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活动,过程a较过程b和c更为重要11.与肌肉注射相比,静脉滴注因能将大剂量药物迅速送到全身细胞而疗效显著。图中a、b、c为内环境的相关组成成分(其中b为血浆)。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图中a为组织液,内含有核糖体、抗体、尿素、乳酸等物质B.a、b、c中的O2浓度不完全相同C.静脉滴注的葡萄糖进入人体后到达组织细胞内至少需穿过3层细胞膜D.血浆蛋白含量下降可能会引起机体组织水肿12.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需要体内各个器官、系统的参与。如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Ⅰ、Ⅱ、Ⅲ、Ⅳ表示不同的人体系统,甲、乙、丙表示三种液体。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甲、乙、丙可分别表示淋巴液、血浆和组织液B.Ⅰ表示循环系统,Ⅲ表示呼吸系统C.若从Ⅱ获取的蛋白质长期不足,则可能会导致乙的渗透压下降D.所有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都需通过甲、乙、丙等构成的内环境13.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主要原因是眼睛内房水生成速度大于流出速度,眼内压力增高,损伤视神经,导致视野或视力等视功能下降。房水由睫状体突产生,充满前后房,约有0.15~0.3 mL,含有多种营养物质,可维持眼内压力。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房水属于内环境中的组织液B.房水中蛋白质含量高于血浆,可维持较高的渗透压C.正常人的房水含量保持恒定不变,维持眼内正常压力D.利用药物促进房水生成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措施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第14、15题。 生活在平原地区的人刚刚从平原进入高原,可能会出现头晕、头痛、恶心、心跳加快、呼吸加快、肢体无力等症状。这是因为高原地区空气稀薄、O2含量较少,外界环境的急剧变化等使机体产生了生理反应。经过一定时间的适应后,这些症状一般可自行缓解。14.从平原地区刚刚进入高原时,出现的下列现象中属于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调节的是( )A.脑部供氧不足导致头晕、头痛 B.缺氧导致呼吸运动加深、加快C.肢端毛细血管供氧不足导致手足发麻 D.部分肌肉因供氧不足而肢体无力15.人刚从平原进入高原后,血浆中乳酸的浓度会升高。经过一段时间后,在机体的自动调节作用下,乳酸浓度又降至正常范围。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A.人刚刚进入高原时呼吸加深加快,会导致碱中毒B.人刚刚进入高原时只能进行厌氧呼吸,导致乳酸产生增多C.经过一段时间后,乳酸浓度下降至正常范围,是由于肾脏排泄乳酸速度加快D.经过一段时间后,乳酸浓度下降至正常范围,是由于乳酸与血浆中的Na2CO3发生反应,乳酸被转变成了其他物质16.某同学为探究血浆对pH变化的调节作用,进行了如下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液、乙液由新鲜血液离心后的沉淀物制得B.本实验的自变量为步骤③滴加试剂的种类和滴数C.预测2、3号与5、6号烧杯内pH变化趋势完全相同D.本实验可说明血浆中pH稳态通过缓冲物质进行调节17.2017年,科学家研制了一个充满电解质溶液的大塑料袋,并用它来抚育早产的羊羔。羊羔在此“人造子宫”中待了4周。足月后,研究者发现,它们与在母羊子宫中待到足月出生的小羊一样健康。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如果血氧交换系统短时间发生障碍,羊羔也不会立即死亡B.人造子宫能提供羊羔发育所需的各种条件,可以不依赖羊羔自身的调节而实现稳态C.如果将图中的电解质溶液换成蒸馏水,则羊羔不会存活D.羊羔的代谢废物要经过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等排到体外18.若给人静脉注射一定量的0.9%NaCl溶液,则一段时间内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 )A.机体血浆渗透压降低,排出相应量的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B.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水后渗透压恢复到注射前水平C.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NaCl和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D.机体血浆渗透压上升,排出相应量的NaCl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19.溶液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血浆中除了水以外,还有各种物质。下列有关血浆渗透压的叙述,正确的是( )A.食用劣质奶粉会造成血浆渗透压升高B.正常状态下,血浆渗透压与红细胞内液的渗透压大致相等C.与血浆渗透压形成有关的无机盐离子主要是Na+和K+D.当人体摄入的蛋白质和无机盐过多时,会出现组织水肿20.如图中甲、乙为人体内两种不同组织处的毛细血管,①②③表示某些化学物质。请据图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图中CO2浓度最高的部位是乙B.相对于内环境来说,甲中的液体属于外界环境C.①②③三种化学物质中②和③可以是葡萄糖D.若②为氨基酸,经吸收运输,在组织细胞中的核糖体上合成组织蛋白至少要穿过5层生物膜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60分)21.(12分)如图是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A与B、C在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 。 (2)图中系统D、E的名称:D ;E 。体内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如尿素,从内环境排到体外要经过 系统,而CO2的排出要经过 系统。 (3)某病人因呼吸受阻而入院,病人呼吸受阻的过程中血浆pH的变化是 。人体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 。 22.(12分)健康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与人体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某人因咽喉肿痛、声音嘶哑去医院就诊,医生诊断为急性喉炎,需注射头孢呋辛钠治疗。医嘱:使用头孢呋辛钠期间及用药后1~2周内不能饮酒。回答下列问题:(1)肌肉注射和静脉滴注头孢呋辛钠治疗时,药物首先进入的内环境分别是 和 。 (2)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成分或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过程的是 。 ①水、无机盐 ②血红蛋白、钾离子通道蛋白、胃蛋白酶 ③葡萄糖、CO2、胰岛素 ④尿素、肌酐、尿酸 ⑤食物中的淀粉消化为麦芽糖 ⑥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CO2和[H] ⑦乳酸与NaHCO3反应(3)有些细菌侵入人体后,其产生的毒素可增加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人体将会出现 现象。 (4)肝脏是酒精的主要代谢场所,酒精的代谢途径如图所示。头孢类分子可抑制乙醛脱氢酶活性,造成乙醛中毒,重者可致呼吸抑制、急性心衰等。乙醇乙醛二氧化碳和水乙醛中毒引起的呼吸抑制,使通气量减少,导致二氧化碳积累,血浆中的pH呈降低趋势。为维持血浆pH的相对稳定,参与该过程的缓冲对中最重要的是 。 23.(14分)2021年9月17日,航天英雄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在完成进行90天的太空驻扎任务后,终于安全回家了,并最终在东风着陆场安全着陆,航天员在探索宇宙奥秘的过程中,需克服进驻太空后机体产生的多种失重效应。回答下列问题:(1)三名航天员在返回地球之后不能立即站立,太空失重环境会引起肌肉退化,骨骼内钙、磷的流失,使宇航员返回地面后易发生骨折,因此需要食用富含钙、磷的食物,为了促进钙、磷的吸收还需补充 。 (2)失重会导致体液倒流,出现鼻塞、头部肿胀的症状。当人体某个部位组织液增多时就会导致组织水肿,请写出三种导致组织水肿的实例: 。 (3)太空是一个缺氧的环境,正常人在缺氧的环境中会出现头痛乏力、心跳加快甚至血压升高等症状,因此维持内环境的稳态尤为重要,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 。 (4)航天器和航天服中的生命保障系统,为航天员提供了类似地面的环境,有利于宇航员维持内环境的稳定,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是 。 24.(12分)血浆渗透压可分为胶体渗透压和晶体渗透压,其中,由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形成的渗透压称为胶体渗透压,由无机盐等小分子物质形成的渗透压称为晶体渗透压。回答下列问题:(1)某种疾病导致人体血浆蛋白含量显著降低时,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水分由 进入组织液,可引起组织水肿等。 (2)正常人大量饮用清水后,胃肠腔内的渗透压下降,经胃肠吸收进入血浆的水量会 ,从而使血浆晶体渗透压 。 (3)在人体中,内环境的作用主要为:①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② 。 25.(10分)某同学为了探究人体内环境中pH的相对稳定是不是由于血浆中存在着缓冲物质,设计了如下探究实验,请补充完整并回答下列问题:(1)部分实验材料及用具:家兔的血浆适量、蒸馏水、预先配制的缓冲液、量筒、试管、滴管、pH试纸等。(2)实验步骤:①设置A、B两个实验组,每组取3支试管,分别编号为试管1、2、3。②向A组中的试管1、2、3中分别加入等量的蒸馏水、缓冲液、 , 再依次滴入等量的乳酸,测量滴加前后pH的变化并记录填表。 ③向B组中的试管1、2、3中分别加入等量的蒸馏水、缓冲液、家兔血浆,再依次滴入等量的 ,测量滴加前后pH的变化并记录填表。 (3)结果预测:若A组试管1 pH ,试管2、3 pH ,则说明血浆中存在能中和乳酸的缓冲物质。若B组试管1 pH ,试管2、3 pH ,则说明血浆中存在能中和Na2CO3的缓冲物质。 答案与解析第一章 内环境与稳态1.B 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内液约占体液的2/3,细胞外液约占体液的1/3,体液大部分存在于细胞内,而泪液、消化液和尿液等不属于体液,B正确。2.D 正常体温时,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由无机盐决定,与蛋白质等物质也有关系,A错误;组织液可以经毛细淋巴管壁进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液,组织液和淋巴液之间只能单向渗透,B错误;血红蛋白属于细胞内的蛋白质,不属于血浆蛋白,C错误;细胞代谢的进行离不开酶,酶的活性受温度、pH等因素的影响,内环境的稳态有利于细胞内酶促反应的进行,D正确。3.D 该饮料的主要成分包括糖类、无机盐和维生素。碳水化合物主要是指糖类,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糖类可以转化为脂肪,因此大量饮用该饮料也会导致肥胖,A、C正确;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的离子主要是Na+和Cl-,B正确;该饮料需要通过消化道的吸收才能进入内环境,其成分不需要和内环境成分完全一致,D错误。4.A 细胞外液是人体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红细胞不属于内环境,①不符合题意;血浆中含有血浆蛋白,还含有葡萄糖和氨基酸等营养物质,O2、CO2等气体,②③符合题意;血红蛋白在细胞内,属于细胞内液的成分,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④不符合题意;胃直接与外界环境相通,胃内的物质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⑤不符合题意;抗菌药物进入的是消化道,消化道直接与外界环境相通,消化道内的物质不属于内环境成分,⑥不符合题意;肌肉注射的青霉素直接进入组织液,组织液是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⑦符合题意。综上所述,②③⑦符合题意,故选A。5.B 图中①为血浆,②为组织液,③为组织细胞,④为淋巴,⑤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组织液大部分流回毛细血管,少部分进入毛细淋巴管,即②渗回①比渗入④的量多,A错误;若③为脑细胞,其呼吸作用会消耗O2,释放CO2,所以⑤处的O2浓度高于①处,而CO2的浓度相反,B正确;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由无机盐决定,与蛋白质等物质也有关系,C错误;①血浆的pH能够保持稳定是因为其中存在大量的缓冲对,而不是HCO3-含量较多,D错误。6.D 据图分析可判断出a为淋巴,b为血浆,c为组织液。在血浆中生活的成熟红细胞进行厌氧呼吸,既不消耗氧气也不产生二氧化碳,A正确;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主要与Na+、Cl-有关,酸碱度与HCO3-、HPO42-等离子有关,C正确;c为组织液,而运动时丙酮酸转化成乳酸的过程发生在细胞溶胶中,D错误。7.C 正常人血浆pH的维持与其所含有的HCO3-/H2CO3、HPO42-/H2PO4-等缓冲对有关,B正确;血浆中的缓冲物质能将人体血浆的pH维持在7.35~7.45之间,所以吃“酸性食物” “碱性食物”或食物经代谢产生的一些酸性或碱性的物质均不会导致人体血浆的pH明显改变,C错误,D正确。8.B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是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机制,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是内环境理化性质的三个主要方面,A正确;内环境稳态需要多个器官系统的协调统一、共同维持,B错误。9.B 人体细胞呼吸作用产生的CO2对机体调节酸碱度有重要意义,参与了维持内环境的稳态,A正确;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不是在任何环境下都有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B错误;病原体侵入机体干扰稳态后,主要是免疫调节起作用,C正确。10.D 血浆和组织液之间可以相互渗透,毛细血管动脉端血浆中的许多物质可以透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组织液中的许多物质可以在毛细血管静脉端回到血浆,A正确;组织液大部分物质能够重新回到血浆,小部分经毛细淋巴管壁进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液,并最终汇入血浆,因此淋巴液可以调节血浆与组织液间的平衡,B正确;组织液是组织细胞生活的内环境,血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血浆,淋巴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有血浆和淋巴液,C正确;题图中过程a表示血浆转化为组织液,过程b表示组织液转化为血浆,过程c表示组织液转化为淋巴液,对于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活动,过程a、b和c都很重要,D错误。11.A 肌肉注射是将药物直接注入组织液,则a是组织液;组织液可以经毛细淋巴管壁进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液,也可重新回到血浆,所以b、c分别表示血浆和淋巴液。核糖体属于细胞内的细胞器,不存在于组织液中,A错误;细胞代谢会影响内环境中的物质含量,如氧气会被组织细胞消耗,所以a、b、c中的O2浓度不完全相同,B正确;静脉滴注是将药物直接注入血浆,血浆中的葡萄糖(静脉滴注的葡萄糖)到达组织细胞内至少需穿过毛细血管壁细胞的2层细胞膜、组织细胞的1层细胞膜,共3层细胞膜,C正确;血浆蛋白含量下降会导致血浆渗透压降低,更多的水进入组织液,可能会引起机体组织水肿,D正确。12.D 乙与丙之间是双向箭头,说明一方是血浆,另一方是组织液,又因丙的单向箭头指向甲,说明甲是淋巴液,丙是组织液,乙是血浆;Ⅰ是循环系统,Ⅲ与组织液之间是双向箭头,则Ⅲ表示呼吸系统(气体交换),A、B正确。若从Ⅱ获取的蛋白质长期不足,血浆中蛋白质含量减少,则可能会导致乙的渗透压下降,C正确。细胞可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但并不是所有细胞均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如单细胞动物变形虫,D错误。13.A 组织液中蛋白质含量低于血浆,B错误;正常人的房水含量保持相对稳定,而不是恒定不变,C错误;根据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主要原因是眼睛内房水生成速度大于流出速度可知,利用药物促进房水排出可以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D错误。14.B 选项A、C、D所述现象都是内环境稳态失调的表现,说明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环境变化过于剧烈时,内环境稳态会失衡;缺氧导致呼吸运动加深、加快,有利于维持内环境的pH稳定,进而维持内环境稳态。15.A 高原地区空气稀薄、O2不足,人初进高原时呼吸加深加快,身体排出大量CO2,会导致碱中毒,A正确;人刚刚进入高原时,人体细胞仍以需氧呼吸为主,B错误;一段时间后,乳酸含量下降的原因是乳酸与血液中的缓冲物质NaHCO3反应生成乳酸钠和H2CO3,H2CO3分解成CO2和H2O,CO2可由肺部排出,C、D错误。16.D 缓冲物质存在于血浆中,甲液、乙液由加入抗凝剂的新鲜血液离心后的上清液制得,A错误;滴加试剂的种类和滴数属于该实验的自变量,除此之外自变量还有溶液种类,B错误;3号烧杯和6号烧杯内的血浆中含有缓冲物质,能维持pH的相对稳定,但不能说2、3号与5、6号烧杯内pH变化趋势完全相同,C错误。17.B 根据题意分析,充满电解质溶液的塑料袋模拟羊的子宫环境,如果短时间内氧气供应不足,羊羔可以通过厌氧呼吸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不会立即死亡,A正确;羊羔发育过程中所需的氧气和营养条件离不开人造子宫,但机体内环境的稳态依然依靠自身调节,B错误;动物细胞在蒸馏水中会吸水膨胀,甚至破裂,所以在蒸馏水中羊羔不会存活,C正确;羊羔通过细胞代谢产生的废物要经过循环系统和泌尿系统等排到体外,D正确。18.C 0.9%的 NaCl溶液为人体血浆的等渗溶液,所以给人静脉注射一定量的0.9% NaCl溶液,不会引起血浆渗透压上升或下降,但是机体血浆量会增加,当排出相应量的NaCl和水后会恢复到注射前水平,C符合题意。19.B 劣质奶粉中蛋白质含量过少,会造成血浆蛋白含量过低,血浆渗透压降低,更多的水分进入组织液引起组织水肿,A错误;正常状态下,血浆渗透压与红细胞内液的渗透压大致相等,这样红细胞才能保持正常的形态和功能,B正确;与血浆渗透压形成有关的无机盐离子主要是Na+、Cl-,C错误;当人体摄入的蛋白质和无机盐过多时,血浆的渗透压增加,组织液中的水分渗透进入血浆增多,不会出现组织水肿,D错误。20.C 分析题图:甲、乙为人体内两种不同组织处的毛细血管,①→②表示物质在小肠内的消化过程;②→③表示营养物质被组织细胞吸收利用。细胞呼吸产生CO2,CO2浓度最高的部位是组织细胞,A错误;甲中的液体是血浆,属于内环境,B错误;由题图可知:①→②表示物质在小肠内的消化过程,营养物质如葡萄糖可通过血浆进入组织细胞氧化分解提供能量,因此②和③可以是葡萄糖,C正确;氨基酸经过吸收、运输,在组织细胞中的核糖体上合成组织蛋白,至少需要经过1层小肠上皮细胞(2层细胞膜)、2层毛细血管壁细胞(4层细胞膜)、1层组织细胞膜,共7层生物膜,D错误。21.答案 (除标注外,每空1分)(1)A(或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2分) (2)消化系统 泌尿系统 循环系统、泌尿(2分) 循环系统、呼吸(2分) (3)先有所降低然后维持相对稳定(2分)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2分)解析 (1)由题图可知,A为血浆,B为组织液,C为淋巴液,A与B、C在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2)D为消化系统,E为泌尿系统,CO2的排出要经过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尿素通过循环系统、泌尿系统排出。(3)正常人的血浆pH维持在7.35~7.45,病人因呼吸受阻,氧气供应不足,细胞厌氧呼吸产生乳酸,乳酸进入血浆后,会使血浆pH稍有降低,但血浆中的缓冲物质可以与乳酸发生反应,使血浆pH保持相对稳定,所以血浆pH的变化是先有所降低然后维持相对稳定。22.答案 (除标注外,每空2分)(1)组织液 血浆 (2)①③④⑦(4分) (3)组织水肿 (4)HCO3-/H2CO3解析 (2)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钾离子通道蛋白位于细胞膜上,胃蛋白酶存在于消化道中,它们都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⑤发生在消化道、⑥发生在细胞内,它们都不是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过程。(3)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大,血浆蛋白渗出,导致组织液渗透压升高,可引起组织水肿。23.答案 (除标注外,每空4分)(1)维生素D(2分) (2)营养不良、肾小球肾炎、淋巴循环受阻、局部组织细胞代谢活动旺盛等 (3)内环境中的血糖浓度、温度、pH、渗透压等理化特性都处于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中 (4)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解析 (1)维生素D能促进钙、磷的吸收。(2)营养不良、肾小球肾炎导致血浆蛋白减少,血浆渗透压会下降,进而引发组织水肿;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强、淋巴循环受阻导致组织蛋白增多,组织液渗透压会升高,进而引发组织水肿;局部组织细胞代谢旺盛,代谢产物增加,导致组织液渗透压升高,引发组织水肿。(3)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中的血糖浓度、温度、pH、渗透压等理化特性都处于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中。(4)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如果稳态遭到破坏,机体代谢活动就会受到影响。24.答案 (每空3分) (1)血浆 (2)增加 降低 (3)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解析 (1)人体血浆蛋白含量显著降低,使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从而导致水分由血浆进入组织液,可引起组织水肿等。(2)正常人大量饮用清水后,胃肠腔内的渗透压降低,经胃肠吸收进入血浆的水量会增多,从而使单位体积中无机盐等小分子的浓度降低,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3)内环境是体内细胞赖以生存的环境,为体内细胞提供了相对稳定的环境。内环境还为细胞提供氧气和营养物质,并及时将细胞代谢废物运走,即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25.答案 (除标注外,每空1分)(2)家兔血浆 Na2CO3 (3)明显降低(2分) 变化不明显(2分) 明显升高(2分) 变化不明显(2分)解析 (2)该实验是探究人体内环境中pH的相对稳定是不是由于血浆中存在着缓冲物质。设计实验时需遵循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设计实验步骤时需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分为两个实验组,两组分别加酸和加碱;二是每组有3支试管,根据题中给出的信息确定每支试管中应加入的物质。(3)结果的预测及结论的得出可根据实验原理和实验目的推出。成分碳水化合物其他糖类蛋白质脂肪钠钾维生素B6质量浓度/(g·L-1)5010000.30.20.01步骤1号烧杯2号烧杯3号烧杯4号烧杯5号烧杯6号烧杯①等量清水等量缓冲溶液甲液等量清水等量缓冲溶液乙液②检测各烧杯中溶液的pH③每隔一段时间滴加5滴0.1 mol/LHCl每隔一段时间滴加5滴0.1 mol/LNaOH④检测各烧杯中溶液的pH变化
第一章 内环境与稳态全卷满分100分 考试用时90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下列有关人体体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体体液是指人体中的所有液体 B.人体体液大部分存在于细胞内C.人体体液主要是指细胞外液 D.人体体液包括组织液和尿液等2.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正常体温时,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由蛋白质决定 B.组织液和淋巴液之间能进行双向流动C.人体血浆蛋白中有白蛋白、球蛋白和血红蛋白等 D.内环境的变化会影响到细胞内酶促反应的进行3.某运动饮料可用于剧烈运动后水分和能量的及时补充,下表为该饮料的主要成分。据表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碳水化合物和其他糖类除了增加口感外还能补充能量 B.钠盐在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中有重要作用C.该饮料不含脂肪,但大量饮用也会导致肥胖 D.该饮料成分需要与内环境成分完全一致以维持内环境稳态4.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①红细胞、组织液和淋巴 ②血浆蛋白、O2和葡萄糖 ③葡萄糖、CO2和氨基酸 ④激素、血红蛋白和抗体 ⑤胃中的牛奶 ⑥肠道中的抗菌药物 ⑦肌肉注射的青霉素A.②③⑦ B.②④⑥C.①②③⑦ D.③⑤⑦5.如图是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⑤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②渗回①和渗入④的量相差不大B.若③为脑细胞,⑤处的O2浓度高于①处,而CO2的浓度相反C.①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蛋白质的含量有关D.①的pH能够保持稳定是因为HCO3-含量较多6.如图表示甲、乙、丙三种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之间的关系,三种液体环境分别用a、b、c表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b中含有气体,乙细胞不一定消耗和产生气体 B.a、b、c是甲、乙、丙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C.a、b、c的渗透压和酸碱度都与其中的某些离子有关 D.运动时,丙酮酸转化成乳酸的过程发生在c中7.“酸碱体质理论”有两种错误观点:其一,人的体质有酸性与碱性之分,酸性体质是“万病之源”,纠正偏酸的体质就能维持健康;其二,人若想身体健康,应多摄入碱性食物。事实上,人体的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和呼吸系统等都能够控制酸碱平衡,同时,血液中有很多缓冲对,它们组成了身体内部的酸碱缓冲系统。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内环境pH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之一B.正常人血浆pH的维持与其所含有的HCO3-、HPO42-等离子有关C.吃“酸性食物”或“碱性食物”会导致人体血浆的pH明显改变D.食物经代谢后会产生一些酸性或碱性的物质,但人体的pH不会发生显著变化下图是一张生物概念图,回答第8、9题。8.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 a、b是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 c、d可以是体温和渗透压B.内环境的稳态只要有三种调节方式即可,不需要其他器官或系统参与C.酸碱度的相对稳定主要依靠血液中的缓冲物质,与其他器官或系统也有关D.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9.有关稳态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人体细胞呼吸作用产生的CO2也参与了维持内环境的稳态B.任何环境下,健康人都有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C.病原体侵入机体干扰稳态后,主要是免疫调节起作用D.通过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机制的调节,可使机体的多项生理指标保持相对稳定10.如图为内环境成分之间的部分关系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进入毛细血管动脉端的血浆,其中的许多物质会透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B.淋巴液能不断生成且进入血浆中,从而调节血浆与组织液间的平衡C.组织液既可进入血浆,也可进入淋巴液,组织液并不是所有细胞生活的内环境D.对于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活动,过程a较过程b和c更为重要11.与肌肉注射相比,静脉滴注因能将大剂量药物迅速送到全身细胞而疗效显著。图中a、b、c为内环境的相关组成成分(其中b为血浆)。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图中a为组织液,内含有核糖体、抗体、尿素、乳酸等物质B.a、b、c中的O2浓度不完全相同C.静脉滴注的葡萄糖进入人体后到达组织细胞内至少需穿过3层细胞膜D.血浆蛋白含量下降可能会引起机体组织水肿12.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需要体内各个器官、系统的参与。如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Ⅰ、Ⅱ、Ⅲ、Ⅳ表示不同的人体系统,甲、乙、丙表示三种液体。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甲、乙、丙可分别表示淋巴液、血浆和组织液B.Ⅰ表示循环系统,Ⅲ表示呼吸系统C.若从Ⅱ获取的蛋白质长期不足,则可能会导致乙的渗透压下降D.所有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都需通过甲、乙、丙等构成的内环境13.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主要原因是眼睛内房水生成速度大于流出速度,眼内压力增高,损伤视神经,导致视野或视力等视功能下降。房水由睫状体突产生,充满前后房,约有0.15~0.3 mL,含有多种营养物质,可维持眼内压力。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房水属于内环境中的组织液B.房水中蛋白质含量高于血浆,可维持较高的渗透压C.正常人的房水含量保持恒定不变,维持眼内正常压力D.利用药物促进房水生成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措施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第14、15题。 生活在平原地区的人刚刚从平原进入高原,可能会出现头晕、头痛、恶心、心跳加快、呼吸加快、肢体无力等症状。这是因为高原地区空气稀薄、O2含量较少,外界环境的急剧变化等使机体产生了生理反应。经过一定时间的适应后,这些症状一般可自行缓解。14.从平原地区刚刚进入高原时,出现的下列现象中属于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调节的是( )A.脑部供氧不足导致头晕、头痛 B.缺氧导致呼吸运动加深、加快C.肢端毛细血管供氧不足导致手足发麻 D.部分肌肉因供氧不足而肢体无力15.人刚从平原进入高原后,血浆中乳酸的浓度会升高。经过一段时间后,在机体的自动调节作用下,乳酸浓度又降至正常范围。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A.人刚刚进入高原时呼吸加深加快,会导致碱中毒B.人刚刚进入高原时只能进行厌氧呼吸,导致乳酸产生增多C.经过一段时间后,乳酸浓度下降至正常范围,是由于肾脏排泄乳酸速度加快D.经过一段时间后,乳酸浓度下降至正常范围,是由于乳酸与血浆中的Na2CO3发生反应,乳酸被转变成了其他物质16.某同学为探究血浆对pH变化的调节作用,进行了如下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液、乙液由新鲜血液离心后的沉淀物制得B.本实验的自变量为步骤③滴加试剂的种类和滴数C.预测2、3号与5、6号烧杯内pH变化趋势完全相同D.本实验可说明血浆中pH稳态通过缓冲物质进行调节17.2017年,科学家研制了一个充满电解质溶液的大塑料袋,并用它来抚育早产的羊羔。羊羔在此“人造子宫”中待了4周。足月后,研究者发现,它们与在母羊子宫中待到足月出生的小羊一样健康。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如果血氧交换系统短时间发生障碍,羊羔也不会立即死亡B.人造子宫能提供羊羔发育所需的各种条件,可以不依赖羊羔自身的调节而实现稳态C.如果将图中的电解质溶液换成蒸馏水,则羊羔不会存活D.羊羔的代谢废物要经过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等排到体外18.若给人静脉注射一定量的0.9%NaCl溶液,则一段时间内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 )A.机体血浆渗透压降低,排出相应量的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B.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水后渗透压恢复到注射前水平C.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NaCl和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D.机体血浆渗透压上升,排出相应量的NaCl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19.溶液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血浆中除了水以外,还有各种物质。下列有关血浆渗透压的叙述,正确的是( )A.食用劣质奶粉会造成血浆渗透压升高B.正常状态下,血浆渗透压与红细胞内液的渗透压大致相等C.与血浆渗透压形成有关的无机盐离子主要是Na+和K+D.当人体摄入的蛋白质和无机盐过多时,会出现组织水肿20.如图中甲、乙为人体内两种不同组织处的毛细血管,①②③表示某些化学物质。请据图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图中CO2浓度最高的部位是乙B.相对于内环境来说,甲中的液体属于外界环境C.①②③三种化学物质中②和③可以是葡萄糖D.若②为氨基酸,经吸收运输,在组织细胞中的核糖体上合成组织蛋白至少要穿过5层生物膜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60分)21.(12分)如图是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A与B、C在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 。 (2)图中系统D、E的名称:D ;E 。体内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如尿素,从内环境排到体外要经过 系统,而CO2的排出要经过 系统。 (3)某病人因呼吸受阻而入院,病人呼吸受阻的过程中血浆pH的变化是 。人体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 。 22.(12分)健康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与人体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某人因咽喉肿痛、声音嘶哑去医院就诊,医生诊断为急性喉炎,需注射头孢呋辛钠治疗。医嘱:使用头孢呋辛钠期间及用药后1~2周内不能饮酒。回答下列问题:(1)肌肉注射和静脉滴注头孢呋辛钠治疗时,药物首先进入的内环境分别是 和 。 (2)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成分或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过程的是 。 ①水、无机盐 ②血红蛋白、钾离子通道蛋白、胃蛋白酶 ③葡萄糖、CO2、胰岛素 ④尿素、肌酐、尿酸 ⑤食物中的淀粉消化为麦芽糖 ⑥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CO2和[H] ⑦乳酸与NaHCO3反应(3)有些细菌侵入人体后,其产生的毒素可增加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人体将会出现 现象。 (4)肝脏是酒精的主要代谢场所,酒精的代谢途径如图所示。头孢类分子可抑制乙醛脱氢酶活性,造成乙醛中毒,重者可致呼吸抑制、急性心衰等。乙醇乙醛二氧化碳和水乙醛中毒引起的呼吸抑制,使通气量减少,导致二氧化碳积累,血浆中的pH呈降低趋势。为维持血浆pH的相对稳定,参与该过程的缓冲对中最重要的是 。 23.(14分)2021年9月17日,航天英雄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在完成进行90天的太空驻扎任务后,终于安全回家了,并最终在东风着陆场安全着陆,航天员在探索宇宙奥秘的过程中,需克服进驻太空后机体产生的多种失重效应。回答下列问题:(1)三名航天员在返回地球之后不能立即站立,太空失重环境会引起肌肉退化,骨骼内钙、磷的流失,使宇航员返回地面后易发生骨折,因此需要食用富含钙、磷的食物,为了促进钙、磷的吸收还需补充 。 (2)失重会导致体液倒流,出现鼻塞、头部肿胀的症状。当人体某个部位组织液增多时就会导致组织水肿,请写出三种导致组织水肿的实例: 。 (3)太空是一个缺氧的环境,正常人在缺氧的环境中会出现头痛乏力、心跳加快甚至血压升高等症状,因此维持内环境的稳态尤为重要,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 。 (4)航天器和航天服中的生命保障系统,为航天员提供了类似地面的环境,有利于宇航员维持内环境的稳定,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是 。 24.(12分)血浆渗透压可分为胶体渗透压和晶体渗透压,其中,由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形成的渗透压称为胶体渗透压,由无机盐等小分子物质形成的渗透压称为晶体渗透压。回答下列问题:(1)某种疾病导致人体血浆蛋白含量显著降低时,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水分由 进入组织液,可引起组织水肿等。 (2)正常人大量饮用清水后,胃肠腔内的渗透压下降,经胃肠吸收进入血浆的水量会 ,从而使血浆晶体渗透压 。 (3)在人体中,内环境的作用主要为:①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② 。 25.(10分)某同学为了探究人体内环境中pH的相对稳定是不是由于血浆中存在着缓冲物质,设计了如下探究实验,请补充完整并回答下列问题:(1)部分实验材料及用具:家兔的血浆适量、蒸馏水、预先配制的缓冲液、量筒、试管、滴管、pH试纸等。(2)实验步骤:①设置A、B两个实验组,每组取3支试管,分别编号为试管1、2、3。②向A组中的试管1、2、3中分别加入等量的蒸馏水、缓冲液、 , 再依次滴入等量的乳酸,测量滴加前后pH的变化并记录填表。 ③向B组中的试管1、2、3中分别加入等量的蒸馏水、缓冲液、家兔血浆,再依次滴入等量的 ,测量滴加前后pH的变化并记录填表。 (3)结果预测:若A组试管1 pH ,试管2、3 pH ,则说明血浆中存在能中和乳酸的缓冲物质。若B组试管1 pH ,试管2、3 pH ,则说明血浆中存在能中和Na2CO3的缓冲物质。 答案与解析第一章 内环境与稳态1.B 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内液约占体液的2/3,细胞外液约占体液的1/3,体液大部分存在于细胞内,而泪液、消化液和尿液等不属于体液,B正确。2.D 正常体温时,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由无机盐决定,与蛋白质等物质也有关系,A错误;组织液可以经毛细淋巴管壁进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液,组织液和淋巴液之间只能单向渗透,B错误;血红蛋白属于细胞内的蛋白质,不属于血浆蛋白,C错误;细胞代谢的进行离不开酶,酶的活性受温度、pH等因素的影响,内环境的稳态有利于细胞内酶促反应的进行,D正确。3.D 该饮料的主要成分包括糖类、无机盐和维生素。碳水化合物主要是指糖类,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糖类可以转化为脂肪,因此大量饮用该饮料也会导致肥胖,A、C正确;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的离子主要是Na+和Cl-,B正确;该饮料需要通过消化道的吸收才能进入内环境,其成分不需要和内环境成分完全一致,D错误。4.A 细胞外液是人体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红细胞不属于内环境,①不符合题意;血浆中含有血浆蛋白,还含有葡萄糖和氨基酸等营养物质,O2、CO2等气体,②③符合题意;血红蛋白在细胞内,属于细胞内液的成分,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④不符合题意;胃直接与外界环境相通,胃内的物质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⑤不符合题意;抗菌药物进入的是消化道,消化道直接与外界环境相通,消化道内的物质不属于内环境成分,⑥不符合题意;肌肉注射的青霉素直接进入组织液,组织液是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⑦符合题意。综上所述,②③⑦符合题意,故选A。5.B 图中①为血浆,②为组织液,③为组织细胞,④为淋巴,⑤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组织液大部分流回毛细血管,少部分进入毛细淋巴管,即②渗回①比渗入④的量多,A错误;若③为脑细胞,其呼吸作用会消耗O2,释放CO2,所以⑤处的O2浓度高于①处,而CO2的浓度相反,B正确;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由无机盐决定,与蛋白质等物质也有关系,C错误;①血浆的pH能够保持稳定是因为其中存在大量的缓冲对,而不是HCO3-含量较多,D错误。6.D 据图分析可判断出a为淋巴,b为血浆,c为组织液。在血浆中生活的成熟红细胞进行厌氧呼吸,既不消耗氧气也不产生二氧化碳,A正确;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主要与Na+、Cl-有关,酸碱度与HCO3-、HPO42-等离子有关,C正确;c为组织液,而运动时丙酮酸转化成乳酸的过程发生在细胞溶胶中,D错误。7.C 正常人血浆pH的维持与其所含有的HCO3-/H2CO3、HPO42-/H2PO4-等缓冲对有关,B正确;血浆中的缓冲物质能将人体血浆的pH维持在7.35~7.45之间,所以吃“酸性食物” “碱性食物”或食物经代谢产生的一些酸性或碱性的物质均不会导致人体血浆的pH明显改变,C错误,D正确。8.B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是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机制,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是内环境理化性质的三个主要方面,A正确;内环境稳态需要多个器官系统的协调统一、共同维持,B错误。9.B 人体细胞呼吸作用产生的CO2对机体调节酸碱度有重要意义,参与了维持内环境的稳态,A正确;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不是在任何环境下都有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B错误;病原体侵入机体干扰稳态后,主要是免疫调节起作用,C正确。10.D 血浆和组织液之间可以相互渗透,毛细血管动脉端血浆中的许多物质可以透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组织液中的许多物质可以在毛细血管静脉端回到血浆,A正确;组织液大部分物质能够重新回到血浆,小部分经毛细淋巴管壁进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液,并最终汇入血浆,因此淋巴液可以调节血浆与组织液间的平衡,B正确;组织液是组织细胞生活的内环境,血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血浆,淋巴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有血浆和淋巴液,C正确;题图中过程a表示血浆转化为组织液,过程b表示组织液转化为血浆,过程c表示组织液转化为淋巴液,对于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活动,过程a、b和c都很重要,D错误。11.A 肌肉注射是将药物直接注入组织液,则a是组织液;组织液可以经毛细淋巴管壁进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液,也可重新回到血浆,所以b、c分别表示血浆和淋巴液。核糖体属于细胞内的细胞器,不存在于组织液中,A错误;细胞代谢会影响内环境中的物质含量,如氧气会被组织细胞消耗,所以a、b、c中的O2浓度不完全相同,B正确;静脉滴注是将药物直接注入血浆,血浆中的葡萄糖(静脉滴注的葡萄糖)到达组织细胞内至少需穿过毛细血管壁细胞的2层细胞膜、组织细胞的1层细胞膜,共3层细胞膜,C正确;血浆蛋白含量下降会导致血浆渗透压降低,更多的水进入组织液,可能会引起机体组织水肿,D正确。12.D 乙与丙之间是双向箭头,说明一方是血浆,另一方是组织液,又因丙的单向箭头指向甲,说明甲是淋巴液,丙是组织液,乙是血浆;Ⅰ是循环系统,Ⅲ与组织液之间是双向箭头,则Ⅲ表示呼吸系统(气体交换),A、B正确。若从Ⅱ获取的蛋白质长期不足,血浆中蛋白质含量减少,则可能会导致乙的渗透压下降,C正确。细胞可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但并不是所有细胞均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如单细胞动物变形虫,D错误。13.A 组织液中蛋白质含量低于血浆,B错误;正常人的房水含量保持相对稳定,而不是恒定不变,C错误;根据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主要原因是眼睛内房水生成速度大于流出速度可知,利用药物促进房水排出可以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D错误。14.B 选项A、C、D所述现象都是内环境稳态失调的表现,说明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环境变化过于剧烈时,内环境稳态会失衡;缺氧导致呼吸运动加深、加快,有利于维持内环境的pH稳定,进而维持内环境稳态。15.A 高原地区空气稀薄、O2不足,人初进高原时呼吸加深加快,身体排出大量CO2,会导致碱中毒,A正确;人刚刚进入高原时,人体细胞仍以需氧呼吸为主,B错误;一段时间后,乳酸含量下降的原因是乳酸与血液中的缓冲物质NaHCO3反应生成乳酸钠和H2CO3,H2CO3分解成CO2和H2O,CO2可由肺部排出,C、D错误。16.D 缓冲物质存在于血浆中,甲液、乙液由加入抗凝剂的新鲜血液离心后的上清液制得,A错误;滴加试剂的种类和滴数属于该实验的自变量,除此之外自变量还有溶液种类,B错误;3号烧杯和6号烧杯内的血浆中含有缓冲物质,能维持pH的相对稳定,但不能说2、3号与5、6号烧杯内pH变化趋势完全相同,C错误。17.B 根据题意分析,充满电解质溶液的塑料袋模拟羊的子宫环境,如果短时间内氧气供应不足,羊羔可以通过厌氧呼吸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不会立即死亡,A正确;羊羔发育过程中所需的氧气和营养条件离不开人造子宫,但机体内环境的稳态依然依靠自身调节,B错误;动物细胞在蒸馏水中会吸水膨胀,甚至破裂,所以在蒸馏水中羊羔不会存活,C正确;羊羔通过细胞代谢产生的废物要经过循环系统和泌尿系统等排到体外,D正确。18.C 0.9%的 NaCl溶液为人体血浆的等渗溶液,所以给人静脉注射一定量的0.9% NaCl溶液,不会引起血浆渗透压上升或下降,但是机体血浆量会增加,当排出相应量的NaCl和水后会恢复到注射前水平,C符合题意。19.B 劣质奶粉中蛋白质含量过少,会造成血浆蛋白含量过低,血浆渗透压降低,更多的水分进入组织液引起组织水肿,A错误;正常状态下,血浆渗透压与红细胞内液的渗透压大致相等,这样红细胞才能保持正常的形态和功能,B正确;与血浆渗透压形成有关的无机盐离子主要是Na+、Cl-,C错误;当人体摄入的蛋白质和无机盐过多时,血浆的渗透压增加,组织液中的水分渗透进入血浆增多,不会出现组织水肿,D错误。20.C 分析题图:甲、乙为人体内两种不同组织处的毛细血管,①→②表示物质在小肠内的消化过程;②→③表示营养物质被组织细胞吸收利用。细胞呼吸产生CO2,CO2浓度最高的部位是组织细胞,A错误;甲中的液体是血浆,属于内环境,B错误;由题图可知:①→②表示物质在小肠内的消化过程,营养物质如葡萄糖可通过血浆进入组织细胞氧化分解提供能量,因此②和③可以是葡萄糖,C正确;氨基酸经过吸收、运输,在组织细胞中的核糖体上合成组织蛋白,至少需要经过1层小肠上皮细胞(2层细胞膜)、2层毛细血管壁细胞(4层细胞膜)、1层组织细胞膜,共7层生物膜,D错误。21.答案 (除标注外,每空1分)(1)A(或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2分) (2)消化系统 泌尿系统 循环系统、泌尿(2分) 循环系统、呼吸(2分) (3)先有所降低然后维持相对稳定(2分)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2分)解析 (1)由题图可知,A为血浆,B为组织液,C为淋巴液,A与B、C在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2)D为消化系统,E为泌尿系统,CO2的排出要经过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尿素通过循环系统、泌尿系统排出。(3)正常人的血浆pH维持在7.35~7.45,病人因呼吸受阻,氧气供应不足,细胞厌氧呼吸产生乳酸,乳酸进入血浆后,会使血浆pH稍有降低,但血浆中的缓冲物质可以与乳酸发生反应,使血浆pH保持相对稳定,所以血浆pH的变化是先有所降低然后维持相对稳定。22.答案 (除标注外,每空2分)(1)组织液 血浆 (2)①③④⑦(4分) (3)组织水肿 (4)HCO3-/H2CO3解析 (2)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钾离子通道蛋白位于细胞膜上,胃蛋白酶存在于消化道中,它们都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⑤发生在消化道、⑥发生在细胞内,它们都不是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过程。(3)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大,血浆蛋白渗出,导致组织液渗透压升高,可引起组织水肿。23.答案 (除标注外,每空4分)(1)维生素D(2分) (2)营养不良、肾小球肾炎、淋巴循环受阻、局部组织细胞代谢活动旺盛等 (3)内环境中的血糖浓度、温度、pH、渗透压等理化特性都处于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中 (4)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解析 (1)维生素D能促进钙、磷的吸收。(2)营养不良、肾小球肾炎导致血浆蛋白减少,血浆渗透压会下降,进而引发组织水肿;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强、淋巴循环受阻导致组织蛋白增多,组织液渗透压会升高,进而引发组织水肿;局部组织细胞代谢旺盛,代谢产物增加,导致组织液渗透压升高,引发组织水肿。(3)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中的血糖浓度、温度、pH、渗透压等理化特性都处于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中。(4)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如果稳态遭到破坏,机体代谢活动就会受到影响。24.答案 (每空3分) (1)血浆 (2)增加 降低 (3)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解析 (1)人体血浆蛋白含量显著降低,使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从而导致水分由血浆进入组织液,可引起组织水肿等。(2)正常人大量饮用清水后,胃肠腔内的渗透压降低,经胃肠吸收进入血浆的水量会增多,从而使单位体积中无机盐等小分子的浓度降低,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3)内环境是体内细胞赖以生存的环境,为体内细胞提供了相对稳定的环境。内环境还为细胞提供氧气和营养物质,并及时将细胞代谢废物运走,即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25.答案 (除标注外,每空1分)(2)家兔血浆 Na2CO3 (3)明显降低(2分) 变化不明显(2分) 明显升高(2分) 变化不明显(2分)解析 (2)该实验是探究人体内环境中pH的相对稳定是不是由于血浆中存在着缓冲物质。设计实验时需遵循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设计实验步骤时需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分为两个实验组,两组分别加酸和加碱;二是每组有3支试管,根据题中给出的信息确定每支试管中应加入的物质。(3)结果的预测及结论的得出可根据实验原理和实验目的推出。成分碳水化合物其他糖类蛋白质脂肪钠钾维生素B6质量浓度/(g·L-1)5010000.30.20.01步骤1号烧杯2号烧杯3号烧杯4号烧杯5号烧杯6号烧杯①等量清水等量缓冲溶液甲液等量清水等量缓冲溶液乙液②检测各烧杯中溶液的pH③每隔一段时间滴加5滴0.1 mol/LHCl每隔一段时间滴加5滴0.1 mol/LNaOH④检测各烧杯中溶液的pH变化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