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四章第三节 人体通过特异性免疫对抗病原体 课后习题 —【新教材】浙科版(2019)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 试卷 3 次下载
- 第四章第四节 免疫功能异常引发疾病 课后习题 —【新教材】浙科版(2019)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 试卷 3 次下载
- 第五章第一节 生长素的发现开启了人类对植物激素调节的探索 课后习题 —【新教材】浙科版(2019)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 试卷 3 次下载
- 第五章第二节 植物激素调节植物生命活动 课后习题 —【新教材】浙科版(2019)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 试卷 3 次下载
- 第五章第三节 植物对多种环境信号做出反应 课后习题 —【新教材】浙科版(2019)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 试卷 3 次下载
高中生物浙科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第四章 免疫调节本章综合与测试随堂练习题
展开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下列与免疫系统组成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淋巴细胞经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的细胞,不一定能识别抗原
B.胃液、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均属于人体第二道防线
C.免疫活性物质包括溶酶体、淋巴因子和抗体等
D.淋巴结、胸腺、脾、脊髓均属免疫器官
答案A
解析淋巴细胞经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的记忆细胞、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可以识别抗原,但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A项正确;胃液属于人体第一道防线,B项错误;溶酶体是一种细胞器,不属于免疫活性物质,C项错误;脊髓属于神经系统,不属于免疫器官,D项错误。
2.下列有关免疫系统组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组成
B.淋巴细胞包括吞噬细胞、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等
C.T淋巴细胞起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迁移到胸腺中成熟
D.免疫调节是依靠免疫系统来实现的
答案B
解析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组成,A项正确;淋巴细胞包括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等,不包括吞噬细胞,B项错误;T淋巴细胞起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迁移到胸腺中成熟,C项正确;免疫调节是依靠免疫系统来实现的,D项正确。
3.下列关于人体免疫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病原体侵袭人体时,非特异性免疫最先发挥作用
B.免疫监视功能正常可及时清除癌变的细胞
C.免疫系统功能异常可能导致组织损伤,过弱会被病原体感染
D.抗原都来自体外,体内自身的细胞不会成为抗原
答案D
解析病原体侵袭人体时,身体表面的物理屏障和化学防御构成的第一道防线率先起作用,第一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A项正确;免疫监视功能可识别和清除癌变的细胞,防止肿瘤发生,B项正确;免疫系统功能异常时,免疫反应过强、过弱或缺失,可能会导致机体出现组织损伤或易被病原体感染等问题,C项正确;体内自身衰老、破损和癌变的细胞也能成为抗原,D项错误。
4.下列关于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非特异性免疫的结构基础是第一道防线,特异性免疫的结构基础是第二、三道防线
B.先天形成的,为特异性免疫;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则为非特异性免疫
C.对各种抗原均具有免疫作用,则为非特异性免疫;只针对某种抗原发挥作用,则为特异性免疫
D.溶菌酶同时属于第一道防线、第二道防线和第三道防线
答案C
解析非特异性免疫的结构基础是第一、二道防线,特异性免疫的结构基础是第三道防线,A项错误;如果是先天形成的,则为非特异性免疫,如果是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则为特异性免疫,B项错误;如果对各种抗原均具有免疫作用,则为非特异性免疫,如果只针对某种抗原发挥作用,则为特异性免疫,C项正确;溶菌酶既属于第一道防线,也属于第二道防线,但不属于第三道防线,D项错误。
5.下列关于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发生特异性免疫的结构是机体的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及淋巴循环和血液循环
B.非特异性免疫出现快,作用范围广,特异性免疫出现慢,作用范围小,针对性强
C.非特异性免疫是在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
D.特异性免疫的“作战部队”主要是众多的淋巴细胞
答案C
解析特异性免疫是人体的第三道防线,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借助于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组成,A项正确;非特异性免疫出现快、作用范围广,特异性免疫由于产生免疫活性物质,故出现慢、作用范围小、针对性强,B项正确;特异性免疫是在非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C项错误;特异性免疫的“作战部队”主要是众多的淋巴细胞,包括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D项正确。
6.下列关于免疫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B.免疫系统的三道防线并非都是生来就有的
C.免疫系统的三大功能是抵御病原体、监控和清除“非己”成分
D.免疫系统可以参与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答案A
解析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A项错误;免疫系统的三道防线中,第一、二道防线是生来就有的,第三道防线是出生后才产生的,B项正确;免疫系统的三大功能是抵御病原体、监控和清除“非己”成分,C项正确;内环境的稳态是由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维持的,D项正确。
7.依据免疫系统组成和功能的知识进行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淋巴因子是由免疫细胞合成并分泌的
B.人体内的白细胞可以抗击多种细菌,因此属于人体的第三道防线
C.大多数抗原是蛋白质,它只存在于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及细胞上
D.刚刚得了感冒又痊愈的人不会再患流感
答案A
解析淋巴因子是由淋巴细胞合成并分泌的,淋巴细胞是免疫细胞的一种,A项正确;人体内的白细胞属于吞噬细胞,可以抗击多种细菌,不具有特异性,因此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B项错误;抗原并不是只存在于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及细胞上,菌体外可能也存在抗原,如外毒素,C项错误;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流感病毒不止一种,且流感病毒容易变异,因此,刚刚得了感冒又痊愈的人可能再患流感,D项错误。
8.下图为吞噬细胞中溶酶体发挥作用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菌以胞吞形式进入细胞,需要消耗能量
B.溶酶体与吞噬体的融合体现了生物膜具有流动性
C.吞噬细胞识别并吞噬细菌的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的范畴
D.以囊泡的形式包裹细菌,避免细菌内有毒物质对细胞的伤害
答案C
解析由题图可知,细菌进入细胞的方式是胞吞,胞吞需要消耗能量,A项正确;溶酶体与吞噬体的融合体现了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B项正确;吞噬细胞识别并吞噬细胞的过程依赖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该过程不具有特异性,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的范畴,C项错误;以囊泡的形式包裹细菌,可避免细菌内有毒物质对细胞的伤害,D项正确。
9.重症肌无力(MG)是一种由神经-肌肉接头处传递功能障碍所引起的自身免疫病,即患者自身体内的抗体破坏了神经-肌肉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蛋白。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①理论上,患者的神经-肌肉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的量与正常情况基本相同 ②兴奋由神经到肌肉突触后膜,经历了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③增加神经-肌肉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蛋白数量,可以彻底治愈该疾病 ④自身免疫病和过敏反应都是由免疫系统过度反应引起的
A.①③B.③④
C.①④D.②③
答案D
解析患者自身体内的抗体破坏了神经-肌肉突触后膜的受体蛋白,但不影响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所以理论上,患者的神经-肌肉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的量与正常情况基本相同,①正确;兴奋由神经到肌肉突触后膜,在此过程中,突触前膜完成了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但因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蛋白被破坏,神经递质不能与受体蛋白结合,所以在突触后膜上不能完成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②错误;致病机理是抗体破坏了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蛋白,因此,增加神经-肌肉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蛋白数量,不能治愈该疾病,而抑制抗体的产生,则可使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蛋白发挥作用,可以缓解该疾病症状,③错误;自身免疫病和过敏反应都是由免疫系统过度反应、免疫功能过强引起的,④正确。
10.下列关于抗原和抗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天花病毒、结核杆菌是抗原
B.抗原一般具有异物性和特异性
C.预防乙肝的疫苗是抗体
D.抗体能标记抗原
答案C
解析天花病毒、结核杆菌能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是抗原,A项正确;抗原一般具有异物性和特异性,B项正确;乙肝疫苗是抗原,可以引起免疫反应,C项错误;抗体能标记抗原,D项正确。
11.下图是人体内的免疫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的细胞A和B在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中均起作用
B.移植器官发生的排斥反应,主要与①②③④⑤⑧有关
C.HIV通过攻击细胞C,导致机体免疫功能缺失引发艾滋病
D.当相同抗原再次进入机体时,体内会发生⑦或⑧的过程,进而产生G或E,发挥特定的免疫效应
答案D
解析根据分析可知,图中A表示吞噬细胞,在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中都可以发挥作用;而B表示T淋巴细胞,只能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A项错误。移植的器官主要通过细胞免疫发生排斥反应,而图中表示细胞免疫详细过程的是①②⑥⑦(或⑨),B项错误。HIV进入人体后,主要侵染图中的细胞B,即T淋巴细胞,C项错误。当相同抗原再次进入机体时,体内会发生⑦或⑧(记忆细胞的增殖分化)过程,进而产生G(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或E(浆细胞),发挥特定的免疫效应,D项正确。
12.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病原体是新型冠状病毒。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该病毒侵入人体后,刺激T淋巴细胞分泌淋巴因子与该病毒结合
B.B淋巴细胞经该病毒刺激后分裂、分化为浆细胞,与抗原结合
C.患者痊愈后,若再次感染该病毒,记忆细胞会迅速产生抗体,消灭该病毒
D.该病毒侵入人体后,能被体内的吞噬细胞和T淋巴细胞识别
答案D
解析淋巴因子可以增强免疫效果,但淋巴因子不能与该病毒结合,A项错误;B淋巴细胞经该病毒刺激后分裂、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无法与抗原结合,浆细胞产生的抗体可以与抗原结合,B项错误;患者痊愈后,若再次感染该病毒,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消灭该病毒,C项错误;该病毒侵入人体后,能被体内的吞噬细胞和T淋巴细胞识别,D项正确。
13.利用新冠肺炎康复者的血清可以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我国已经成功制备出用于临床治疗的特异性免疫血浆。新冠肺炎患者接受特异性免疫血浆治疗后,临床症状和体征明显好转。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血浆治疗以血浆中的病毒为抗原,使人体产生相应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
B.已康复的患者不易再被感染的原因是二次免疫反应中,记忆细胞可直接分泌抗体
C.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免疫系统可能会攻击肺泡细胞引发肺炎,此时可以通过适度使用免疫抑制剂对病人进行治疗,避免肺部严重受损
D.胸腺功能缺失的病人感染新冠病毒后,可完成细胞免疫过程
答案C
解析血浆治疗利用的是血浆中的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A项错误;已康复的患者不易再被感染的原因是二次免疫反应中,记忆细胞可迅速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浆细胞分泌大量的抗体,B项错误;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免疫系统可能通过攻击肺泡细胞引发肺炎,此时可以通过适度使用免疫抑制剂对病人进行治疗,避免肺部严重受损,C项正确;胸腺功能缺失的病人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由于缺少T淋巴细胞,不能完成细胞免疫,D项错误。
14.下图为人体特异性免疫的部分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给未感染过禽流感病毒的人注射灭活的H5N1禽流感病毒,可以诱导M细胞迅速增殖分化
B.E细胞接触被抗原入侵的靶细胞,导致靶细胞凋亡
C.当同一种抗原再次进入人体时,产生的浆细胞和初次免疫应答一样均来自B淋巴细胞
D.图中具有识别功能的细胞有吞噬细胞、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M细胞
答案D
解析M细胞为记忆细胞,未感染过禽流感病毒的人体内不含记忆细胞,A项错误;E细胞为浆细胞,不能与靶细胞结合,也不能使靶细胞凋亡,B项错误;当同一种抗原再次进入人体时,产生的浆细胞大部分来自记忆细胞,还有一小部分来自B淋巴细胞,C项错误;图中具有识别功能的细胞有吞噬细胞、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M细胞,D项正确。
15.下列关于免疫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吞噬细胞发挥作用时,必须有抗体的参与
B.T淋巴细胞可以与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密切接触,诱导宿主细胞凋亡
C.病毒侵入人体后,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可产生浆细胞和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
D.记忆细胞可与再次入侵的病原体结合,从而直接抑制病原体的繁殖
答案C
解析吞噬细胞可以非特异性地吞噬外来异物,不需要抗体参与,A项错误;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可以与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密切接触,诱导其凋亡,B项错误;病毒侵入人体后,刺激机体免疫系统,通过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可产生浆细胞和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进而消灭病毒,C项正确;记忆细胞被再次入侵的病原体刺激后,可迅速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或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发挥免疫效应,而记忆细胞不能直接与病原体结合,D项错误。
16.MHC作为重要的免疫分子,具有个体特异性和物种多态性。MHCⅡ表达于吞噬细胞(APC),将处理后的抗原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Th),启动人体特异性免疫,结合下图相关实验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辅助性T细胞(Th)可激活人体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
B.抗原-MHC结合力与Th增殖强度在一定程度上呈正相关
C.MHCⅡ表达于吞噬细胞(APC),与基因选择性表达有关
D.注射相同的疫苗后,不同人的特异性免疫激活程度一样
答案D
解析辅助性T细胞(Th)可激活释放淋巴因子,作用于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A项正确;据图可知,抗原-MHC结合力与Th增殖强度在一定程度上呈正相关,B项正确;MHCⅡ表达于吞噬细胞(APC),与基因选择性表达有关,C项正确;不同人免疫能力并不相同,注射相同的疫苗后,不同人的特异性免疫激活程度不一样,D项错误。
17.依据特异性免疫的基本过程,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T淋巴细胞只参与细胞免疫,B淋巴细胞只参与体液免疫
B.B淋巴细胞只要接受了相应抗原的直接刺激,就会分泌特异性抗体
C.对寄生在宿主细胞内的麻风杆菌的彻底清除靠细胞免疫即可
D.得过腮腺炎的人不会再患该病
答案D
解析B淋巴细胞只能参与体液免疫,T淋巴细胞可参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A项错误;B淋巴细胞只要在接受了相应抗原的刺激后就会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浆细胞分泌特异性抗体,B项错误;寄生在宿主细胞内的麻风杆菌的彻底清除要靠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清除,C项错误;得过腮腺炎的人,体内存在记忆细胞,一旦再接受抗原刺激,可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可产生特异性抗体,故得过腮腺炎的人不会再患该病,D项正确。
18.下图表示人体免疫系统清除流感病毒(RNA病毒)的部分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甲为B淋巴细胞,其与细胞乙、丙都能接受抗原刺激
B.有细胞丙参与的免疫过程一定属于人体的特异性免疫
C.与细胞乙相比,细胞丙的高尔基体和溶酶体都更发达
D.细胞甲、乙、丙中基因种类基本相同,但表达情况不同
答案D
解析细胞甲、乙、丙分别是B淋巴细胞、浆细胞、吞噬细胞,浆细胞不能接受抗原刺激,A项错误;细胞丙(吞噬细胞)既参与特异性免疫,也参与非特异性免疫,B项错误;细胞乙(浆细胞)合成并分泌的抗体属于分泌蛋白,与此功能相适应,细胞乙的高尔基体更为发达,C项错误;细胞甲、乙、丙均由同一个受精卵经过有丝分裂和细胞分化形成,因此它们所含的基因种类基本相同,但在细胞分化过程中,基因选择性表达,故它们所含基因的表达情况不同,D项正确。
19.在人类与HIV的斗争过程中,有科研人员尝试将病毒引诱到人体的“陷阱细胞”中。例如:HIV通过识别T淋巴细胞表面的CD4入侵T淋巴细胞,给艾滋病患者注射适量用CD4分子修饰过的成熟红细胞,则该红细胞也会被HIV识别、入侵,但HIV在此细胞中无法增殖,最后随红细胞的死亡而被清除,所以红细胞成为HIV的“陷阱细胞”。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HIV入侵T淋巴细胞可刺激T细胞产生多种蛋白质,促进T淋巴细胞分裂
B.红细胞死亡后被吞噬细胞清除的过程是属于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
C.T淋巴细胞被HIV识别、入侵后可以分化为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细胞
D.用CD4分子修饰过的红细胞被HIV入侵后可使人丧失免疫功能
答案B
解析HIV入侵T淋巴细胞可刺激T淋巴细胞产生多种蛋白质,导致T淋巴细胞裂解死亡,A项错误;红细胞死亡后被吞噬细胞清除的过程属于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B项正确;T淋巴细胞被HIV识别、入侵后裂解死亡,不可以分化为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细胞,C项错误;用CD4分子修饰过的红细胞被HIV入侵后,HIV在红细胞中无法增殖,最后随红细胞的死亡而被清除,有利于保护人体正常的免疫功能,D项错误。
20.某医生接待了甲、乙(甲接种过破伤风疫苗,乙未接种过破伤风疫苗)两位同时手被割破的病人,查看伤口并询问相关情况后,决定给甲注射破伤风疫苗,给乙注射抗破伤风抗体。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破伤风疫苗要突破前两道防线之后才能刺激机体B淋巴细胞分泌相应的抗体
B.乙病人通过注射抗破伤风抗体获得的免疫力是由其自身免疫系统产生的
C.与初次接种相比,给甲病人再次接种破伤风疫苗可使其产生更多的抗体
D.这两种治疗方法中,给乙病人的治疗方法发挥疗效的时间会更长久
答案C
解析抗体是由浆细胞分泌的,A项错误;乙病获得的抗破伤风抗体是外界给予的,不是自身免疫系统产生的,B项错误;再次接种破伤风疫苗可以诱发二次免疫应答,二次免疫应答比初次免疫应答强烈,会产生更多的抗体,C项正确;甲病人的治疗方法通过二次免疫应答过程发挥疗效,免疫系统会产生相应的反应,发挥疗效的时间会更长久,而乙病人直接接受抗体,机体免疫系统不会产生相应的免疫应答,这种治疗方法发挥疗效的时间不会长久,D项错误。
21.下列关于过敏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致敏原都是蛋白质
B.过敏反应属于非特异性免疫反应
C.机体初次接触致敏原,就能引起过敏反应
D.过敏反应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答案D
解析致敏原是能引起机体发生过敏反应的物质,不一定都是蛋白质,还包括多糖、核酸等,A项错误;过敏反应通过体液免疫产生抗体,属于特异性免疫反应,B项错误;机体要再次接触同种致敏原,才能引起过敏反应,C项错误;过敏反应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等特点,D项正确。
22.下列有关过敏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辅助性T淋巴细胞是过敏反应的主要免疫细胞
B.过敏反应都非常强烈
C.引发过敏反应的致敏原就是抗原
D.过敏反应过程中分泌的抗体由效应B细胞产生
答案D
解析过敏反应的主要免疫细胞是B淋巴细胞,它受到致敏原的刺激后增殖分化为效应B细胞,分泌相应的抗体。过敏反应分速发型与迟发型两类,速发型过敏反应比较强烈。致敏原是非致病性抗原,只是抗原中的一部分。
23.下列关于致敏原和抗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抗原是大分子物质或者具有细胞结构的物质,致敏原也是这样
B.抗原都是大分子物质,致敏原都是小分子物质
C.抗原对所有的人都起作用,致敏原则是对部分人起作用
D.抗原和致敏原的来源是相同的
答案C
解析抗原是大分子物质或具有细胞结构的物质,如蛋白质类抗原、病毒等;致敏原可能是大分子物质如鱼肉蛋白,也可能为小分子物质如青霉素。抗原和致敏原的来源并不相同,致敏原可来自一些正常外来物质如花粉、鱼、虾等。
24.海鲜过敏的原因是海鲜中富含大量的异种蛋白,这些异种蛋白直接或间接地激活免疫细胞,引起化学介质的释放,继而产生一系列复杂的生物化学反应。抗体抗原共同作用,人体就表现出过敏症状了。海鲜过敏反应的机理示意图如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细胞需特异性识别异种蛋白后才能分泌IgE抗体
B.被异种蛋白直接活化的辅助性T淋巴细胞参与①过程
C.正常人体的体液免疫也能发生如图所示的②③过程
D.过敏反应是机体二次接触异种蛋白引起的免疫过度反应
答案D
解析a细胞为效应B细胞,不具备识别异种蛋白的能力,A项错误;辅助性T淋巴细胞的细胞膜上含有抗原-MHC受体,识别的是抗原-MHC复合体,不能直接识别异种蛋白,B项错误;②中抗体分布在肥大细胞的膜表面,③再次接触异种蛋白发生过敏反应,正常体液免疫的抗体分布在体液中,与图中过程不一致,C项错误;由图可知,过敏反应是机体二次接触异种蛋白才发生的免疫过度反应,D项正确。
25.下图是人体对某病毒的部分免疫过程示意图,Ⅰ~Ⅶ表示不同种类的细胞,Th细胞(辅助性T细胞)是T细胞的一种,a~g代表不同的物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再次接触同种抗原时,Ⅵ能迅速产生大量抗体
B.图中的免疫活性物质除d、e、f、g外还应该有溶酶体
C.吞噬细胞可参与特异性免疫
D.图中Ⅰ、Ⅱ、Ⅲ、Ⅳ、Ⅴ、Ⅵ、Ⅶ均能特异性识别抗原
答案C
解析Ⅵ属于记忆细胞,抗体由浆细胞分泌产生,A项错误;免疫活性物质包括图中的淋巴因子(d、e、f)和抗体(g),但溶酶体不属于免疫活性物质,B项错误;吞噬细胞既可以参与非特异性免疫,也可参与特异性免疫,C项正确;据图分析,Ⅰ为吞噬细胞,Ⅱ为细胞毒性T细胞,Ⅲ为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Ⅳ为记忆细胞毒性T细胞,Ⅴ为B淋巴细胞,Ⅵ为记忆B细胞,Ⅶ为浆细胞,其中Ⅰ吞噬细胞、Ⅶ浆细胞不具有特异性识别抗原作用,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
26.(11分)某实验小组为了探究免疫调节剂(VA5)对鸡免疫效力的影响,将VA5与灭活的H9亚型禽流感病毒混合后制备疫苗,注入鸡体内,并设置单独注射灭活的H9亚型禽流感病毒组和空白对照组,于免疫后1周、2周、3周和4周分别测定鸡血清中特异性抗体的相对含量,结果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灭活的H9亚型禽流感病毒进入机体后,首先被 摄取和处理,并传递给辅助性T淋巴细胞,刺激辅助性T淋巴细胞分泌 ,该物质作用于B淋巴细胞后,促使其 。
(2)为增强疫苗的免疫效力,一般间隔一段时间后需多次注射疫苗,目的是 。当禽流感病毒再次入侵时,已免疫的机体能产生更强的特异性免疫反应,包括 。
(3)分析实验以及实验结果,可得出结论: 。
答案(1)吞噬细胞 淋巴因子 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 (2)产生更多的记忆细胞和抗体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3)VA5具有增强鸡对H9亚型禽流感抗原免疫效力的作用
解析(1)灭活的H9亚型禽流感病毒作为抗原进入机体后,首先被吞噬细胞摄取,并传递给辅助性T淋巴细胞,辅助性T淋巴细胞受刺激后能分泌淋巴因子,淋巴因子能促进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2)多次注射疫苗的目的是使机体产生更多的记忆细胞和抗体。当禽流感病毒再次侵染机体,会发生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3)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免疫调节剂(VA5)对鸡免疫效力的影响,分析实验结果可知:VA5具有增强鸡对H9亚型禽流感抗原免疫效力的作用。
27.(11分)Ⅰ.为了探究某种复方草药对某种细菌性乳腺炎的疗效是否与机体免疫功能增强有关,某研究小组将细菌性乳腺炎模型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草药灌胃)、空白对照组(蒸馏水灌胃)和阳性对照组(免疫增强剂A灌胃),并检测免疫指标。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发现:实验组小鼠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显著高于阳性对照组,极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这一结果至少可说明该草药增强了小鼠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非特异性免疫的特点是 。
(2)研究还发现:实验组小鼠的T淋巴细胞含量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与阳性对照组相近。这一结果说明:该草药可能通过提高小鼠T淋巴细胞含量来增强其特异性免疫功能。通常,在细胞免疫过程中,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的作用是 。
(3)在特异性免疫中,辅助性T淋巴细胞可产生 ,受到抗原刺激的 淋巴细胞可在该物质的作用下,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产生 ,参与体液免疫过程。
Ⅱ.(1)已知某种菌导致的肺炎在健康人群中罕见,但是在艾滋病患者中却多发。引起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HIV主要感染和破坏患者的 细胞,降低了患者免疫系统抵御病原体的功能。
(2)人的免疫系统有 癌细胞的功能,艾滋病患者由于免疫功能缺陷,易发生恶性肿瘤。
答案Ⅰ.(1)机体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一定的防御作用 (2)识别并与被病原体入侵的宿主细胞紧密接触,诱导其凋亡 (3)淋巴因子 B 抗体
Ⅱ.(1)辅助性T淋巴 (2)监控和清除
解析Ⅰ.(1)非特异性免疫的特点是机体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一定的防御作用。(2)在细胞免疫中,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能识别并与被病原体入侵的宿主细胞紧密接触,诱导宿主细胞凋亡。(3)在体液免疫中,B淋巴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辅助性T淋巴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开始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产生抗体,小部分形成记忆细胞。Ⅱ.(1)HIV主要侵染人的辅助性T淋巴细胞,使患者特异性免疫几乎完全丧失,从而降低了患者免疫系统抵御病原体的功能。(2)免疫系统具有监控和清除癌细胞的功能,艾滋病患者由于免疫功能缺陷,不能及时清除癌细胞,易发生恶性肿瘤。
28.(14分)寨卡热是由寨卡病毒引起的一种蚊媒传染病,其症状为发热、头痛、关节痛、肌肉痛等。如图所示为人体感染该病毒后的信息传输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寨卡病毒侵入机体后,吞噬细胞对病毒的处理和清除过程与 (细胞器)直接相关。体液免疫过程中,在受刺激的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 和抗原刺激的共同作用下,B淋巴细胞开始分裂、分化。在机体清除病毒的过程中,能够分裂、分化形成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的细胞有 。
(2)感染寨卡病毒后,“致热源”直接作用于 中枢,会导致体液中 激素的分泌量增加,细胞代谢加快,体温升高。同时,病人会感觉肌肉酸痛,原因是 。
(3)当上述病人处于退烧过程中时,临床表现为大量出汗,此时 感受到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变化,引起 分泌量增多,作用于 ,并促进其对水的重吸收。
(4)病人感染病毒后恢复正常的过程中,通过人体的 调节网络,最终实现稳态。
答案(1)溶酶体 淋巴因子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和记忆(T)细胞 (2)(下丘脑)体温调节 (肾上腺素和)甲状腺 人体代谢加快,耗氧量增加,由于供氧不足,肌肉组织进行无氧呼吸,乳酸含量升高 (3)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 抗利尿激素 肾小管和集合管 (4)神经-体液-免疫
解析(1)寨卡病毒侵入机体后,吞噬细胞首先对其进行识别。吞噬细胞对病毒的处理和清除过程需要溶酶体中水解酶的参与。在体液免疫过程中,吞噬细胞对寨卡病毒摄取、处理后,将寨卡病毒特有的抗原传递给辅助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受到抗原刺激的B淋巴细胞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开始一系列的分裂、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小部分分化为记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与寨卡病毒发生特异性结合。T淋巴细胞在抗原的刺激下,增殖、分化为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T)细胞(T细胞和记忆T细胞受抗原刺激后都可以分裂、分化形成细胞毒性T细胞)。(2)感染寨卡病毒后,能引起机体体温升高,说明“致热源”直接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导致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的分泌量增加,细胞代谢加快,产热增加;由于人体细胞代谢加快,耗氧量增加,引起供氧不足,肌肉组织进行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含量增高,所以病人会感觉肌肉酸痛。(3)机体大量出汗会引起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此时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感受到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变化,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多,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并促进其对水的重吸收。(4)病人感染病毒后恢复正常的过程中,通过人体的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最终实现稳态。
29.(14分)青光眼是由于眼压升高,超过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承受范围,引起神经节细胞凋亡,导致视觉的进行性不可逆损害,进而使人患青光眼。请回答下列问题。
(1)神经节细胞与其他神经细胞的关系如上图所示。研究发现,视觉的形成是感光细胞释放的物质到达双极细胞,引起双极细胞膜外 内流,使膜内电位 ,从而产生神经冲动,最终在 形成视觉。
(2)上图中M为连接在神经节细胞轴突表面上的灵敏电位计,研究发现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则刺激B点(AC=CD)时,灵敏电位计的指针会发生 的偏转。
(3)临床上多采用降低眼压的手段治疗青光眼,但眼压恢复正常时,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受损数目增多,使损伤加剧,最终视力锐减。为探究其原因,研究人员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T淋巴细胞在正常情况下不能进入视网膜。将正常小鼠进行升高眼压处理后,在小鼠的视网膜中找到了T淋巴细胞。
②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科研人员想进一步验证神经节细胞损伤是T淋巴细胞进入视网膜,眼压恢复正常后,T淋巴细胞继续发挥作用,使神经节细胞损伤加剧造成的。请帮助科研人员写出科学的实验设计思路及实验预期结果。 。
实验材料:缺乏T淋巴细胞患青光眼的小鼠、缺乏B淋巴细胞患青光眼的小鼠,同时缺乏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患青光眼的小鼠。
答案(1)钠离子 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 大脑皮层(视觉中枢) (2)两次方向相反 (3)实验设计思路:将甲小鼠(缺乏T淋巴细胞,患青光眼)、乙小鼠(缺乏B淋巴细胞,患青光眼)、丙小鼠(同时缺乏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患青光眼)都进行眼压恢复处理后,观察神经节细胞损伤的数量。实验预期结果:甲小鼠和丙小鼠神经节细胞损伤的数量无明显差异,且均远小于乙小鼠。
解析(1)兴奋的产生是由于钠离子内流进入神经细胞,使膜内电荷分布由负电荷变为正电荷,即膜内电位变化为负电位变为正电位。视觉是在大脑皮层产生的。(2)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是双向传导的,刺激B点,神经冲动先传导到A点,A点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此时D点膜电位仍为外正内负,所以此时灵敏电位计发生一次偏转;当神经冲动传导到D点时,A点已经恢复为静息电位,此时灵敏电位计发生一次与第一次方向相反的偏转。(3)该实验目的是验证神经节细胞损伤是T淋巴细胞进入视网膜,眼压恢复正常后,T淋巴细胞继续发挥作用,使神经节细胞损伤加剧造成的。所以实验的自变量为淋巴细胞种类不同,因变量为小鼠神经节细胞损伤的数量,故实验思路和预期结果为:将甲小鼠(缺乏T淋巴细胞,患青光眼)、乙小鼠(缺乏B淋巴细胞,患青光眼)、丙小鼠(同时缺乏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患青光眼)都进行眼压恢复处理后,观察神经节细胞损伤的数量。实验预期结果:甲小鼠和丙小鼠神经节细胞损伤的数量无明显差异,且均远小于乙小鼠。
高中生物浙科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第三章 体液调节本章综合与测试同步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浙科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第三章 体液调节本章综合与测试同步练习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生物浙科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第四章 免疫调节第一节 免疫系统识别“自己”和“非己”随堂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浙科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第四章 免疫调节第一节 免疫系统识别“自己”和“非己”随堂练习题,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人体免疫系统为健康保驾护航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生物第四节 免疫功能异常引发疾病练习: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第四节 免疫功能异常引发疾病练习,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五种反应依次属于,下列行为不会传染艾滋病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