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23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全套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稳态与调节拔高练+提升练含答案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稳态与调节第4章免疫调节综合拔高练含答案
展开这是一份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稳态与调节第4章免疫调节综合拔高练含答案,共26页。
综合拔高练高考练考点1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1.(2022辽宁,7)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系统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抗体能消灭细胞外液中的病原体,细胞毒性T细胞能消灭侵入细胞内的病原体B.首次感染新的病原体时,B细胞在辅助性T细胞的辅助下才能被活化C.若免疫监视功能低下,机体会有持续的病毒感染或肿瘤发生D.“预防”胜于“治疗”,保持机体正常的免疫功能对抵抗疾病非常重要2.(不定项)(2021山东,18)吞噬细胞内相应核酸受体能识别病毒的核酸组分,引起吞噬细胞产生干扰素。干扰素几乎能抵抗所有病毒引起的感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吞噬细胞产生干扰素的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B.吞噬细胞的溶酶体分解病毒与效应T细胞抵抗病毒的机制相同C.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吞噬细胞参与免疫反应的速度明显加快D.上述过程中吞噬细胞产生的干扰素属于免疫活性物质考点2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3.(不定项)(2023辽宁,16)下图是人体被某寄生虫感染后,发生特异性免疫的部分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m为树突状细胞,能识别、吞噬抗原和呈递抗原信息B.n为辅助性T细胞,能分泌细胞因子、接受和传递信息C.p为B细胞,其活化需两个信号的刺激和细胞因子的作用D.q为浆细胞,能分泌特异性抗体和分裂分化为记忆细胞4.(2023海南,12)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通过分泌白细胞介素-10(IL-10),促进TAM转变成可抑制T细胞活化和增殖的调节性T细胞,并抑制树突状细胞的成熟,从而影响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调节性T细胞参与调节机体的特异性免疫B.树突状细胞可抑制辅助性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C.TAM使肿瘤细胞容易遭受免疫系统的攻击D.IL-10是免疫活性物质,可通过TAM间接促进T细胞活化和增殖5.(2022河北,11改编)气管黏膜由黏膜上皮和固有层组成。在抗原刺激下,分泌型抗体IgA(sIgA)穿过黏膜上皮细胞到达黏膜表面,可与相应病原体结合形成复合物,随气管黏膜分泌物排出体外(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甲为浆细胞,内质网发达,不具备识别抗原的能力B.sIgA通过阻断相应病原体对黏膜上皮细胞的黏附发挥抗感染作用C.黏膜及其分泌物参与组成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D.sIgA分泌及参与清除病原体的过程实现了免疫系统的防御、监视和自稳功能考点3 免疫失调及免疫学的应用6.(2023湖南,11)某少年意外被锈钉扎出一较深伤口,经查体内无抗破伤风的抗体。医生建议使用破伤风类毒素(抗原)和破伤风抗毒素(抗体)以预防破伤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伤口清理后,须尽快密闭包扎,以防止感染B.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可能出现的过敏反应属于免疫防御C.注射破伤风类毒素后激活的记忆细胞能产生抗体D.有效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对人体的保护时间长于注射破伤风类毒素7.(2022湖北,16)某肾病患者需进行肾脏移植手术。针对该患者可能出现的免疫排斥反应,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免疫排斥反应主要依赖于T细胞的作用B.患者在术后需使用免疫抑制剂以抑制免疫细胞的活性C.器官移植前可以对患者进行血浆置换,以减轻免疫排斥反应D.进行肾脏移植前,无需考虑捐献者与患者的ABO血型是否相同考点4 神经—体液—免疫共同调节内环境的稳态8.(2023山东,8)肾上腺皮质分泌的糖皮质激素(GC)能提高心肌细胞肾上腺素受体的表达水平。体内GC的分泌过程存在负反馈调节。作为药物服用时,血浆中高浓度的GC能抑制淋巴细胞的增殖、分化。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GC可用于治疗艾滋病B.GC分泌增加不利于提高人体的应激能力C.GC作为药物长期服用可导致肾上腺皮质萎缩D.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可直接促进GC的分泌9.(2023河北,20)采食减少是动物被感染后的适应性行为,可促进脂肪分解,产生β-羟基丁酸(BHB)为机体供能。研究者用流感病毒(IAV)感染小鼠,之后统计其采食量并测定血中葡萄糖和BHB水平,结果见图1。测定BHB对体外培养的CD4+T细胞(一种辅助性T细胞)增殖及分泌干扰素-γ水平的影响,结果见图2。已知干扰素-γ具有促免疫作用。回答下列问题:(1)小鼠感染IAV后,胰岛 细胞分泌的 增多,从而促进 的分解及非糖物质的转化以维持血糖水平。 (2)IAV感染引发小鼠内环境改变,导致支配胃肠的 神经活动占据优势,胃肠蠕动及消化腺分泌减弱,此过程属于 反射。 (3)侵入机体的IAV经 摄取和加工处理,激活CD4+T细胞。活化的CD4+T细胞促进细胞毒性T细胞生成,增强机体 免疫。 (4)小鼠感染期采食量下降有利于提高其免疫力。据图分析,其机理为 。 10.(2023重庆,18)某些过敏性哮喘患者体内B细胞活化的部分机制如图所示,呼吸道上皮细胞接触过敏原后,分泌细胞因子IL-33,活化肺部的免疫细胞ILC2。活化的ILC2细胞分泌细胞因子IL-4,参与B细胞的激活。(1)除了IL-4等细胞因子外,B细胞活化还需要的信号有 。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激活肥大细胞释放组(织)胺,肥大细胞被激活的过程是 。 (2)研究发现,肺中部分神经元释放的多巴胺可作用于ILC2细胞。通过小鼠哮喘模型,发现哮喘小鼠肺组织中多巴胺含量较对照组明显下降,推测多巴胺对ILC2细胞释放IL-4的作用为 (填“抑制”或“促进”)。对哮喘小鼠静脉注射多巴胺,待其进入肺部发挥作用后,与未注射多巴胺的哮喘小鼠相比,分泌的IL-33、过敏原特异性抗体和组(织)胺的含量会 、 和 。 (3)以上研究说明,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 。 模拟练应用实践1.(2024湖南长沙南雅中学期中)有一些人体自身组织成分虽然具有抗原性,但在正常情况下,由于组织屏障,不能进入血液,因此不能与免疫细胞接触激发免疫应答,如脑组织、眼晶状体蛋白等。某人的左眼球严重损伤,医生建议立即摘除左眼球,若不及时摘除,右眼会因自身免疫而受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人体发育过程中,眼球内部的抗原性物质已被完全清除B.正常情况下,人体内不存在能识别眼晶状体蛋白的免疫细胞C.眼球损伤后,眼晶状体蛋白等物质释放出来引发特异性免疫D.左眼球损伤后释放的抗原性物质运送至右眼球引发自身免疫2.(2024辽宁沈阳联考)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狂犬病病毒能进入中枢神经系统,破坏神经系统功能。法国科学家巴斯德在研究狂犬病疫苗时做了以下实验。第1组:用新鲜的已感染狂犬病病毒的兔脊髓提取物注射正常兔→兔发病。第2组:用干燥了几天的已感染狂犬病病毒的兔脊髓提取物注射正常兔→兔发病程度减轻。第3组:用干燥了14天的已感染狂犬病病毒的兔脊髓提取物注射正常兔→兔不发病。第4组:第3组实验完成后再注射新鲜的已感染狂犬病病毒的兔脊髓提取物→兔不发病。以下说法,不合理的是( )A.对比组别1和2,推测干燥可能使狂犬病病毒感染能力下降B.组别3中的兔不发病,可能是因为干燥14天后狂犬病病毒已完全失活C.组别4中的兔不发病可能和记忆细胞密切相关D.为避免偶然性,组别1、2、3和4需采用同一只兔3.(2024河北保定期末)天然蛋白抗原通常同时存在T细胞和B细胞受体的结合部位,而有些半抗原分子(如DNP)由于免疫原性很低,直接免疫不能产生特异性抗体,只有与蛋白质载体偶联后,才可诱导出抗半抗原抗体。如图表示DNP—BSA交联物诱导的免疫应答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半抗原:二硝基苯酚(DNP);载体:牛血清白蛋白(BSA);+:表示产生的量。A.天然蛋白抗原通常能同时激活T细胞和B细胞B.交联物免疫后可以产生三种特异性抗体C.交联物免疫后针对半抗原DNP的抗体数量最多D.半抗原分子都不能使辅助性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4.(不定项)(2024湖南常德月考)已知冷适应流感减毒活疫苗采用鼻腔喷雾方式进行接种,病毒可在上呼吸道黏膜局部进行增殖。研究人员用冷适应流感减毒活疫苗AA-PR8对小鼠进行接种,21天后再次接种。然后用一定量的PR8流感病毒攻击小鼠,研究疫苗的保护效果。统计病毒攻击后小鼠肺部病毒载量(即病毒数量),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A.PR8流感病毒入侵可诱导机体启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B.病毒进入机体后,抗原呈递细胞会将其加工后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C.初次接种AA-PR8,小鼠产生中和流感病毒的抗体产生保护作用D.结果说明,两次接种的效果差别不明显5.(2024山东临沂模拟)抗原可根据刺激B细胞分化成浆细胞是否需要辅助性T细胞协助,分为胸腺依赖性抗原(TD-Ag)和胸腺非依赖性抗原(TI-Ag)。TI-Ag不需要辅助性T细胞协助可直接刺激B细胞分化进而产生IgM抗体,只引起体液免疫,不产生免疫记忆;而TD-Ag需要辅助性T细胞协助才能刺激B细胞分化进而产生IgG抗体,同时能产生免疫记忆,还能引起细胞免疫。IgM抗体在感染早期出现且维持时间短,而IgG抗体出现较晚,但通常可维持3个月左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细胞和B细胞都能识别TD-Ag,B细胞还能识别TI-AgB.B细胞受到TD-Ag和细胞因子的共同作用即增殖分化为浆细胞C.TD-Ag引发的二次免疫反应中,B细胞可增殖分化成分泌IgM抗体的浆细胞D.肺炎链球菌表面的TI-Ag可用于研制预防肺炎链球菌感染的疫苗6.(2024北京宣武外国语实验学校期中)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负性免疫调节治疗癌症的方法”的发现者,这个发现与2011年该奖项获得者发现的“利用树突状细胞开发疫苗治疗癌症”,均是人类对免疫功能和肿瘤相关机制的研究突破。下面是两项成果部分研究内容。(1)根据图1分析,树突状细胞将肿瘤特异性抗原信息 给T细胞后,激活T细胞的 过程,最终将肿瘤细胞 。 (2)为了使患者体内的树突状细胞能够“表达”肿瘤抗原,研究者的具体做法是:将 注入从患者体内取出的树突状细胞,再将成熟“表达”肿瘤抗原的树突状细胞输入 ,利用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成员树突状细胞治疗癌症。 (3)根据图2分析,T细胞活化后到达癌组织区域,会借助细胞表面的 分子识别肿瘤细胞的MHC分子,T细胞表面的程序性死亡受体PD-1分子一旦被PD-L1激活,将启动自身的凋亡程序,这一识别作用将使肿瘤细胞 免疫监视。依据这一发现,科研人员研制了一种特异性极强的靶向药物,请结合图2推测这种药物的抗肿瘤机理 。 迁移创新7.(2024江苏南通期中)进行器官移植手术后,免疫系统会把来自其他人的器官当作“非己”成分进行攻击,这就是器官移植容易失败的原因。某医疗小组跟踪多个肝移植病例,发现患者移植后因使用免疫抑制剂常出现细菌感染而使生存质量下降的现象。请分析回答:(1)免疫排斥是由于每个人的细胞表面都带有一组与别人不同的蛋白质—— 。器官移植面临的两大难题是免疫排斥和 。 (2)细胞毒性T细胞起源于 ,可以释放穿孔素、颗粒酶引起移植细胞的死亡,即急性免疫排斥反应,该过程反映了免疫系统具有 的功能。 (3)有学者利用大鼠就大肠杆菌感染对移植肝免疫排斥的影响,进行了如下研究。请完善实验设计,并回答问题。G1、G2、G3中属于对照组的是⑤ ,若大肠杆菌感染会减弱大鼠肝移植术后的免疫排斥反应程度,请比较各组的排斥强度⑥ 。 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综合拔高练高考练1.A 细胞毒性T细胞可识别并接触、裂解靶细胞,释放病原体,但对释放出的病原体无消灭作用,A错误;首次感染新的病原体时,B细胞活化需要病原体的刺激以及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还需要细胞因子的促进,B正确;免疫监视是机体识别和清除突变的细胞,防止肿瘤发生的功能,若该功能低下,机体会有肿瘤发生或持续的病毒感染,C正确;“预防”胜于“治疗”,保持机体正常的免疫功能对抵抗疾病非常重要,D正确。备考建议 A选项来自教材体液免疫基本过程中的步骤⑥、细胞免疫基本过程中的步骤③④,靶细胞裂解、死亡后,病原体暴露出来,抗体与之结合或被其他细胞吞噬掉。B选项来自教材体液免疫基本过程中的步骤①④⑤,涉及激活B细胞的两个信号和细胞因子的促进作用。C选项是教材免疫系统功能之一,免疫监视中的“若此功能低下或失调,机体会有肿瘤发生或持续的病毒感染”内容的直观呈现。D选项涉及教材第4章第4节旁栏相关信息中的内容。从此题可以看出,学习生物学时需对教材的基础知识掌握透彻,并能够从生物学本质去分析一些生命现象。2.ABC 吞噬细胞产生的干扰素属于免疫活性物质,几乎能抵抗所有病毒引起的感染,不针对特定病原体,吞噬细胞产生干扰素的过程属于非特异性免疫,A错误,D正确;吞噬细胞的溶酶体分解病毒属于非特异性免疫,效应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抵抗病毒属于特异性免疫,二者的机制不同,B错误;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参与免疫反应的速度明显加快的细胞是记忆细胞,C错误。3.ABC p为B细胞,能分裂分化为记忆细胞和浆细胞;q为浆细胞,能分泌特异性抗体,D错误。4.A 根据题干信息,调节性T细胞可抑制T细胞活化和增殖,进而参与调节机体的特异性免疫,使免疫监视功能降低,肿瘤细胞不容易遭受免疫系统的攻击,A正确,C错误;树突状细胞作为抗原呈递细胞,可促进辅助性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B错误;IL-10可促进TAM转变成调节性T细胞,进而抑制T细胞活化和增殖,D错误。5.D 图中甲细胞可合成并分泌抗体IgA二聚物,说明其为浆细胞,浆细胞内质网发达,不具备识别抗原的能力,A正确;在抗原刺激下,分泌型抗体IgA(sIgA)穿过黏膜上皮细胞到达黏膜表面,与相应病原体结合形成复合物,随气管黏膜分泌物排出体外,阻断相应病原体对黏膜上皮细胞的黏附,进而抗感染,B正确;皮肤、黏膜及其分泌物(泪液、唾液等)参与构成人体的第一道防线,C正确;抗体参与病原体的清除体现了免疫系统的防御功能,D错误。6.B 引起破伤风的病原菌是厌氧菌,伤口清理后,若密闭包扎会导致厌氧菌大量繁殖,使病情加重,A错误。注射的破伤风抗毒素可能会被人体识别为抗原,进而出现的过敏反应是机体排除外来异物的一种免疫防护功能,属于免疫防御,B正确。注射破伤风类毒素(抗原),能使机体产生记忆细胞,抗体是浆细胞产生的;而注射破伤风抗毒素(抗体),可使机体症状缓解,但对人体的保护时间短于注射破伤风类毒素,C、D错误。7.D 器官移植后的免疫排斥反应主要依赖于T细胞的作用,A正确;免疫抑制剂可抑制免疫细胞的活性,减轻免疫排斥反应,B正确;器官移植前对患者进行血浆置换,可以减少血浆中抗体的数量,以减轻免疫排斥反应,C正确;进行肾脏移植前,要进行血型配对,捐献者和患者的血型一致可以提高肾脏移植的成功率,D错误。8.C 由“血浆中高浓度的GC能抑制淋巴细胞的增殖、分化”可知,GC不可用于治疗HIV侵染免疫细胞导致的艾滋病,A错误;由题干信息可知,GC能提高心肌细胞肾上腺素受体的表达水平,使肾上腺素受体增多,增强对肾上腺素的敏感度,有利于提高人体的应激能力,B错误;体内GC的分泌过程存在负反馈调节,GC作为药物长期服用可导致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减少,对肾上腺皮质的作用减弱,导致肾上腺皮质萎缩,C正确;GC的分泌存在分级调节(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下丘脑分泌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间接促进GC的分泌,D错误。9.答案 (1)A 胰高血糖素 肝糖原(2)交感 非条件(3)抗原呈递细胞(或“APC”或“B细胞”或“树突状细胞”或“巨噬细胞”) 细胞(或“特异性”)(4)采食量下降,机体产生BHB增多,促进CD4+T细胞增殖、干扰素-γ分泌量增加,机体免疫力提高解析 (1)小鼠感染IAV后采食量下降,导致血糖浓度下降,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增多,胰高血糖素促进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并促进非糖物质转变为糖。(2)内脏活动受自主神经支配,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组成,它们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由胃肠蠕动及消化腺分泌减弱可推出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该反射生来就有,不需要后天习得,属于非条件反射。(3)辅助性T细胞不能直接识别完整抗原IAV。IAV经抗原呈递细胞(APC)摄取及加工处理才可被辅助性T细胞识别。抗原呈递细胞包括树突状细胞、B细胞和巨噬细胞。活化的CD4+T细胞促进细胞毒性T细胞生成,可增强机体的细胞免疫。细胞免疫也属于机体的特异性免疫。(4)分析图1,结合题干信息“采食减少是动物被感染后的适应性行为,可促进脂肪分解,产生β-羟基丁酸(BHB)为机体供能”可知,采食量下降,机体产生BHB增多。分析图2,自变量为是否添加BHB,说明BHB可促进CD4+T细胞增殖、干扰素-γ分泌量增加;而CD4+T细胞是一种辅助性T细胞,干扰素-γ具有促免疫作用,则采食量下降有利于提高小鼠免疫力。10.答案 (1)过敏原和B细胞接触,辅助性T细胞表面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 过敏原与肥大细胞表面吸附的抗体结合(2)抑制 不变 减少 减少(3)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解析 (1)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与肥大细胞表面吸附的抗体结合,激活肥大细胞释放组胺。(2)结合题干信息和图示可知,与正常小鼠相比,哮喘小鼠ILC2细胞分泌IL-4多,但肺组织中多巴胺含量低,推测多巴胺抑制ILC2细胞释放IL-4。对哮喘小鼠静脉注射多巴胺,其进入肺部后,抑制ILC2细胞释放IL-4,影响B细胞的激活,使过敏原特异性抗体减少,进而导致肥大细胞释放的组胺减少,而对上皮细胞释放的IL-33没有影响。模拟练1.C 晶状体与人体其他组织是隔离的,眼球损伤后,晶状体蛋白进入血液成为自身抗原,引起特异性免疫,说明在人体发育过程中,眼球内部的抗原性物质并未完全清除,正常情况下,人体内存在能识别眼晶状体蛋白的免疫细胞,A、B错误,C正确;眼球损伤后,晶状体蛋白进入血液成为自身抗原,浆细胞产生的抗体随体液运输,攻击另一只眼球中的晶状体蛋白,引发自身免疫,D错误。2.D 组1和组2的自变量是已感染狂犬病病毒的兔脊髓提取液的新鲜程度,结果组2兔的发病程度减轻,推测干燥可能使狂犬病病毒感染能力下降,A正确;组3注射的兔脊髓提取物中的狂犬病病毒已失活,但可使机体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组别4再次接触狂犬病病毒时,机体发生二次免疫,抗体和记忆细胞发挥免疫作用,B、C正确;组别1、2、3需分别使用生理状态相同的多只兔子,组别4使用组别3的兔子,D错误。3.D 天然蛋白抗原通常同时存在T细胞和B细胞受体的结合部位,能同时激活T细胞和B细胞,A正确;图中显示交联物免疫后可以产生三种特异性抗体:抗DNP抗体(产生量最多)、抗BSA抗体、抗交联物抗体,B、C正确;题干信息“有些半抗原分子(如DNP)由于免疫原性很低,直接免疫不能产生特异性抗体,只有与蛋白质载体偶联后,才可诱导出抗半抗原抗体”,说明有些半抗原分子可以直接引起特异性免疫,使辅助性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D错误。4.ABC 病毒为胞内寄生物,PR8流感病毒入侵可诱导机体启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A正确;病毒进入机体后,抗原呈递细胞会将其加工后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B正确;初次接种AA-PR8,可刺激小鼠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小鼠可产生中和流感病毒的抗体,进而起到保护机体的作用,C正确;与第1次免疫相比,再次免疫后免疫组病毒载量明显减少,与免疫小鼠体内含有的抗体和记忆细胞有关,D错误。5.A 分析题干信息:TD-Ag会引起机体发生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而TI-Ag只会引起体液免疫,因此T细胞和B细胞都能识别TD-Ag,B细胞还能识别TI-Ag,A正确。B细胞受到TD-Ag和细胞因子的共同作用,并且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后,B细胞才能分化为浆细胞,B错误。TD-Ag能使机体产生免疫记忆,即能引发二次免疫反应,在二次免疫反应中,一部分抗原直接刺激记忆B细胞使其迅速增殖分化成分泌IgG抗体的浆细胞,还有一部分抗原刺激B细胞使其增殖分化成分泌IgG抗体的浆细胞,C错误。TI-Ag不能使机体产生免疫记忆,肺炎链球菌表面的TI-Ag并不适合用于研制预防肺炎链球菌感染的疫苗,D错误。6.答案 (1)呈递 增殖分化 裂解(2)肿瘤细胞的RNA或肿瘤抗原 患者体内(3)TCR 逃脱 阻止PD-1和PD-L1的特异性结合解析 (1)(2)根据图1分析可知,将肿瘤细胞的RNA或肿瘤抗原注入从患者体内取出的树突状细胞,再将成熟“表达”肿瘤抗原的树突状细胞输回患者体内,树突状细胞将肿瘤特异性抗原信息呈递给T细胞,激活T细胞的增殖分化过程,产生的细胞毒性T细胞会将肿瘤细胞裂解。(3)根据图2分析可知,T细胞活化后到达癌组织区域,会借助细胞表面的TCR分子识别肿瘤细胞的MHC分子,T细胞表面的PD-1分子一旦与PD-L1结合,将启动自身的凋亡程序,这一识别作用将使肿瘤细胞逃脱免疫监视;PD-1/PD-L1抑制剂的抗肿瘤机理为阻止PD-1和PD-L1的特异性结合。7.答案 (1)组织相容性抗原 供体器官短缺(2)骨髓 免疫防御(3)生长健壮的长势一致 对大鼠进行肝移植 大肠杆菌菌液1mL/(kg·d) 免疫排斥情况 G1 G3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