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2节 内环境的稳态获奖课件ppt
展开1.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内环境中含有多种酶,是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B.内环境的任何变化都会引起机体产生一些反应来减少变化 C.病菌感染初期引起人体低热,不利于维持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 D.细胞无氧呼吸释放的CO2进入血浆时,pH无明显变化
解析: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A错误;内环境的任何变化,都会引起机体自动地调节器官和系统的活动,产生一些反应来减少内环境的变化,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B正确;受病菌感染时人体会发烧,这是机体免疫力和代谢加强的表现,有利于维持内环境稳态,C错误;人体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不产生CO2,D错误。
2.下列能导致组织水肿的因素中,不包括( ) A.营养不良 B.毛细淋巴管堵塞,淋巴液回流受阻 C.静脉输入血浆蛋白 D.毛细血管破损
解析:营养不良引起血浆蛋白含量减少,使血浆渗透压低于组织液,组织液从血浆中吸水,导致组织液增多,引起组织水肿,A不符合题意;毛细淋巴管受阻,组织液不能进入毛细淋巴管,导致组织液增多,引起组织水肿,B不符合题意;静脉输入血浆蛋白,血浆中蛋白质含量增多,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相对而言组织液的渗透压较低,因此不会造成组织水肿,C符合题意;毛细血管破损,部分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组织液渗透压升高,组织液从血浆中吸水,引起组织水肿,D不符合题意。
3.如图表示某人从初进高原到完全适应,其体内血液中乳酸浓度的变化曲线,下列对ab段和bc段变化原因的分析,错误的是( )
A.ab段上升是因为人初进高原,空气稀薄,氧气不足,无氧呼吸加强使乳酸含量增加 B.bc段下降的原因:一是乳酸被血液中的缓冲物质转化为其他物质;二是造血功能逐渐增强,红细胞数量增多 C.在ab上升段,人体细胞仍以有氧呼吸为主 D.ab段产生的乳酸,在bc段与Na2CO3反应
解析:ab段上升是因为人初进高原,空气稀薄,氧气不足,无氧呼吸加强使乳酸含量增加,A正确。bc段下降的原因:一是乳酸被血液中的缓冲物质转化为其他物质;二是造血功能逐渐增强,红细胞数量增多,能运输更多氧气,B正确。在ab上升段,人体细胞仍以有氧呼吸为主,C正确。ab段产生的乳酸,在bc段与NaHCO3反应,D错误。
4.如图是一张生物概念填图,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A、B是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C、D可以是温度和渗透压 B.内环境的稳态只要有三种调节方式即可,不需要其他器官或系统参与 C.酸碱度的相对稳定主要依靠血液中的缓冲物质,与其他器官或系统也有关 D.机体维持自身稳定的能力是有限的
解析:由分析可知,A、B是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C、D可以是温度和渗透压,A正确;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B错误;酸碱度的相对稳定主要依靠血液中的缓冲物质,与其他器官或系统也有关,如酸碱度与泌尿系统和呼吸系统等相关,C正确;人体维持内环境的稳态的能力是有限的,D正确。
5.据图判断,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 A.a处的CO2浓度高于b处 B.组织液中的NaHCO3可参与pH稳态的调节 C.静脉端尿素高于动脉端 D.过程b或c受阻可导致组织水肿
解析:血液流经组织细胞时,二氧化碳进入毛细血管,导致b处二氧化碳浓度高于a处,A错误;组织液中的缓冲物质也可以中和细胞代谢产生的酸性或碱性物质,参与pH的调节,B正确;血液流经组织细胞时,尿素进入毛细血管,导致静脉端尿素浓度高于动脉端,C正确;过程b或c受阻,都会导致组织液中的代谢产物积累,进而导致组织液渗透压升高,水分增多,发生组织水肿,D正确。
6.下列稳态失调与相应疾病间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中暑——机体丢失大量水和无机盐,导致水盐平衡失调 B.高原反应——机体散热受阻,致使散热量小于产热量 C.尿毒症——尿素等代谢废物在体内积累 D.感冒发烧,食欲不振——体温过高,酶活性过高
解析:中暑是机体丢失大量水和无机盐,导致水盐平衡失调;机体散热受阻,散热量小于产热量,A错误。高原反应是人体暴露于低压低氧环境后产生的各种病理性反应,但散热量等于产热量,B错误。尿毒症是肾脏发生病变,无法排出体内多余的尿素、水、无机盐等代谢废物和有毒物质,C正确。感冒发烧时,食欲不振,是因为体温升高,酶活性降低,导致代谢活动紊乱,D错误。
7.如图为肌细胞与环境的物质交换关系。X、Y、Z表示细胞外液的三种组成成分,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若Y中的蛋白质含量增多,则Y的渗透压会升高 B.X、Y、Z理化性质的稳定依赖于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C.肌细胞的代谢产物可能导致X的pH暂时降低 D.X、Y、Z的成分及其含量完全相同
解析:图中X是组织液,Y是血浆,Z是淋巴液。若Y中的蛋白质含量增多,则Y的渗透压会升高,A正确;X、Y、Z理化性质的稳定依赖于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B正确;肌细胞的代谢产物如乳酸,可能导致X的pH暂时降低,C正确;Y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高于X组织液和Z淋巴液,D错误。
8.生物个体内环境的稳态是指在“神经—体液—免疫”的调节作用下,通过各组织器官、系统协调配合,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尿液浓度的相对稳定属于内坏境的稳态 B.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弥散到内环境中,随血液流到全身 C.内环境的稳态就是指人体内环境中的每种成分都处于动态平衡中 D.稳态是机体通过消化、呼吸、循环、泌尿这四个系统的协调活动来维持的
解析:尿液不属于内环境,因此尿液浓度的相对稳定不属于内环境的稳态,A错误;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弥散到内环境中,随血液流到全身,B正确;内环境的稳态是指人体内环境中的每种成分以及理化特性都处于动态平衡中,C错误;稳态是机体通过各个器官和系统的协调活动来维持的,D错误。
9.人们在运动过程中,机体会发生一系列生理活动以维持内环境稳态。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大量出汗丢失Na+,对细胞内液渗透压的影响大于细胞外液 B.运动过程中,内环境中的葡萄糖氧化分解加快,体温略有升高C.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保持稳态时,机体就不会患病D.细胞不仅依赖于内环境的稳态,也参与了内环境稳态的形成和维持
解析: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大量出汗丢失Na+,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影响大于细胞内液,A错误; 葡萄糖的氧化分解在细胞质基质中完成,丙酮酸进入线粒体内进行氧化分解,由于运动过程中大量消耗能量,故细胞呼吸速率加快,同时释放的热能增多,所以体温略有升高,B错误;
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保持稳态时,机体也可能患病,例如遗传病,C错误; 细胞会消耗内环境中的物质,也会将代谢物和分泌物释放到内环境中,参与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D正确。
10.通过研究发现,人的血浆pH通常为7.35~7.45,变化不大的原因是( ) ① 通过呼吸系统可不断排出CO2 ② 血浆中过多的碳酸氢盐可以由肾脏随尿液排出体外 ③ 神经系统对呼吸运动强度的调节有利于维持血浆pH的相对 稳定 ④ 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等多对缓冲物质对血 浆酸碱度起缓冲作用
⑤ 食物中的碱性物质与新陈代谢产生的酸性物质所构成的缓冲对调节了血浆pH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⑤
解析:①人体通过呼吸系统可不断排出CO2,从而维持血浆pH相对稳定,①正确; ② 血浆中过多的碳酸氢盐可以经肾脏随尿液排出体外,利于血浆pH相对稳定,②正确; ③ CO2能刺激人体呼吸中枢,调节呼吸运动,所以神经系统对呼吸运动强度的调节有利于维持血浆pH的相对稳定,③正确;
④血浆中存在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等多对酸减缓冲对,对血浆pH起缓冲作用,④正确; ⑤ 内环境的酸碱缓冲物质在血浆中,而不是在食物中,所以不是通过食物中的碱性物质和酸性物质来调节血浆的pH,⑤错误;综上所述正确的选项有①②③④,C正确。
11.外界环境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是导致内环境稳态失调的两大原因。从上述两大原因分析,造成下列内环境稳态失调的原因不同的是( ) A.发高烧与糖尿病 B.肝功能受损与尿毒症 C.肾小管肾炎与营养不良 D.过敏反应与高原反应
解析:发高烧是体温调节功能障碍造成的,糖尿病则是胰岛B细胞受损或胰岛素受体异常所致,两者都是由于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障碍所致,与题意不符,A错误。肝功能受损与尿毒症分别为肝脏、肾脏功能障碍所致,与题意不符,B错误。肾小管肾炎是肾小管功能障碍引起的,而营养不良是营养物质摄入不足而导致的,与题意相符,C正确。过敏反应是外界环境中的过敏原导致,而高原反应是高原地区空气稀薄引起的,两者都属于外界环境变化引起的内环境稳态失调,与题意不符,D错误。
12.某同学以清水、缓冲液(含Na2HPO4、KH2PO4的溶液,pH=7)和血浆分别为实验材料进行实验,探究血浆是否具有维持pH稳定的功能,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分别加入25 mL实验材料→测pH→滴加5 mL 0.1 ml/L的HCl、摇匀→测pH→倒去烧杯中溶液后充分冲洗→重复实验并记录。试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 实验开始时都应测量三种材料的pH,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获得实验前数据,以便与实验后溶液pH做比较
(2) 该同学用如图所示曲线来预期探究结果,试回答: ① 预期结果中明显不符合科学的是__________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清水中加HCl后,溶液pH下降
② 实验中清水组和缓冲液组起________作用。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血浆与缓冲液一样具有维持pH相对稳定的功能,且血浆的这种能力比较强
解析:(1) 实验设计时要遵循对照原则,此实验是观察血浆是否具有维持pH稳定的功能,所以在实验开始时都应预先测量pH,以获得实验前数据,以便与实验后溶液pH做比较。 (2) ①加水组实验前是呈中性,但是加HCl后,溶液pH应该下降,因此加清水组预期结果中明显不符合科学;
② 根据图中曲线可以分析,在一定范围内加入HCl后缓冲液组和血浆组的pH维持稳定,因此可确定加水组和缓冲液组具有一定的维持pH稳定的能力,且血浆组维持pH稳定能力最强,由此可得知,实验中清水组和缓冲液组起对照作用。
13.新冠肺炎诊疗方案指出,患者的常规治疗需要注意水、电解质的平衡,以维持内环境稳态,还需要定时监测肝酶、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回答下列问题: (1) 人体体液中的电解质是一些阳离子和阴离子,组织液和血浆中的电解质、蛋白质的构成分别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填“基本相同”或“差异较大”)。新冠肺炎患者的肺泡上皮细胞及肺毛细血管壁细胞受损后,出现肺水肿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细胞内液或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导致组织液增多
(2) 肝酶主要存在于肝细胞中,若监测到新冠肺炎患者的血浆肝酶浓度明显高于参考值,则说明患者的肝细胞膜通透性________,使肝酶进入内环境。血液生化检查中,每种成分的参考值是一个变化范围,而不是具体的某数值,原因是内环境中的成分都处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状态。
相对稳定(或在一定的范围内波动)
解析:(1)人体组织液和血浆的成分基本相同,所以其电解质基本相同,但血浆蛋白质含量高于组织液,所以二者蛋白质差异较大。肺泡上皮细胞及肺毛细血管壁细胞受损后,细胞内液或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导致组织液增多,形成肺水肿。 (2) 新冠肺炎患者的血浆肝酶浓度明显高于参考值,则说明患者的肝细胞膜通透性增大,使肝酶进入内环境,血液生化检查中,每种成分的参考值是一个变化范围,原因是内环境的成分都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或在一定的范围内波动)。
14.甲图是人体某组织的模式图,乙图是内环境稳态与各系统的功能联系示意图,①②③④表示液体,E表示系统,D表示器官。请回答相关问题:
(1) 图中③④分别表示的液体是______________;与②④相比③中含有较多的________;毛细淋巴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正常人体内③的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________的含量有关;其酸碱度能够保持相对稳定,与它含有的________、HPO42-等离子有关。
(3) 图中E表示________系统,具有运输体内物质的作用;体内细胞只有通过F才能与外界环境发生物质交换,则F表示________。
(4) 内环境的相对稳定,除了图中所示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外,还必须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 ③④分别表示血浆和淋巴液,与组织液、淋巴液相比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毛细淋巴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为淋巴液和组织液。 (2) 正常人体内血浆的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其酸碱度能够保持相对稳定,与它含有的HCO3-、HPO42-等离子有关。
(3) E表示循环系统,具有运输体内物质的作用;体内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发生物质交换,F表示内环境。 (4)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2节 内环境的稳态优秀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2节 内环境的稳态优秀ppt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研习1,内环境的动态变化,研习2,完成课时作业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2节 内环境的稳态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2节 内环境的稳态教学课件ppt,共49页。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2节 内环境的稳态授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2节 内环境的稳态授课ppt课件,共5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