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3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人教版 高中生物 第一章第一节细胞生活的环境(两个课时)课件PPT
展开
稳态与调节人和动物生命活动的稳态与调节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生命活动的调节内环境与稳态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免疫调节选择性必修1《稳态与调节》植物生长素其他植物激素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环境因素参与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 无论春夏秋冬,风云变幻,它却总是轻波微澜。稳态是生命系统的特征,也是机体存活的条件。它让每一个细胞分享,又靠所有细胞共建。 无论是在炎炎夏日进行户外作业的工人、农民,还是在冰天雪地的南极进行考察的科学家,他们的体温都是37℃左右,这是为什么?第一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第一课时)目标理解内环境的核心概念,说明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等细胞外液共同构成高等动物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以血浆为例,准确说出内环境的成分说出体液的组成并构建体液各成分相互转化的模型图学习目标1. 图1和图2所示的各是什么细胞?它们分别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尝试说出它们生活环境的异同。2. 若将图1所示的细胞置于图2所示细胞的生活环境中,会发生什么变化?血细胞生活在血浆中,草履虫直接生活在外界水环境中。两者生活环境的相同之处:都是液体环境。不同之处:血细胞生活在体内的血浆中,并不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而草履虫直接生活在外界环境中,可与外界环境直接进行物质交换。图1是人体血液中的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等;图2是单细胞动物草履虫。若将血细胞放在外界水环境中,血细胞会吸水涨破。问题探讨多细胞生物绝大多数细胞没有直接与外界环境接触,这些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什么?它们是如何和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呢?1. 体液 细胞内液 细胞外液 血浆、组织液、淋巴液2. 血浆 血细胞 3. 血浆 组织液 淋巴液 4. 细胞外液核对答案1. 水 蛋白质 营养物质、激素、代谢废物 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液中蛋白质含量很少。 拓展延伸脑脊液是充满脑室系统、蛛网膜下隙和脊髓中央管内的无色透明液体。其内含多种浓度不等的无机离子、葡萄糖、微量蛋白和少量淋巴细胞,pH为7.4,对中枢神经系统起缓冲、保护、运输代谢产物和调节颅内压等作用。 脑脊液是大脑细胞的直接生活的环境合作探究一:1.请结合P3二、三段文字及示意图,分析组织液、淋巴液的来源和去路?组织液(组织间隙液): 主要是由血浆通过毛细血管壁渗出到细胞间而形成的。大部分物质能够被重新吸收回血浆。 经过淋巴结等淋巴器官,最终汇入血浆。少部分组织液透过毛细淋巴管壁进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液。淋巴液:合作探究一:2. 请用文字和箭头构建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之间联系的模式图。合作探究一:2. 请用文字和箭头构建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之间联系的模式图。血浆组织液淋巴液淋巴循环细胞内液毛细淋巴管壁毛细血管静脉端毛细血管动脉端合作探究一:2. 请用文字和箭头构建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之间联系的模式图。注:单向箭头技巧:如何快速判断模式图中的各成分?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等均是由一层细胞形成!血浆组织液淋巴液淋巴循环细胞内液毛细淋巴管壁毛细血管静脉端毛细血管动脉端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通过动态的有机联系,共同构成机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细胞外液内环境问题:如何理解细胞外液与内环境呢?细胞内环境细胞外液外界环境细胞内液 细胞外液 = 内环境,是同一概念!(“外”是对细胞而言,细胞外液属于细胞生活的外界环境;是相对于细胞内液而言的。 “内”是对人体而言,细胞外液是内环境。是相对于生物体生活的外界环境而言的)组织液、淋巴:除 含量很少外,其余成分和含量均与血浆相近。血浆:水(约占90%)无机盐(约占1%)蛋白质(约占7~9%)血液运输的其他物质:营养物质:葡萄糖、氨基酸、脂质、维生素等。代谢废物:尿素、尿酸等。气体:O2、CO2等。激素抗体等。蛋白质细胞外液二、细胞外液的成分从某种意义上说,细胞外液是一种类似于海水的盐溶液,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生命起源于海洋。合作探究:1. 以下属于内环境(细胞外液)中的成分有哪些?泪液、尿液、汗液、消化液、麦芽糖、纤维素、二氧化碳、尿素、受体、载体蛋白、血浆蛋白、血红蛋白、呼吸酶、消化酶以上不属于内环境(细胞外液)中的成分有哪些?二氧化碳血浆蛋白尿素如:血红蛋白、 胞内酶(呼吸酶、RNA聚合酶等) 载体、受体等如:消化液(唾液等)、 泪液、 汗液、 尿液等如:纤维素、 麦芽糖等2. 归纳不属于内环境(细胞外液)中的成分拓展延伸 与生活的联系:静脉注射(输液)和肌肉注射(打针),药物到达组织细胞发挥作用的运输途径有什么不同?肌肉注射:静脉注射:药 → 血浆 → 组织液 → 靶细胞。药 → 组织液 → 血浆 → 组织液 → 靶细胞。一、概念检测1. 人在进行一定强度的体力劳动后,手掌或脚掌上可能会磨出水疱。水疱中的液体主要是组织液,一段时间后水疱可自行消失。请判断以下有关说法是否正确。(1)水疱的成分中蛋白质的含量最高。( )(2)水疱主要是由血浆中的水大量渗出到组织液形成的。( )(3)水疱自行消失是因为其中的液体可以渗人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 ( ) (4)水疱的形成和消失说明内环境中物质是不断更新的。( )2. 人体内环境是体内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是( ) A. 膀胱内的尿液 B. 大脑细胞间隙的液体 C. 肺泡腔内的气体 D. 小肠腔内的消化液×√ √√B课后题:目标运用图示和模型等方法阐释内环境为机体细胞提供适宜的生存环境并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并学会分析物质交换中的相关问题准确说出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学习目标核对答案(1)渗透压 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 溶液浓度 高 无机盐 蛋白质 Na+ Cl- 770 kPa (2)酸碱度 7.35-7.45 HCO3-、H2CO3(3)温度 37 ℃左右酸碱平衡维持:缓冲对NaHCO3/H2CO3 、Na2HPO4/NaH2PO4血浆缓冲对作用需要在呼吸和泌尿系统配合下进行。单位体积中溶质微粒数越多,其吸水力越强,即渗透压就越高。左侧液面下降右侧液面上升合作探究:1. 质量浓度相同的葡萄糖和蔗糖溶液, 溶液的渗透压更大!葡萄糖0.3g/mL0.3g/mL0.3g/mL0.3g/mL2. 组织水肿合作探究:①定义:组织液过多而引起的全身或身体一部分出现肿胀的症状称为组织水肿,又称浮肿。②原因:血浆渗透压低于正常值或组织液渗透压高于正常值,从而导致水分滞留在组织液中。局部组织细胞代谢过旺③实例:营养不良,摄入的蛋白质不足。肾小球肾炎血浆蛋白减少,血浆渗透压下降,水分向组织液渗透,而组织液回流减弱,造成组织液增多。过敏反应 毛细淋巴管堵塞,淋巴循环受阻。组织液中蛋白质等微粒增加,组织液渗透压升高,吸水,造成组织液增多。 : 多细胞生物的细胞如何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1.葡萄糖、氨基酸、Na+和O2分别是经过什么途径进入细胞被吸收利用的呢?内环境消化系统食物循环系统组织液血浆空气呼吸系统外环境组织细胞人体系统合作探究: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2.体内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如尿素、CO2),是通过哪些器官排到体外的?循环系统组织细胞血浆外界环境呼吸系统组织液皮肤泌尿系统内环境外环境合作探究: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外界环境营养物质O2循环系统血浆3. 用简单的示意图表示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的关系。合作探究: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内环境是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1)内环境是体内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2)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综述内环境的作用: 通过以上学习,是否增进了你对本章章首页题诗的理解?(1)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需要各个系统的参与。(2)细胞和内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细胞不仅依赖于内环境,也参与了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它让每一个细胞共享,又靠所有细胞共建。O2浓度: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CO2浓度:细胞内液>组织液>血浆1. 血浆、组织液和细胞内液中的 O2、CO2分别在哪里浓度最高?最低?拓展延伸拓展延伸2. 肺泡壁、毛细血管壁、小肠绒毛等均只有一层细胞。计算物质穿膜层数时O2转移途径:肺泡壁→血管壁→红细胞→血管壁→组织液→细胞膜→线粒体膜肺泡中的O2进入组织细胞被利用穿过 层膜11透过壁需要穿过两层膜!肺泡毛细血管拓展延伸2. 转移途径:消化道壁→血管壁→血浆→血管壁→组织液→组织细胞膜消化道中的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被利用穿过 层膜。7C6H12O6消化道毛细血管体液细胞外液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组织液细胞内液血浆淋巴液细胞外液的成分内环境的理化性质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细胞生活的环境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系统外界环境细胞课堂小结请冋答下列问题。(1 ) A、B、C各是什么器官? (2 ) B内的营养物质通过①过程进入内环境, 则①表示的是什么过程? (3)②表示什么过程? 二、拓展应用剧烈运动会使肌肉产生大量乳酸等酸性物质,这会影响血浆的pH吗?在这种情况下,机体是如何维持细胞外液的酸碱度的?请査阅相关资料,寻找答案。3. 右上图表示人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A、B、C表示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几种器官,①②是有关的生理过程。 肺、小肠等、肾 营养物质的吸收 肾小管的重吸收 剧烈运动后肌肉产生的大量乳酸等酸性物质,不会使血浆的酸碱度发生很大的变化,这是由于血液中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以及机体的调节作用。 具体如下:当大量乳酸进入血液后,可与血液中的碳酸氢钠发生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碳酸是一种弱酸,可以分解成CO2和水。血液中的CO2增多会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运动增强,增加通气量,从而将CO2排出体外。当乳酸钠进入血液后,与血液中的碳酸发生作用,形成碳酸氢盐,过多的碳酸氢盐可以由肾排出。所以对血液的pH影响不大。课后题: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