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精品课堂(人教版2024)6.3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试题含解析答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6045009/0-1722998280086/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精品课堂(人教版2024)6.3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试题含解析答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6045009/0-1722998280192/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精品课堂(人教版2024)6.3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试题含解析答案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6045009/0-1722998280228/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第3节 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精练
展开一、单选题
1.测定石块的密度需要进行如下的实验操作,为保证测量的准确性,
①将石块用细线系好后放入量筒,慢慢没入水中并记下总的体积;
②把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度线处,调节横梁上的螺母,使横梁平衡;
③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
④将石块放在天平左盘中,在右盘中增减砝码并移动游码直至横梁平衡;
⑤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并记下水的体积为保证测量的准确性;
正确的操作顺序应是( )
A.①②③④⑤B.③②④⑤①
C.⑤①③②④D.③②⑤①④
2.测量一小石块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调节天平平衡后,测质量时若分度盘指针向右偏,应向左调平衡螺母
B.石块放右盘,天平平衡时砝码示数如图,石块质量
C.正确操作应先丙后乙
D.将石块放入装有10mL水的量筒中,示数如图,石块密度为
3.用天平和量筒测石块的密度的实验中,应往量简中倒入适量的水,“适量”的含义是指( )
A.水的体积不小于量简的分度值
B.水的体积不大于量简的最大测量值
C.水的体积能使小石块完全浸没并且水面不超过最大刻度
D.水的体积能使小石块完全浸没并且水不溢出量简
4.在测量酱油的密度实验中有下列操作步骤,没有必要的是( )
①测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 ②将一部分酱油倒入量筒中并读出示数
③测此时量筒和酱油的总质量 ④测倒出酱油后烧杯和剩余酱油的质量
A.①B.②C.③D.④
5.为了测盐水的密度,某实验小组制定如下的实验计划:①将烧杯中一部分盐水倒入量筒中;②测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③测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④测出空烧杯的质量;⑤在烧杯中装入适量的盐水,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⑥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盐水的密度。以上实验步骤安排最合理的是( )
A.④⑤①③⑥B.⑤①③②⑥C.②①③⑤⑥D.④⑤①③②⑥
6.石蜡不能沉入水中,为了测量石蜡的体积,某同学采用如图所示的方法,其中多余的步骤是( )
A.CB.C和DC.A和CD.B和C
7.20g酒精的体积时(ρ酒精=0.8×103kg/m3),应选用最合适的量筒是( )
A.量程为20mL,分度值1mL
B.量程为50mL,分度值1mL
C.量程为100mL,分度值5mL
D.量程为25mL,分度值2mL
8.有两个粗细不同的量筒,它们的分度值都是“1毫升”,比较它们的准确度可知( )
A.细量筒准确度高 B.粗量筒准确度高
C.两个量筒准确度一样高 D.无法确定
二、填空题
9.如图所示,在测量石块密度的实验中,用天平所测石块的质量为 g,用量筒所测石块的体积为 ,石块的密度是 。
10.小伟要用水和酒精配置密度为0.87g/cm3的消毒酒精,为检验自己配制的酒精是否符合要求,他测出烧杯和酒精的总质量为96g后,将烧杯中的一部分酒精倒入量筒,如图甲所示,读出了量筒中酒精的体积为 cm3,如图乙所示,再测量烧杯和剩余酒精的总质量为 g,则小伟配制的酒精密度为 g/cm3
11.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测量不规则小石块的体积时的情形,甲中水的体积是 cm3,所测量石块的体积为 cm3。
12.在使用量筒或量杯测液体的体积时,应先观察你所使用的量筒或量杯的 和 ,读数时,如图所示,测得石块的体积为 。
三、实验题
13.小红想测量一个小石块的密度,但是缺少量筒,于是她用如下方法进行测量:
(1)小红将天平调节平衡后,测量小石块质量时,出现了如图甲所示的情况,为了使天平重新平衡,在不加减砝码的情况下,应该 ;
A.调节平衡螺母
B.移动游码
(2)重新调节天平平衡后,如图乙所示,读出石块的质量m= g;
(3)将石块轻轻放入装满水的溢水杯中(如图丙),用容器接住溢出的水,测出溢出水的质量为m水=25.6g,则溢出水的体积V为 cm3(水的密度为1g/cm3);
(4)由于溢出的水是石块浸没时排出的,所以溢出水的体积即是石块的体积,则石块的密度为ρ石= g/cm3;
(5)实验结束后,爱思考的小红想到,如果溢水杯没有装满水,会导致所谓密度 (选填“偏小”、“偏大”或“不变”)。
14.如图,小刚用实验测量鸡蛋的密度。
(1)他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将游码拨到 ,此时指针偏向分度标尺中线的左侧,应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
(2)调好后小刚将鸡蛋放在左盘,在右盘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使天平再次水平平衡,砝码和游码如图甲所示,则鸡蛋的质量为 g。
(3)小刚在烧杯中加入适量水,将鸡蛋放入水中(鸡蛋浸没在水中且水未溢出),在水面处做标记。
(4)取出鸡蛋,用装有50mL水的量筒往烧杯中加水,直到水面达到 处,量筒中的水位如图丙所示,则鸡蛋的密度为 kg/m3。
(5)考虑到取出鸡蛋时要带出一定数量的水,小刚测出的密度与该鸡蛋实际密度相比 (选填“偏大”“偏小”或“相等”)。
15.实验中由于不小心量筒被摔碎了,老师说只用天平也能测量出该液体的密度;某组同学添加了两个完全相同的烧杯和适量的水(水的密度为ρ水),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请你补充完整:
(1)调节好天平,用天平测出空烧杯质量为m0;
(2)将一个烧杯装满水,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m1;
(3)将另一个烧杯装满该液体,用天平测出 ,记作m2;
(4)根据测得的物理量写出该液体的密度的表达式:ρ= (用m0、m1、m2和ρ水表示)。
16.实验小组在测量某小石块的密度时,选用托盘天平、量筒、细线等器材进行如下的实验:
(1)把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调零后发现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此时应进行的操作是 ;
(2)托盘天平调节平衡后,小明按图乙所示的方法来测量小石块的质量,操作中有两点错误,请你帮他找出:① ;② ;
(3)纠正错误后,重新测量结果如图丙所示,则测得的小石块的质量为 g;
(4)如图丁所示,小石块的体积为 cm3,由此计算小石块的密度是 kg/m3;
(5)将石头取出后,发现该石头有吸水性,则测得的密度值和真实值相比 (选填“不变”、“偏大”或“偏小”)。
17.小明在实验室用天平和量筒测量一个金属块的密度。
(1)小明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归零后,发现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直到横梁水平平衡。
(2)小明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金属块的质量。他把金属块放在天平的左盘中,当天平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时,天平的横梁水平平衡,则被测金属块的质量是 g。
(3)小明测量金属块体积的过程如图丙和图丁所示,则金属块的体积是 cm3。
(4)根据小明测得的数据可知,金属块的密度为 kg/m3。
18.小莎想知道组成金属块A的物质的密度,她准备用天平和量筒进行测量。小莎将金属块放在调节好的天平左盘内,改变右盘中砝码的质量和游码的位置,使天平横梁在水平位置重新平衡,右盘中所放砝码及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甲所示;然后,小莎将系好细线的金属块放入盛有50mL水的量筒中,金属块浸没在水中后,量筒中的水面升高到如图丙所示的位置。请你将测量数据填入表中,并将表中的其他项目填写完整。
19.小东学习了“探究物质的密度”后,来到实验室测量糖水的密度。
(1)小东将天平放在 上,将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此时,指针在分度盘上的位置如图甲所示,他应将平衡螺母向 端调节,使天平平衡;
(2)将质量为32g的烧杯放在天平的左盘上,取适量的白糖倒入烧杯中,向右盘加减砝码并移动游码直至天平平衡如图乙所示,白糖的质量为 g;
(3)用量筒量出水的体积如图丙所示,然后将烧杯中的白糖倒入量筒中待白糖溶解后,量筒中液面的位置如图丁所示,糖水的体积是 cm3配制的糖水的密度是 g/cm3。
20.小明想知道酱油的密度,于是他和小华用天平和量筒做了如下实验。
(1)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 处,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右侧,要使横梁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 (填“右”或“左”)调;
(2)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17g,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酱油,测出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如图甲所示,酱油的体积如图乙所示,则烧杯中酱油的质量为 g,酱油的密度为 kg/m3;
(3)小明用这种方法测出的酱油密度会 (填“偏大”或“偏小”)。
21.学习密度知识后,刘明同学用实验测量某品牌酸奶的密度;
(1)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指针偏向分度盘中央红线的右侧,此时应向 (选填“右”或“左”)移动平衡螺母,才能使天平平衡;
(2)如图所示甲、乙、丙图是他按顺序进行实验的示意图;根据图中的数据填入下表中的空格中;
(3)在以上实验中,烧杯壁会残留部分酸奶而导致实验结果 (选填“偏大”或“偏小”),如何避免( )
22.小明家厨房里有一瓶醋(如图甲所示),他想根据所学知识测量醋的密度,于是就把醋带到物理实验室里,利用一些实验器材进行了如下操作。
(1)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A.将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把游码移动到标尺左端 ,发现指针如图乙所示,要使横梁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 调节;
B.用调好的天平称出空烧杯质量为20g;
C.在烧杯中倒入适量醋,用天平称出烧杯和醋的总质量,天平平衡时,右盘中所加砝码及游码位置如图丙所示,则烧杯和醋的总质量为 g;
D.将烧杯中的醋倒入量筒中,量筒内液面静止时醋的体积如图丁所示;
(2)通过上述步骤,小明算出醋的密度ρ= kg/m3;
(3)小明的同桌小华认为,小明这种方法测出的醋密度会 (选填“偏大”或“偏小”)。若要减小实验误差,只需对小明的实验步骤进行调整,你认为调整后的实验步骤顺序为 (填写实验步骤序号)。
23.图 是小红同学亲自动手“测量金属块的密度”。实验中,金属块质量分布均匀且不渗 水,量筒内已装有 60mL 的水。
(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时,指针在分度盘上的位 置如图甲所示,则下一步操作是把平衡螺母适当向 (选填“左”或“右”)调, 直到指针位于分度盘的中央;
(2)调节天平平衡后测出金属块的质量如图乙所示,则金属块质量为 g;
(3)用细线吊着金属块,缓慢放入盛有 60mL 水的量筒中,如图丙所示,则金属块的体积为 cm3;
(4)利用密度计算公式通过计算可知,金属块的密度是 kg/m3;
(5)请认真阅读下表,思考后回答:该金属块 (选填“一定”或“可能”) 是用 制成的;
常见物质的密度
(6)小白同学自己动手“测量金属块的密度”。他与小红同学不同之处在于,先放入盛水量筒中测出金属块的体积,再放在天平上测出金属块的质量,然后算出金属块的密度。请你 告诉小白:他所测金属块的密度值 (选填“偏大”或“偏小”或“不变”)。
24.“澄迈山柚油”是海南省澄迈县特产之一,是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在测定山柚油密度的活动中:
(1)为了测出山柚油的密度,小明进行如下操作:
①把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先将游码归零,再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
②用托盘天平测得空烧杯的质量m0=20g;
③在烧杯中倒入适量山柚油,置于托盘天平左盘,天平横梁平衡后如图甲所示,则烧杯和山柚油的总质量m= g;
④将烧杯中山柚油全部倒入量筒中,如图乙所示;
⑤算出山柚油的密度ρ= kg/m3;
(2)小华认为:小明操作步骤不合理,测得的山柚油密度偏 ;为准确测量山柚油的密度,请在实验表格中第一行内补充相应步骤得到一份全新的实验计划。
25.学习了密度知识以后,小明和小聪用如下实验测盐水的密度:
(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移到零刻度线处,发现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要使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 移动;
(2)他们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盐水,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如图乙所示,为 g;烧杯中的盐水倒一部分在量筒中,盐水的体积如图丙所示,若他们在图丙中读数时视线俯视,则测出的盐水密度会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3)小聪不小心将量筒打碎了,老师说只用天平也能测量出盐水的密度。于是小聪添加两个完全相同的烧杯和适量的水,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请你补充完整;
①调好天平,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m0;
②将一个烧杯装满水,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m1;
③用另一个烧杯装满盐水,用天平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为m2;
④则盐水密度的表达式ρ= (水的密度为ρ水)。
26.(1)牛奶中含有大量的钙、磷等营养物质,小强同学想知道牛奶的密度,于是他用天平和量筒做了如下实验。
①将天平放在 上,并将 移至零刻度线后,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右侧,如图1甲所示,此时他应将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使天平横梁水平平衡;
②将装有牛奶的烧杯放在天平的左托盘中,天平平衡时所用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1乙所示,测得烧杯和牛奶的总质量m1= g;
③将牛奶倒一部分至量筒中,测出体积为V=30mL,再测出剩余牛奶和烧杯的总质量m2=65.5g,则牛奶的密度是 g/cm3;
(2)小张同学在登铜锣山矿山公园时拾到一块漂亮的雨花石石块,为了知道石块的密度,他利用电子秤、水杯、记号笔等工具进行了如下的测量。
①用电子秤测出装有适量水的杯子总质量m0,示数如图2甲所示;
②将石块缓慢浸没在杯中,测得杯、水、石块的总质量m1,示数如图2乙所示。石块浸没足够长时间后,在水面到达的位置上做标记,然后取出石块(忽略石块表面带出的水);
③向杯中缓慢加水,让水面上升至标记处,测得杯和水的总质量m2,示数如图2丙所示;
根据以上测量,可得石块的体积表达式为V石= ,ρ石= (用所测物理量的符号表示,水的密度用ρ水表示);
在测量完成后,小张发现石块吸水,则以上步骤所测得的石块密度与真实值相比 (选填“偏大”、“偏小”或“相等”)。
27.小明想知道酱油的密度,于是他和小华用天平和量筒做了如图所示实验:
(1)A.用调好的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17g;
B.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酱油,测出烧杯酱油的总质量如图甲所示;
C.将烧杯中的酱油全部倒入量筒中,酱油的体积如图乙所示,则酱油的密度为 ,小明用这种方法测出的酱油密度会 (选填“偏大”或“偏小”),只需将上述步骤调整为 就可以减小误差。
(2)小华在实验中不小心将量筒打碎了,老师说只用天平也能测量出酱油的密度。于是小华添加两个完全相同的烧杯和适量的水,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也把酱油的密度测了出来,请你将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①把天平调平,用天平测出空烧杯质量为;
②将一个烧杯装满水,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
③用另一个相同的烧杯 ,用天平测出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为;
④则酱油的密度表达式 (已知水的密度为)。
(3)针对(2)中小华的实验设计进行评估后,认为设计的操作过程有不妥之处,你认为该不妥之处是: 。
28.如图所示,小明要测量一块用来制造无人机的实心复合材料的密度,这种复合材料的密度小,强度大,且能广泛应用于汽车、飞机等制造业。
(1)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零刻度线处,发现指针静止时指在分盘中线的右侧,如图甲所示,则应将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横梁平衡;
(2)用调好的天平测量该物块的质量时,当在右盘放入5g的砝码后,指针偏在分度盘中线左侧稍许,则应该 (填下面选项前的字母),当天平重新平衡时,盘中所加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乙所示,可知,复合材料的质量为 ;
A.向右调平衡螺母 B.继续向右盘中加砝码 C.向右移动游码
(3)因复合材料的密度小于水,小明在该物块下方悬挂了一块铁,按照如图丙所示①②③顺序,测出了该物块的体积,小明在测体积时的操作顺序会引起密度测量值与真实值相比 (选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4)分析以上步骤,你认为测量体积最佳实验步骤顺序应该为 。若图中数据为小明正确操作顺序所获得的数据,则这种材料的密度是 ;
(5)实验后,另外一名同学小华发现使用的10g砝码生锈了,由此导致测得的该复合材料的密度会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29.小亮家在改造花园,爸爸买来一块假山石,小亮很想了解假山石的密度,他敲下一小块,如图所示,利用天平、量筒、适量的水、细线等器材,经过思考,想出了如下的实验方法。
(1)图甲是小亮在调节天平时的情景,他在操作上的有错误,你认为错误之处是: 。
(2)小亮纠正错误后调节好天平,按照以下步骤继续实验:
①将假山石放在天平左盘,右盘加砝码并移动游码,天平平衡时右盘中所加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假山石的质量为 g。
②将适量的水倒入量筒中,读出水的体积。用细绳拴好假山石再缓慢地放入水中,使之浸没如图丙所示,发现有冒出气泡,原来假山石吸水但体积不膨胀,稳定后读出水和假山石的总体积。如果用这种方法测量体积,会直接导致密度的测量值比真实值 (选填“偏大”或“偏小”)。
③他把吸足水的假山石取出,天平测出假山石此时的质量为,算出假山石的密度: 。(小数点后保留2位小数)
(3)聪明的小亮又敲下一小块假山石并用保鲜膜包好,已知假山石的质量为,如图所示,利用一个烧杯、天平、水,测出假山石的密度。
①如图15所示,
A.往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质量为;
B.将假山石浸没入水中,在水面到达的位置做上标记;
C.取出假山石;
D.往烧杯中加水,直到 再测出此时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
②用密度公式计算出假山石的态度 ,因步骤C中将假山石取出时由于保鲜膜沾水会导致测得的密度 (选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4)小亮继续思考,利用电子秤有“清零”功能可以测出假山石的密度吗?小亮再次敲下一小块假山石,用保鲜膜包好。(电子秤“清零”功能:例如,在电子秤上放砝码,电子秤显示为,按清零键后,显示变为零;随后再放上砝码,电子秤显示为。)小亮具体操作如下:
a:向烧杯内倒入适量水,放在电子秤上,按清零键,示数变为零如图a;
b:手提细线拴住假山石,浸没在水中,且不与烧杯底和壁接触,记下此时电子秤示数为;
c:再按清零键,示数变为零,再让假山石接触杯底,手放开细线,记下此时电子秤示数为;
d:假山石的密度 (用测量的物理量和已知量的符号表示)。
30.小欣和小婕在实验室做测量密度的实验
(1)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至标尺 处,通过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
(2)将物体放在天平的左盘,砝码放在右盘,当最小的砝码被放入后,指针偏在分度盘中线左侧一点,此时应该 (选填A.向右调平衡螺母 B.向左盘中加砝码C.向右移动游码);
(3)小欣想测量酒精的密度,正确的操作步骤应该是:
A.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记为m1=106.4g;
B.将酒精全部倒入量筒中,用量筒测出酒精的体积记为V;
C.用天平测出烧杯和酒精的总质量记为m2;
(4)在上述B步骤中,量筒的示数如图甲所示,则量筒中酒精的体积为 mL;在上述C步骤中,天平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烧杯和酒精的总质量为 g,用这种方法测出的酒精密度是 ;
(5)同组的小婕用另外的方法来测量酒精的密度,她取来一块密度为的鹅卵石,利用电子秤继续测量,设计了如下方案:
①先用电子秤测出鹅卵石的质量;
②在烧杯中放入适量的酒精将鹅卵石浸没,在液面到达的位置作标记,用电子秤测出总质量为;
③将鹅卵石从酒精中取出,用电子秤测出剩余酒精和烧杯的总质量为;
④向烧杯中加酒精到标记处,再用电子秤测出此时酒精和烧杯的总质量为
为了使测出来的酒精密度尽可能的准确,在小明记录的上述数据中,步骤 (选填“①”“②”“③”“④”)记录的数据是多余的,则酒精的密度ρ酒精= (用测出来的物理量表示)。小婕测量完毕之后,取下电子秤上的烧杯发现电子秤的示数并不为0,而是显示为“﹣0.5g”,则小婕测得的酒精的密度将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受影响”)。
31.小林同学想测出一个实心木球的密度。但是发现小木球放在水中会漂浮在水面上,无法测出它的体积。于是他设计了以下实验步骤:
A.用细线在小木球下吊一个小铁块放入水中,静止时如图a所示,记录此时量筒的示数为V1;
B.把小铁块单独放入水中静止时如图b所示,记录此时量筒的示数为V2;
C.从水中取出小木球,擦干后用天平测量质量,天平平衡时如图c所示,记录小木球质量为m;
D.利用密度公式计算出结果。
(1)用天平测出木球的质量m= g,木球的体积V= cm3,计算出小木球的密度ρ木= g/cm3。此值要比真实值 (选填“偏大”或“偏小”);
(2)实验后总结,小林发现不用天平,利用上述器材也可以测量出木球的质量,如不用天平,只需将步骤C替换成: ,请你根据以上各测量的物理量写出计算小木球密度的表达式:ρ木= (已知水的密度为ρ水)。
金属块A的质量m/g
量筒中水的体积V1/cm3
金属块A与水的总体积V2/cm3
组成金属块A的物质的密度ρ/g·cm-3
50
物理里/单位
空杯的质量m/g
杯和酸奶的质量m/g
酸奶的体积V/mL
酸奶的密度ρ /kg·m-3
测童值
物质名称
密度ρ/kg.m-3
物质名称
密度ρ/kg.m-3
物质名称
密度ρ/kg.m-3
铝
2.7×103
铁
7.9×103
铜
8.9×103
烧杯和山柚油的总质量m1/g
量筒内山柚油的体积V/cm3
山柚油的密度ρ/g•cm•3
参考答案:
1.B
【详解】为了减小误差,测量时应先测质量,再量体积,因此为:③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②把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度线处,调节横梁上的螺母,使横梁平衡;④将石块放在天平左盘中,在右盘中增减砝码并移动游码直至横梁平衡;⑤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并记下水的体积为保证测量的准确性;①将石块用细线系好后放入量筒,慢慢没入水中并记下总的体积;即正确的步骤为:③②④⑤①。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2.D
【详解】A.测质量时若分度盘指针向右偏,右盘重,需要将最小的砝码取出,再移动游码,不能移动平衡螺母,故A错误;
B.石块放右盘,根据天平的读数原则
可知,石头的质量为
故B错误;
C.测量石头的密度实验,需要先测量质量,再测量体积,若先测量体积,石头会带有部分的水,测量质量时误差比较大,故顺序为乙丙,故C错误;
D.石头的质量为
石块密度为
故D正确。
故选D。
3.C
【详解】用量筒和水测量石块的体积时,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石块能浸没在水中,否则无法读出石块和水的总体积,并且石块浸没在水中时水和石块的总体积不能超过量筒的最大刻度。
故选C。
4.C
【详解】在测量酱油的密度实验中,正确的实验步骤应该是:
①测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②将一部分酱油倒入量筒中并读出示数;④测倒出酱油后烧杯和剩余酱油的质量,然后根据计算出酱油的密度即可。没有必要测此时量筒和酱油的总质量。
故选C。
5.B
【详解】先测空烧杯质量,将液体倒入烧杯测出液体烧杯总质量,再将液体倒入量筒测体积,这种做法因烧杯壁粘液体,测出的体积偏小,由算出的密度偏大。因此测盐水等液体密度的实验步骤安排最合理的是:
⑤在烧杯中装入适量的盐水,测出它们的总质量;
①将烧杯中一部分盐水倒入量筒中;
③测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
②测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
⑥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盐水的密度。
合理的顺序是⑤①③②⑥;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C
【详解】因为石蜡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可用悬重法测出石蜡的体积;即在石蜡下方系一铁块将石蜡坠入水中,石蜡浸没前,只有铁块浸没时的读数为54mL;而石蜡和铁块同时浸没时的读数为59mL,则石蜡的体积为
V=59mL-54mL=5mL=5cm3
故选C。
7.B
【详解】20g酒精的体积为
因要一次性量取,则所选量筒的量程不小于25cm3,且分度值越小越精确。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8.A
【详解】量筒上下粗细是均匀的,有两个粗细不同的量筒,它们的分度值都是“1毫升”,由圆柱体体积得,同体积的液体,量筒越细液面越高,则每毫升之间间隔越大,读数会更加准确,所以细量筒准确度高。
故选A。
9.
【详解】[1][2][3]由图可知小石块的质量为
由图可知,小石块浸没前后量筒的示数分别为和,所以小石块的体积为
小石块的密度为
10. 40 62 0.85
【详解】[1]由图甲可知,量筒的分度值是2mL,量筒中酒精的体积
V=40mL=40cm3
[2]由图乙可知,烧杯和剩余酒精的总质量
m1=50g+10g+2g=62g
[3]量筒中酒精的质量
m=96g-62g=34g
小伟配制的酒精密度
11. 26 10
【详解】[1]量筒的分度值为2mL,如图,甲量筒水面所对示数为26mL,故甲中水的体积为
V1=26mL=26cm3
[2]乙量筒水面所对的示数为36mL,故石块的体积为
V=V2-V1=36mL-26mL=10mL=10cm3
12. 量程 分度值 20cm3
【详解】[1][2]在使用量筒和量杯测量液体体积时,应先观察你所使用的量筒和量杯的量程和分度值,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所对刻度线相平。
[3]由图可知,不放石块时量筒中水的体积为40mL,放入石块后量筒中水和石块的总体积是60mL,所以石块的体积为
60mL-40mL=20mL=20cm3
13. B 64 25.6 2.5 偏大
【详解】(1)[1]如图,指针左偏,说明砝码的质量偏小,若不加减砝码,则需向右移动游码使天平平衡。
故选B。
(2)[2]由图乙知,砝码共
50g+10g=60g
标尺上的游码刚好是4g,石块质量为
60g+4g=64g
(3)[3]溢出水的体积等于石块的体积
(4)[4]石块的密度
(5)[5]溢水杯没有装满水,使得所测溢出来水的体积偏小,则石块体积的测量值偏小,质量测量正确,根据密度公式可知石块密度的测量结果偏大。
14. 标尺左端0刻度线处 右 48 标记 1.1×103 偏小
【详解】(1)[1]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将游码拨到标尺左端零刻度线处。
[2]指针静止时指在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左侧,要使横梁平衡,应向右调节平衡螺母,直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
(2)[3]天平的分度值为0.2g,游码对应刻度值为3g,砝码质量为45g,则鸡蛋的质量
m=45g+3g=48g
(4)[4][5]取出鸡蛋,用装有50mL水的量筒往烧杯中加水,直到水面达到标记处,根据等效替代法测出鸡蛋的体积为加水的体积
V=V加水=50mL﹣6mL=44mL=44cm3
则鸡蛋的密度
(5)[6]取出鸡蛋时要带出一定数量的水,再加水达到标记处时,加水的体积偏大,则鸡蛋的测量体积偏大,由密度公式可知,鸡蛋的密度的测量值偏小。
15. 烧杯和待测液体的总质量
【详解】[1][2]由题可知,实验设计思路是用两个完全相同的烧杯,先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然后一个烧杯装满水,另一个烧杯装满待测液体;分别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与烧杯和待测液体的总质量,就可以分别计算出水和待测液体的质量;然后根据水的密度和质量计算出水的体积,也就等同于是计算出了待测液体的体积,最后根据待测液体的体积和质量计算出待测液体的密度。所以实验(3)步骤中应该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待测液体的总质量;根据实验测量出来的数据,可以表示出待测液体的体积为
则液体的密度的表达式为
16. 向右调节平衡螺母 物体和砝码位置放反了 测量过程中调节平衡螺母 82 20 4.1×103 偏大
【详解】(1)[1]由甲图可知,指针左偏,说明左边重,故平衡螺母应向右调节,直至天平平衡。
(2)[2]天平测量物质质量时,要将物体放在左盘,由图可知,他将物体放在了右盘,故错误之一是物体和砝码位置放反了。
[3]天平测量物体质量时,不能调节平衡螺母,故第二处错误是在测量过程中调节平衡螺母。
(3)[4]由图丙可知,石块的质量为
(4)[5]由图丁可知,量筒水的体积V1=20cm3,石块和水的总体积V2=40cm3,所以石块的体积
[6]石块的密度
(5)[7]若石块吸水,则会造成测得石块的体积偏小,由可知,所测石块的密度会偏大。
17. 右 53.4 6 8.9×103/8900
【详解】(1)[1]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左侧,说明天平的左端下沉,平衡螺母向右端移动,直至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央。
(2)[2]标尺的分度值为0.2g,金属块质量为
(3)[3]金属块的体积为
(4)[4]金属块密度为
18. 54 70 2.7
【详解】[1]金属块A的质量
m=20g+20g+10g+4g=54g
[2]金属块A与水的总体积
V2=70mL=70cm3
[3]金属块A的体积
V=V2-V1=70cm3-50cm3=20cm3
金属块A的密度
19. 水平工作台 左 17 50 1.14
【详解】(1)[1][2]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将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此时,指针在分度盘上的位置如图甲所示,他应将平衡螺母向左端调节,使天平平衡。
(2)[3]已知烧杯质量为32g,白糖和烧杯的总质量
m2=20g+20g+5g+4g=49g
白糖的质量
m糖=m2﹣m1=49g﹣32g=17g
(3)[4][5]量筒中水的体积
V水=40mL=40cm3
水的质量为
m水=ρ水V水=1g/cm3×40cm3=40g
量筒内糖水的总质量
m=m糖+m水=17g+40g=57g
量筒中糖水的体积为
V=50mL=50cm3
糖水的密度
20. 标尺零刻度 左 45 1.125×103 偏大
【详解】(1)[1][2]调节时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零刻度处,此时指针右偏,说明右边重,要使横梁平衡,应把平衡螺母向左调节。
(2)[3][4]由图甲所示可知,酱油和瓶的总质量
m总=50g+10g+2g=62g
烧杯中酱油的质量
m=m总-m剩=62g-17g=45g
由图乙所示量筒可知,酱油的体积
V=40mL=40cm3
酱油的密度
(3)[5]小明不可能把烧杯内的酱油全部倒入量筒内,导致测量的酱油的体积偏小,由知:密度测量结果偏大。
21. 左 33.4 82 40 1.215×103 偏大 见解析
【详解】(1)[1]指针偏向分度盘中央红线的右侧,右偏左调,左偏右调,此时应该向左移动平衡螺母。
(2)[2][3][4][5]空杯的质量
杯和酸奶的质量
则酸奶的质量为
酸奶的体积即量筒的读数为40mL=40cm3,根据密度公式
得酸奶的密度为
(3)[6]因为烧杯壁会残留部分酸奶,所以酸奶的体积减小了,根据
质量不变,体积减小,密度值就增大了,所以结果偏大。
[7]为防止容器壁粘液体影响所测结果,要先测烧杯、酸奶总质量,再将酸奶倒入量筒测体积,并测出倒走酸奶后烧杯的质量,这样就避免了误差的产生。
22. 零刻度线 左 62 偏大 ACDB
【详解】(1)[1][2]为了测量准确,把游码移到零刻度线处后,由图甲知,指针偏右,说明天平右端偏重,故应将平衡螺母向左调节。
[3]由图丙知,天平标尺的分度值为0.2g,所以醋和烧杯的总质量为
可知醋的质量为
(2)[4]由图丁知,量筒的分度值为1mL,醋的体积为
醋的密度为
(3)[5]将醋倒入量筒时,烧杯内壁有残留,导致测量醋的体积偏小,由公式知,测量醋的密度偏大。
[6]根据测量液体密度的步骤可知,用天平称出盛有醋的烧杯的总质量;再把烧杯中的苹果醋倒入量筒中一部分,记下量筒中苹果醋体积;最后用天平称出剩余苹果醋和烧杯的总质量,这样可以避免由于容器内壁有残留液体而导致的测量误差,所以合理的实验顺序是ACDB。
23. 右 54 20 2.7×103 可能 铝 偏大
【详解】(1)[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由图甲知道,此时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左侧,则应将平衡螺母向右调节,使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刻度线。
(2)[2]金属块质量为
m=50g+4g=54g
(3)[3]由图丙知道,金属块浸没入水中后读数为80mL,所以金属块的体积为
V=80mL-60mL=20mL=20cm3
(4)[4]金属块的密度为
(5)[5][6]由密度表知道,该金属密度与铝的密度相同,则该金属可能是铝,也还可能是合金。
(6)[7]先测体积,再测质量时金属块上粘有水,使得测量的质量偏大,由知道,测得金属块的密度值将会偏大。
24. 57.8 0.945×103 大 烧杯和剩余山柚油的总质量m′/g 量筒内山柚油的质量m″/g
【详解】(1)[1] 游码标尺的分度值为0.2g, 天平的读数为砝码的质量加上游码的质量,由图甲可得,此时烧杯和山柚油的总质量为
m总=50g+5g+2.8g=57.8g
[2] 由图乙可知,量筒的分度值为1mL,则量筒中香油的体积
V油=40mL=40cm3
山柚油的质量
算出山柚油的密度
[3] 将烧杯中山柚油倒入量筒中时,山柚油会沾在烧杯壁上导致所测体积偏小,由可知,测得的山柚油密度偏大。
(2)[4] [5] 为解决将烧杯中山柚油倒入量筒中时,山柚油会沾在烧杯壁上导致所测体积偏小的问题,实验表格中第一行内要补充相应步骤:烧杯和剩余山柚油的总质量m′/g,量筒内山柚油的质量m″/g。
25. 右 69.6 偏小
【详解】(1)[1]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左侧,说明左侧质量大,要使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右移动。
(2)[2]由图乙可知,天平的分度值为0.2g,所以烧杯与盐水的总质量
[3]量筒读数,视线与液面底部相平,若俯视读数,读数比实际偏大,根据可知,m不变,V偏大,则所测盐水的密度将偏小。
(3)[4]小聪不小心将量筒打碎了,用天平也能测量出盐水的密度。水的质量
由可得,水的体积为
盐水的质量为
烧杯内水的体积等于盐水的体积,则盐水的密度表达式
26. 水平桌面 游码 左 97 1.05 偏大
【详解】(1)①[1]天平使用时应放在水平工作台上。
[2]天平测量前,先将游码移至零刻度线后,再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在水平位置平衡。
[3]图1甲得,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右侧,说明天平的右端质量较大,此时他应将平衡螺母向左调节,使天平横梁水平平衡。
②[4]由图1乙得,测得烧杯和牛奶的总质量
③[5]量筒中牛奶的质量为
牛奶的密度是
(2)[6]依题意得,石块的体积等于取出石头后,再次加入的水的体积,由得
[7]石块的质量为
石块的密度为
[8]石块吸水,使得增加的水的体积偏小,这样测量的石块的体积偏小,由得,以上步骤所测得的石块密度与真实值相比偏大。
27. 偏大 BCA 装满酱油 烧杯装满水,易洒出,不方便操作
【详解】(1)[1]在用天平称量物体质量时,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质量加上游码对应的质量;由图甲知,在天平的标尺上,1g之间有5个小格,一个小格代表的质量是0.2g,即天平的分度值为0.2g,此时游码对应的刻度值为1.8g,则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是
其中空烧杯的质量为,则烧杯中酱油的质量为
由图乙知,量筒的分度值为,量筒中酱油的体积为,由可得,酱油的密度为
[2]在将酱油全部倒入量筒的过程中,烧杯内会沾上部分酱油,即小明不可能把烧杯内的酱油全部倒入量筒内,导致测量的酱油的体积偏小,由公式知,密度测量结果偏大。
[3]为减小误差,可先测烧杯和酱油的质量,将酱油倒入量筒,读出体积,再测出烧杯的质量,因此需将上述步骤调整为BCA。
(2)[4][5]由题意知,用天平测量出酱油的密度时,首先用调好的天平测出空烧杯质量。由一烧杯装满水,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则烧杯内水的质量为
由可求得,水的体积为
用另一个烧杯装满酱油,并用天平测出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为。则酱油的质量为
由于使用的两个烧杯完全相同,则烧杯内水的体积等于酱油的体积,即
则酱油的密度表达式为
(3)[6]由于烧杯口子很大,在实验过程中,将烧杯装满水,很容易洒出,所以该实验设计不妥之处为:采用烧杯装满液体的方式,进行实验,液体容易洒出,不方便操作。
28. 左 C 16.4g 偏小 ①③② 偏小
【详解】(1)[1] 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零刻度线处,发现指针静止时指在分盘中线的右侧,如图甲所示,说明右端重,则应将平衡螺母向左调节,给左端增重,使横梁平衡。
(2)[2] 用调好的天平测量该物块的质量时,当在右盘放入5g的砝码后,指针偏在分度盘中线左侧稍许,即说明此时右盘所放的砝码的质量较小,则应该向右移动游码,使横梁平衡,故选C。
[3] 如图乙所示,横梁标尺的分度值为 0.2g,则复合材料的质量为
(3)[4] 按照如图丙所示①②③顺序,在将复合材料拉出水面时材料表面附着有水,会使得测得的体积偏大,根据可知会引起密度测量值与真实值相比偏小。
(4)[5][6] 将顺序调整为①③②,即可避免(3)中出现的问题。量筒的分度值为,②中示数为,③中示数为,根据排水法,复合材料的体积为
则复合材料的密度为
(5)[7] 使用的10g砝码生锈了,则测得的质量会偏小,根据可知由此导致测得的该复合材料的密度会偏小。
29. 游码未拨至标尺的零刻度线处 58.6 偏大 1.95 水面达到标记 2×103 不变
【详解】(1)[1]在调节天平平衡时,应先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并将游码拨到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该同学未将游码拨到标尺左端的“0”刻度线处。
(2)[2]质量为
m=50g+5g+3.6g=58.6g
[3]假山石吸水但体积不膨胀,导致最终测得体积偏小,质量不变,密度会偏大。
[4]量筒内液面从60mL到80mL,增加了20mL,假山吸水质量为
m1=68.6g-58.6g=10.0g
吸水体积为
所以假山体积为
V=10cm3+20cm3=30cm3
假山密度
(3)[5]做好标记后,当水面再次达到标记时,加入水体积等于假山体积。
[6][7]烧杯中水体积为
假山密度为
因为加水到标记处后,称量水的质量,根据质量差算水的体积,带出的水对质量差没有影响,所以密度不变。
(4)[8]由题,假山排开液体的质量为m1,所以假山体积为
由题目中清零操作可知,假山质量为m1+m2,所以假山密度为
30. 左端的零刻线 C C、B、A 30 130.4 ③ 偏小
【详解】(1)[1]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通过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在水平方向平衡,此时天平平衡。
(2)[2]A.左盘放的是物体,不能放砝码,故A不符合题意;
B.调节天平平衡时可以调平衡螺母,测物体质量时,不能在调节平衡螺母,故B不符合题意;
C.将物体放在天平的左盘,砝码放在右盘,当最小的砝码被放入后,指针偏在分度盘中线左侧一点,说明此时左侧偏重,此时应该向右移动游码,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3)[3]测量酒精的密度,先用天平测出烧杯和酒精的总质量记为m2;再将酒精全部倒入量筒中,用量筒测出酒精的体积记为V;最后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记为m1=106.4g;这样做可以避免烧杯中残留的酒精产生的误差,故正确的操作步骤应该是:C、B、A。
(4)[4]量筒的分度值为2mL,读数为30mL,量筒中酒精的体积为。
[5]如图乙,天平标尺的分度值为0.2g,标尺上的读数为0.4g,烧杯和酒精的总质量为
[6]倒入量筒中酒精的质量
用这种方法测出的酒精密度
(5)[7]为了使测出来的酒精密度尽可能的准确,在小明记录的上述数据中,步骤③记录的数据是多余的,因为取出鹅卵石时要带出一部分酒精,加入时要重新加了进去,因此用电子秤测出剩余酒精和烧杯的总质量是多余的。
[8]步骤②中,酒精与烧杯的总质量
鹅卵石排开酒精的质量
鹅卵石的体积
排开的酒精的体积等于鹅卵石的体积,酒精的密度
[9]小婕测量完毕之后,取下电子秤上的烧杯发现电子秤的示数并不为0,而是显示为“﹣0.5g”,测得每一个质量值都偏小0.5g,真实的酒精的密度
代入数据计算得酒精的密度
小婕根据实验数据测得的密度值
对比两个密度值可知,小婕测得的酒精的密度将偏小。
31. 11.2 20 0.56 偏小 将a图中的细线剪断,让木球漂浮在量筒中,静止时,记录此时量筒液面位置为V3
【详解】(1)[1]由图c知,标尺的分度值为0.2g,木球的质量
m=10g+1.2g=11.2g
[2]量筒的分度值为2mL,由图a可知V1=46cm3,由图b可知V2=26cm3,木球的体积为
V=V1-V2=46cm3-26cm3=20cm3
[3]则木球的密度
[4] 将木球从水中取出时,沾了水,导致体积偏大,密度偏小,由公式知,木球密度的计算值会偏小。
(2)[5] 若不用天平就不能直接测出质量;可根据物体漂浮时所受浮力等于重力和阿基米德原理求得物体重力,即木球漂浮时排开液体的重力等于自身重力;具体操作步骤:将a图中的细线剪断,让木球漂浮在量筒中,静止时,记录此时量筒液面位置为V3。
[6] 将a图中的细线剪断,木球漂浮时,浮力等于重力,所以木球的质量为
m=m排=ρ水(V3﹣V2)
木球的体积为
V=V1-V2
则小木球的密度为
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第2节 密度达标测试: 这是一份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a href="/wl/tb_c4050961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第2节 密度达标测试</a>,共3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实验题,填空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2节 密度课时练习: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上册<a href="/wl/tb_c76869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2节 密度课时练习</a>,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章 质量和密度第3节 测量物质的密度精练: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a href="/wl/tb_c76870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六章 质量和密度第3节 测量物质的密度精练</a>,文件包含63测量物质的密度分层练习人教版原卷版pdf、63测量物质的密度分层练习人教版解析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