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人教版(2024)第三章 物态变化优秀单元测试课堂检测
展开一、单选题
1.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液体的温度,如图所示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
A.B.
C.D.
2.以下是小明估计的常见温度值,其中合理的是( )
A.人体的正常体温为40℃
B.让人感觉温暖、舒适的房间温度是23℃
C.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100℃
D.冰箱保鲜室的温度是﹣5℃
3.如图所示的温度计,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温度计的量程为2℃﹣35℃
B.该温度计可以用沸水消毒
C.该温度计使用前要用力向下甩
D.该温度计此时的示数是37.8℃
4.用体温计测得甲的体温是38C,若没有甩过,又用它去依次测量乙和丙的体温,已知他们的实际体温是37.5 C和38.5 C,那么两次测完后记下的数据是( )
A.37.5 C和38.5 C B.37.5 C和38.5 C
C.38 C和38.5 C D.38 C和38 C
5.近年来,建筑垃圾再循环利用成为新尝试,如废钢筋、废铁丝等经过分拣、回炉热加工可制成钢材等金属制品。对于废钢筋、废铁丝再循环利用涉及的物态变化以及对应的吸、放热情况( )
A.先熔化吸热,后凝固放热B.先汽化吸热,后液化放热
C.先熔化吸热,后汽化吸热D.先熔化放热,后汽化放热
6.用图像来描述物理现象,是物理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它简单明了。从图中读出的物理信息错误的有( )
A.甲是非晶体,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逐渐升高
B.乙是晶体,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
C.乙物质在B时刻是固态,C时刻是固液共存状态
D.乙物质的熔点是210℃
7.盛夏,打开冰箱门、会看到“白气”冒出;寒冷的冬天,户外的人也会不断呼出“白气”、对这两种“白气”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前者是汽化现象,是冰箱内的水蒸气汽化形成的
B.前者是液化现象,是冰箱外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C.后者是汽化现象,是口腔内的水蒸气汽化形成的
D.后者是液化现象,是口腔外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8.如图所示,生活中常把碗放在大锅内的水中蒸食物,碗与锅底不接触,当锅里的水开始沸腾以后,碗中的水将( )
A.同时沸腾B.稍后沸腾
C.不会沸腾,温度能够达到水的沸点D.不会沸腾,温度总是低于水的沸点
9.学校田趣社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项目丰富,体验感强,田趣社同学在春季植树时把大量的侧枝除去,只留很少的枝芽,这样做的目的与下列选项中做法目的相同的是( )
A.用电热吹风机将湿头发吹干
B.将水果用保鲜膜包好后再放入冰箱的冷藏室内
C.将湿衣服撑开晾到向阳、通风的地方
D.用扫帚把地面的积水向周围扫开
10.地球上的水是不断循环和变化的。但淡水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而是最为宝贵和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以下关于水的物态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
A.惊蛰时节,冰液化成水,放出热量B.立秋时节,水蒸气液化形成露珠,放出热量
C.立冬时节,水蒸气凝华形成霜,吸收热量D.大寒时节,冰汽化,衣服变干,吸收热量
二、填空题
11.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 性质制成的,小强用温度计分别测一块冰和另一杯水的温度,如图中甲、乙所示,那么甲的温度是 ℃,乙的温度是 ℃。
12.下面是测量热水温度的实验步骤,正确的顺序排列是 。
A、选取合适的温度计,观察它的测温范围和分度值;
B、估计待测水的测温度;
C、让玻璃泡和待测水充分接触;
D、取出温度计;
E、观察温度计的示数,记录温度值。
13.如图是小明自制的温度计,瓶中装满带有红颜色的水,该温度计是利用液体 原理工作的;将瓶放入热水中,瓶中水柱会 (选填“上升”或“下降”),为了提高该温度计的精确度,细管应做得 (选填“粗一些”或“细一些”)。
14.小文和同学去电影院观看《长津湖》,深深地感受到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下决心一定要为建设繁荣昌盛的祖国而刻苦学习,影片中志愿军战士吃的熟土豆在-40℃的严寒中结冰变得和石头一样硬,这里熟土豆结冰发生了 (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此过程需要 热。
15.寒冷的冬天,北方窗玻璃上会出现美丽的冰花,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冰花在玻璃的 (选填“内侧”或“外侧”)。
16.入秋以后,夜晚气温下降,如果空气中水汽含量过饱和且气温高于冰点(0℃),此时近地面的水汽会液化成露,当温度继续下降至冰点以下,则会 成冰珠,俗称为冻露;而如果近地面的水汽由于温度下降较快直到冰点以下则会 成霜。(均填物态变化)
17.如图所示,一次性打火机里的燃料是一种叫丁烷的物质,通常情况下呈气态,它是在常温下,用 的方法使它液化后储存在打火机里的;如果不小心将其摔坏,待里面的液体刚消失时,立刻捡起残骸,会感觉到残骸较冷,这是因为里面的液体迅速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时要吸收大量的热。
18.有一种能反映空气中水蒸气含量的装置叫干湿泡温度计,它是有两个相同的温度计并列制成的。其中一个温度计被湿布包起来了。两个温度计的读数不一样,这是由于湿布中的水在 时要吸热。在一定温度下,两个温度计示数差越小,表示空气的湿度越 。
19.在家庭实验中,小红做了一些有趣的探究。如图所示,在两只相同的烧杯中倒入体积、温度均相等的食用油和水。将干冰放入油和水中,都会观察到有大量气泡产生,这是因为干冰发生了 (填物态变化名称),但水面上方有“白气”而油面上方没有“白气”,说明产生“白气”的物质主要来自于 (杯内/杯外)。
20.有一支刻度均匀但不准确的温度计,测得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2℃,沸水的温度是103℃,若测得室温是19℃,则实际室温是 ℃。
三、实验题
21.如图是小科设计的一个气体温度计的示意图。瓶中装的是气体,瓶塞不漏气,弯管中间有一段液柱
(1)这个温度计是根据 (选填“液体”或“气体”)的热胀冷缩来测量温度的;
(2)A、B两处刻度对应的温度的关系是:A处的温度 B处的温度(选填“<”、“=”或“>”);
(3)使用中发现玻璃管中液柱移动不明显,导致示数不够精确。如果请你提出两条提高测量准确程度的建议,从弯管方面考虑,应该 ;从瓶子角度考虑,应该 ;
(4)炎热的夏天,如果上述的温度计坏了,小明放了一只甩过的体温计在阳台上,晚上放学后小明观察并记录了体温计的示数。你认为记录的示数 (选填“高于”、“等于”或“低于”)当天的最高气温。
22.如图甲是探究“冰在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实验,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图象。
(1)由图可知,冰在熔化过程 (选填“吸热”或“放热”),温度 (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冰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2)由图乙可知,冰的熔点是 ℃,第6分钟时冰处于 (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有图乙可知,冰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大约持续了 min;
(3)如图甲安装实验装置的顺序是 (选填“自上而下”、“自下而上”),该实验采用水浴加热的目的是 。
23.小明发现严冬时路面会结冰,道路工人常通过在路面撒盐的方式来融冰,从而保障路面不打滑。小明猜想,他将一些盐放入水中,并把盐水用容器盛好放入冰箱,小明就观察盐水的物态和记录盐水温度,并根据凝固过程中记录的温度数据。
(1)在图甲中的第5min时,物质的状态是 态;凝固过程用了 min;
(2)从图甲中可知此盐水凝固点为 ℃,由此证明了在雪上撒盐可以 (选填“提高”或“降低”)雪的熔点;
(3)如果将一个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盐冰水混合物中,如图乙所示,烧杯中含盐的冰未完全熔化前 (选填“变多”、“变少”或“不变”)。
24.在“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中
(1)组装下列实验器材时,其合理的先、后顺序是(填序号) ;
①温度计②石棉网③装水的烧杯④酒精灯
(2)温度计放置在水中的要求是 ;
(3)如图a、b所示,图 是水沸腾时的情况;
(4)如下表是本实验过程中不同时刻温度记录则该地水的沸点为 ℃,当地的大气压 1标准大气压;(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5)如图所示,是三位同学作出水的沸腾图像,其中正确的是 ;
(6)由实验我们可以得出水沸腾的条件是 。
25.保留水分是蔬菜和水果保鲜的一个方面,为了探究“影响蔬菜和水果水分散失快慢的因素”,小军同学作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①:与蔬菜所处环境的温度有关;
猜想②:与蔬菜的表面积有关;
猜想③:与蔬菜表面空气的流动速度有关。
为了检验上述猜想是否正确,小军按图进行了4次实验(实验中的胡萝卜大小、形状完全相同,剖开的胡萝卜均为均匀剖开)。
(1)在上述实验中,实验C的探究方法不正确,原因是 ;
(2)这4次实验中,实验 可验证猜想①是否正确,实验D可验证猜想 是否正确;(均填序号)
(3)在实验B中,发现剖开的胡萝卜比未剖开的胡萝卜干瘪,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写出一条即可)。
(4)小军突然想到:下雨后,大雨地面干得慢,小雨干得快。于是他猜想水蒸发快慢还可能与水的多少有关,于是继续进行了如下探究:在相同环境下,把相同温度的水分别装入两只相同的玻璃杯中,一杯水多,一杯水少,实验发现水少的杯中没有水时,另一杯中还残留一些水,于是他得出结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多少有关,水越少,蒸发越快。从得出结论环节看,根据“谁先蒸发完,判断谁蒸发快”是 (填“正确”或“不正确”)的;
(5)小明戴好隔热手套取下盛有热水的烧杯。又找来一个相同的空烧杯。小红找来4张卫生纸,把它们都喷湿,把其中的一张湿纸对折后撕去一半,将它们贴在烧杯的外壁,分别标记为1、2、3、4(如图乙所示)。
①电吹风对着1号湿纸吹冷风,比较1、2两张湿纸,先落下的是 号纸片;
②比较2、3两张湿纸,先落下的是3号纸片,理由是 ;
③比较3、4两张湿纸能否得出表面积对蒸发快慢的影响? (能/不能)。
26.某物理兴趣小组在学习物态变化知识时做了如下实验:
(1)如图甲所示,在密封的碘锤内放入适量的碘颗粒,将碘锤在热水中加热,你会看到碘锤内出现 ,这种物态变化叫做 ,这个过程需要 (填选“吸收”或“放出”)热量;停止加热,并给上方的顶部加几滴冷水,观察发现碘锤 (选填“上”或“下”)端内壁出现碘颗粒较多;
(2)接着同学们利用干冰做了相关实验:在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向水中放入一小块干冰,观察到水中很快有大量气泡产生,同时水面有大量白气,如图乙所示。水面上的大量“白气”是 (选填“水蒸气”、“小水滴”或“二氧化碳气体”),气泡的主要成分是 (选填“白气”、“二氧化碳气体”或“水蒸气”),此实验中杯中水温会 (选填“上升”、“下降”或“不变”)。
t/min
…
8
9
10
11
12
13
…
t/℃
…
96
97
98
98
98
98
…
参考答案:
1.C
【详解】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正确的方法是:①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②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③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的液柱上表面相平。
A.温度计的玻璃泡没有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读数时视线没有与温度计中的液柱上表面相平。故A错误;
B.温度计的玻璃泡没有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故B错误;
C.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的液柱上表面相平;故C正确;
D.温度计触碰到了烧杯的侧壁,故D错误。
故选C。
2.B
【详解】A.健康成年人的体温约为37℃,变化很小,故A不符合题意;
B.人体感觉舒适的室内温度约为23℃,所以大多数人喜欢春秋天,故B符合题意;
C.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故C不符合题意;
D.冰箱保鲜室的温度约是5℃,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C
【详解】A.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42℃,故A错误;
B.沸水的温度是100℃左右,超出了体温计的量程,故B错误;
C.体温计的玻璃泡上方有一段很细的缩口,遇热液柱可以通过缩口上升,使用之前必须用手向下甩,故C正确;
D.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0.1℃,此时的示数是38.2℃,故D错误。
故选C。
4.C
【详解】体温计液泡上方有一缩口,在离开人体后,液柱不下降,使体温计能离开人体读数;但是体温计在使用前必须用力甩,如果用没甩的体温计测病人的体温,若被测病人的体温比原来病人的体温高,则准确,如果低,则显示原来的示数,故本题中:乙和丙的实际体温是37.5 C和38.5 C,那么两次测温后,他的记录数据是38 C和38.5 C,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A
【详解】废钢筋、废铁丝先从固态加热到液态的铁,这个过程叫做熔化, 熔化吸热;后从液态变为固态制成钢材等金属制品,这个过程叫做凝固,凝固放热。
故选A。
6.C
【详解】A.甲图象中,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没有固定的熔点,是非晶体熔化图象,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逐渐升高,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乙图象中,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有固定的熔点,是晶体熔化图象,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乙图象中,物质在BC段属于熔化过程,处于固液共存态,物质在B时刻还没有熔化,所以是固态,在C时刻刚熔化完,是液态,故C错误,符合题意;
D.乙图象中,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210℃不变,所以熔点为210℃,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B
【详解】AB.打开冰箱门,看到“白气”,这是冰箱外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故A错误,B正确;
CD.在寒冷的冬天户外的人不断呼出“白气”,这是口腔内的水蒸气呼出后遇冷液化而形成的,故CD错误。
故选B。
8.C
【详解】当锅里的水开始沸腾以后,碗里的水可以从锅里的水中吸收热量,达到沸点;锅里的水沸腾后温度保持不变,碗里的水和锅里的水没有温度差,不能继续吸热,所以碗里的水不会沸腾,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B
【详解】A.在春季植树时把大量的侧枝除去,只留很少的枝芽,这样做是为了减慢蒸发,用电热吹风机将湿头发吹干,既加快了空气流动,也增加了液体温度,所以蒸发加快,故A不符合题意。
B.将水果用保鲜膜包好后再放入冰箱的冷藏室内,降低了液体温度和减慢了液体上方空气流动,故蒸发减慢,故B符合题意;
C.将湿衣服撑开晾到向阳的地方,提高了液体温度,增加了液体表面积,故蒸发加快,故C不符合题意。
D.用扫帚把地面的积水向周围扫开增加了液体的表面积,加快了蒸发,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B
【详解】A.惊蛰时节,冰熔化成水,熔化吸热,故A错误;
B.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水珠,属于液化现象,液化放热,故B正确;
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凝华放热,故C错误;
D.冰冻的衣服变干,是冰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属于升华现象,升华吸热,故D错误。
故选B。
11. 热胀冷缩 -12 38
【详解】[1]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温度计内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2]图中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C,图甲测量冰的温度时,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在0°C以下,-10°C下两格处。示数为-12°C。
[3]图乙测量水的温度时,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在30°C以上8格处,所以示数为38°C。
12.BACED
【详解】估测是温度测量时常用的步骤,一般放在正式测量之前,目的是为了选择适合的温度计;选好温度计就可以将感温泡浸没热水中进行测量,液柱稳定后才能读数,并且读数时不能将其从液体中取出;读完结果并记录后,就可以整理仪了。因此正确的实验步骤是BACED。
13. 热胀冷缩 上升 细一些
【详解】[1]该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工作的,不同温度下瓶内液体体积不同,管内的液柱长度也不同,从而显示不同的温度。
[2]将瓶放入热水中,瓶内液体受热体积膨胀,瓶中水柱会上升。
[3]当温度变化相同时,瓶内液体的体积变化是相同的,瓶中的细管越细,管中液柱长度变化越大,温度计的精确度越高,所以,为了提高该温度计的精确度,细管应做得细一些。
14. 凝固 放
【详解】[1][2]熟土豆结冰,是由于土豆中的水分遇冷放热凝固成固态的冰。
15. 凝华 内测
【详解】[1][2]寒冷的冬天,北方窗玻璃上会出现美丽的冰花,冰花是室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冷的玻璃凝华成的冰晶附在玻璃的内侧。
16. 凝固 凝华
【详解】[1]当温度继续下降至冰点以下,露就会由液态变为固态形成冰珠,属于凝固现象。
[2]如果近地面的水汽由于温度下降较快直到冰点以下,就会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形成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
17. 压缩体积 汽化
【详解】[1][2]气体液化有两种方式:压缩体积和降低温度,打火机里的燃料是通过压缩体积的方法使它液化后储存在打火机里的。打火机里面的液体消失,由液态变为气态,是汽化现象,汽化吸收热量,故会感觉到残骸较冷。
18. 蒸发 大
【详解】[1][2]有一种能反映空气中水蒸气含量的装置叫“干湿泡温度计”,它是由两个相同的温度计并列制成的,其中一个温度计被湿布包起来了,两个温度计的读数不一样,湿泡温度计的读数较低,这是由于湿布中的水在蒸发时吸热。在一定温度下,两个温度计读数的差别越小,表示空气湿度越大。
19. 升华 杯内
【详解】[1]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易发生升华现象,在油和水中产生气态二氧化碳,形成气泡。
[2]“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态小水滴,水面上方存在大量水蒸气,在干冰升华吸热时,水蒸气放热液化;油面上方水蒸气很少,不会出现“白气”,可知产生“白气”的水蒸气主要来自杯内。
20.20
【详解】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沸水的温度是100℃,所以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
若测得室温是19℃,则实际室温是
21. 气体 > 将弯管内径变细 将瓶子体积变大 等于
【详解】(1)[1]这是个气体温度计,所以是根据气体的热胀冷缩来测量温度的。
(2)[2]温度升高时,瓶内气体就要膨胀,所以会把液柱向左推,故A处的温度高于B处的温度。
(3)[3][4]实际使用中发现该温度计玻璃管中液柱变化不明显,导致示数不准确。对此可以换用更细的玻璃管,或换用容积更大的瓶子。
(4)[5]由于体温计比实验用温度计多了一个缩口,所以体温计内的液体不能自动退回玻璃泡,所以体温计的示数在不甩的情况下是不会下降的,但是如果甩过后,液柱会退回到玻璃泡中,遇到更高的温度会上升,最终体温计显示的是它所接触到的最高气温。
22. 吸热 不变 晶体 0 固液共存态 6 自下而上 使冰受热均匀
【详解】(1)[1][2][3]由乙图可知从第2min到第8min冰熔化,冰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加热,故不断吸热;温度不变;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即为晶体,故冰是晶体。
(2)[4][5][6]从第2min开始熔化到第8min完全熔化,一共用了6min;熔点即熔化时温度不变的那一个点,故为0℃;第6min时仍处在熔化阶段,属于固液共存态。
(3)[7][8]如图甲,要使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所以安装实验装置的顺序是自下而上;通过加热烧杯中的水再加热试管的加热方法是水浴加热,这样做的好处是使固体受热均匀。
23. 液 10 ﹣2 降低 变多
【详解】(1)[1]在图甲中的第5min时,物质还没有开始凝固,为液态。
[2]由图像甲可知,凝固过程用了
(2)[3]从图像可知:温度保持不变的温度是﹣2℃,故该盐水的凝固点是﹣2℃。
[4]水的凝固点为0℃,盐水的凝固点低于水的凝固点,则撒盐可以降低雪的熔点。
(3)[5]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正在熔化的盐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2℃。如果将一个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盐冰水混合物中,冰水混合物放热发生凝固现象,则烧杯中含盐的冰未完全熔化前变多。
24. ④②③① 温度计的玻璃泡要浸没在水中,不能接触容器底和壁 (a) 98 小于 乙 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详解】(1)[1]为保证用酒精灯外焰加热,组装顺序是自下而上,故正确顺序是④②③①。
(2)[2]温度计测水的温度,故温度计放置在水中的要求是温度计玻璃泡要浸没水中,不要碰到容器底和壁。
(3)[3]水沸腾时,产生大量气泡,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增大,所以图(a)是沸腾时的现象,(b)中气泡在上升过程中逐渐变小,是沸腾前的现象。
(4)[4]水沸腾时,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故通过表格中数据可知,该地水的沸点为98℃。
[5]液体沸点随气压的降低而降低。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而该地水的沸点是98℃,故当地气压小于1标准大气压。
(5)[6]水沸腾前吸热,温度不断上升,沸腾时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故三位同学作出水的沸腾图像,其中正确的是乙。
(6)[7]水沸腾前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升高到98℃时,不断吸收热量,水才能沸腾。所以水沸腾的条件:水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25. 缺少变量,无法探究水分散失的快慢与哪个因素有关 A ③ 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表面积有关 不正确 1 液体表面积及液体表面空气流速快慢相同时,液体温度越高蒸发越快 不能
【详解】(1)[1]在上述实验中,实验C缺少变量,无法探究水分散失的快慢与哪个因素有关,因此无法进行探究,探究方法不正确。
(2)[2]这4次实验中,实验A只有温度不同,其它条件相同,因此可验证猜想“①与蔬菜所处环境的温度有关”是否正确。
[3]实验D只有表面空气流动速度不同,其它条件相同,因此可验证猜想“猜想③与蔬菜表面空气的流动速度有关”是否正确。
(3)[4]实验B中,温度和表面空气流动速度相同,最终发现剖开的胡萝卜比未剖开的胡萝卜干瘪,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表面积有关。
(4)[5]根据“谁先蒸发完,判断谁蒸发快”是不正确的,这是因为没有控制水的质量相同:经过多次实验和精确测量,发现当放水少的杯中无水时,放水多的杯中减少的水量总和与放水少的杯中原来的水量相等。
(5)①[6]1,2两张湿纸表面积大小一样,温度一样,但是1号湿纸表面空气流速快,液体蒸发快,所以,先掉落。
②[7]2,3两张湿纸表面积大小一样,空气流动速度一样,但是3号湿纸的温度高,液体蒸发快,所以先掉落,原因是液体表面积及液体表面空气流速快慢相同时,液体温度越高蒸发越快。
③[8]3,4两张湿纸吸收的水的质量不一样,所以,不能探究表面积对蒸发快慢的影响。
26. 紫色的碘蒸气 升华 吸收 上 小水滴 二氧化碳气体 下降
【详解】(1)[1][2][3]将碘锤在热水中加热,由于固态碘遇热直接变成碘蒸气,所以是升华现象,升华需要吸收热量,然后会看到碘锤内出现紫色的碘蒸气。
[4]向碘锤上方的顶部加几滴冷水,碘蒸气在碘锤上方遇冷凝华成固态碘,所以在碘锤上端内壁出现碘颗粒较多。
(2)[5][6][7]向水中放入一小块干冰,干冰吸热升华,变成气态二氧化碳冒出水面,所以水中大量气泡中是二氧化碳;干冰升华从周围吸热,所以杯中的水和周围空气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所以水面上的大量“白气”是小水滴。
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第2节 密度达标测试: 这是一份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a href="/wl/tb_c4050961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第2节 密度达标测试</a>,共3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实验题,填空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物理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第1节 透镜当堂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a href="/wl/tb_c4050953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1节 透镜当堂达标检测题</a>,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精品单元测试同步训练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a href="/wl/tb_c4050959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精品单元测试同步训练题</a>,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