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上《拍手歌》教学设计 教案 0 次下载
- 二上曹冲称象教学设计 教案 0 次下载
- 二上《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 教案 0 次下载
- 二上黄山奇石教学设计 教案 0 次下载
- 二上葡萄沟教学设计 教案 0 次下载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坐井观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展开1.理解“坐井观天”的含义。
2.辩证地认识“井底之蛙”。
3.懂得对有缺点的人,应当给予帮助。
教学重难点:
1.辩证地认识“井底之蛙”。
2.懂得对有缺点的人,应当给予帮助。
教学过程:
板块一:回顾复习,明确观点
1.回顾课文,板贴位置。
师: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青蛙坐在—
生:井里。(黑板上贴着一口水井的画,师板贴青蛙到画中的井底。)
师:小鸟飞来,落在——
生:井沿上。(师板贴小鸟到画中的井沿上)
2.回顾争论的问题,明确双方观点。
师:它们进行了三次对话(出示三次对话),它们主要在争论—
生:天有多大。
师:小鸟认为天—
生:无边无际。(师板贴“天无边无际”)
师:而青蛙认为天—
生:不过井口那么大。(师板贴“天不过井口那么大”)
师:我们从它们的第二次对话中,发现了青蛙和小鸟的不同观点。请男生读青蛙的观点。
男生:“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师:反问的语气强调了青蛙的观点。
师:请女生读小鸟的观点。
女生:“你弄错了。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师:感叹的语气强调了小鸟的观点。
板块二:研读课文,领会寓意
1.提出问题,任务驱动。
师:同学们,同样的天空,为什么青蛙和小鸟的说法不一样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
2.研读课文,探索原因。
(1)学习第一次对话,了解小鸟这样说的原因。
①找关键词,情境体验。
师:我们先来看看小鸟为什么认为天无边无际。请自由读读第一次对话。你从哪句话里找到了原因?你认为哪些词很关键?
生:(读课文后)小鸟回答说:“我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儿水喝。”
师:跟他找的一样的举手。(很多同学举手)你认为哪个词很关键?
生:飞了一百多里。
师:你知道一百多里有多远吗?我们的操场一圈是150米,一百多里,就相当于沿着我们的操场跑300多圈呢。好远是吧?
师:想想看,飞了一百多里,它会飞过哪些地方?
生:小鸟飞过高山、田野。
师:哇,一口气说了两个。谁来继续说?飞过—
生:飞过高楼大厦。
师:飞过——
生:青青的群山。
生:校园。
生:草原。
生:森林。
生:沙漠。
师:小鸟,你现在感觉怎么样?
生:好累!
师:我们学着小鸟的话说,飞过的地方真是—
生(齐):多得很哪!
师:一直飞没有休息,翅膀真是—
生(齐):累得很哪!
师:而且一直飞没有喝过一口水,嘴里真是—
生(齐):渴得很哪!
师:难怪小鸟口渴了,下来—
生(齐):找点儿水喝。
②相机学习“渴”“喝”。
师:(拿着“渴”和“喝”字卡片)大家看,这两个字长得很像,谁有办法分清它们?
生:“喝”是口字旁,“渴”是三点水。
师:你发现它们的偏旁不一样。谁能编个口诀记住它们?
生:水很渴。
师:是水很渴吗?是不是应该反过来说?渴了需要什么呀?
生:渴了需要水。
师:你看,他编出了一句口诀。请大家学一学。
生(齐):渴了需要水。
师:(举着“喝”字)那这个呢?生:喝用嘴巴喝。
师:我们可以编得再顺口一
点儿,喝水要张—
生(齐):嘴!
师:你看,我们编出了两个口诀。再来说一遍。
生(齐):渴了需要水,喝水要张嘴。
师:你看,这样两个口诀就把这两个字分清了。
③读好小鸟的话。
师:小朋友,小鸟飞了一百多里,它飞到天尽头了吗?
生:没有。
师:难怪小鸟说—
生: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师:看来小鸟的生活经验决定了它的观点。我们来合作读第一次对话。
师:你从哪儿来呀?
生:我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儿水喝。
(2)迁移学习方法,学习第三次对话,合作探究青蛙这样说的原因。
①迁移学法,同桌合作学习。师:可是小鸟飞的这一百多
里,在青蛙听来,却是在说—生:大话!
师:请大家读。
生:“朋友,别说大话了!”师:“大话”就是?
生:大话就是吹牛。生:说得很夸张。
师:是呀,因为在青蛙看来,天不过——
生:井口那么大。
师:这又是为什么呢?接下来让我们走进它们的第三次对话。请小朋友用刚才学习第一次对话的方法,先自由地读读第三次对话,再看从哪一句话里能看出青蛙这样说的原因,然后拿出笔来圈一圈关键词,再跟同桌说一说,分工读一读。
②交流反馈。
师:哪对同桌来汇报一下?先读一读对话吧!
生:“朋友,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能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
生:“朋友,你是弄错了。不信,你跳出井来看一看吧。”
师:你知道为什么青蛙会说“天只有井口那么大”了吗?
生:因为青蛙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能看见天,它已经看习惯了。
师:你找到的关键词是什么?生:“天天”“井里”。
师:有没有补充?请那对同桌来汇报。
生:还有“一抬头”。
师:“一抬头”什么意思?
生:“一抬头”就是很轻松就能看见天。
③创设情境,体验青蛙眼中的天空。
师:你们觉得青蛙说得有道理吗?(生有人点头,有人摇头,有人茫然。)
师:有的小朋友说有,有的小朋友说没有。那就让我们先去井底看一看青蛙看到的究竟是怎样的天吧!(播放从幽暗的井底仰望天空的图片,青蛙坐在井底。)
师:(变换井口的天空图片)你们看,早晨,旭日东升,青蛙看到的天—
生:不过井口那么大。
师:(变换井口的天空图片)中午,白云飘飘,青蛙看到的天不过——
生:井口那么大。
师:(变换井口的天空图片)夜晚,群星闪烁,青蛙看到的天不过—
生:井口那么大。
师:(变换井口的天空图片)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青蛙坐在井里,一抬头,它看到的天总是不过—
生:井口那么大。
师:现在你觉得,青蛙说得有道理了吧?看来,青蛙的想法也是源于它的生活环境呀!让我们一起帮它读出来。
生:“朋友,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能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
(3)聚焦两个“笑”,体会不同想法。
师:就是这样,小鸟有自己的理由,青蛙也有自己的道理,它们就在那里争呀争。但是,注意到了吗?它们争论到最后,表情居然是—
生:笑了。
师:这两个笑后面都藏着什么不同的想法呢?请跟旁边的小朋友讨论讨论。
生:我觉得青蛙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能看见天,它觉得自己一定是不会弄错的。
师:这是自以为是的笑。
生:小鸟来的时候,说它飞了一百多里,而它却没有看到天的边际,所以它自然而然觉得天是广大的。
师:所以青蛙在笑,笑什么?生:笑小鸟在说大话。
师:青蛙的笑是自以为是的笑,笑小鸟在说大话。那小鸟的笑,在笑什么?
生:小鸟的笑,是笑青蛙弄错了。因为小鸟虽然没有看到天的边际,但它飞了那么多地方,当然觉得天是非常广大的,而青蛙天天待在井里,眼看着天就只有井口那么大。
师:所以小鸟这个笑—生:笑青蛙弄错了。
师:青蛙是弄错了,可是自己却还——
生:不知道。
师:小鸟也觉得很无奈,是吗?
师:请一对同桌,试着把它们的想法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生:“朋友,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能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
生:“朋友,你是弄错了。不信,你跳出井来看一看吧。”
师:小鸟还在苦口婆心地劝说青蛙呢!还有哪对同桌来试试?(生读)
师:是呀,你们的笑含着各自的想法。我们一起来试试,男生读青蛙的话,女生读小鸟的话。如果能加上点儿动作表现自己的想法,那就更棒了!(生读)
(4)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师:我们推选一位女生当小鸟,一位男生来当青蛙。
师:小鸟的位置比较高,可以站着,青蛙的位置比较低,应该要——你很聪明,知道蹲下来。再请一位小朋友,给他们做旁白。(请一位学生上台读旁白)
师:词都记牢了吗?注意标点、表情、动作。老师给你们现场直播,看不清的同学可以看大屏幕。(老师用手机把学生的现场表演投屏到大屏幕上)
师:他们表演得怎么样?用三星的标准评价一下。
生:他们的表情应该再丰富一点儿。
师:表情要丰富一点儿,是小鸟还是青蛙?
生:青蛙。
师:青蛙蹲在地上,表情不太好做是吧?
生:我给三星。因为他们配合得很好,旁白声音很响亮,表情和动作也都有。
师:我们再次用掌声来感谢三位小朋友!(学生鼓掌)
(5)小结原因,迁移评价。
①请学生小结为什么青蛙和小鸟的说法不同。
师:课文我们表演完了,这个问题的答案你知道了吗?青蛙和小鸟,它们的说法不一样,是因为—
生:是因为它们住的地方不一样。小鸟在天上飞,飞了很多地方,所以它看到的天是无边无际的;青蛙只能坐在井里,天天只能看着井口那么大的天,所以它会以为天不过井口那么大。
师:原来是因为它们生活的环境—
生:不一样。
师:还有人要补充吗?
生:小鸟飞了好多地方,青蛙就只坐在井里,不管别人怎么劝它,它都不听,就说天不过井口那么大。
师:是呀,它们的生活经验也导致了它们的说法—
生:不一样。
师:请你补充。
生:小鸟在天上飞了好多好多地方,而青蛙呢,天天坐在井里,不能跳出井,所以它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天。它认为这就是全部的天,其实这不过是天的一小块儿。
师:说得真好!
②以唐代诗人韩愈的评论引发学生的评价。
师:小朋友,这个故事改编自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庄子的文章《庄子·秋水》。唐代诗人韩愈看了这个故事,这样评论:“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什么意思呢?(这只青蛙坐在井底看天,它说天小,原因其实不是因为天小。)韩愈这话好像还没说完,不是因为天小,那是因为什么小呢?请和同桌讨论一下。(学生讨论)
生:因为井口小,所以青蛙看到的天只有很小的一块。
师:井口小是吧?井口小导致了它—
生:井口很小,挡住大块的天空看不见了。
师:那是视线被遮住了,视线小了,视野小了。还有其他想法吗?
生:青蛙的视线被井口挡住了,它视野小,看到的东西也少。
师:见识也—生:小!
师:谁能学着古人的样子,帮韩愈把这句话说完整呢?出示:
生:乃见识小也!生:乃视野小也!生:乃经验小也!
师:后来人们就用“坐井观天”形容一个人眼界狭小、见识短浅,用“井底之蛙”形容眼界狭小的人。咱们读读这个词。
生:井底之蛙。
3.拓展延伸,领会寓意。
(1)四人小组合作续编故事。
师:青蛙如果想真正了解天到底有多大,应该怎么做?
生:跳出井口来看一下。
师:接下来我们就让青蛙跳出井口(播放青蛙跳出井口的动画)。它跳出井口会看到什么,又会怎么说呢?请你和旁边的小朋友展开丰富的想象,合作续编故事吧!
出示:
生:青蛙跳出了井口,看到美丽的蓝天白云,它说:“原来真是无边无际的天空啊!”
生:青蛙跳出了井口,它看到天原来真的无边无际,大得很哪!它说:“原来,是我错了呀!”
生:青蛙跳出了井口,它看见了广大的天,说:“原来天真的是无边无际呀!”
(2)明白寓意。
师:看来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到天的远和广大,才能看得全面。
只青蛙明白的道理,你明白了吗?生:明白了!
师:我们也是一样的,如果我们想要看到外面更广阔的世界,我们也不能—
生:坐井观天。
师:用我们学过的一句名言说,我们应该读——
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师:这样才不会成为一只—
生:井底之蛙。
(3)介绍寓言。
师:像这样,一个小故事里包含着一个大道理,这样的故事我们称它为寓言。中国古代还流传下许多这样的寓言(出示相关寓言的图片和题目),比如——
生:守株待兔、盲人摸象、亡羊补牢、拔苗助长……
师:这些都是我们的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希望有兴趣的小朋友课外找来读一读。
板块三:指导观察,学写生字
1.指导观察“喝”“渴”。
(1)观察两个字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2)提醒书写注意点:宽窄高矮、注意穿插、关键笔画。
2.教师范写,学生学写。
3.展示评价,再次修改。
4.总结下课。
师:这节课,我们跟着青蛙和小鸟,从不同的视角看到了不同的景观,明白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
生:远!
师:是的,希望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们能够不断地跳出挡住我们视线的“井口”,能够看见更广阔美丽的世界!
nǎi
乃 小也!
青蛙跳出了井口,它看见 ,说:“ 。”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坐井观天表格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坐井观天表格教学设计及反思,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揭示课题,朗读课文,整体感知,理解词句,感知小鸟眼里的“天”,理解词句,感知青蛙眼里的“天”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坐井观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坐井观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共3页。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坐井观天第二课时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坐井观天第二课时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回顾旧识,引入新课,图文结合,以读代讲,辅导自学,品读感悟,感悟观点,阐明道理,拓展延伸,提升认知,课堂练习,夯实技能,课后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