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沪版12.1 认识内能一等奖教案
展开课题
认识内能
单元
十二
学科
物理
年级
九年级
学习
目标
(1)了解内能的概念。
(2) 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3) 知道内能和热量的单位。
(4)通过类比、分析实例,用推理的方法认识分子由于热运动具有动能和势能。
(5)通过物体在温度高时表现出的做功本领比温度低时强的事例,认识内能与温度的关系。
(6)让学生动手实验探究改变物体内能的途径。
(7)从物理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重点
内能的概念是全章乃至整个热学的基础;通过温度高低来判断一个物体内能的多少,在后面学习中会经常用到;改变内能的方法,尤其是通过做功来改变物体的内能,更是分析许多常见现象和汽油机工作过程的理论依据。因此以上内容都是本节的重点。
难点
内能概念比较抽象,是本节课的难点。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观察“天宫二号”升空的视频,思考火箭升空的能量是从哪里来的?原来这些能量来源于燃料燃烧释放的内能,那么什么是内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2.1《认识内能》。
思考它们动力来自哪里
引入内能概念
讲授新课
内能
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运动着的篮球,引出分子具有动能。
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弹簧形变时具有势能,引出分子具有势能。
教师给出分子具有动能和势能,并要求学生阅读教材说明什么是内能。
教师给出内能的定义 并引导学生思考,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
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教材插图,提问:灯泡发光与不发光时内能是否相同,冷的冰山、液态空气是否有内能?
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一切物体都有内能。
教师多媒体出示一杯热水,然后慢慢冷却,组织学生讨论内能与温度的关系。
教师出示问题:物体内能增加温度一定会升高吗?物体内能减少温度一定会降低吗?
总结:物体内能的大小不仅与物体的温度有关,还与物质的状态有关。
通过多媒体展示图片,温度相同的一杯水和一盆水,组织学生讨论内能大小是否相同。
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温度相同的两个物体,内能与物体的质量有关,温度越高,内能越大。
组织学生讨论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做出总结,引出如何改变物体的内能。
教师多媒体展示练习。
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讨论:外界对物体做功,与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的变化?
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
展示教材活动二图片,提出问题:以什么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
引导学生讨论热传递的三种方式的异同点。
日常生活中热传递的例子有哪些?
多媒体出示问题,让学生总结热传递的条件、方向、结果与实质。
教师总结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
多媒体课件展示教材上想一想。
学生联想运动着的分子是否具有动能
学生联想相互吸引或排斥的分子是否具有势能。
学生回忆相关知识,思考后回答。
观察图片思考讨论后回答。
学生讨论,得出结论。
学生讨论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是否相同
学生练习。
学生通过视频观看,了解内能改变的方式不同
学生活动:手在桌面上摩擦。讨论回答问题。
学生讨论:烧水、晒太阳、烤火取暖等属于哪种方式的热传递。
学生讨论总结
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小事中探索物理道理的意识;并初步学习用类比法来把不可见的事物用可见事物表达出来。
采用对比法理解内能的概念。
加深对内能与温度关系的认识,同时培养实验验证与归纳表达的能力。
体验科学研究的的过程,达到让学生主动学习的目的
内能的知识得以巩固。
物理知识是从生活中来的,也是为生活服务的,要学会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现象。
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小结
1、内能: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
2、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热传递的三种方式:传导、对流和辐射。
板书
内能
内能概念
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
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
初中粤沪版15.1 电能与电功一等奖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粤沪版<a href="/wl/tb_c93348_t8/?tag_id=27" target="_blank">15.1 电能与电功一等奖教学设计</a>,共3页。
粤沪版九年级上册12.1 认识内能教案: 这是一份粤沪版九年级上册<a href="/wl/tb_c15901_t8/?tag_id=27" target="_blank">12.1 认识内能教案</a>,共2页。
粤沪版九年级上册12.1 认识内能教案: 这是一份粤沪版九年级上册12.1 认识内能教案,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重点,教法学法,课时安排,教学器材及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