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物理九年级12.3汽化与液化教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6024715/0-172233655909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12.3汽化与液化教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6024715/0-1722336559227/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12.3汽化与液化教案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6024715/0-1722336559255/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12.1温度与温度计教案 教案 0 次下载
-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12.2熔化与凝固教案 教案 0 次下载
-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12.4升华与凝华教案 教案 0 次下载
-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12.5 全球变暖与水资源危机教案 教案 0 次下载
-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13.1物体的内能教案 教案 0 次下载
初中物理沪科版九年级全册第三节 汽化与液化获奖教学设计
展开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汽化现象及汽化的两种方式。
②知道沸腾的特点,沸腾的条件
③认识蒸发现象,理解蒸发快慢的条件。
④知道蒸发吸热及利用蒸发降温。
⑤认识液华现象,了解液体的方法,知道液体放热。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特点。
②通过做液体沸腾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及实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乐于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教学重点】
①实验探究沸腾现象,理解沸点的物理意义
②蒸发现象,理解蒸发快慢的条件
【教学难点】
通过探究理解沸点的概念,知道沸腾过程中吸热和沸腾的特征
【教学方法】
演示法 探究 交流
【教学用具】
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火柴,小烧杯,塑料盖,温度计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以下现象中,水都去了哪里了呢?
以下现象中,水又是怎么来的呢?
探究新知
(一)汽化与液化
1.定义:
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称为汽化
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称为液化
热风干手器使湿手变干(汽化) 露水的形成(液化)
2.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 和 沸腾
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液体的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
(二) 探究水的沸腾特点
提出问题
水在沸腾时有什么特征?水沸腾后如果继续加热,是不是温度会越来越高?
猜想假设
各人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做出猜想。
实验器材: 铁架台、酒精灯、火柴、石棉网、烧杯、中心有孔的玻璃板、温度计、水、秒表
设计实验:按实验装置图安装实验仪器,组装顺序由下至上。
讨论:实验中怎样就能够“既节约能源又节省时间?
加盖子,可以防止热量散失。
选择初温适当高一些的水来加热。
水量适中
实验步骤
1.按实验装置图安装实验仪器.
2.用酒精灯给水加热并观察.
3.每隔1min 记录一次温度,并观察水的沸腾现象.
4.完成水沸腾时温度和时间关系的曲线.
实验数据的记录与处理
沸腾前和沸腾时气泡的变化
沸腾前,水中有少量的气泡产生,且在上升过程中逐渐变小
沸腾时,水中有大量的气泡产生,且在上升过程中逐渐变大,升至水面后破裂消失
分析与评估
水上升到一定温度时沸腾且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说明水沸腾在一定温度下发生。
水沸腾时产生气泡,上升、变大,到达水面破裂开来说明水沸腾是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撤掉酒精灯水不沸腾,说明液体在沸腾过程中需要吸热。
实验结论:
1.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2.水在沸腾时,烧杯底部形成大量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开来。
3.水在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做沸点。
4.受热停止,沸腾停止。
讨论:
为什么高压锅煮饭比一般的锅快呢?
高压锅密封性能好,水沸腾时锅内气压增大沸点升高,所以高压锅煮饭比一般锅快。
一些物质的沸点(在1标准大气压下)
信息窗
物质的沸点在不同的条件下也会发生变化。例如,水中放盐或糖,沸点会升高,若加入酒精,沸点会降低;海拔高的地方,水的沸点会降低通常,地势每升高1000米,水的沸点降低3℃在8848.43m的珠穆朗玛峰上,烧开的水只有73.5℃。这样的温度连鸡蛋都煮不熟,高压锅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三)蒸发
在液体表面进行的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
讨论:
1、根据生活常识,如何使洗好的湿衣服干得快一些?
2、树阴下和阳光上,那一件衣服干的快一些?
结论:液体温度越高,液体蒸发得越快。
3、将桶中的湿衣服拧成一股绳一样和展开晾在衣架上,哪种方法能使衣服干得快些?
。
结论:液体的表面积越大,蒸发得越快。
4、洗好的湿衣服挂在通风处和不通风处哪个干得快?通风处的湿衣服干得快。
结论: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动快,液体蒸发得越快。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1)液体的温度高低,温度越高,蒸发越快;
(2)液体表面积的大小,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
(3)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表面空气流速越大,蒸发越快。
用棉球在手背上涂些酒精,观察酒精的变化,手背上有什么感觉?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涂些酒精,观察温度计的示数有何变化?
得出结论:蒸发吸热致冷。
用酒精擦拭体表为高烧病人降温,是利用酒精蒸发吸热带走热量。
想一想:
夏天,用电风扇对人吹风,空气的温度下降了吗?为什么会有凉爽的感觉?
空气的温度没有下降。电风扇吹风时,皮肤上汗液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加快了,加快了汗液的蒸发速度,汗液温度下降,从身体中吸热而感到凉爽。
拓展一步
液体在沸腾过程中,大量分子会挣脱周围分子的引力而飞出,若要使沸腾过程继续,必须对液体继续加热,以便更多的分子飞出。在沸腾过程中来自外界的热量为分子挣脱引力提供了能量,但无多余能量使液体温度升高。
在任何温度下,总会有一些分子可以得到足够的能量而挣脱周围液体分子的吸引,从而脱离液面飞向空中。
巩固练习
1、水在零摄氏度时会不会蒸发?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
2 、酒精擦在手上,手为什么会感觉到冷?酒精蒸发,需要吸收热量
蒸发与沸腾的异同点
(四)液化
1、日常生活中的液化现象
北方的冬天,可以看到室外的人不断地呼出“白气”,这是:呼出的水蒸气遇到冷空气液化成的雾状小水滴。
烧水时,茶壶口冒出的“白气”是:水沸腾产生的水蒸气遇到冷空气液化成的雾状小水滴。
戴眼镜的人从寒冷的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镜片会蒙上一层小水珠,这是:室内的水蒸气遇到冷镜片液化成小水珠依附到镜片上。
雾的形成:如果空气中有较多的浮尘,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依附在浮尘上,就形成了雾。
2、液化的方法
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这是液化的一种方式:降低温度使气体液化。
在一定温度下,压缩体积也可以使气体液化。如家中用的液化气,就是在常温下用压缩体积的方法使石油气液化后装在钢罐里的。
使气体液化有两种途径:①降低温度; ②压缩体积。
3、液体汽化时是吸热,而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液化时是吸热还是放热呢?
液化过程要放热
例如,100℃的水蒸气烫伤比100℃的开水烫伤更严重,就是100℃的水蒸气液化时放热,这样烫伤更严重。
汽化与液化的异同点:
三、课堂小结
课堂练习:
1、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加快的是( )
A.将湿衣服晾到向阳、通风的地方
B.用保鲜膜把蔬菜包好
C.将盛有酒精的瓶口盖严
D.吐鲁番地区用坎儿井输水灌溉
2、在抗击“新冠肺炎”工作中,医护人员常会遇到护目镜“起雾”的现象,如图所示,目镜内侧产生“雾气“模糊不清,主要原因是( )
A.医护人员呼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的现象
B.医护人员出汗导致的
C.空气中的水蒸发形成的
D.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现象
3、如图所示,装有水的烧杯中放入一试管,试管中装入少量的水,当用酒精灯给烧杯加热,使烧杯中的水沸腾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试管中的水能达到沸点,也能沸腾
B.试管中的水不能达到沸点,也不能沸腾
C.试管中的水不能达到沸点,但能沸腾
D.试管中的水能达到沸点,但不能沸腾
4、关于液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所有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
B.气体液化时要放热
C.所有气体用压缩气体体积的方法都可以液化
D.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
作业布置:
完成课后作业1—4题
板书设计
12.3 汽化与液化
一.什么是沸腾
1.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从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2.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
二.沸腾的条件
(1)温度达到沸点
(2)要继续吸热
蒸发: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影响蒸发快慢因素
(1)液体的温度。温度高,蒸发快
(2)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动。空气流动快蒸发快。
(3)液体的表面积。表面积大,蒸发快。
四.液化
1.什么是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
2.液化方法: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3.液化放热。
【教学反思】
如何引导学生从复杂的物理现象中发现并找出产生现象的原因和规律,保持并不断提高他们参与探究物理现象的兴趣与热情,使学生爱上物理课,是我始终在思考的一个问题。本节课以通过湿衣服变干、洒到地上的水变干,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看到的现象,把生活中的东西搬到课堂里来,使学生认识到我们科学是一门与生活紧密相连的学问,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的思维,使汽化和液化两个概念的引出顺其自然。通过“拓展与延伸”,让学生从物理走向社会。学生自己得出规律,培养了学生自主思维的能力。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发表见解,既体验成功,也增强了学生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能力;本节的授课的密度较大,主要是考虑到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生刚刚学习物理的兴趣而定的。
不同点
方式
蒸发
沸腾
发生部位
只在液体表面
同时在液体表面和内部
温度条件
任何温度
达到某一特定温度(沸点)
剧烈程度
缓慢
剧烈
液温变化
自身和周围温度降低
沸腾时温度不变
相同之处
都是汽化现象,都要吸收热量
不同点
物态变化
汽化
液化
状态变化
由液态变为气态
由气态变为液态
方式
蒸发、沸腾
降低温度、压缩体积
吸、放热
吸热
放热
相同点
都是物态变化的过程,都伴随着热量变化
沪科版九年级全册第三节 汽化与液化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沪科版九年级全册<a href="/wl/tb_c93167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三节 汽化与液化教案及反思</a>,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物理沪科版九年级全册第三节 汽化与液化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沪科版九年级全册第三节 汽化与液化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堂练习,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沪科版九年级全册第三节 汽化与液化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沪科版九年级全册第三节 汽化与液化教案设计,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