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12.2熔化与凝固教案 教案 0 次下载
-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12.3汽化与液化教案 教案 0 次下载
-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12.5 全球变暖与水资源危机教案 教案 0 次下载
-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13.1物体的内能教案 教案 0 次下载
-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13.2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教案 教案 0 次下载
沪科版九年级全册第四节 升华与凝华优质教案
展开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②知道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③记住生活中常见的升华凝华现象,能够解释一些相关现象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了解升华和凝华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关心身边的环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物理道理的情感。
【教学重点】
升华和凝华现象。
【教学难点】
碘的升华实验。
【教学方法】
演示法 探究 交流
【教学用具】
樟脑丸(或卫生球) 碘 热水 冷水 带橡皮塞的试管 烧瓶 多媒体课件 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以此引入新课
探究新知
(一)升华
衣柜中的樟脑丸会越来越小,最后消失了;在严寒的冬天,一直冰冻着的衣服也可以变干,这是为什么?
原来如此
固态的樟脑丸、冰都是由固体直接变成气态散发到周围空气中了。
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现象,叫做升华。
迷你实验室----碘的升华实验
把少量的碘放入烧瓶中,瓶口加盖玻璃片,然后微微加热,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你能解释吗?
停止加热后,继续观察有何现象发生?你能解释吗?
实验探究记录
1、实验过程中,给锥形瓶里的碘加热,杯中看到什么现象?
有大量的紫色气体
2、停止加热,在瓶壁和瓶底看到了什么现象?
有固体出现
3、通过实验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固体吸热变成气体;气体放热变成固体
4、为什么要用酒精灯加热,不加热行吗?
可以,但速度变慢
生活中的升华现象
干冰是在一个大气压下以-78C存在的固体二氧化碳。在常温下可以直接升华变成二氧化碳气体。
。
人工降雨
干冰升华吸热,周围的空气温度急剧下降,高空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小冰粒下落,熔化为雨滴。
(二)凝华
深秋和初春,当夜间温度低于0℃时,空气中的水蒸气会在温度较低的树叶、木头和瓦片等物体上凝成白色晶状的小冰粒,这就是霜。
像霜的形成这样,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现象,叫做凝华。
生活中的凝华现象
在寒冷的冬天,在玻璃窗的表面会有冰花。
冰棍外表的“白粉”
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冰棍直接凝华为固体附着在冰柜的外表面形成的。
雾凇 俗称树挂,是严冬时节经常出现在吉林松花江畔的自然现象,与桂林山水、长江三峡、云南石林并称为中国四大奇观。
信息窗
有霜时节,农作物常被冻坏,这就是常说的遭受霜冻。实际上,农作物并非被霜冻死,而是由于空气温度低被冻死的。若空气中没有水蒸气,即使温度降到-20℃,也不会出现霜,但农作物会被冻死,这就是“黑霜”。入秋后最早出现的霜叫“初霜”,开春后最后出现的霜叫做“终霜”。
(三)物态变化中的吸热、放热
某晶体的物态变化过程
熔化、汽化、升华过程中,都需要吸收热量;
凝固、液化、凝华过程中,都需要放出热量。
电冰箱的构造与原理
冰箱通电后,压缩机将蒸发器内的制冷剂气体吸出,使其变为温度较高的压缩气体;该气体在冰箱的冷凝器中液化,散热装置向外界放热;制冷剂在蒸发器中汽化而吸收大量热,这样冰箱内的温度就降低了。
信息窗
以前,冰箱或空调常用“氟利昂”作为制冷剂,“氟利昂”一旦泄露,就会破坏臭氧层,臭氧层是地球的天然屏障,使地球免遭强烈的紫外线伤害。
学者认为大量使用氮肥和氟利昂,大型超音速飞机的空中废气,核试验及火山喷发等,都会产生破坏臭氧层的有害气体,现在人们采用各种方法保护臭氧层。
物质的三种状态及其转化
牢记七个三:
1、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2、三个吸热过程:熔化、汽化、升华
3、三个放热过程:凝固、液化、凝华
4、三个互逆过程:熔化与凝固、汽化与液化、升华与凝华
5、三个温度特殊点:熔点、凝固点、沸点
6、三个不变温度:晶体熔化时的温度;晶体凝固时的温度;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7、三个条件:
晶体熔化条件:达到熔点、继续吸热
晶体凝固条件: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
液体沸腾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三、课堂小结
1、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现象,叫做升华。
2、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现象,叫做凝华。
3、物态变化中的吸热、放热:
熔化、汽化、升华过程中,都需要吸收热量;
凝固、液化、凝华过程中,都需要放出热量。
课堂练习:
1、固态的二氧化碳,俗称干冰,干冰被抛到空中,会迅速变为气体,促使其周围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或小冰晶,实现人工降雨。下列关于上述描述中包含的物态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干冰变成二氧化碳气体,放出热量
B.水蒸气凝结成水,是凝固
C.水蒸气凝结成小冰晶,吸收热量
D.冰晶下落变成水,吸收热量
2、在舞台上常用干冰来制造烟雾效果,以渲染气氛,你认为这种烟雾实际是( )
A.小水珠B.空气C.二氧化碳D.水蒸气
3、2021年9月30日上映的国庆档战争电影《长津湖》,仅一周票房破30亿,力压所有同期上映的好莱坞大片,影片中讲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的东线战场上,在极端困苦的环境中,重挫美军精锐的陆战第一师,片中,我们可以看到执行埋伏任务的志愿军睫毛上都出现了白霜这些白霜形成的原因是( )
A.凝固B.液化C.凝华D.升华
4、下列现象,需要吸热的是( )
A.雾凇的形成
B.煮菜时锅盖内侧出现大量水珠
C.放进冰箱里的水结成冰
D.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逐渐变小
作业布置:
完成课后作业1—3题
板书设计
12.4 升华与凝华
一、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现象,叫做升华。
二、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现象,叫做凝华。
三、物态变化中的吸热、放热:
熔化、汽化、升华过程中,都需要吸收热量;
凝固、液化、凝华过程中,都需要放出热量。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前面熔化、凝固、汽化和液化的延续,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完整的知道物质形态的六种变化。尽管升华和凝华并不少见,但却不易被学生注意,且气体不易看见,而且难于直接观察。因此本节课在设计时,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去学习。借助多媒体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学教材并让学生回答自己通过自学能够回答的问题,着重强调了以学生为本,培养了学生学习的能力。而后对于学生不会的问题,用播放“碘的升华和凝华实验”视频并让让学生带着问题观察,讨论理解升华和凝华的概念,得出升华吸热、凝华放热的结论。在学生很好的理解升华和凝华的基础上,通过图片展示了人工降雨,舞台烟雾的全过程,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让学生觉得物理是有用的。
物理九年级全册第四节 升华与凝华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物理九年级全册<a href="/wl/tb_c93168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四节 升华与凝华教案及反思</a>,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课时安排,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物理沪科版九年级全册第四节 升华与凝华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沪科版九年级全册<a href="/wl/tb_c93168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四节 升华与凝华教案</a>,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布置作业与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沪科版九年级全册第十二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第四节 升华与凝华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沪科版九年级全册第十二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第四节 升华与凝华教案设计,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