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教科版科学三上第2课时 空气能占据空间吗(教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5/16022619/0-1722310407706/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小学科学2.空气能占据空间吗优质第2课时教案设计
展开课型
实验探究课
课时
1
学情分析
在学生的认知中,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物体会占据空间是比较好理解的,而空气也会 占据空间与他们原有认知是不太符合的。因为他们觉得只有具有实际形状的物质才能排挤
原来的物质,从而占据空间。要解决这个认知难点,需要先让他们亲自体验实验过程,再进 行深入的、充分的论证交流,进而达成“空气能占据空间”这一共识。
核心素养 目标
科学观念
*通过探究活动,知道空气能占据一定的空间。
科学思维
*通过描述、分析压杯入水、打孔观察、打气观察三个实验的实验现象,理解并解释“空气占 据空间”这一事实。
探究实践
*用纸团、塑料杯等材料分步操作,知道空气占据一定的空间。
*猜测空气占据空间,使用材料设计小实验进行验证
态度责任
*能用证据支持自己的观点,形成用事实说话的证据意识。
*对研究空气有深厚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
通过实验验证空气占据一定的空间这一事实。
难点
通过实验现象引导学生总结出空气能占据空间。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半瓶水、一块橡皮泥、两根吸管、教学课件等。
学生准备
水槽、透明硬塑料杯子、球针、纸巾、水、漂浮物(如塑料泡沫)、橡皮泥、吸管、塑 料瓶、学生活动手册等,小组共用的擦拭用纸巾或毛巾。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指导
设计意图
一、聚焦 (3分钟)
1.用多媒体播放《乌鸦喝水》的故事,引导学生观察瓶中的现象。 (瓶子里的石子多了,石子占据瓶子底部的空间大了,水就会慢 慢上升)
2.教师:从这个故事中我们知道,固体(石子)和液体(水)都会占 据空间,那么空气是不是也会占据空间呢?
3.出示透明塑料杯和纸巾。提问:如果把揉成团的纸巾粘在杯子
底部,将杯子竖直倒扣入水中,水淹没杯底时,里面的纸团会湿 吗?(学生进行预测)
4.追问:你们这样预测的理由是什么? 5.小组讨论,派代表说一说。
6.揭示课题:怎么证明我们的预测呢?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空气 能不能占据空间。(板书课题)
以“乌鸦喝水”的动画引 入,既符合学生的心理特 点,调动学生的探究兴
趣,又使“占据空间”这个 抽象概念具体化,便于学 生直观形象地理解什么
叫占据空间。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指导
设计意图
二、探索 (20分钟)
活动一:压杯入水。
1.用课件展示实验要点,各组通过实验来研究杯底的纸团会不
会湿。
提示:①杯子要竖直倒扣入水中;②水要没过杯底;③纸团要粘 牢固。
2.分组实验,并将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
3.请各小组派代表依次汇报自己组在实验中的发现。
4.师生共同总结:当把塑料杯压到水槽底部时,杯子里的水面没
有发生变化,杯底的纸团没有湿,说明水槽里的水没有进到杯 子里面。
活动二:扎孔观察。
1.提问:空气占据了杯中的空间,所以水进不去,你们有办法让水
进到杯子里吗?(在杯子底部扎一个小孔)
2.在杯底扎一个小孔,用同样的方法再把杯子压入水中。(为安
全考虑,教师可提前准备扎好孔的塑料杯)
3.学生继续小组探究,教师指导。 4.简单交流:
(1)在杯子底部扎了小孔以后,杯中哪些情况发生了变化?(预
设:杯子中水面变高了)
(2)水是什么时候跑到杯子里面去的?(预设:松开手指以后)
(3)水占据了杯子的空间,那么杯底的纸团怎么样了?(预设:
变湿了)
5.师生共同总结:移开手指后,杯中的水面变高了,杯底的纸团湿
了,说明水槽里的水有进到杯子里。小孔处的变化是出现气 泡,说明空气跑出去了。
活动三:打气观察。
1.提问:水的本领还真大,把空气挤出了杯子,你能想办法让空气
再回到杯子中去吗?(向杯子里打气)
2.用打气筒连着球针,从杯底的小孔向杯中打入一些空气。空气
能将水挤出杯子吗?
3.学生继续小组探究,教师指导。
4.分析:因为打入的空气越来越多,杯中空气所要占据的空间也
越来越大,便会把水往下挤压,这样水就会慢慢地被挤出来了, 空气重新充满了杯子。
在这三个活动中,出现了 多个现象——水的变化、 空气的变化以及纸团的 变化,需要引导学生分门 别类地记录好。其中的 难点在于如何基于事实 (观察到的现象)作出科 学的解释,这就需要教师 加以引导。
【作业设计】
1.小明做社区志愿者服务时发现,盖好瓶盖的空塑料瓶无法被完全踩扁,这是因为( C )。
A. 空气能被压缩
B. 空气有质量
C. 空气能占据空间
【教学反思】
关于“压杯入水”的实验,该实验虽然操作简单,但存在一点不足:如果杯子不垂直插入,很难达到理想 的实验效果。而且总有一些学生不小心把纸团打湿,从而影响实验结论。同时,实验结束后,桌上散落着 一个个湿纸团,既浪费材料,又不够卫生。后面可以考虑对实验进行改进,以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在做“扎孔观察”和“打气观察”的实验时,学生现场扎孔效果不好,且不太安全。经过几个班的教学 后,我想到一个办法:事先扎好小孔,并用封条封住小孔,待完成第一个实验后,撕开封条,就可以进行后面 两个实验,以减小实验的难度,且提高了安全性。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指导
设计意图
三、研讨 (5分钟)
1.提问:在刚才的三次实验活动中,你们分别看到了哪些现象?
2.课堂小结:这些现象告诉我们什么?(预设:空气能占据一定的 空间)
3.提问引题:这就是我们今天所探究的内容,现在你们能回答我, 空气能占据空间吗?(预设:能)划去课题的“吗”字。
在研讨环节要注意引导 学生将三次实验中观察 到的现象与空气占据空 间的事实建立联系,并试 着作出科学的解释。
四、拓展 (10分钟)
1.出示小挑战的材料:半瓶水、一块橡皮泥和两根吸管。
2.提问:在不倾斜瓶子的情况下,你能利用空气将水从瓶中挤出 来吗?
3.小组活动,试一试怎样才能在不破坏瓶子的情况下将水挤 出来。
4.教师适时提示:把两根吸管插入装有半瓶水的塑料瓶中,一根 插到水面以下,另一根在水面以上,再用橡皮泥封住瓶口。通
过在水面以上的吸管向瓶中不断地吹气,水就会被挤出来。
5.继续小组活动,学生根据提示试一试、玩一玩,然后说一说对 “空气占据空间”这一概念的认识。
通过拓展游戏,让学生对 “空气能占据空间”这一 概念有更深的认识。
板书设计
空气能占据空间吗
不会湿 杯内有空气
会湿 水进入杯子
教科版 (2017)三年级上册5.观测风优秀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教科版 (2017)三年级上册<a href="/kx/tb_c161533_t8/?tag_id=27" target="_blank">5.观测风优秀教案设计</a>,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聚焦,探索,研讨,拓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三年级上册2.认识气温计精品第2课时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三年级上册<a href="/kx/tb_c161527_t8/?tag_id=27" target="_blank">2.认识气温计精品第2课时教案</a>,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聚焦,探索,研讨,拓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科版 (2017)四年级上册2.用气球驱动小车优秀第2课时教案: 这是一份教科版 (2017)四年级上册<a href="/kx/tb_c161632_t8/?tag_id=27" target="_blank">2.用气球驱动小车优秀第2课时教案</a>,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聚焦,探索,研讨,拓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