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土壤的形成精品达标测试
展开一、土壤及成土因素
1.土壤
(1)含义: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2)作用:土壤为植物光合作用提供并协调水分、养分、温度、空气等营养条件,是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
2.成土因素
二、土壤剖面
1.概念:从地面垂直向下的土壤纵断面,由一些形态特征各异的、大致与地面平行展布的土层所构成。
2.土层类型
(2023下·福建福州·高一校联考期末)某校的地理学习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到郊区进行了红壤的野外观测调研,撰写了土壤与自然要素关系的报告。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发现:红壤的有机质含量非常低,导致这一结果的基本因素是( )
A.人类活动B.气候C.地形D.成土母质
2.红壤的肥力、疏松程度和酸碱度不利于农作物高产,为了实现当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农民可采取的改良措施有( )
①大力推广秸秆还田②增施熟石灰③掺沙④大量施用化肥
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
【答案】1.B 2.D
【解析】1.影响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因素有:植被的枯枝落叶,气温、降水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红壤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地区,当地是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淋溶作用强,不利于有机质积累,所以导致红壤的有机质含量低的基本因素是气候,B正确,人类活动、地形、成土母质不是影响土壤有机质的基本因素,ACD错误。故选B。
2. 红壤的有机质含量低,肥力低,土质黏重,呈酸性,所以改良的措施大力推广秸秆还田,可以补充有机质,同时提高土壤肥力,①正确;增施熟石灰,可以中和酸性,平衡酸碱度,改良土壤,②正确;同时也可以掺砂子改良土质黏重的问题,方便耕作,③正确;大量施用化肥,会导致土壤板结,④错误,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023·江苏·高一学业考试)平潭岛位于福建省东部海域,岛上某林区的土壤为红壤,水土流失严重,土壤中的磷严重缺乏。该岛年降水量900—2100mm,但淡水资源短缺,自然植被稀疏。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3.对比东北平原的黑土,该林区红壤的特点是( )
A.土质较为疏松B.有机质含量高C.淋溶作用较强D.土壤的碱性强
4.岛上自然植被稀疏的原因有( )
A.气候寒冷B.降水稀少C.蒸发旺盛D.土层深厚
【答案】3.C 4.C
【解析】3.红壤的黏粒含量很高,质地黏重,其土壤风化度高,呈强酸性,有机质养分贫瘠,A、B、D错误;平潭岛位于福建省东部海域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量丰富,淋溶作用较强,C正确。故选C。
4.平潭岛位于福建省东部海域,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温较高,A错误。该岛年降水量900—2100mm,降水较多,B错误。由材料可知,平潭岛降水丰沛但淡水资源短缺。平潭岛位于福建省东部海域,纬度低,气温高,多大风,蒸发旺盛,因而淡水短缺导致自然植被稀疏,C正确;材料显示,该地水土流失严重,因此土层较薄,且土层深厚应利于植物生长,D错误。故选C。
(2023下·海南·高一学业考试)2020年2月28日下午,在快手APP上,一场别开生面的线上海南农产品产销对接会拉开帷幕。五个产区“政府代表+网红”连线直播,带观众走进田头看好货。乐东县副县长林振康带着快手主播走到瓜棚里,说瓜、挑瓜、切瓜,非常熟练。东方市副市长黄永红在镜头前卖力推介,说起东方芒果的优点滔滔不绝,不输专业主播。乐东蜜瓜、昌江圣女果、东方芒果、三亚芒果、万宁菠萝先后登场,吸引了一大波粉丝关注,纷纷发弹幕点赞。
5.海南众多优质水果的生长得益于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据此推断海南省的植被类型是( )
A.热带雨林B.常绿阔叶林C.落叶阔叶林D.亚寒带针叶林
6.植被的生长离不来土壤,下列对海南土壤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土壤有机质累积少B.土壤有机质累积大
C.土壤的黏粒比重低D.土壤的形成速度慢
【答案】5.A 6.A
【解析】5.根据材料可知,海南众多优质水果中有芒果、菠萝等热带水果,海南纬度低,水热条件十分优越,植被类型是热带(季)雨林,A正确,BCD错误,故选A。
6.根据上题可知,海南的植被类型为热带(季)雨林,养分循环旺盛,有机质主要集中在地上植物体内,土壤有机质累积少,A正确,B错误;海南水热条件好,成土速度快,土壤的土质比较黏重,黏粒比重高,CD错误。故选A。
(2023上·高一单元测试)读耕作土壤剖面图,完成下列小题。
7.图中②层为( )
A.腐殖质层B.淋溶层C.犁底层D.耕作层
8.关于图中①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土质疏松,有机质比例高,颜色较暗
B.土层紧实,颜色较浅,具有保肥保水作用
C.由疏松的风化碎屑物组成
D.以分解和半分解的有机质为主
9.下列常见几种土壤的特点叙述正确的是( )
A.红壤发育在温带落叶阔叶林下,表层有机质含量高,自然肥力较高
B.黑土是在草甸草原植被下发育,具有深厚而肥沃黑土层的土壤
C.黑钙土发育在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下,腐殖质少,质地较黏重,肥力较低
D.棕壤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和草原植被下发育的暗黑色土壤
【答案】7.C 8.A 9.B
【解析】7.耕作土壤剖面从上到下分为耕作层、犁底层和自然土层三部分。①为耕作层,②为犁底层,腐殖质层、淋溶层属于自然土壤剖面的构成。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
8.图中①层为耕作层,其特点是土质疏松,有机质比例高,颜色较暗。故A正确,②层为犁底层,土层紧实,颜色较浅,具有保肥保水作用,B错误;由疏松的风化碎屑物组成是母质层,C错误;森林土壤剖面中的有机层是以分解和半分解的有机质为主,D错误。故选A。
9.红壤是在热带和亚热带南部湿润和高温环境下发育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在2%以下,肥力较低,A错误;黑土是温带半湿润地区草原草甸植被下发育的具深厚腐殖质层的黑色土壤,B正确;黑钙土发育于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地区草甸草原和草原植被下的土壤,C错误;棕壤是指棕色森林土,暖温带湿润气候区落叶阔叶林和针叶、阔叶混交林下发育的,D错误。故选B。
(2023上·河南·高三校联考阶段练习)土壤质地是土壤中各级土粒含量的相对比例及其所表现出的土壤砂粘性质,一般分为砂土、壤土、粘土3种类型。河北平原是华北平原内位于黄河以北的地区,其低洼地带、河道地带及冲积扇平原等分布着不同类型的土壤,各质地土壤类型区域分布规律明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河北平原低洼地带、河道地带及冲积扇平原分布的土壤分别是( )
A.砂土、壤土、粘土B.壤土、粘土、砂土
C.粘土、砂土、壤土D.粘土、壤土、砂土
11.造成河北平原各质地土壤类型区域分布规律明显的主导因素是( )
A.成土母质B.气候C.生物D.人类活动
【答案】10.C 11.A
【解析】10.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粘土质地粘重,主要分布在地势低洼处,故河北平原低洼地带主要分布的是粘土,AB错误;砂土的砂粒含量大,土壤颗粒间孔隙大,且质地疏松,但肥力较低,最可能分布在河道地带;壤土的性质则介于砂土与粘土之间,其耕性和肥力较好,故其最可能分布在冲积扇平原,C正确,D错误。故选C。
11.岩石的风化产物是土壤发育的物质基础,岩石经过风化变成成土母质,成土母质是矿物质的主要来源。由于河北平原各沉积环境的差异,导致其成土母质差异大,故造成河北平原各质地土壤类型区域分布规律明显,A正确;河北平原的气候、 生物、人类活动差异较小,BCD错误。故选A。
(2023上·江西宜春·高一江西省宜丰中学校考阶段练习)小海坨山地处北京市延庆区西北部,海拔2199米,属于半湿润的温带气候区。从山麓随海拔升高,植被类型呈现森林、灌丛、草甸的变化。小海坨山森林地带所对应的土壤类型为褐土。下图示意自然环境要素在土壤形成中的作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推断小海坨山森林植被的主要特点( )
A.有茎花、板根现象B.可能为樟树、桦树
C.树冠浑圆、四季常青D.叶片呈纸质、宽而薄
13.小海坨山褐土分布区域( )
A.淋溶作用强,土壤贫瘠B.可通过增施熟石灰进行改良
C.枯枝落叶多,土壤有机质分解较慢D.是在人类长期开发利用过程中形成的
【答案】12.D 13.C
【解析】12.根据材料中小海坨山的地理位置可知,该处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森林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叶片呈纸质、宽而薄,D正确;茎花、板根、树冠浑圆、四季常青是热带雨林植被的特征,AC错误;樟树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树种,B错误。综上所述,本题选D。
13.小海坨山褐土分布于温带季风气候区,降水较少、淋溶作用不强,土壤较肥沃,A错误;熟石灰是碱性,可以中和亚热带酸性土壤从而实现土壤改良,褐土呈中性(表层)至微碱性(心底土层)反应,无需熟石灰中和,B错误;小海坨山植被类型为温带落叶阔叶林,秋冬季节落叶,枯枝落叶数量多,但由于纬度较高、温度较低,土壤有机质分解速度较慢,C正确;褐土是自然环境要素综合作用形成的自然土壤,D错误。综上所述,本题选C。
(2023上·河南商丘·高三商丘市实验中学校联考阶段练习)华西雨屏区位于四川盆地向青藏高原过渡地带,降水丰富。以该区紫色土坡耕地(玉米)为对照,可发现退耕20年后柳杉纯林、柳杉一光皮桦混交林、慈竹林和茶园土壤pH值发生变化,酸性增加。图为华西雨屏区植被恢复后紫色土酸化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4.华西雨屏区土壤酸化最严重的人工林是( )
A.慈竹林B.茶园C.混交林D.柳杉纯林
15.华西雨屏区植被恢复进程中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最显著的土层是( )
A.0~10厘米B.20~30厘米C.30~40厘米D.40~50厘米
16.华西雨屏区土壤酸化带来的影响可能有( )
A.植被吸收养分加速B.土壤保肥能力下降
C.土壤微生物活性提高D.农作物产量和品质提升
【答案】14.D 15.A 16.B
【解析】14.如果pH值大于7以上就属于碱性的,小于7以下的就属于酸性的。图中柳杉纯林PH值最低,是土壤酸化最严重的人工林,D正确,ABC错。故选D。
15.据图可知,凋落物分解形成腐殖质,腐殖质主要分布在0-10cm层次,因此华西雨屏区植被恢复进程中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最显著的土层是0-10厘米,A正确。其他层次提升不如0-10厘米显著,BCD错误。故选A。
16.土壤酸化会导致土壤中养分发生化学变化,粘性增大,土壤板结现象加重,板结的土壤会使作物根系伸展困难,不利于植被吸收养分,A错;结合图中信息,土壤酸化,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减小,对盐基阳离子和 NH4+ 的吸持能力减弱,土壤保肥能力减小,B正确;土壤酸化,改变了土壤微生物适宜的微生态环境,分解有机质的主要微生物类群受到抑制,C错;综上所述,土壤酸化导致植被吸收养分减少,土壤保肥能力下降,农作物产量和品质下降,D错。故本题选B。
(2023上·高一课前预习)土壤剖面指从地面垂直向下的土壤纵剖面,由一些形态特征各异的、大致成水平展布的土层所构成。读自然土壤结构剖面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上表字母序号代表土壤由上向下层数,例如C代表土壤第三层
17.图中C层是( )
A.腐殖质层B.淋溶层C.淀积层D.母质层
18.图中D层的特点是( )
A.颜色较深,呈灰黑色或黑色B.矿物质淋失,含量较小,颜色较浅
C.质地黏重、紧实,呈棕色或红棕色D.由疏松的风化碎屑物质组成
【答案】17.B 18.C
【解析】17.自然土壤从剖面自上而下依次是有机层、腐殖质层、淋溶层、淀积层、母质层、母岩层。CDEF分别对应后四层即淋溶层、淀积层、母质层、母岩层,B正确,ABC错误,故选B。
18.图中D层是淀积层。淀积层由于上层土壤淋失的物质在此沉淀、积累,因此,质地黏重、紧实呈棕色或红棕色,C正确;腐殖质层颜色较深,呈灰黑色或黑色,A错误;淋溶层矿物质淋失,含量较小,颜色较浅,B错误;母质层由疏松的风化碎屑物质组成,D错误。故选C。
(2023上·辽宁·高三校联考阶段练习)科尔沁沙地位于我国北方典型的农牧交错带,近年来土地沙漠化出现整体逆转的趋势。研究表明,植物群落的演替与土壤养分密切相关,植被恢复对土壤具有改良效应。图示意不同恢复年限草地植物不同生活型物种占群落总物种百分比。完成下面小题。
19.随着退化沙地的恢复,该地( )
A.多年生植物数量持续增加B.地上生物量呈波动上升
C.一年生或二年生生物量减少D.固沙先锋植物先增后减
20.植被恢复对该地土壤的改良效应表现为( )
①减少地表侵蚀②增强土壤生物活动③增加土壤干燥度④促进有机质的转化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答案】19.D 20.D
【解析】19.随着沙地恢复年限的增加,多年生植物在沙地恢复稳定后其数量将保持稳定,植物种类增加,而非数量持续增加,A错误;在地表水缺乏的地区,植被早期地下生物量先于地上生物量增加,地上生物量的总趋势应为稳定增加直至生态系统逐渐稳定,B错误;据图可知,一年生或二年生植物种类所占比重减少,但不一定是数量、生物量减少,C错误;沙质草地退化植被恢复之初,固沙先锋植物生长,当裸沙地表被固定后,植物种子被截存并在适宜的条件下萌发生长,植物开始由一年生或二年生物种向多年生物种演替,D正确。故选D。
20.植被恢复对土壤的改良效应主要表现为土壤有机质含量、含水量、土壤种子库、土壤微生物量和多样性会随植被恢复而增加,植被恢复会吸引土壤动物聚集,促进其觅食、掘穴活动,可能增加对地表的侵蚀,改善土壤结构和性质,同时土壤微生物和土壤动物活动增加,进而促进土壤中有机质的转化、分解与供应,提高土壤养分利用率,②④正确,①错误;增加土壤干燥度不利于土壤改良,③错误。故选D。
(2023上·河南·高三校联考阶段练习)雷州半岛徐闻县是我国著名的“菠萝之乡”,尤其是曲界镇龙门村的菠萝,甜度高,清脆口。当地果农说他们村有外人不知道的“宝藏”,在砖红色土壤下面是黢黑的泥土。专家考证该地在数万年前因火山喷发形成了小而圆形的火山口湖,后淤积成陆地。完成下面小题。
21.果农说的外人不知道的“宝藏”是( )
A.砖红壤B.泥炭C.黑土D.火山灰
22.黢黑的泥土的特点是( )
A.黏性大,含水量丰富B.黏性大,含水量少C.黏性小,含水量丰富D.黏性小,含水量少
23.该地砖红色土壤的形成基础主要是( )
A.花岗岩;全年高温多雨B.玄武岩;全年高温,干湿季分明
C.花岗岩:全年高温,干湿季分明D.玄武岩;全年高温多雨
【答案】21.B 22.A 23.B
【解析】21.从材料信息可知,外人不知道的“宝藏”是指地下的土壤,砖红色土壤应该是砖红壤,当地地带性土壤为砖红壤,所以“宝藏”不应该是砖红壤,A项错误;黑土是温带湿润草原形成的土壤,该地为热带季风气候,排除黑土,C项错误;在古火山口的凹陷中蓄水成湖,湖里的动植物残骸大量沉积,经微生物分解,形成了黑色或暗褐色的泥炭,湖中的主要物质不是火山灰,B项正确,D项错误。故选B项。
22.数万年前火山喷发形成的火山口,凹陷蓄水成湖,湖里的动植物残骸大量沉积,经微生物分解,形成了黑色或暗褐色的泥炭层,且上面有砖红色土壤覆盖,黏性大,含水量丰富,A正确,BCD错误。故选A项。
23.砖红色土壤应该是砖红壤,结合数万年前的火山喷发,说明当地土壤是在玄武岩(火山喷出岩)基础上形成的,排除AC;该地为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干湿季分明,B正确,D错误。故选B项。
24.(2023上·全国·高一专题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土壤是环境各要素综合作用的产物。区域差异显著。下图示意我国土壤类型分布。
(1)说明丙地几乎没有发育成熟的土壤的原因。
(2)比较甲、乙两地土壤肥力差异,并分别说明原因。
(3)目前甲地在利用中存在土壤肥力降低的问题,试列出可以有效提高该地土壤肥力的措施。
【答案】(1)丙地位于青藏高原,气候寒冷干燥,植被稀少,生物活跃程度较差,因此几乎没有发育成熟的土壤。
(2)甲地土壤肥沃。夏季植物生长茂盛,增加有机质来源;冬季寒冷干燥,微生物分解有机质缓慢。乙地土壤不肥沃。气温较高,微生物活动活跃;水分较多,淋溶作用较强。
(3)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种植绿肥作物(增肥作物);实行休耕、轮作;适当施用化肥等。
因素
作用
成土母质
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土壤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其粒度与土壤质地关系密切,其化学成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土壤中的化学元素和养分
气候
直接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和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与强度。温度、降水和风对土壤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
生物
土壤有机质的来源,也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
地形
①在山区,随着地势的升高,土壤的组成成分和理化性质均发生显著的垂直分化。
②在陡峭的山坡上,土层较薄;在平坦的地方,土层深厚
时间
在适宜的气候条件下,发育的时间越长,土壤就越成熟
人类活动
①积极影响:能培育出肥沃、高产的耕作土壤。
②消极影响:会导致土壤退化
类型
图示
特征
有机层
土壤表层的植物残体堆积层,以分解和半分解的有机质为主
腐殖质层
土壤腐殖质积累而形成的暗色土层,呈灰黑色或黑色
淋溶层
由于淋溶作用使得物质迁移和损失的土层,有机质含量低,色泽较淡
淀积层
常与淋溶层相伴存在,是土壤物质沉淀、积累的层次
母质层
土壤形成发育的原始物质基础
为疏松的风化碎屑物质
母岩层
为坚硬的岩石
C
D
E
F
高中第二节 土壤的形成优秀练习: 这是一份高中<a href="/dl/tb_c4004403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二节 土壤的形成优秀练习</a>,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土壤及成土因素,土壤剖面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土壤的形成练习: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a href="/dl/tb_c4004403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二节 土壤的形成练习</a>,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巩固,能力提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土壤的形成优秀一课一练: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土壤的形成优秀一课一练,文件包含52土壤的形成解析版docx、52土壤的形成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