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土壤的形成教案设计
展开地理实践力:通过野外观察、挖掘土壤剖面和采集土壤标本,培养学生在野外动手和观测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综合思维:通过视频和材料,能够简要分析土壤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如成土母质、生物、气候、地貌等和人类活动等要素间的相互作用对成土过程的影响,培养要素综合和时空综合的思维能力。
区域认知:通过对土壤的观察学习,有利于学生深入认识区域特征;观察不同区域的土壤景观,认识区域差异性,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
人地协调观:通过学习土壤的形成与功能,发现家乡土壤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土壤保护措施;意识到土壤的形成过程的不易以及土壤保护的重要性,培养人地协调观。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土壤的剖面特征的描述,成土因素的分析
教学难点:土壤的形成因素分析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教学环节一:课前野外考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前期准备:
1、野外考察前进行集中培训(包括安全培训),公布行程安排并分发相关资料,确定分组、分工安排(挖掘土壤剖面、土样采集、拍照、视频录制、后期视频剪辑加工及PPT制作),布置查阅资料的预习工作。
2、确定土壤考察路线:
3、准备土壤考察工具:铁锄、土铲、油灰刀、卷尺、采样盒、标签等。
预习土壤知识,查阅资料了解土壤知识及地理工具的使用;动手使用工具挖掘土壤剖面,从土壤颜色、质地等方面观察土壤各剖面的土层特点;观察土壤剖面同时观察土壤出现的问题;选点进行土壤采样并带回,录制考察视频
活动意图说明:通过课前材料的搜集和野外考察实践,学生对所学内容印象更加深刻,为课堂教学打好基础,做好铺垫。
教学环节二 :课堂教学
情境导入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展示衡阳市金甲岭萝卜的文字材料和图片
材料:金甲岭位于衡阳市珠晖区茶山坳镇,当地出产的萝卜和加工的鸡萝卜享誉全国,并于2018年获得农业部颁发的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称号。金甲岭当地的黄沙泥,钾、氮元素含量高,在这种黄沙泥种植出的萝卜表面光滑无须,肉质洁白、脆爽味甜,营养价值高。
设问: 根据材料,说出影响金甲岭萝卜品质的
主要因素。
阅读文字材料和观看金甲岭萝卜图片。思考并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说明:利用土壤相关的乡土素材创设情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一、土壤的观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承转】好土壤才有好萝卜,那么土壤是什么?我们该怎样观察认识土壤呢?为了更直观更深入地认识土壤,我们地理小组在野外进行了实地考察。
展示:土壤野外考察照片。
探究活动一:观察土壤(物质组成、颜色、质地)
实验步骤:把一块土壤置于装水的水杯中,观察水中现象,静置片刻,再观察杯中土壤现象。
1、观察实验和土壤标本,推测土壤的物质组成
2、观察土壤标本和图片,说出土壤的颜色
3、触摸土壤,感受土壤的质地,思考不同质地土壤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思考:
1、土壤的肥力只取决于有机质的含量吗?如不是,还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播放《中国的五色土》视频
2、观看《中国的五色土》视频,说出影响中国各地土壤颜色的主要因素。
探究活动二:土壤(红壤)的剖面观察
展示:衡南一中附近红壤剖面图。插播学生直播视频,让学生说出该土壤剖面的特征。
展示观察土壤剖面的方法。
探究活动三:红壤的特征
展示材料
材料一:几天前,老师冒雨踩点(土壤野外考察)的过程中,路面泥泞,皮鞋上沾满了红色的泥土。这几天连续放晴,发现原来泥泞的路面变得坚硬硌脚。
材料二:红壤上生长着很多喜酸性土壤的植物,如:油茶树、马尾松、杉树、杜鹃和竹子等。而要在红土地上种植粮食和蔬菜,则要增施大量有机肥。
设问:从材料中,我们能得出红壤具有哪些特点?
根据土壤标本和图片,说出什么是土壤。
学生观察实验、触摸土壤并推测土壤的物质组成。思考影响土壤肥力的因素。
学生观察并说出土壤的颜色。观看视频短片,说出影响中国各地土壤颜色的因素。
学生触摸土壤,感受土壤的质地,说出不同质地土壤的特征。
阅读地理教材P125—126,观察学校附近的红壤剖面图,说出该土壤剖面的特征。
学生阅读材料,归纳红壤的特征。
活动意图说明:通过学生直观的触觉、视觉加深对土壤概念的认识。观察校园附近土壤剖面,学会观察土壤剖面的方法,锻炼学生口头表达能。
二、土壤的形成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承转】那么,红壤的这些特点是怎样形成的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
探究活动四:红壤的形成和变化
展示材料
材料一:红壤是重要的土壤资源,常在第四纪红色黏土、砂页岩、花岗岩等富铁铝的成土母质上发育,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土壤质地黏重,成土母质中氧化铁含量高,发育的土壤呈红色。
材料二:播放学生录制的野外考察带来的视频。
设问:
1、 根据材料一,说出成土母质是如何影响土壤性质的。
2、分析红壤土层厚度大但土壤肥力低的原因。
3、分析地形因素是如何影响土壤厚度和质地的。
4、说出水稻土的形成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展示本堂课的知识框架:
阅读教材和材料、观看视频。根据材料、野外观察学习搜集到的信息,围绕红壤的形成因素进行小组讨论
,学生代表发言。
活动意图说明:土壤的形成是漫长而抽象的,此环节使学生理解土壤的形成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培养学生地理综合思维。
课后思考:土壤的问题和保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承转】合理的人类活动促进了土壤的发育,提高了土壤的肥力,但是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也造成了土壤的退化。在野外考察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这一点,如材料所示,课后大家结合材料为土壤的保护献言献策,下节课期待大家的真知灼见。
展示材料:
材料一:在考察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不少红壤分布区由于修路,建房等工程建设,植被遭到破坏,水土流失较严重,基岩裸露,出现了“红色荒漠”。
材料二:我们发现部分农田土壤板结越来越严重,有的农田农药瓶,塑料薄膜等垃圾夹杂在土壤中。而更多的是不少耕地无人耕种和管理,千百年来辛苦培育的优质土壤,现今面临着不断退化的危险。“民以食为天,食以土为本”,土壤的质量关系到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土壤、耕地的保护已经刻不容缓。
1、阅读材料,结合自己所见所闻,列举土壤存在的问题。
2、为了保护珍贵的土壤资源,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阅读材料,结合野外实践所见,思考。
活动意图说明:为下节课做好铺垫,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地协调观。
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五章 地球上的植被与土壤第二节 土壤的形成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a href="/dl/tb_c4004403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五章 地球上的植被与土壤第二节 土壤的形成教学设计</a>,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土壤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土壤教案,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新课导入,新课讲解,合作探究一,课后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土壤的形成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土壤的形成教案,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