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人教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导学案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部编版语文三上17《古诗三首》第1课时 导学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部编版语文三上17《古诗三首》第1课时 导学案设计,共2页。
导学案设计17 古诗三首课题古诗三首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认识“亦、宜”等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抹、磨”,会写“断、楚”等13个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默写《望天门山》。3.能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4.通过诵读、解读、悟读古诗,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默写《望天门山》。2.通过诵读、解读、悟读古诗,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课前准备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2.搜集有关长江、西湖、洞庭湖的图片、资料、相关经典诗句,查找作者的相关资料。(师生)3.朗读古诗,自学生字。(学生)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教学提示一、回忆诗文,导入新课(用时:2分钟)1.引导学生背诵课前搜集的描写祖国山河的诗句。2.了解诗人李白。3.揭示诗题,理解题目的意思。1.结合课前搜集的诗句进行背诵展示。2.根据搜集的资料,介绍诗人李白,并互相补充。3.齐读诗题,结合注释理解题目。 在介绍诗人资料时,教师根据学生搜集的资料给予肯定或者适当补充,古诗背景以课件的形式出示给学生,同时简单介绍美景。二、合作探究,学习古诗(用时:13分钟)1.引导学生朗读古诗。(1)引导学生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2)检查朗读情况,相机纠正字音,提示:“中”是多音字,在诗中读zhōnɡ。(3)教师范读,学生评议。(4)学生自由练读,读出节奏。(5)指名读。2.引导学生小组合作交流理解诗意。(1)说说诗中都描写了哪些景物。(2)课件出示:天门、楚江、孤帆、日。引导学生结合字词和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试着画一画诗中描绘的景物。(3)想一想:这么壮美的景色,诗人是在什么地方看到的呢?你是怎么知道的?(4)引导学生交流:“相对出”是什么意思?青山为什么能出来呢?生活中你有过这种感受吗?(5)朗读感悟:诗人用字多么精妙哇!一个“出”字把山给写活了。这青山仿佛是在迎接自己一样,诗人的心情怎样呢?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1.自由读古诗。(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2)同桌互相读一读。重点读好“中”的字音。(3)认真听教师范读,听清节奏。(4)朗读诗句:齐读、个别读、小组赛读,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5)大声朗读诗句。2.小组交流理解诗意:结合注释、利用工具书理解字义,并在组内交流古诗的大意,最后在全班交流诗意。(1)小组里交流、圈画诗中描写的景物。(2)结合诗句的意思,展开丰富的想象,把自己想象到的画面说给全班同学听,再动笔画一画诗中描绘的景物。(3)交流:从“两岸青山相对出”中看出诗人是在船上看到这壮观的景色的。(4)交流:①在语境中理解“相对出”的意思。②理解:船随着激流前行,诗人望着前方,迎面的天门山扑入眼帘,又向后移去,好像是出来迎接自己一样。感觉不是船在动,而是青山在逐渐靠近自己。③交流自己在生活中,坐在高速行驶的车辆上看到眼前的景物向后移的情景。(5)在朗读中品味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3.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1.理解诗句时,不要求学生字字对译,能够用自己的话说出大概意思即可。2.学生在想象画面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字词、结合古诗插图来进行想象。3.教师要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式读,让学生在朗读中理解内容,想象画面,读出天门山的壮观景象,在朗读中感悟古诗的意境美。4.指导学生背诵时,也可播放视频或音乐,增强气势,学生可通过图文对照,想象画面,背诵积累。也可以小组为单位组织朗读比赛,在活动中背诵积累。三、运用方法,再学古诗(用时:12分钟)1.揭示诗题。2.解释诗题。3.课件出示作者苏轼及写作背景。4.自由诵读,初读感悟。5.指名读,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识记多音字“抹”,读出节奏和停顿。6.理解诗意。(1)自学。(2)小组交流。(3)全班汇报,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并体会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7.指导朗读。1.齐读诗题。2.根据字面说说诗题的意思。3.交流并汇报课前搜集的有关苏轼的资料。4.自由读,再读给同桌听。5.大声读给全班同学听。6.(1)结合注释自学古诗。(2)小组里进行交流,说一说自己读懂了什么,哪些地方还不明白。(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对诗句的理解。在此基础上体会诗人的情感。7.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读出西湖的美,读出对西湖的喜爱之情。1.在解释诗题时,如果学生说不出来,教师可适当提示每个字、词的意思,再连起来理解。2.学生介绍相关资料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当补充,尤其是写作背景。3.理解诗句意思时,引导学生注意诗句中运用的修辞方法。4.想象画面时,可以出示课件让学生直观感受美景。四、趣味背诵,丰富积累(用时:3分钟)1.引导背诵两首古诗。2.引导学生吟诵这两首古诗。(1)教师示范,模仿古人吟诵古诗。(2)课件出示这两首古诗的音频,引导学生唱读古诗。1.(1)独立背诵。(2)小组合作背。(3)小组里的成员采用接龙的形式进行比赛。2.(1)模仿教师吟诵古诗。(2)和教师学唱古诗。1.背诵时根据实际情况,注意梯度训练,激发学生背诵的兴趣。2.模仿老师吟诵或唱读古诗时,不必要求过高,学生只要了解古诗的诵读方法即可。五、巩固认字,提高书写(用时:10分钟)1.出示生字卡片进行检查。断、楚、至、孤、帆、饮、初。2.指导学生观察,总结书写要点。3.教师示范,重点指导:断、楚。4.指导学生进行书写练习。5.投影展示进行评价。1.认读生字,口头给生字组词。2.观察字形,说一说生字在书写时需要注意的地方。3.观察教师的示范,掌握书写要点。4.练习书写生字,把字写正确、美观。5.对同学写的生字进行合理的评价,进一步掌握书写方法。1.教师要强调生字的书写要点,根据实际情况示范学生认为书写有困难的生字。2.提醒学生注意正确的书写姿势。
导学案设计17 古诗三首课题古诗三首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认识“亦、宜”等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抹、磨”,会写“断、楚”等13个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默写《望天门山》。3.能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4.通过诵读、解读、悟读古诗,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默写《望天门山》。2.通过诵读、解读、悟读古诗,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课前准备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2.搜集有关长江、西湖、洞庭湖的图片、资料、相关经典诗句,查找作者的相关资料。(师生)3.朗读古诗,自学生字。(学生)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教学提示一、回忆诗文,导入新课(用时:2分钟)1.引导学生背诵课前搜集的描写祖国山河的诗句。2.了解诗人李白。3.揭示诗题,理解题目的意思。1.结合课前搜集的诗句进行背诵展示。2.根据搜集的资料,介绍诗人李白,并互相补充。3.齐读诗题,结合注释理解题目。 在介绍诗人资料时,教师根据学生搜集的资料给予肯定或者适当补充,古诗背景以课件的形式出示给学生,同时简单介绍美景。二、合作探究,学习古诗(用时:13分钟)1.引导学生朗读古诗。(1)引导学生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2)检查朗读情况,相机纠正字音,提示:“中”是多音字,在诗中读zhōnɡ。(3)教师范读,学生评议。(4)学生自由练读,读出节奏。(5)指名读。2.引导学生小组合作交流理解诗意。(1)说说诗中都描写了哪些景物。(2)课件出示:天门、楚江、孤帆、日。引导学生结合字词和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试着画一画诗中描绘的景物。(3)想一想:这么壮美的景色,诗人是在什么地方看到的呢?你是怎么知道的?(4)引导学生交流:“相对出”是什么意思?青山为什么能出来呢?生活中你有过这种感受吗?(5)朗读感悟:诗人用字多么精妙哇!一个“出”字把山给写活了。这青山仿佛是在迎接自己一样,诗人的心情怎样呢?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1.自由读古诗。(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2)同桌互相读一读。重点读好“中”的字音。(3)认真听教师范读,听清节奏。(4)朗读诗句:齐读、个别读、小组赛读,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5)大声朗读诗句。2.小组交流理解诗意:结合注释、利用工具书理解字义,并在组内交流古诗的大意,最后在全班交流诗意。(1)小组里交流、圈画诗中描写的景物。(2)结合诗句的意思,展开丰富的想象,把自己想象到的画面说给全班同学听,再动笔画一画诗中描绘的景物。(3)交流:从“两岸青山相对出”中看出诗人是在船上看到这壮观的景色的。(4)交流:①在语境中理解“相对出”的意思。②理解:船随着激流前行,诗人望着前方,迎面的天门山扑入眼帘,又向后移去,好像是出来迎接自己一样。感觉不是船在动,而是青山在逐渐靠近自己。③交流自己在生活中,坐在高速行驶的车辆上看到眼前的景物向后移的情景。(5)在朗读中品味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3.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1.理解诗句时,不要求学生字字对译,能够用自己的话说出大概意思即可。2.学生在想象画面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字词、结合古诗插图来进行想象。3.教师要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式读,让学生在朗读中理解内容,想象画面,读出天门山的壮观景象,在朗读中感悟古诗的意境美。4.指导学生背诵时,也可播放视频或音乐,增强气势,学生可通过图文对照,想象画面,背诵积累。也可以小组为单位组织朗读比赛,在活动中背诵积累。三、运用方法,再学古诗(用时:12分钟)1.揭示诗题。2.解释诗题。3.课件出示作者苏轼及写作背景。4.自由诵读,初读感悟。5.指名读,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识记多音字“抹”,读出节奏和停顿。6.理解诗意。(1)自学。(2)小组交流。(3)全班汇报,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并体会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7.指导朗读。1.齐读诗题。2.根据字面说说诗题的意思。3.交流并汇报课前搜集的有关苏轼的资料。4.自由读,再读给同桌听。5.大声读给全班同学听。6.(1)结合注释自学古诗。(2)小组里进行交流,说一说自己读懂了什么,哪些地方还不明白。(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对诗句的理解。在此基础上体会诗人的情感。7.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读出西湖的美,读出对西湖的喜爱之情。1.在解释诗题时,如果学生说不出来,教师可适当提示每个字、词的意思,再连起来理解。2.学生介绍相关资料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当补充,尤其是写作背景。3.理解诗句意思时,引导学生注意诗句中运用的修辞方法。4.想象画面时,可以出示课件让学生直观感受美景。四、趣味背诵,丰富积累(用时:3分钟)1.引导背诵两首古诗。2.引导学生吟诵这两首古诗。(1)教师示范,模仿古人吟诵古诗。(2)课件出示这两首古诗的音频,引导学生唱读古诗。1.(1)独立背诵。(2)小组合作背。(3)小组里的成员采用接龙的形式进行比赛。2.(1)模仿教师吟诵古诗。(2)和教师学唱古诗。1.背诵时根据实际情况,注意梯度训练,激发学生背诵的兴趣。2.模仿老师吟诵或唱读古诗时,不必要求过高,学生只要了解古诗的诵读方法即可。五、巩固认字,提高书写(用时:10分钟)1.出示生字卡片进行检查。断、楚、至、孤、帆、饮、初。2.指导学生观察,总结书写要点。3.教师示范,重点指导:断、楚。4.指导学生进行书写练习。5.投影展示进行评价。1.认读生字,口头给生字组词。2.观察字形,说一说生字在书写时需要注意的地方。3.观察教师的示范,掌握书写要点。4.练习书写生字,把字写正确、美观。5.对同学写的生字进行合理的评价,进一步掌握书写方法。1.教师要强调生字的书写要点,根据实际情况示范学生认为书写有困难的生字。2.提醒学生注意正确的书写姿势。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