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1.1.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随堂检测题 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1.1.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随堂检测题     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第1页
    1.1.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随堂检测题     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第2页
    1.1.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随堂检测题     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第3页
    还剩1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化学人教版 (2019)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同步达标检测题

    展开

    这是一份化学人教版 (2019)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同步达标检测题,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1.分类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A.电解质:、硫酸、MgO、
    B.碱性氧化物:CaO、CuO、、
    C.混合物:澄清石灰水、纯净矿泉水、小苏打
    D.化合物:冰水混合物、烧碱、盐酸、石膏
    2.“心得安”是治疗心脏病的药物,其结构简式为它属于
    A.无机物B.有机物C.单质D.混合物
    3.新型冠状病毒可通过气溶胶传播,气溶胶属于胶体的一种。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依据丁达尔效应可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与浊液
    B.胶体的本质特征是具有丁达尔效应
    C.雾是气溶胶,在阳光下可观察到丁达尔效应
    D.溶液中溶质粒子的运动有规律,胶体中分散质粒子的运动无规律
    4.当光束通过下列物质时,不会出现丁达尔效应的是
    A.有色玻璃B.云、雾C.胶体D.酒精溶液
    5.下列过程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水凝成冰B.煤炭燃烧C.干冰升华D.沙里淘金
    6.下列物质属于酸性氧化物的是( )
    A.COB.SiO2C.H2O2D.MgO
    7.下列关于胶体说法错误的是
    A.向饱和的溶液中滴加溶液可得到胶体
    B.胶体和其它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的大小
    C.胶体可按照分散剂的不同分为液溶胶、气溶胶、固溶胶
    D.用激光笔照射胶体和溶液,胶体可观察到丁达尔效应
    8.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第一次为一种名为“钴酞菁”的分子(直径为)恢复了磁性,其结构和性质与人体内的血红素及植物体内的叶绿素非常相似。下列关于“钴酞菁”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钴酞菁”分子在水中形成的分散系属于乳浊液
    B.“钴酞菁”分子不能透过滤纸
    C.“钴酞菁”分子在水中形成的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D.“钴酞菁”分子分散在水中所形成的分散系带正电
    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有
    ①分散质粒子直径介于之间的分散系称为胶体
    ②盐中不可能只含非金属元素
    ③只由一种分子组成的物质一定为纯净物,组成混合物的元素可能只一种
    ④与水反应生成酸的氧化物就是酸性氧化物
    ⑤化学变化不能实现一种原子变成另一种原子
    ⑥“水乳交融,火上浇油”前者包含物理变化,而后者包含化学变化
    A.2个B.3个C.4个D.5个
    10.利用饱和FeCl3溶液与H2O反应制得的胶体的胶团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Fe(OH)3胶体带正电荷
    B.胶体粒子的直径介于1~100 nm之间
    C.FeCl3溶液、Fe(OH)3胶体与Fe(OH)3沉淀的本质区别是有没有丁达尔效应
    D.在U形管中注入Fe(OH)3胶体,插入石墨电极通电(U形管上方用少量导电液使电极与胶体分开,避免胶体粒子与电极直接接触),阳极周围颜色加深
    11.在下列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子的直径最大的是
    A.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B.硫酸铜溶液
    C.葡萄糖溶液D.有色玻璃
    12.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A.AB.BC.CD.D
    13.下列有关物质分类或归类正确的一组是
    ①液氯、干冰、磁性氧化铁均为化合物 ②盐酸、普通玻璃均为混合物
    ③明矾、小苏打、烧碱均为电解质 ④乙醇溶液、稀豆浆、雾均为胶体
    ⑤、、均为钠盐 ⑥氧化铝为两性氧化物
    ⑦、均为电解质 ⑧、均为酸性氧化物
    A.①②⑦B.②③⑥C.②③⑦D.③④⑥
    14.下列各组物质所属类型全部正确的是
    A.碱性氧化物:Na2O Na2O2 Al2O3
    B.酸性氧化物:CO SiO2 SO2
    C.盐:NH4NO3 KAl(SO4)2 KHSO4
    D.碱:NaOH(烧碱) Na2CO3(纯碱) Na2S(臭碱)
    15.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一种元素可能形成两种或多种不同的单质
    B.单质的种数一定多于元素的种数
    C.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
    D.只含碳元素的物质在氧气中燃烧只能生成一种物质
    16.“纳米材料”是指粒子直径在几纳米到几十纳米的材料。如将“纳米材料”分散到液体分散剂中,所得混合物具有的性质是
    A.不能透过滤纸B.不稳定、很快会分层
    C.能透过半透膜D.有丁达尔效应产生
    17.下列各组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
    A.AB.BC.CD.D
    18.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
    A.AB.BC.CD.D
    1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气溶胶是一种以气体为分散剂的分散系,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多在纳米级别
    B.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首飞成功,“胖五”的助推剂为液氧和煤油,二者均为纯净物
    C.ECMO人工肺利用了半透膜的原理,血浆与氧气均不能通过半透膜
    D.“过雨天晴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描述的是汝窑的典型特征,其颜色来自于氧化铁
    20.将物质分门别类,更有利于物质的研究。下列有关物质分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烧碱、纯碱均属于碱
    B.漂白粉与漂白液均为混合物
    C.H2SO4、NaOH、BaSO4均属于强电解质
    D.HClO、HNO3均具有氧化性,都是氧化性酸
    21.下列有关物质分类或归类中,正确的是
    A.混合物:水玻璃、漂白粉、冰水混合物
    B.化合物:CaCl2、NaOH、HD
    C.电解质:明矾、石膏、盐酸
    D.同素异形体:C60、金刚石、石墨
    22.小明有定期复习以往笔记的好习惯,复习胶体时,笔记如下,其中错误的是
    A.明矾净水利用了胶体的吸附性
    B.三角洲的形成与胶体的聚沉有关
    C.实验室制得的Fe(OH)3胶体可以用如图装置进行净化提纯
    D.Fe(OH)3胶体的制备原理:FeCl3+3H2O=Fe(OH)3↓+3HCl
    23.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是
    A.AB.BC.CD.D
    2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氢氧化铁胶体能用于净水
    B.氯气有毒,但可用于药物的合成
    C.碳酸钠常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D.Na2O2 可用作漂白剂
    25.某同学在实验室进行如图所示实验,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X中的浓溶液滴入沸水中可得到Z中液体
    B.X中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C.用过滤和渗析的方法,可将Z中液体分离提纯
    D.Y中反应离子方程式:3CaCO3+2Fe3++3H2O=2Fe(OH)3(胶体)+3CO2↑+3Ca2+
    二、填空题
    26.下列三组物质中,均有一种物质的类别与其他三种不同。
    ①MgO、Na2O、SO2、CuO;
    ②HCl、H2O、H2SO4、HNO3;
    ③NaOH、NaCl、KOH、Ba(OH)2
    这三种物质依次是(填化学式):A ;B ;C 。
    27.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按照下面的实验方法制备氢氧化铁胶体:首先用洁净的烧杯取少量蒸馏水,用酒精灯加热至沸腾,向烧杯中逐滴滴加饱和FeCl3溶液,继续煮沸至液体呈透明的红褐色。FeCl3+3H2OFe(OH)3(胶体)+3HCl
    (1)氢氧化铁胶体中粒子直径大小的范围是 nm。
    (2)你认为可以用什么方法判断胶体的制备是否成功? 。
    (3)净化氢氧化铁胶体的方法 。
    28.将饱和的Fe Cl3溶液逐滴滴入沸水中,液体变为红褐色 :
    (1)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将其装入U形管内,用石墨棒做电极,接通直流电源,通电一段时间后发现阴极附近颜色 ,这表明 ,这种现象称为 。
    (3)向其中逐滴加入过量稀硫酸,现象是 ;原因是 。


    氢氧化铁胶团结构示意图
    氢氧化铁胶团结构式



    碱性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
    A
    硫酸
    纯碱
    食盐
    氧化镁

    B
    醋酸
    烧碱
    石灰石
    生石灰
    干冰
    C
    硝酸
    熟石灰
    硫酸铜
    一氧化碳
    二氧化碳
    D
    乙醇
    氢氧化钾
    氯化铜
    氨气
    氧化钠
    非电解质
    电解质



    氧化物
    A.
    氯气
    氢氧化钠
    二氧化碳
    苏打
    食盐

    B.
    酒精
    食盐水
    碳酸
    纯碱
    明矾
    水晶
    C.
    二氧化碳
    氯化钠
    硫酸
    火碱
    小苏打
    生石灰
    D.
    酒精

    盐酸
    熟石灰
    石灰石
    氧化铁
    选项



    碱性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
    A
    B
    C
    D
    选项
    实验设计
    实验目的
    A
    在热的NaOH溶液中滴入饱和溶液
    制备胶体
    B
    将通入溶液
    验证的漂白性
    C
    向含少量的溶液中加入适量粉末,加热、搅拌并过滤
    除去溶液中少量的
    D
    将的溶液滴入溶液至不再有沉淀产生,再滴加的溶液
    比较与溶度积的大小
    参考答案:
    1.A
    【详解】A.、硫酸、的水溶液都能导电, 熔融状态的MgO能导电,所以、硫酸、MgO、都是电解质,故A正确;
    B.是酸性氧化物,故B错误;
    C.小苏打是碳酸氢钠,属于纯净物,故C错误;
    D.盐酸是氯化氢的水溶液,盐酸是混合物,故D错误;
    选A。
    2.B
    【详解】该物质为C、H、O、N四种元素组成的有机化合物,为纯净物,故答案为B。
    3.C
    【详解】A.不同分散系是以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来划分的而不是丁达尔效应,A错误;
    B.胶体的本质特征是其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在1~100nm之间,B错误;
    C.雾是一种气溶胶,属于胶体,因此在阳光下可观察到丁达尔效应,C正确;
    D.溶液中溶质粒子的运动也是无规律的,D错误;
    答案选C。
    4.D
    【详解】有色玻璃、云、雾、胶体都是胶体,会出现丁达尔效应,酒精溶液是溶液,不会出现丁达尔效应,故选D。
    5.B
    【详解】A.水凝成冰,状态发生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A不符合;
    B.煤炭燃烧,状态发生变化的同时有二氧化碳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符合;
    C .干冰升华,状态发生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C不符合;
    D.沙里淘金,利用沙子和金的密度差淘洗分离出金子,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D不符合;
    答案选B。
    6.B
    【分析】酸性氧化物是能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碱性氧化物是能跟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详解】A.CO不能跟碱反应,所以CO不是酸性氧化物,故A不选;
    B. SiO2能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SiO2+2OH-=SiO32-+H2O,所以SiO2是酸性氧化物,故B选;
    C. H2O2是二元弱酸,不是酸性氧化物,故C不选;
    D. MgO能跟酸反应生成盐和水:MgO +2H+=Mg2++H2O,所以MgO是碱性氧化物,故D不选。
    故选B。
    【点睛】氧化物按性质可分为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性、两性氧化物、过氧化物、不成盐氧化物等。CO属于不成盐氧化物,SiO2、CO2、SO2、SO3等都是酸性氧化物,MgO、CuO、Na2O等都是碱性氧化物,Al2O3是两性氧化物。H2O2属于过氧化物。
    7.A
    【详解】A.向饱和的溶液中滴加溶液可得到沉淀,A错误;
    B.分散系之间的最本质区别就是分散质粒子的大小,B正确;
    C.分散剂有气液固,故胶体可按照分散剂不同分为液溶胶、气溶胶、固溶胶,C正确;
    D.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所以胶体可观察到丁达尔效应,硫酸铜溶液不是胶体,不会产生丁达尔效应,D正确;
    答案选A。
    8.C
    【详解】A.钴酞菁”的分子直径为1.3nm,形成的分散系属于胶体分散系,故A错误;
    B.“钴酞菁”分子小于滤纸的缝隙,大于半透膜的缝隙,所以能透过滤纸,但不能透过半透膜,故B错误;
    C.钴酞菁”的分子在水中形成的分散系属于胶体分散系,具有胶体的性质,如产生丁达尔现象等,故C正确;
    D.“钴酞菁”分子分散在水中所形成的分散系为胶体,胶体不显电性,呈电中性,故D错误;
    故选:C。
    9.A
    【详解】①根据胶体的定义可知:分散质粒子直径介于1~100nm之间的分散系称为胶体,①正确;
    ②盐中可能只含非金属元素,如NH4Cl属于盐,只含有非金属元素,②错误;
    ③纯净物是仅有一种微粒构成的物质,组成混合物的元素可能只一种,如O2、O3混合在一起,该物质中仅含有O一种元素,③正确;
    ④与水反应生成酸的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NO2与H2O反应,除产生HNO3外,还产生NO,NO2不是酸性氧化物,④错误;
    ⑤化学变化是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反应过程中元素的种类不变,因此不能实现一种原子变成另一种原子,⑤正确;
    ⑥“水乳交融,火上浇油”前者没有新的物质生成,包含物理变化,而后者是物质燃烧,发生的是化学变化,⑥正确;
    可见说法错误的是②④,故合理选项是A。
    10.B
    【详解】A.结合胶团结构可知,Fe(OH)3胶体不带电,但氢氧化铁胶粒因能吸附带正电荷的离子而带正电荷,A项错误;
    B.按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将分散系分成浊液、胶体和溶液,胶体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在1~100nm之间,B项正确;
    C.FeCl3溶液、Fe(OH)3胶体与Fe(OH)3沉淀的本质区别是粒子的直径,C项错误;
    D.氢氧化铁胶粒带正电荷,在氢氧化铁胶体中插入石墨电极通电,氢氧化铁胶粒向阴极移动,阴极周围颜色加深,D项错误;
    答案选B。
    11.A
    【详解】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顺序是乳浊液或悬浊液>胶体>溶液。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属于悬浊液, 硫酸铜溶液、葡萄糖溶液属于溶液,有色玻璃属于胶体,故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中分散质粒子的直径最大。故答案为A。
    12.B
    【分析】溶于水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是酸;溶于水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是碱;由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与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是盐;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是酸性氧化物;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是是酸性氧化物,据此解答。
    【详解】A.纯碱是碳酸钠,属于盐类;冰是水,既不是酸性氧化物也不是碱性氧化物,A项错误;
    B.根据分析中的定义可知,所有物质分类正确,B项正确;
    C.一氧化碳既不是酸性氧化物也不是碱性氧化物,C项错误;
    D.乙醇是有机物,不是酸;氨气是氢化物,不是碱性氧化物;氧化钠属于碱性氧化物,D项错误;
    故选B。
    13.B
    【详解】液氯为单质,错误;
    盐酸为氯化氢的水的混合物、水玻璃为硅酸钠的水溶液,故均混合物,正确;
    明矾、小苏打为盐,烧碱为碱,均为电解质,正确;
    乙醇溶液是乙醇的水溶液,不是胶体,错误;
    均为钠盐,是氧化物,不是盐,错误;
    氧化铝是两性氧化物,正确;
    溶于水生成碳酸电离出阴阳离子能导电,不是本身电离出的阴阳离子,故不是电解质,错误;
    不是酸性氧化物,错误。
    故正确的为,故答案选B。
    14.C
    【详解】A.Na2O2 和酸反应放出氧气,Na2O2属于过氧化物,Al2O3和强酸、强碱都能反应,Al2O3是两性氧化物,故A错误;
    B. CO和酸、碱都不能反应,CO是不成盐氧化物,故B错误;
    C.NH4NO3 KAl(SO4)2 KHSO4都能电离出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阴离子,都属于盐,故C正确;
    D.NaOH属于碱, Na2CO3、Na2S属于盐,故D错误;
    选C。
    15.D
    【详解】A、一种元素可以形成多种单质,例如氧气、臭氧都是由氧元素组成,A正确;
    B、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单质,例如金刚石、石墨、碳60等,所以单质的种数一定多于元素的种数,B正确;
    C、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如氧气、臭氧,C正确;
    D、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D错误;
    答案选D。
    16.D
    【分析】将“纳米材料”分散到液体分散剂中,所得混合物属于胶体。
    【详解】A.胶粒直径小于滤纸的孔隙直径,所以胶体能透过滤纸,A不正确;
    B.胶体是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具有介稳性,不会很快分层,B不正确;
    C.胶体中胶粒直径大于半透膜孔隙直径,不能透过半透膜,C不正确;
    D.胶粒直径介于浊液和溶液中粒子直径之间,能对光发生散射,能产生丁达尔效应,D正确;
    故选D。
    17.C
    【详解】A、氯气是单质,既不是电解质又不是非电解质;二氧化碳是酸性氧化物;苏打是碳酸钠,属于盐;故A错误;
    B、食盐水是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又不是非电解质;纯碱是碳酸钠,属于盐,故B错误;
    C、二氧化碳属于非电解质;氯化钠水溶液能导电,氯化钠属于电解质;硫酸属于酸;火碱是氢氧化钠,属于碱;小苏打是碳酸氢钠,属于盐;生石灰是氧化钙,属于氧化物,故C正确;
    D、铝是单质,既不是电解质又不是非电解质,故D错误。
    选C。
    18.D
    【详解】A.是盐,是碱,是酸性氧化物,故A错误;
    B.不是酸性氧化物,故B错误;
    C.是不成盐氧化物,不是酸性氧化物,故C错误;
    D.是碱,是酸,是盐,是碱性氧化物,是酸性氧化物,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19.A
    【详解】A.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100nm之间的分散系是胶体,气溶胶是一种以气体为分散剂的分散系,大多在纳米级别,故A正确;
    B.煤油是混合物,故B错误;
    C. ECMO人工肺利用了半透膜的原理,血浆是胶体,不能通过半透膜,但氧气不是胶体,能透过半透膜,故C错误;
    D. “过雨天晴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描述的是汝窑的典型特征,其颜色是青色的,而氧化铁是红色的,故D错误;
    故选:A。
    20.A
    【详解】A.纯碱是碳酸钠,属于盐,A错误;
    B.漂白粉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钙和次氯酸钙,是混合物,漂白液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和次氯酸钠,是混合物,B正确;
    C.H2SO4、NaOH、BaSO4在水溶液中都能完全电离,都是强电解质,C正确;
    D.HClO、HNO3都有强氧化性,属于氧化性酸,D正确;
    故选A。
    21.D
    【详解】A.冰水混合物中仅有H2O一种微粒,属于纯净物,A错误;
    B.HD是由两种不同的H原子构成的单质,不是化合物,B错误;
    C.盐酸是HCl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不是化合物,因此不属于电解质,C错误;
    D.C60、金刚石、石墨是C元素的不同性质的单质,它们互为同素异形体,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D。
    22.D
    【详解】A.明矾溶于水形成氢氧化铝胶体,胶体具有很大的表面积,具有吸附性,故A正确;
    B.三角洲位于大江大河的入海口,携带泥沙的河水中含有胶体粒子,遇到海水中的电解质会因电荷中和而聚沉,故B正确;
    C.胶体粒子不能透过半透膜,溶质粒子能透过,则实验室制得的Fe(OH)3胶体可以用题图装置进行净化提纯,故C正确;
    D.Fe(OH)3胶体的制备是沸水中滴加FeCl3溶液,水解生成的胶体并没有形成沉淀,正确的是FeCl3+3H2O Fe(OH)3(胶体)+3HCl,故D错误;
    答案D。
    23.C
    【详解】A.氢氧化铁胶体:在沸水中加入饱和氯化铁溶液,加热至液体呈红褐色为止,氯化铁和NaOH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而不能制备氢氧化铁胶体,选项A错误;
    B.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能被强氧化剂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而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该反应中二氧化硫体现还原性,选项B错误;
    C.水解溶液显酸性,,在加热搅拌的条件下加入碳酸镁,水解吸热,加热搅拌的条件促进水解,碳酸镁和氢离子反应生成镁离子和,使三价铁离子的水解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使三价铁离子变成氢氧化铁沉淀除去,同时实现将杂质转化为纯净物,选项C正确;
    D.浓度商大于溶度积时产生沉淀,将的溶液滴入溶液至不再有沉淀产生,再滴加的溶液,碳酸根离子和钡离子的浓度商大于其溶度积导致硫酸钡转化为碳酸钡,不能比较溶度积大小,选项D错误;
    答案选C。
    【点睛】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评价,为高频考点,涉及物质制备、物质性质、除杂、溶度积大小比较等知识点,明确实验原理及物质性质是解本题关键,注意二氧化硫漂白性和还原性区别,易错选项是D。
    24.C
    【详解】A.氢氧化铁胶体表面积大,吸附力强,能够吸附水中固体小颗粒使之形成沉淀,因此能用于净水,A正确;
    B.氯气是有毒气体,但氯气能够与其它物质发生反应产生对于疾病治疗有作用的物质,因此可用于药物的合成,B正确;
    C.碳酸钠水溶液碱性强,因此不能用于治疗胃酸过多,C错误;
    D.Na2O2具有强氧化性,能够将有色物质氧化变为无色,因此可用作漂白剂,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C。
    25.B
    【详解】A.X中的氯化铁浓溶液滴入沸水中可得到氢氧化铁胶体,A正确;
    B.X中分散系是氯化铁溶液,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B错误;
    C.用过滤的方法,可以将Z中的固体与液体分离,利用渗析法可以净化提纯氢氧化铁胶体,C正确;
    D.CaCO3能与H+结合生成CO2和H2O,促进Fe3+的水解,D正确;
    答案选B。
    26. SO2 H2O NaCl
    【详解】①SO2是酸性氧化物,MgO、Na2O、CuO是碱性氧化物,MgO、Na2O、SO2、CuO中不同类的是SO2;
    ②H2O呈中性,HCl、H2SO4、HNO3都是酸,溶液呈酸性,HCl、H2O、H2SO4、HNO3中不同类的是H2O;
    ③NaCl是盐, NaOH、KOH、Ba(OH)2是碱,NaOH、NaCl、KOH、Ba(OH)2中不同类的是NaCl。
    27.(1)1~100nm
    (2)丁达尔效应
    (3)渗析
    【解析】(1)
    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的范围是1~100nm的分散系称为胶体,故氢氧化铁胶体中粒子直径大小的范围是1~100nm。
    (2)
    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可用来区别胶体和溶液,制备成功则有丁达尔效应。
    (3)
    氢氧化铁胶体不能透过半透膜,溶液可以,所有可用渗析的方法净化氢氧化铁胶体。
    28. FeCl3+3H2OFe(OH)3(胶体)+3HCl 加深 Fe(OH)3胶粒带正电 电泳 先出现红褐色沉淀,随后沉淀逐渐溶解,溶液呈棕黄色 先出现胶体的聚沉现象,随后Fe(OH)3与稀硫酸发生复分解反应而溶解
    【分析】(1)将饱和Fe Cl3溶液逐滴滴入沸水中生成氢氧化铁胶体;
    (2))胶体粒子带电荷,能发生电泳;
    (3))胶体遇电解质溶液发生聚沉现象,氢氧化铁沉淀能硫酸反应生成可溶性硫酸铁和水;
    【详解】(1)将饱和Fe Cl3溶液逐滴滴入沸水中,继续加热,得到红褐色的液体为氢氧化铁胶体,反应方程式是FeCl3+3H2OFe(OH)3(胶体)+3HCl;
    (2)异种电荷相互吸引,通电一段时间后发现阴极附近颜色加深,氢氧化铁胶粒移向阴极,说明Fe(OH)3胶粒带正电,这种现象称为电泳;
    (3)胶体遇电解质溶液发生聚沉现象,氢氧化铁沉淀能硫酸反应生成可溶性硫酸铁和水,向氢氧化铁胶体中逐滴加入过量稀硫酸,先出现胶体的聚沉现象,随后Fe(OH)3与稀硫酸发生复分解反应而溶解,现象是先出现红褐色沉淀,随后沉淀逐渐溶解,溶液呈棕黄色。

    相关试卷

    化学选择性必修1第一节 反应热综合训练题:

    这是一份化学选择性必修1第一节 反应热综合训练题,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课后作业题: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课后作业题,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课后测评: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课后测评,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