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五下《清贫》教学设计 教案 0 次下载
- 五下《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设计 教案 0 次下载
- 五下《军神》(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案 0 次下载
- 五下清贫教案 教案 0 次下载
- 五下“ 形形色色的人”习作教学设计 教案 0 次下载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
展开1.进一步明确律诗特点,通过停顿、韵脚的把握,读出诗歌的节奏和韵律。背诵诗歌。
2.通过借助注释、学习单,展开想象等方式,在自主、合作探究 中读懂诗歌,理解诗人“喜 ”从何 来、在何处、往何方的情感历程。
3. 借助背景资料了解杜甫生平,拓展相关诗句,充分感受诗人对国家、故土深沉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借助注释、学习单,展开想象等方式,在自主、合作探究 中读懂诗歌,理解诗人“喜 ”从何 来、在何处、往何方的情感历程。
2. 借助背景资料了解杜甫生平,拓展相关诗句,充分感受诗人对国家、故土深沉的热爱之情。
教学流程
一、回顾已学,初读古诗
1.导入:王昌龄笔下的报国情怀是将士们征战沙场立下的壮志——“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 兰终不还”;陆游的爱国深情则是秋夜将晓出篱门时的无尽悲 叹——“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 师又一年 ”;而杜甫与国家、与故土的休戚与共则在这首诗中得到 了最大程度的体现。
2. 出示《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谁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这首诗?
3.指名读,随机指导。
关注字音:读正确“裳”,结合图片理解古时衣服上曰“衣”、下 曰“裳”。
关注古今异义词:类似的词在诗中还有多个,如“涕泪 ”指眼泪,“妻子”指妻子和孩子,“青春” 指美好的春天。
关注音律:这是一首七言律 诗 ,律诗在音韵上有着严格的要 求。(显红各联末字)读一读,发现 了什么?(都押 ang 韵)ang 韵让整首诗读起来显得通畅、昂扬。
师生合作读诗,感受节奏、韵律。
二、把握大意,凸显情感
1.出示地图。同学们已经预习 了这首诗 ,谁能借助地图说一说 这首律诗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身在剑门关外的杜甫听闻朝廷 军队收复了河南、河北。)
诗歌的哪些地方也提到了这 些信息?(诗题、首句)
2. 当时杜甫避乱梓州,忽然听 说官军得胜的消息 , 内心无比 的——开心、高兴、激动、喜悦。 (展示预习单上答案) 这样的喜悦、兴奋之情在心头积聚、翻滚, 再也按捺不住。
三、建构话题,举一反三
1. 共学首联: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1)哪处细节让我们感受到诗人的喜悦?(涕泪满衣裳)哪个字最能体现诗人的喜悦程度?(满)
(2)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当时的情景。
(3)为何听到战乱结束的消息,诗人会激动得泪满衣裳?(学生交流后播放“安史之乱”的视 频)用一个词概括诗人一家的生活状况。(艰难困苦、颠沛流离、穷困潦倒)
(4 )谁能读出诗人此时的心情?(点评重点:“忽”,强调意外之喜;“满”,包含无尽心酸、苦楚。)
(5)小结学法:刚才我们是怎 样学诗的?(梳理如图)
2.小组合作,选联自学。
提供学习资源单 ,根据需要 选择使用。
3.分组汇报,跟进点拨。
(1)颔联: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①交流细节。
从“愁何在 ”体会家人的喜: 苦尽甘来。
从“漫卷”体会诗人的喜:书是 诗人最珍爱的物品 ,如今却毫不在意地卷起,喜得忘乎所以。
从“狂”字体会到诗人高兴到 了极点,快要发疯了。
②描述画面。
在学生口头描述的基础上结合学习资源一进行细节描写:官军收复失地的喜讯传来 ,杜甫一 家笑逐颜开。只见
③展示朗读,交流点评。齐读。
(2)颈联: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①交流细节。
从“放歌”“纵酒”等行为体会 诗人的喜悦。
从“白日 ”“青春”看出诗人的喜悦:阳光灿烂,春光明媚,心情 就更加愉快了。
从“好 ”字体会诗人的喜:诗人年事已高,一直盼着回到家乡,这次终于可以实现了。
②描述画面。
预设:
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杜甫一 边唱着歌一边喝着酒回故乡去。
山花烂漫的春光里,杜甫带着 家人回故乡。他笑眯眯地喝着酒,一杯又一杯,还时不时地高声歌唱。
③感情诵读。
理解意象 :古典诗歌中 的 “酒 ”可不一般,往往蕴含着诗人浓郁的情感。引读诗句,体会其他诗人的酒中情。
杜甫的酒中又有怎样的情? (快乐、幸福、愉悦、激动……)
感情朗读:在美好的时光里 放歌纵酒,怎一个“喜”字了得。请 大家读。
(3)尾联: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
①交流细节。
从“即”“便”等词语体会诗人 的喜:诗人想要即刻出发回归故乡。
从“从”“穿”“下”“向”等词语 体会诗人的喜:似乎一下子就可 以从四川回到洛阳。
②描述画面。
预设:我们仿佛看到诗人坐 着小船,唱着歌,喝着酒,没过多 久就回到了洛阳。
追问:这些地点是否很近?路 途是否好走?
结合学习资源三交流,体会归途的漫长、艰险。
③感情诵读,读出归心似箭。
4.深情诵读,体会内心。
(1 )从点点细节中感受到了 诗人的心潮喷涌。谁能读好这样 的心情?(指名读、领读、配乐读。)
(2)背诵古诗。
四、悲喜对比,理解诗人
1.这首诗被誉为杜甫生平“第 一快诗 ”。这个“快 ”是快乐的意思,这是为何?来看诗人在“安史之乱”中创作的其他诗篇。
出示《春望》《月夜忆舍弟》。 边读边想,可以从哪些字、句中体 会到诗人的情感?
交流:“恨”的是国破家残、身体衰败;“悲”的是流落他乡、骨肉分离。
2.结合草书书法再读全诗,体 会张扬狂放的“喜”。
3.真如杜甫所愿,从此回归故 里,安居乐业了吗?再来看杜甫在 “安史之乱”结束六年后写的这首 《登岳阳楼》,关注最后四句:亲朋 无一字 ,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 北,凭轩涕泗流。
4.再看当初的“喜”,这个“喜” 又带上了怎样的情感?(喜中带着 悲痛、无奈、遗憾)
5.总结:这首诗以深沉的家国 情怀、真切的内心刻画打动人们 的心灵。杜甫一生用笔记录史实, 书写情意,被尊称为“诗圣”。
学习资源二:酒中情
酒的历史几乎与人类文化史同时开 始。人们开心时喝酒,忧愁时喝酒,痛苦时 也喝酒……酒已成为人们表达感情的一 个重要载体,出现在众多的文学作品中。 1.开心之酒: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李 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2.畅快之酒: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 古愁。(李白《将进酒》)
3.豪爽之酒: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 少年。(王维《少年行四首》)
4. 温馨之酒: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白居易《问刘十九》)
5.热情之酒: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 鸡豚。(陆游《游山西村》)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a href="/yw/tb_c4025965_t8/?tag_id=27" target="_blank">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及反思</a>,共7页。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a href="/yw/tb_c4025965_t8/?tag_id=27" target="_blank">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设计</a>,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寻“喜”意象感悟诗情,探寻喜悦背后的原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a href="/yw/tb_c4025965_t8/?tag_id=27" target="_blank">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a>,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解题,知背景,初读古诗,解决字词,再读古诗,感知诗意,细读,悟诗情,找共同点,总结提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