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五下红楼春趣教学设计 教案 0 次下载
- 五下《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教案 0 次下载
- 五下《军神》教学设计 教案 0 次下载
- 五下《清贫》教学设计 教案 0 次下载
- 五下《清贫》教案 教案 0 次下载
语文五年级下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
展开1.学习4个生字,会写“涕、巫”2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借助注释、地图等读懂古诗的意思,横向叠加“喜”的意象,感受诗人的喜悦心情。
3.通过古诗的学习,感受诗人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
1.借助注释、地图等读懂古诗的意思,横向叠加“喜”的意象,感受诗人的喜悦心情。
2.通过古诗的学习,感受诗人的爱国情怀。
教学过程:
一、释其题:走近杜甫,了解背景
师:同学们好!知道今天我们学习什么内容吗?生:学习一首唐诗。
师:说到唐诗,你觉得唐代哪位诗人最有名?生:李白和杜甫。
师:的确是这样,他们被称为中国古代诗坛的双子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杜甫的一首诗,哪位同学说一说你了解的杜甫?
(学生回答,谈了杜甫的诗歌、杜甫的别名,教者相机补充有关古人别称的知识,并出示了杜甫的简介)
师:杜甫的诗歌沉郁顿挫,旋律悲壮,但有一首诗例外,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这首古诗。(板书课题)
生:(齐读)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教者通过将题目拆分为“闻”“官军”“河南”“河北”这四个部分,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将题目的含义说具体、说准确,从而明确了题目的意思是诗人听到朝廷的军队收复了黄河南北两岸的喜讯)
二、诵其声:初读古诗,字词正音
师:我们学习古诗词已经有几年的经验了。谁来说一说如何学习古诗?
生:首先要熟读古诗,然后了解诗歌的意思。生:还要知道作者创作诗歌的时代背景。
生:还要仔细看课文中的注释和插图。
生:还可以结合诗人的同时期作品,或者同类的古诗比较学习。
师:你的学习更深入。同学们讲得都很好,接下来大家自由朗读这首诗。(出示朗读要求:1.读准字音;2.注意诗歌的节奏)
师:同学们读书声音越来越小了,哪位同学来读一读?(生读)
师:谁来说说这位同学哪里读得有问题?(生答)
师:问题还不少呢!说明同学们听得很认真。下面老师来范读一遍,看看你自己哪里读得不对。
(教者范读之后,学生主动纠正了读错的字音,如“裳”,“妻子”的“子”和“还”,师生在纠正读音的基础上还对“裳”“妻子”的古今义进行了对比、阐释,使得学生既读准了音,也理解了古今不同的“意”)
三、解其意:疏通诗句,再现画面
师:学习古诗,在读准读通的基础上,还得理解诗意,下面同学们分为四组,每一组讨论一句,注意字词及诗句的意思,想一想诗句描绘的画面,重点讨论有分歧的和不懂的地方。
师:第一组同学把你们的理解和大家交流一下。
生:第一句的意思是剑外传来收复蓟北的消息,刚
刚听到,我的泪水就流满衣裳。师:哪位同学还有补充?
生:第一句出现了两个地名。注释里写道“剑外:指作者所在的蜀地。蓟北:泛指唐朝蓟州北部地区,当时是叛军盘踞的地方。”
师:看,这就是一位会学习的同学。我们读书的时候,不要忽略文后的注释!
师:接下来请第二组同学来说一说。
生:第二句的意思是回过头来再看妻子和孩子们,平日的忧愁早已跑走了,我慢慢地卷起诗书,高兴得要发疯了。
师:“漫卷”是慢慢卷的意思吗?谁有不同意见?
生:不是慢慢的意思,我觉得是漫不经心的意思,因为诗人听到军队收复了故乡的喜讯。
生:我觉得不是漫不经心,而是胡乱地收拾书籍。
生:杜甫喜欢读书写诗,他一定很爱惜书,不会胡乱地收拾。
生:虽然他很爱惜书,但是诗句中说他“喜欲狂”,所以诗人才会匆匆忙忙地收拾书籍。
师:讨论得很有意思。安史之乱使杜甫流落他乡八年,怎么能不着急呢!
师:第三组来说说你们组交流的情况。
生:第三句的意思是白日里我大声歌唱,尽情地喝酒,美好的春天正好陪伴着我返回家乡。
师:哪几个词语我们需要关注?
生:放歌是大声唱歌的意思,纵酒是尽情地喝酒。生:白日指的是白天、晴天。
生:“青春”在古诗中意思是“美好的春天”,现在的意思是“青年时期”。
师:同学们读一读这两句诗,再说说它的含义。(生朗读诗句,说诗意)
师:请第四组同学说说最后两句诗的意思。
生:第四句的意思是我要立刻动身从巴峡乘船顺流而下,穿过巫峡,直达湖北襄阳,然后再北上回故乡洛阳。
师:你发现这两句诗有什么特殊之处吗?生:这一句里有四个地名。
师:你真会观察,请你把诗中的八个地名画出来,说说它们所在的省份。
(教者出示了杜甫的返乡示意图,并相机揭示诗中涉及的地名,学生带着喜悦和急切的心情齐读古诗)
四、悟其情:反复诵读,感悟喜意
师:通过反复朗读这首诗,你感觉作者的心情怎样?请用一个词来表达杜甫的心情。古代诗词大多数都会有诗眼,诗眼就是最能够表达这首诗歌情感的字或者词语,你认为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
生:我觉得是“喜”字。
师:是的,明代的王嗣奭曾经评价这首诗“句句有喜悦意,一气流注”,你能说一下原因吗?
生:因为诗人又唱歌又喝酒,还可以回自己的老家,当然是开心的,喜悦的,所以是“喜”字。
师:同意的请举手!(有一位同学没有举手)师:你为什么不举手?
生:古诗中有“涕泪满衣裳”,还有“愁”,我觉得作者有点伤心。
师:你读诗很细致,也很会思考。咱们再听听其他同学的意见。
生:我认为这里的“涕泪满衣裳”是喜悦的泪水,不是伤心的泪水。
师: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生:喜极而泣。(一喜)
生:“何在”的意思是忧愁不在了。
师:愁不在了。你从哪里还可以看出喜?生:我从“忽传”看出了喜。
师:你用一个带“喜”字的词来说。生:喜从天降。(二喜)
师:厉害!好一个喜从天降。公元763年的春天,这应该是杜甫一生中最难忘、最温暖的一个春天。在这个春天,杜甫听到了官军收复蓟北的消息;在这个春天,杜甫即将结束漂泊他乡的生活;在这个春天,他马上就要返回日夜思念的故乡。让我们试着把这种“狂喜”的感受读出来。
师:诗中还有哪些体现杜甫“喜”的言行呢?生:漫卷诗书。
师:用一个带“喜”字的词来形容。生:欣喜若狂。(三喜)
师:我们来一起读读这句诗,注意读出诗人“喜欲狂”的心情,还要注意停顿和音量,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
师:你知道杜甫写这首诗的时候多大吗?生:不知道,反正年龄应该很大。
师:当年杜甫已经52岁了,在古代52岁是很大的年纪了。作为一位白发苍苍、身体瘦弱的老人,他适合大声唱歌、纵酒狂饮吗?
生:(齐声)不适合。
生:我体会出了喜形于色。(四喜)生:我体会出了喜不自禁。(五喜)
生:我从“即从、穿、便下、向”这些词语中体会出诗人归心似箭,说明他渴望早一点回到家乡。
师:请你用一个词说。生:喜归故里。(六喜)
师:那你来读一读最后两句诗。
生: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师:你为什么第一句读得快些,第二句读得慢些?
生:因为前面一句写的是作者急切想回家,所以要快点;后面一句是快到家了,所以慢一些。
师:大家学着这位同学,带着喜悦的感情一起来读一遍,注意节奏和音量。(生读)
师:在作者的心中,故乡洛阳仿佛就在眼前,所以他才说——
生: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师:在作者的心中,亲人好友仿佛就在眼前,所以他才说——
生: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师:在作者的心中,美景仿佛就在眼前,所以他才说——
生: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师:诗人真切地描写了自己的神情、动作和心理,全诗酣畅淋漓,奔涌直泻,转折自然,充满真情。请同学们体会诗人当时的心情,练习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
师:大家都认为这首诗表达了杜甫“欣喜若狂”的情感,你们确定吗?
生:(齐声)确定。
师:可是问题来了,为什么作者偏偏在诗句中写到了“泪”和“愁”呢?(板书:泪)
PPT出示哭泣和泪水的诗句:
天边老人归未得,日暮东临大江哭。——《天边行》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
都人回面向北啼,日夜更望官军至。——《悲陈陶》
(生齐读诗句,明确诗句中的泪是与亲人别离的泪水、面临国破家亡的泪水、盼望官兵收复失地的泪水)
师:诗中不仅有泪水,还有忧愁。“却看妻子愁何在”难道仅仅是妻子和孩子忧愁吗?诗人自己也一直在忧愁。(板书:愁)
PPT出示忧愁的诗句: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九度附书向洛阳,十年骨肉无消息。——《天边行》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岁暮》
(生齐读诗句,明确了诗人是为衣食而愁,为居无定所而愁、为骨肉分离而愁、为报国无门而愁,教者总结了诗人的泪与愁随着官军收复了河南河北都随风而去,擦去了板书的“泪”“愁”二字)
师:作者心中只留下——生:狂喜。
师:让我们带着这份狂喜,再来读读这首诗。
师:想一想,诗人只是在为自己感到高兴吗?还能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生:我还体会到了爱国之情。
生:我体会到了杜甫听到官军收复失地的消息,心情十分愉快,因为他可以从此结束颠沛流离的生活,人民也可以免受战乱之苦。
师:是啊!安史之乱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杜甫早就盼望能早日结束战争,所以他在诗句中说过“都人回面向北啼,日夜更望官军至”。
PPT出示:公元763年,唐军收复了黄河南北的大片土地,安史之乱终于平息了。当时杜甫避乱寄居梓州(今四川省三台县),听到安史之乱被平定的喜讯,不禁欣喜若狂,他一改过去“沉郁顿挫”的诗风,以轻快活泼、爽朗奔放的语言,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所以清代的浦起龙认为这首诗为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
师:漂泊流浪八年的杜甫,终于可以回故乡了,让我们读出这首快诗的喜悦和急切吧!
品其人:想象写话,铭记诗圣
师:快诗是什么意思?
生:愉快的诗。生:快乐的诗。生:喜悦的诗。
师:是的。战火绵延八年的安史之乱终于结束了,杜甫这位流离失所、饥寒交迫的诗人,终于可以回家了。假如诗人杜甫回到阔别已久的家乡,会是怎样的场景呢?会是怎样的一幅画面呢?展开你的想象,用一两句话把你想到的画面写下来。
师:八年的安史之乱终于结束了,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四处漂泊的诗人终于回到了故乡,他见到了久别的 ,激动地说:“ 。”
生:他见到了久别的老母亲,激动地说:“母亲啊!八年不见,您已是满头白发,这些年您能够熬过来真不容易啊!往后的日子我们一家再也不分开了,我会好好地照顾您,让您享几天清福!”
师:你真是一个孝顺仁慈的孩子。
生:他见到了久别的诗友李白,激动地说:“太白兄别来无恙!多年不见,真是想死我啦!现在战争终于结束了,今后我们可以一起游山玩水,斟酒吟诗啦!
师:果然是文人墨客,相聚是多么开心啊!
师:是啊,这一切美好场景都是诗人所盼望的,他所期盼的是那一份安逸舒适的生活,是与孩子的天伦之乐,是与妻子的幸福相依。孩子们,请闭上眼睛,进入诗人那个身心融为一体的快乐时刻吧,一起背诵《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学生背诵古诗)
师:安史之乱这八年里,他度日如年,思乡难归。学完了这首诗,你仿佛看到了一位怎样的诗人?
生:我仿佛看到了一位欣喜若狂的诗人。生:我仿佛看到了一位归心似箭的诗人。生:我仿佛看到了一位忧国忧民的诗人。
师:这就是人民的诗人——生:杜甫。
师:这就是苦难的诗人——生:杜甫。
师:让我们记住这位伟大的诗人——生:杜甫。
师:也记住这首快诗——生:《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a href="/yw/tb_c4025965_t8/?tag_id=27" target="_blank">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a>,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a href="/yw/tb_c4025965_t8/?tag_id=27" target="_blank">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设计</a>,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五年级下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 这是一份语文五年级下册<a href="/yw/tb_c4025965_t8/?tag_id=27" target="_blank">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a>,共1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核心素养目标,课前解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