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2把握适度原则 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 10.1不作简单肯定或否定 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 11.1创新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 11.2联想思维的含义与方法 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 12.1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的方法 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第三单元 运用辩证思维方法第十课 推动认识发展体会认识发展的历程多媒体教学课件ppt
展开◆你对所在学校的最初印象是什么?现在的看法又是怎样的?
提 示: (1)我们对学校的初次印象可能是对校园某一方面具体认识,也可能是对校园外在形象的整体反映。这些感性具体的认识只停留在事物的外部形象上,未揭示事物的内部联系和本质,是一种不完全的认识。(2)经过几年的校园生活,现在知道了某个教师的授课风格,体会到学校的校风,深刻认识到了学校的精神面貌和价值追求等,更接近学校的本质。从最初的印象到现在的看法,就是认识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的发展过程。
二、体会认识发展的历程
(一)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
事物是现象和本质的统一体。人们通过感官感知到的认识对象总是具体的。
感性具体的认识,是一种直观的整体表象,是事物多种多样的现象和外部联系在头脑中的反映。
注:感性具体是认识的起点。
虽然是对事物整体的认识,但只停留在事物的外部形象上,没有揭示事物的内部联系和本质,没有把握本质与现象相统一的事物整体,因而它对事物的认识还不完全。
认识要向前发展,就需要运用思维抽象。
是指从多样性统一的事物整体中抽取某一方面的本质规定,或者从其个性中抽取共性的思维活动。
(2)抽象的目的和内容:
如何理解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
(3)科学的思维抽象的重要环节:
思维抽象的具体过程千差万别。分离、提纯、简略化和理想化是科学的思维抽象的重要环节。
①分离——是思维抽象的起始环节
分离就是暂时不考虑研究对象与其他对象之间可能存在的各式各样的联系,而将其与其他对象分割开来、从与其他对象的联系中抽离出来。
例如:小明同学学习很用功,可在历次考试中得分总是不高,在老师的帮助下,他找到了原因:审题不准确。在以后的练习和测试中,小明重抓审题关。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小明的成绩有了起色。小明重抓审题关,属于思维抽象环节中的分离。
分离即在思想上暂时把认识对象从整体的历史联系中剥离出来,在相对孤立的状态下进行考察。
②提纯——是思维抽象的关键环节
提纯就是在思想中排除那些干扰人们认识的因素,以便在某种单一的状态下研究事物某一方面的性质和规律。(事物的现象总是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的。没有合理的纯粹化,就难以揭示事物某一方面的性质和规律。)
例如:在伽利略时代,人们还无法用物质手段创设真空环境来从事落体实验,伽利略就依靠思维抽象,在思想上撇开空气阻力的因素,设想在纯粹状态下的落体运动,从而得出了自由落体运动定律。这属于思维抽象环节中的提纯。
提纯就是在思想上对认识对象进行分析、比较,排除其偶然的、非本质的因素,抽出必然的、本质的因素,在纯态下进行考察。
③简略化——是表述思维抽象结果的环节
简略化是对单一状态下的认识事物的结果进行简要化处理,或对认识结果的一种简略表达。 (即将抽象出的结果,用概念和判断的形式固定下来)
④理想化——是思维抽象的一种特殊形式
理想化是在思维中对认识对象存在状态的纯然构想。(在自然状态中,思维所抽象的那种事物的理想化状态并不存在,但在思维中设想这种状态,有利于人们揭示认识对象的本质和规律。)
(4)思维抽象的特征:(补充)
①思维过程上的抽离性:从认识对象整体属性中抽离出部分或个别的属性,或者从复杂多样的认识对象的个性中抽离出共性。
例如:人们可以从复杂的人性中抽出道德品性,从不同的思维内容中抽象出共同的形式结构等。
例如:我们在讨论概念的外延关系时,只是单纯地考察不同概念形式上的关系,而并不考虑具有丰富内涵的概念之间实际上具有哪些关系。
②思维目标上的纯粹性:思维抽象隔离了认识对象各种属性之间的千丝万缕的联系,排除了认识对象所受到的复杂因素的影响,而只考虑认识对象在纯粹情况中的某种属性的存在样态。
③思维表达上的简洁性:思维抽象的结果往往用非常简洁的方式表达。
例如:伽利略只用公式s=1/2gt²就表达了落体定律。(s表示物体在真空中的坠落距离,t表示坠落的时间,g表示自由落体加速度)
④思维抽象中的理想化:既在思维抽象的目标中发挥着引导作用,又在思维抽象的过程中发挥着纯粹化的提炼功能,使得认识对象能够按照思维主体所希望的那样存在。
例如:在几何学中没有大小的“点”,在流体力学中不可压编又没有黏滞性的“理想液体”,这样的物体只有在思维中才可能存在,在现实中是不可能存在的。
思维抽象的环节及其关系
◆结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思维抽象有哪些特征。
◆在几何学中,“点”没有大小,“线”没有宽度,“面”没有厚度。 ◆在流体力学中,“理想液体”既不可压缩又没有黏滞性。 ◆在分子物理学中,“理想气体”对分子本身的体积与分子之间的作用力是忽略不计的。
提示:思维抽象的特征:思维过程上的抽离性、思维目标上的纯粹性、思维表达上的简洁性、思维抽象中的理想化。
(5)思维抽象的局限性:
人们通过思维抽象形成的是对事物零散的、片面的认识,还不能把握事物整体的本质和规律。
认识不能停留在思维抽象阶段。要在思想中再现活生生的、内容丰富的具体事物,认识必须发展到思维具体。
注意:思维抽象属于理性认识。
人们早已知道雷电,知道漆棒、玻璃棒与毛皮、绸布摩擦可以吸引纸屑、头发等轻微物质,还知道磁铁可以吸引铁屑等现象。人们还发现有电流的导线会使磁针发生偏转现象。在实验中,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定律。麦克斯韦的电动力学出现以后,电磁理论更加系统。在电磁理论的基础上,人们开始利用电磁原理设计制造发电机、电动机等。电磁波理论推动了无线电技术发展,无线电发射机、接收机被制造出来,产生了现代遥控、导航等新技术。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发生了一系列新的变化。
◆请你运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说说人类对电磁认识的发展历程。◆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认识发展道路的理解。
提 示:(1)材料中关于人们对电磁认识发展的介绍,体现了人类对电磁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发展和深化的过程,是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到思维具体的过程。从人们所熟知的生活现象出发,科学家们在猜想、假设、实验等的基础上,发现了电磁的初步规律,形成了电动力学,丰富了电磁理论,使电磁理论更加系统化。在电磁理论的基础上,人们投身于社会实践,利用抽象理论指导发展新技术,推动电子科技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人们对电磁的认识过程不只是从感性具体中抽象共性,而且凭借思维抽象再现活生生的、内容丰富的具体事物,将思维抽象上升到思维具体,不断深化认识,获得关于对象的本质和规律的完整认识。(2)马克思批判地吸收了黑格尔等哲学家关于思维划分为不同阶段的理论,将思维运动过程概括为两条道路:“在第一条道路上,完整的表象蒸发为抽象的规定;在第二条道路上,抽象的规定在思维行程中导致具体的再现。”马克思的“第一条道路”指的是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的过程,“第二条道路”指的是思维抽象上升为思维具体的过程。这是对认识的发展历程的科学概括和总结。
1、思维具体的含义和特征
(二)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
思维具体是指在理性认识的层次上反映事物具体整体的认识,是人们在思维中把事物各个方面的本质规定按照其内在联系综合起来,形成关于事物整体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思维具体是多样性统一的事物整体在思维中的再现,表现为具有丰富内涵的科学概念。思维具体是思维活动的结果,而不是起点。
庖丁初学解牛时,只对牛的外部特征有直观的认识,不知道该从何处下刀。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之后,他逐步知道了牛的内部结构,达到了“庖丁解牛,目无全牛的”阶段。再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之后,庖丁弄清楚了牛的内部结构和外部特征之间的关系,这时呈现在他面前的牛,不是最初的“只见其表不知其里”的牛,而是一头“既知其表又知其里,且知道其表里关系”的牛。
思考:庖丁对牛的认识分别体现了认识的发展的哪些阶段?
以“庖丁解牛”为例,判断认识的发展阶段。
2、从思维抽象发展到思维具体的环节
(1)环节一:要选择一个合适的上升起点。
这样的起点应是某一认识领域里最简单、最基本的概念,是对研究对象的基本单位的反映
(2)环节二:上升的起点,往往是某一认识对象的矛盾焦点。
随着认识的发展,起点中所包含的种种矛盾会逐一展现出来。这些一一展现出来的矛盾是认识发展的环节,也是思维从抽象逐步走向具体的桥梁。
(3)环节三:最终完成的思维具体是飞跃的终点。
思维从最一般的抽象规定开始,通过各个上升环节,达到再现事物多样性的统一。最终完成的思维具体是飞跃的终点,它是对认识对象整体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1)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思维过程的这两个阶段相互依赖、不可分割。
(2)理解肯定与否定、抽象和具体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掌握这种辩证思维方法,对于我们获得对事物全面而具体的认识具有重要的意义。
注意:区分感性具体、思维抽象、思维具体感性具体是起点、是对事物外部形象的认识;思维抽象是桥梁、对事物本质规定的认识(还没达到本质和现象统一);思维具体是终点、是对事物整体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3、不同思维阶段之间的辩证关系
【解析】分离是思维抽象的起始环节,A正确;提纯是思维抽象的关键环节,B正确;简略化是表述思维抽象结果的环节,C正确;理想化是思维抽象的一种特殊形式。虽然在自然状态中,思维所抽象的那种事物的理想化状态并不存在,但在思维中设想这种状态,有利于人们揭示认识对象的本质和规律,D错误,入选。正确答案为D。
1、思维抽象的具体过程包括分离、提纯、简略化和理想化。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分离是思维抽象的起始环节 B.提纯是思维抽象的关键环节C.简略化是表述思维抽象结果的环节 D.理想化是思维抽象可有可无的环节
【解析】从思维抽象发展到思维具体,要选择一个合适的上升起点,这样的起点应是某一认识领域里最简单、最基本的概念,是对研究对象的基本单位的反映,①②说法正确;上升的起点,往往是某一认识对象的矛盾焦点,是思维抽象走向思维具体的桥梁,③④说法错误。正确答案为A。
2、从思维抽象发展到思维具体,需要正确地选择思维上升的环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要选择一个合适的上升起点 ②上升的起点应是某一认识领域里最简单、最基本的概念 ③上升的起点不是某一认识对象的矛盾焦点 ④上升的起点是感性具体到思维具体的桥梁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第三单元 运用辩证思维方法第十课 推动认识发展体会认识发展的历程优秀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a href="/zz/tb_c4015898_t3/?tag_id=26" target="_blank">第三单元 运用辩证思维方法第十课 推动认识发展体会认识发展的历程优秀ppt课件</a>,共2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感性具体,思维抽象,3环节三终点,思维的不同阶段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体会认识发展的历程优秀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a href="/zz/tb_c4015898_t3/?tag_id=26" target="_blank">体会认识发展的历程优秀ppt课件</a>,共2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感性具体,思维抽象,3环节三终点,思维的不同阶段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第三单元 运用辩证思维方法第十课 推动认识发展体会认识发展的历程公开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a href="/zz/tb_c4015898_t3/?tag_id=26" target="_blank">第三单元 运用辩证思维方法第十课 推动认识发展体会认识发展的历程公开课ppt课件</a>,共2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简略化,理想化,感性具体,思维抽象,思维的不同阶段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