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人教部编版童年的水墨画教案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人教部编版童年的水墨画教案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情境导入,了解“水墨画”,感知体验,初识“组诗”,对话探究,品味“垂钓”之乐,六行,拓展延伸,抒发“童年”之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认识“墨、染、碎”等5个生字,学写“墨、染”等11个生字。
2.运用“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经验”等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儿童生活的快乐,试着写写描绘童年生活的诗歌。
教学重难点:
1.运用“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经验"等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儿童生活的快乐,试着写写描绘童年生活的诗歌。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了解“水墨画”
1.回顾,走进童年生活。
(师畅谈自己儿子的童年趣事,学生交流自己的童年快乐。)
师:同学们,你们平时都喜欢干些什么呀?
(生答)
师:哦,在家里看书,在操场上踢球,跟小朋友们一起玩游戏。(出示单元导语)有人说,在童年的百花园里,我们看到了真善美,同学们都拥有这样一个多姿多彩的童年,老师希望大家能一直这样无忧无虑、天真烂漫。准备好上课了吗?
2.揭题,了解“水墨画”。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童年的水墨画》,跟老师一起书空课题。“墨”是个生字,上半部分是黑,下半部分是土,是一种用于写字绘画的颜料,跟老师读“mò”。
谁来读读课题?
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生:水墨画是什么?
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组图片,(展示水墨画,学生欣赏。)这些就是水墨画,或浓或淡,意境深远,是我们中国独有的传统绘画形式。
3.读题,引导学生质疑。
(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筛选出有价值的问题:童年的水墨画中都有哪些图画?)
二、感知体验,初识“组诗”
1.初读组诗,读准读通诗句。出示学习活动一: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生自主学习)
检查自学情况,相机纠音,理词语,指导朗读。
2.再读诗题,概括诗歌画面。师:课文由三首小诗组成,诗题分别是——溪边、江上、林中。
请你读读这三首诗的题目,有什么发现?
生:写的都是地方。
师:小朋友们在这些地方做什么?快速从文中找一找。
(溪边垂钓、江上戏水、林中采蘑菇。)
交流发现,小结组诗特点。
师:三首诗都描绘了童年生活的欢乐场景,像这样由同一主题内容互相联系的几首诗组成的作品,我们称之为“组诗”。
师:童年的水墨画是需要慢慢欣赏的,下面让我们走进组诗中的第一首——《溪边》。
三、对话探究,品味“垂钓”之乐
1.自由朗读,想象画面。
出示学习活动二: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组内相互说一说,读了第 句,我眼前出现的画面是 。
(生自主学习)
2.畅谈画面,质疑问难。
(小组交流基础上全班汇报,师相机点拨,并引导质疑,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想象美丽画面。)
师:请同学们自由地读《溪边》,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小组内相互说一说,我读了第 句,我眼前出现的画面是什么?
3.理解诗句,融情诵读。
(1)第一、二行:想象画面理解。
生:读了第一、二行诗,我眼前出现的画面是柳树姑娘甩着长长的辫子在溪边照镜子。
师出示第一、二行:垂柳把溪水当作梳妆的镜子/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
师:这里赋予了垂柳以人的特征,让我们读起来觉得更加可爱。垂柳在溪边照镜子。能让柳树姑娘梳妆打扮的溪水一定--很清很静。
师:你还看到了什么画面呢?
师:溪水这样清,这样绿,这样静,你能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吗?请你来读一读。
师:像这样一边读一边想象(板书),就能读出诗的画面。
(2)第三、四行:联系上下文理解。师:你还从哪句诗里读出怎样的画面?
生:读了第三、四行,我眼前出现的画面是人影倒映在碧绿的溪水中,也被溪水染绿了。
师出示第三、四行:人影给溪水染绿了/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蜓。
(播放视频)看,把东西放在颜料里着色,这就是染。
生质疑:我们可以把布染成各种颜色,把白发染成黑发,那人影怎么给溪水染绿了呢?
生互助:碧绿的垂柳倒映在小溪里,溪水更绿了;青山倒映在小溪里,溪水更绿了……
师:你是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来理解句子意思的。(板书:联系上下文)
师: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蜓,这一切的一切都让我们感觉溪边非常安静。谁能读出这份安静?读得轻一点,把速度稍微放慢。
师: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这份静谧和美好。(生齐读)
第五、六行:联系生活理解。
师:你有过钓鱼的经历吗?你是怎么钓鱼的?钓了一条大鱼你开心吗?
师:真快乐呀,读出来。
生:读了第五、六行,我眼中的画面是人影碎了。
师:我们通常说杯子碎了,花瓶碎了,人影怎么会碎了?
师:联系生活,(板书:联系生活)也能让我们很好地理解句子的意思。
(男女生合作读;配乐诵读。)
师:读着读着,美好的画面都印入到了我们的脑海中,现在你能试着背一背吗?(填空背)
师:看着图画也能背一背吗?(看图背)
师:今天我们一起读了童年的水墨画,用不同的方法理解了难懂诗句的意思,欣赏了溪边的美景,感受到钓鱼的乐趣,大家学得积极主动,一起来夸夸自己。
四、拓展延伸,抒发“童年”之趣
1.出示“童年生活”场景图,激发童年乐趣。
2.选择最感兴趣的生活场景,仿写童年小诗。
出示学习活动三: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一个场景,仿照《溪边》,写一写你童年的快乐生活。
师:《溪边》这首小诗景色优美,充满童趣,你想不想也来当一回小诗人,写一写你的快乐生活呢?
出示场景图,分组选择其中最感兴趣的画面写一写。
(展评)
师:你们也会用诗描绘快乐的童年生活了,真了不起。课后把自己写的小诗拍到班级群里晒一晒,我们一起编一本属于我们的诗集——《童年的水彩画》。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童年的水墨画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语文要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童年的水墨画教学设计,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谈话引入,揭示课题,识字记词,整体感知,学习《溪边》,理解诗意,总结回顾,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三年级下册童年的水墨画教案,共1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阅读课文,绘画实践,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