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分层练习】2.1 .3 钠盐、焰色试验高一化学同步备课(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第二章第一节 第三课时 钠盐、焰色试验(分层练习)-2024-2025学年高一化学同步备课(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第二章第1节第3课时钠盐焰色试验分层练习-2024-2025学年高一化学同步备课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原卷版docx、第二章第1节第3课时钠盐焰色试验分层练习-2024-2025学年高一化学同步备课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7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一节 钠及其化合物第3课时 钠盐、焰色试验(分层练习)1.炒菜时发现汤汁溅到充分燃烧的液化气的火焰上时,火焰呈黄色。据此可判断汤汁中含有A.氧元素 B.氯元素 C.钠元素 D.钾元素2.春节期间,家家户户用燃放烟花爆竹的方式庆贺新春。这与高中化学中“焰色试验”知识相关,下列关于焰色试验说法中错误的是A.焰色试验是化学变化B.钠的焰色试验为黄色C.钾的焰色试验应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D.不能利用焰色试验区分NaOH与NaCl固体3.下列关于K2CO3焰色试验的操作不正确的是A.用稀盐酸冲洗铂丝B.把稀盐酸冲洗过的铂丝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至无色C.用红热的铂丝蘸取K2CO3固体,在火焰上灼烧D.直接观察K2CO3的焰色是否呈浅紫色4.下列关于焰色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A.五颜六色的焰火是物质本身燃烧的颜色B.氢气、硫等在氧气中燃烧时有颜色,这也是焰色反应C.某无色溶液进行焰色反应,透过蓝色钴玻璃可观察到火焰呈紫色,则可证明溶液中的阳离子一定只含有K+D.焰色反应是某种金属元素灼烧时所具有的特殊颜色,是物理变化5.下列俗名与物质相匹配的是A.苏打—NaHCO3 B.烧碱—Na2CO3C.小苏打—NaHCO3 D.纯碱—NaOH6.Na2CO3和NaHCO3是生活中常见的两种盐,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两种盐溶于水时均放热 B.两种盐的水溶液均显碱性C.Na2CO3比NaHCO3稳定 D.两种盐可以相互转化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纯碱溶液显碱性,纯碱属于碱B.纯碱溶液不可能与其他碱溶液发生反应C.向纯碱溶液中滴加盐酸,立即产生气泡D.用氯化钙溶液可鉴别纯碱溶液和烧碱溶液8.下列关于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叙述正确的是A.相同条件下,在水中的溶解性:碳酸钠 < 碳酸氢钠B.相同条件下,热稳定性:碳酸钠 > 碳酸氢钠C.相同条件下,与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的速率:碳酸钠 > 碳酸氢钠D.一定条件下,碳酸钠不能转化为碳酸氢钠,而碳酸氢钠可以转化为碳酸钠9.下列物质中既能与稀盐酸反应,又能与NaOH溶液反应的是①(NH4)2CO3 ②NaHSO4 ③NaHCO3 ④Na2CO3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都可以10.下列关于苏打(Na2CO3)和小苏打(NaHCO3)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鉴别两种物质的方法:取两种样品溶液加入BaCl2溶液,观察是否出现白色沉淀B.向漂白粉溶液中加入苏打或者小苏打,能够明显增强漂白能力C.等物质的量的Na2CO3和NaHCO3与足量盐酸反应,生成CO2的量相同D.相同温度下,Na2CO3的溶解度大于NaHCO311.下列物质间的转化不能一步实现的是A.NaCl―→NaHCO3 B.Fe―→FeCl2C.Na―→Na2O2 D.CaCO3―→Ca(OH)212.不能用来鉴别Na2CO3和NaHCO3两种固体的操作是A.分别加热这两种固体物质,并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B.分别在这两种物质的溶液中,加入氯化钙溶液C.分别在这两种固体中,加入同浓度的稀盐酸D.分别在这两种物质的溶液中,加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13.现有两瓶失去标签的Na2CO3和NaHCO3无色的饱和溶液,请提出简便的鉴别方法,其中不合理的是①用干燥的pH试纸检验,pH大的是Na2CO3②取同量的溶液于两支试管中,各滴入酚酞试液,红色较深的是Na2CO3③取同量的溶液于两支试管中,加热,有气泡产生的是NaHCO3④取同量的溶液于两支试管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开始就有气体放出的是NaHCO3⑤取同量的溶液于两支试管中,滴加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的是Na2CO3⑥取同量的溶液于两支试管中,滴加Ba(OH)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的是Na2CO3A.①② B.③⑥ C.④⑤ D.②⑤侯氏制碱法制取NaHCO3的原理为NaCl+NH3+CO2+H2O=NaHCO3↓+NH4Cl。实验室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模拟侯氏制碱法制取少量Na2CO3固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O32-+2H+=CO2↑+H2OB.乙的试剂为饱和Na2CO3溶液,可除去CO2中的少量HClC.丙中用冷水浴冷却有利于析出NaHCO3固体D.进一步制取Na2CO3的操作是:取丙中的沉淀在蒸发皿中灼烧15.侯氏制碱法又称联合制碱法,是我国化学工程专家侯德榜于1943年所发明的一种高效,低成本的制碱方法,某化学兴趣小组模拟“侯氏制碱法”制纯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乙装置中盛装液体为饱和Na2CO3溶液B.纯碱是一种碱C.纯碱可以做发酵粉和治疗胃酸过多D.用装置丙中产生的NaHCO3制取Na2CO3时,需要进行的实验操作有过滤、洗涤、干燥、加热(灼烧)16.向四只盛有一定量NaOH溶液的烧杯中通入不同量的CO2气体后,在所得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至过量,并将溶液加热,产生的气体与加入盐酸的物质的量的关系如图:则下列分析都正确的组合是17.下列各组物质相互混合反应后,最终有白色沉淀生成的是①金属钠投入到FeCl3溶液中 ②过量CO2通入澄清石灰水③向硫酸钠溶液中加入BaCl2 ④少量Ca(OH)2投入过量NaHCO3溶液中⑤向饱和Na2CO3溶液中通入过量CO2 ⑥向偏铝酸钠溶液中通入过量CO2A.③④⑤⑥ B.①②④ C.②③⑥ D.③④⑤18.“侯氏制碱法”的主要过程如下图(部分物质已略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气体X为 B.操作b为过滤C.悬浊液a中的不溶物主要是 D.氨盐水中通入气体X后,溶液中大量减少19.某校化学课外小组为了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两种白色固体,用不同的方法做了以下实验,如下图Ⅰ~Ⅳ所示。(1)只根据图Ⅰ、图Ⅱ所示实验,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的是________(填“Ⅰ”或“Ⅱ”)。(2)图Ⅲ、图Ⅳ所示实验均能鉴别这两种物质,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实验Ⅲ相比,实验Ⅳ的优点是________(填字母)。A.Ⅳ比Ⅲ复杂B.Ⅳ比Ⅲ安全C.Ⅳ比Ⅲ操作简便D.Ⅳ可以做到用一套装置同时进行两个对比实验,而Ⅲ不行(3)若用实验 Ⅳ 验证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稳定性,则试管B中装入的固体最好是__________(填化学式)。20.【任务一】某小组研究Na2CO3和NaHCO3的性质,实验如下:(1)室温下,Na2CO3的溶解度大于NaHCO3的实验证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该实验不能说明Na2CO3溶液的碱性强于NaHCO3溶液,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务二】为进一步探究Na2CO3和NaHCO3的性质,利用传感器继续做如下实验:信息提示:溶液pH越小,OH-的浓度越小,溶液碱性越弱。(3)澄清石灰水显碱性,用电离方程式表示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实验③中,溶解时吸收热量的物质是_________(填化学式)。(5)实验④中,Na2CO3溶液和澄清石灰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OH-未参与该反应的实验证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实验④中,滴加NaHCO3溶液的烧杯中溶液pH的变化与滴加Na2CO3溶液的pH有明显差异,原因是滴加NaHCO3溶液的烧杯中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参与了反应,写出反应初期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溶质的成分对应图象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ANaHCO3、Na2CO3Ⅱc(CO32-)<c(HCO3-)BNaOH、Na2CO3Ⅲc(OH-)>c(CO32-)CNa2CO3Ⅳc(Na+)=c(CO32-)+c(HCO3-)+c(H2CO3)DNaHCO3Ic(Na+)=c(HCO3-)序号操作现象Na2CO3NaHCO3①在两支试管中加入1 g Na2CO3或1 NaHCO3固体,再加入5 mL水,振荡;将温度计分别插入其中温度由17.6℃变为23.2℃;放置至室温时,试管内无固体温度由17.6℃变为17.2℃;放置至室温时,试管内有少量固体残留②室温时,分别向①所得溶液中滴入2滴酚酞溶液溶液变红溶液微红编号实验操作实验数据③测量下面实验过程中温度的变化④测量下面实验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注: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的浓度相等
第一节 钠及其化合物第3课时 钠盐、焰色试验(分层练习)1.炒菜时发现汤汁溅到充分燃烧的液化气的火焰上时,火焰呈黄色。据此可判断汤汁中含有A.氧元素 B.氯元素 C.钠元素 D.钾元素2.春节期间,家家户户用燃放烟花爆竹的方式庆贺新春。这与高中化学中“焰色试验”知识相关,下列关于焰色试验说法中错误的是A.焰色试验是化学变化B.钠的焰色试验为黄色C.钾的焰色试验应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D.不能利用焰色试验区分NaOH与NaCl固体3.下列关于K2CO3焰色试验的操作不正确的是A.用稀盐酸冲洗铂丝B.把稀盐酸冲洗过的铂丝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至无色C.用红热的铂丝蘸取K2CO3固体,在火焰上灼烧D.直接观察K2CO3的焰色是否呈浅紫色4.下列关于焰色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A.五颜六色的焰火是物质本身燃烧的颜色B.氢气、硫等在氧气中燃烧时有颜色,这也是焰色反应C.某无色溶液进行焰色反应,透过蓝色钴玻璃可观察到火焰呈紫色,则可证明溶液中的阳离子一定只含有K+D.焰色反应是某种金属元素灼烧时所具有的特殊颜色,是物理变化5.下列俗名与物质相匹配的是A.苏打—NaHCO3 B.烧碱—Na2CO3C.小苏打—NaHCO3 D.纯碱—NaOH6.Na2CO3和NaHCO3是生活中常见的两种盐,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两种盐溶于水时均放热 B.两种盐的水溶液均显碱性C.Na2CO3比NaHCO3稳定 D.两种盐可以相互转化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纯碱溶液显碱性,纯碱属于碱B.纯碱溶液不可能与其他碱溶液发生反应C.向纯碱溶液中滴加盐酸,立即产生气泡D.用氯化钙溶液可鉴别纯碱溶液和烧碱溶液8.下列关于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叙述正确的是A.相同条件下,在水中的溶解性:碳酸钠 < 碳酸氢钠B.相同条件下,热稳定性:碳酸钠 > 碳酸氢钠C.相同条件下,与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的速率:碳酸钠 > 碳酸氢钠D.一定条件下,碳酸钠不能转化为碳酸氢钠,而碳酸氢钠可以转化为碳酸钠9.下列物质中既能与稀盐酸反应,又能与NaOH溶液反应的是①(NH4)2CO3 ②NaHSO4 ③NaHCO3 ④Na2CO3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都可以10.下列关于苏打(Na2CO3)和小苏打(NaHCO3)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鉴别两种物质的方法:取两种样品溶液加入BaCl2溶液,观察是否出现白色沉淀B.向漂白粉溶液中加入苏打或者小苏打,能够明显增强漂白能力C.等物质的量的Na2CO3和NaHCO3与足量盐酸反应,生成CO2的量相同D.相同温度下,Na2CO3的溶解度大于NaHCO311.下列物质间的转化不能一步实现的是A.NaCl―→NaHCO3 B.Fe―→FeCl2C.Na―→Na2O2 D.CaCO3―→Ca(OH)212.不能用来鉴别Na2CO3和NaHCO3两种固体的操作是A.分别加热这两种固体物质,并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B.分别在这两种物质的溶液中,加入氯化钙溶液C.分别在这两种固体中,加入同浓度的稀盐酸D.分别在这两种物质的溶液中,加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13.现有两瓶失去标签的Na2CO3和NaHCO3无色的饱和溶液,请提出简便的鉴别方法,其中不合理的是①用干燥的pH试纸检验,pH大的是Na2CO3②取同量的溶液于两支试管中,各滴入酚酞试液,红色较深的是Na2CO3③取同量的溶液于两支试管中,加热,有气泡产生的是NaHCO3④取同量的溶液于两支试管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开始就有气体放出的是NaHCO3⑤取同量的溶液于两支试管中,滴加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的是Na2CO3⑥取同量的溶液于两支试管中,滴加Ba(OH)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的是Na2CO3A.①② B.③⑥ C.④⑤ D.②⑤侯氏制碱法制取NaHCO3的原理为NaCl+NH3+CO2+H2O=NaHCO3↓+NH4Cl。实验室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模拟侯氏制碱法制取少量Na2CO3固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O32-+2H+=CO2↑+H2OB.乙的试剂为饱和Na2CO3溶液,可除去CO2中的少量HClC.丙中用冷水浴冷却有利于析出NaHCO3固体D.进一步制取Na2CO3的操作是:取丙中的沉淀在蒸发皿中灼烧15.侯氏制碱法又称联合制碱法,是我国化学工程专家侯德榜于1943年所发明的一种高效,低成本的制碱方法,某化学兴趣小组模拟“侯氏制碱法”制纯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乙装置中盛装液体为饱和Na2CO3溶液B.纯碱是一种碱C.纯碱可以做发酵粉和治疗胃酸过多D.用装置丙中产生的NaHCO3制取Na2CO3时,需要进行的实验操作有过滤、洗涤、干燥、加热(灼烧)16.向四只盛有一定量NaOH溶液的烧杯中通入不同量的CO2气体后,在所得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至过量,并将溶液加热,产生的气体与加入盐酸的物质的量的关系如图:则下列分析都正确的组合是17.下列各组物质相互混合反应后,最终有白色沉淀生成的是①金属钠投入到FeCl3溶液中 ②过量CO2通入澄清石灰水③向硫酸钠溶液中加入BaCl2 ④少量Ca(OH)2投入过量NaHCO3溶液中⑤向饱和Na2CO3溶液中通入过量CO2 ⑥向偏铝酸钠溶液中通入过量CO2A.③④⑤⑥ B.①②④ C.②③⑥ D.③④⑤18.“侯氏制碱法”的主要过程如下图(部分物质已略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气体X为 B.操作b为过滤C.悬浊液a中的不溶物主要是 D.氨盐水中通入气体X后,溶液中大量减少19.某校化学课外小组为了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两种白色固体,用不同的方法做了以下实验,如下图Ⅰ~Ⅳ所示。(1)只根据图Ⅰ、图Ⅱ所示实验,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的是________(填“Ⅰ”或“Ⅱ”)。(2)图Ⅲ、图Ⅳ所示实验均能鉴别这两种物质,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实验Ⅲ相比,实验Ⅳ的优点是________(填字母)。A.Ⅳ比Ⅲ复杂B.Ⅳ比Ⅲ安全C.Ⅳ比Ⅲ操作简便D.Ⅳ可以做到用一套装置同时进行两个对比实验,而Ⅲ不行(3)若用实验 Ⅳ 验证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稳定性,则试管B中装入的固体最好是__________(填化学式)。20.【任务一】某小组研究Na2CO3和NaHCO3的性质,实验如下:(1)室温下,Na2CO3的溶解度大于NaHCO3的实验证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该实验不能说明Na2CO3溶液的碱性强于NaHCO3溶液,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务二】为进一步探究Na2CO3和NaHCO3的性质,利用传感器继续做如下实验:信息提示:溶液pH越小,OH-的浓度越小,溶液碱性越弱。(3)澄清石灰水显碱性,用电离方程式表示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实验③中,溶解时吸收热量的物质是_________(填化学式)。(5)实验④中,Na2CO3溶液和澄清石灰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OH-未参与该反应的实验证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实验④中,滴加NaHCO3溶液的烧杯中溶液pH的变化与滴加Na2CO3溶液的pH有明显差异,原因是滴加NaHCO3溶液的烧杯中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参与了反应,写出反应初期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溶质的成分对应图象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ANaHCO3、Na2CO3Ⅱc(CO32-)<c(HCO3-)BNaOH、Na2CO3Ⅲc(OH-)>c(CO32-)CNa2CO3Ⅳc(Na+)=c(CO32-)+c(HCO3-)+c(H2CO3)DNaHCO3Ic(Na+)=c(HCO3-)序号操作现象Na2CO3NaHCO3①在两支试管中加入1 g Na2CO3或1 NaHCO3固体,再加入5 mL水,振荡;将温度计分别插入其中温度由17.6℃变为23.2℃;放置至室温时,试管内无固体温度由17.6℃变为17.2℃;放置至室温时,试管内有少量固体残留②室温时,分别向①所得溶液中滴入2滴酚酞溶液溶液变红溶液微红编号实验操作实验数据③测量下面实验过程中温度的变化④测量下面实验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注: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的浓度相等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