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数学人教A版 (2019)选择性必修 第一册2.1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数学人教A版 (2019)选择性必修 第一册2.1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练习题,共9页。
A.B.C.D.
【解题思路】利用斜率和倾斜角的关系即可求倾斜角.
【解答过程】设斜率为,倾斜角为,
∵,∴,.
故选:D.
2.(3分)已知经过两点,的直线斜率为1,则( )
A.-3B.3C.1D.-1
【解题思路】由两点式计算斜率为1,即可求出的值.
【解答过程】由题意知,得.
故选:D.
3.(3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直线的斜率为,则该直线的倾斜角为
B.直线的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
C.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任意一条直线都有斜率
D.直线的倾斜角越大,其斜率就越大
【解题思路】根据直线的斜率与倾斜角的关系即可逐一判断.
【解答过程】对于A,若斜率为,但倾斜角不是,此时倾斜角为,故A错,
对B,直线的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当直线与轴重合或者平行时,倾斜角为,故B正确,
对于C,当直线垂直于轴时,倾斜角为,但此时直线没有斜率,故C错误,
对于D,当直线的倾斜角为锐角时,斜率为正值,但倾斜角为钝角时,斜率为负值,故D错误,
故选:B.
4.(3分)如图,已知直线PM、QP、QM的斜率分别为、、,则、、的大小关系为( )
A.B.C.D.
【解题思路】首先判断三条直线的倾斜角,进而根据倾斜角与斜率的关系即可得出结论..
【解答过程】由于直线PM的倾斜角为钝角,QP、QM的倾斜角为锐角,
当倾斜角为锐角时,斜率为正,即,当倾斜角为钝角时,斜率为负,即,
又因为倾斜角为时,倾斜角越大,斜率越大,即;
所以.
故选:B.
5.(3分)已知条件:直线与直线垂直,条件:,则是的( )
A.充要条件B.充分不必要条件
C.必要不充分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解题思路】由两条直线垂直可求得,结合充要条件的定义即可求出答案.
【解答过程】直线与直线垂直,所以,则,所以是的充要条件.
故选:A.
6.(3分)顺次连接A(-4,3),B(2,5),C(6,3),D(-3,0)所构成的图形是( )
A.平行四边形B.直角梯形
C.等腰梯形D.以上都不对
【解题思路】结合直角梯形的性质,利用两直线间的平行和垂直关系来判断即可得出结论.
【解答过程】,,则,
所以,与不平行,
因此
故构成的图形为直角梯形.
故选:B.
7.(3分)已知两条直线:,:,当、的夹角在内变动时,则实数的取值范围为( )
A.B.
C.D.
【解题思路】由的倾斜角为知倾斜角范围为,结合直线方程求m的范围.
【解答过程】由题设,的倾斜角为,故倾斜角范围为,
所以且,即.
故选:C.
8.(3分)已知,若过点的直线与线段相交,则该直线斜率的取值范围是( )
A.B.
C.D.
【解题思路】数形结合,计算,判断斜率不存在的情况,从而写出斜率的取值范围.
【解答过程】如图所示,过点的直线与线段相交,
,;
又因为该直线与轴垂直时,斜率不存在,
所以过点与线段相交的直线斜率取值范围为.
故选:A.
二.多选题(共4小题,满分16分,每小题4分)
9.(4分)如图所示,下列四条直线,,,,斜率分别是,,,,倾斜角分别是,,,,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B.C.D.
【解题思路】根据直线的图像特征,结合直线的斜率与倾斜角定义,得出结论.
【解答过程】直线,,,,斜率分别是,,,,倾斜角分别是,,,,
由倾斜角定义知,,,,故C正确;
由,知,,,,故B正确;
故选:BC.
10.(4分)直线l过点且斜率为k,若直线l与线段AB有公共点,,,则k可以取( )
A.-8B.-5C.3D.4
【解题思路】根据题意,做出图形,分析直线斜率可知,再利用斜率公式求解,即可.
【解答过程】解:由于直线l过点且斜率为k,与连接两点,的线段有公共点,则,,由图可知,
时,直线与线段有交点,根据选项,可知AD符合.
故选:AD.
11.(4分)已知直线:与:,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直线与直线可能重合
B.直线与直线可能垂直
C.直线与直线可能平行
D.存在直线上一点P,直线绕点P旋转后可与直线重合
【解题思路】分别求出直线,的斜率,根据两直线平行和垂直斜率满足的关系即可逐一求解.
【解答过程】直线的斜率为,
直线的斜率,
,,不可能相等,
直线与直线不可能重合,也不可能平行,故A,C均错误;
当时,,,直线与直线可能垂直,故B正确;
直线与直线不可能重合,也不可能平行,
直线与直线一定有交点,
存在直线上一点,直线绕点旋转后可与直线重合,故D正确.
故选:BD.
12.(4分)已知点,,.若为直角三角形,则可能有( )
A.B.
C.D.
【解题思路】若为直角三角形,则直角顶点有三种情况,以分别为直角顶点,讨论找关系,得到AB选项正确,CD选项错误,最后得答案.
【解答过程】由题意知,
若为直角顶点,则在轴上,则必为,此时,重合,不符合题意,故C错误;
若为直角顶点,则,故A正确;
若B为直角顶点,根据斜率关系,可知,
所以,即,故B正确;
和不可能同时成立,所以不可能成立,故D错误.
故选:AB.
三.填空题(共4小题,满分16分,每小题4分)
13.(4分)已知一直线的倾斜角为,且,则该直线的斜率的取值范围是.
【解题思路】由倾斜角和斜率的关系进行求解.
【解答过程】因为直线的倾斜角为,且,
当时,;
当时,;
即该直线的斜率的取值范围是.
故答案为:.
14.(4分)已知直线,则当实数时,.
【解题思路】根据两直线平行的条件列方程求解的值即可.
【解答过程】若,则,解得或,
当时,和重合,舍去,所以.
故答案为:.
15.(4分)经过点作直线,若直线与连接,两点的线段总有公共点,则直线的斜率的取值范围为 .
【解题思路】根据题意结合图像,求出的斜率即可得到结果.
【解答过程】
,,
在射线逆时针旋转至射线时斜率逐渐变大,
直线与线段总有公共点,
所以的取值范围为.
故答案为: .
16.(4分)已知四边形的顶点,则四边形的形状为 矩形 .
【解题思路】分别求出直线的斜率,根据斜率判断对应直线得位置关系,即可得出结论.
【解答过程】解:,且不在直线上,.
又,且不在直线上,,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又.
平行四边形为矩形.
故答案为:矩形.
四.解答题(共6小题,满分44分)
17.(6分)求经过(其中)、两点的直线的倾斜角的取值范围.
【解题思路】当时,斜率不存在,当时,利用斜率公式求解
【解答过程】由题意,当时,倾斜角,
当时,,即倾斜角为锐角;
综上得:.
18.(6分)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图中各条直线的斜率,并写出各条直线的斜率.
【解题思路】利用斜率公式可求得各直线的斜率,由此可得出这五条直线斜率的大小关系.
【解答过程】解:由已知可得,,,
,,
所以,.
19.(8分)已知的顶点分别为、、,若为直角三角形,求实数m的值.
【解题思路】根据直角顶点分类讨论,由垂直关系列式求解
【解答过程】①若为直角,则,所以,即,解得;
②若为直角,则,所以,即,
解得;
③若为直角,则,所以,即,
解得.
综上,m的值为,,2或3.
20.(8分)已知直线:,,,若直线与线段恒有公共点,求的取值范围.
【解题思路】先判断直线所过定点,再数形结合求的取值范围
【解答过程】
故直线过定点
如下图所示:
,
若直线与线段恒有公共点,则或
即.
21.(8分)已知直线和直线.
(1)当m为何值时,直线和平行?
(2)当m为何值时,直线和重合?
【解题思路】(1)由直线平行的公式列方程组求解.
(2)由直线重合的公式列方程组求解.
【解答过程】(1)
由题意,,
得,解得或
当或时,直线和平行.
(2)
由题意,,
得,解得,
当时,直线和重合.
22.(8分)已知直线和直线,求分别满足下列条件的的值.
(1)直线过点,且直线和垂直;
(2)若直线和平行,且直线在轴上的截距为;
(3)若直线和重合.
【解题思路】(1)根据直线垂直可知斜率相乘等于 ,进而可求.(2)根据平行直线斜率相等可求. (3)两直线重合,斜率和在轴上的截距均相等,进而可求.
【解答过程】(1)由于直线和垂直,故,
又直线过点,故,
联立两式,解得.
故有.
(2)由于直线和平行,故,
直线在轴上的截距为,则,
联立解得.
故有.
(3)若直线和重合,故,解得.
故有.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人教A版 (2019)选择性必修 第一册第三章 圆锥曲线的方程3.2 双曲线练习题,共17页。
这是一份高中数学人教A版 (2019)选择性必修 第一册3.3 抛物线课时训练,共16页。
这是一份高中数学人教A版 (2019)选择性必修 第一册3.3 抛物线课后测评,共1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