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PPT课件
- 部编版语文14《叶圣陶先生二三事》PPT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 部编版语文15《驿路梨花》PPT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 部编版语文18《紫藤萝瀑布》PPT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 部编版语文21《古代诗歌五首》PPT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 部编版语文23《太空一日》PPT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陋室铭教课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陋室铭教课ppt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何陋之有,交往人物博学儒雅,日常生活高雅脱俗,托物言志,爱莲说,周敦颐,濯清涟,不蔓不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积累文言词语,疏通文意,朗读并背诵全文。 (重点)2.品析文中的名句,把握主旨,理解作者用托物言志的方法表达的高洁志趣。(难点)3.学习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培养自己高洁傲岸的道德情操。(素养)
分为两类:1.沿着器物之铭发展下来的述功纪行的文字;2.埋于地下记述死者生平事迹的,也就是墓志铭。
铭:古代文体名。
铭文的特点:文辞精练,有韵,读来铿锵有力;体制短小,最短者不足十字,与格言颇相似。
刘禹锡(772—842年),唐代文学家。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和柳宗元交谊甚厚,世称“刘柳”,晚年与白居易唱和,世称“刘白”。白居易称他为“诗豪”。有《刘梦得文集》传世。 其代表作有《乌衣巷》《秋词》《浪淘沙》《竹枝》《杨柳枝》《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西塞山怀古》等。
唐顺宗时期,刘禹锡因参加王叔文的政治革新运动得罪了当朝的权贵,被贬为朗州司马,此后又贬为和州刺史。按当时规定,他应住衙门里的三间屋子。可是和州知县见他被贬而来,便多方刁难。半年时间他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给的是只能容下一桌、一椅、一床的斗室。刘禹锡愤然提笔写了《陋室铭》,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
1.朗读课文,朗读时读准字音,注意节奏和断句。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2.再读课文,借助课下注释疏通文意。
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
博学的人。鸿,大。儒,旧指读书人。
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
可以调 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 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调弄,这里指弹(琴)。
宾语前置的标志,无义。
指佛经(佛经用泥金书写)。
译:山不一定要高,有了仙人就出名了。水不一定要深,有了龙就成为灵验的(水)了。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苔痕长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了青色。说说笑笑的是博学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平民。可以弹奏素朴的古琴,阅览(珍贵的)佛经。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它好比)诸葛亮隐居南阳住的草庐,扬子云在西蜀的屋舍。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谈笑有鸿儒( )惟吾德馨( )无案牍之劳形( )
古义:大 今义:鸿雁
古义:德行美好 今义:芳香
古义:形体、躯体 今义:形状
无丝竹之乱耳( )何陋之有( )
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可不译。
有仙则名( )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 )
名词作动词,出名,有名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扰乱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
倒装句:何陋之有( )
宾语前置,应为“有何陋”
1.读完文章之后,你认为陋室简陋吗?
2.“陋室”为什么“不陋”?
3.这句话中,哪两个字最为关键?
4.作者从哪些方面介绍“陋室”不“陋”的?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一绿,一青,色彩清丽,映衬出陋室环境的清新、幽雅。
这两个字把“苔痕”“草色”拟人化,化静为动,突出陋室环境生机盎然。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谈笑往来的都是知识渊博的人,“陋室”主人的德才自然不言而喻。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作者是从哪几方面写“陋室”不“陋”的?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5.刘禹锡为什么说“可以调素琴”,又说“无丝竹之乱耳”?这两者矛盾吗?请说说你的看法。
调素琴应是指作者平日弹琴自娱,再加上阅读金经,过着恬静而高雅的生活;而“无丝竹之乱耳”指的是交际场上的歌乐。表现了主人不慕富贵,不追求功名利禄的情致。
6.文章最后为什么要提“南阳诸葛庐”和“西蜀子云亭”呢?
“诸葛庐”“子云亭”和“陋室”形成了类比,他们的主人都是受人敬仰的古代名人,引古贤之名室作类比,反映了作者以古代贤人自比的思想境界,暗示陋室不陋,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7.文章最后引用孔子的话做结尾,有什么作用?表明作者怎样的心迹?
一方面:暗含以“君子”自居的意思二方面:巧妙的回应了“惟吾德馨”一句,陋室不陋,关键在于“君子居之”。
8.作者通过什么写法来表明自己的志趣的?
——陋室(陋室的环境及主人日常生活)
——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将个人之“志”寄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于是,这个“物”便成为作者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者。写作时常常以物为喻,往往写得比较含蓄。
《陋室铭》通过对居室情景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❶骈散结合,错落有致。
本文以骈句为主,句式整齐,节奏分明,音韵和谐,给人一种视觉上的整齐之美,而“何陋之有”是散句,全文在句式上骈散结合,节奏明快,语言错落有致,读起来抑扬顿挫,和谐悦耳,在听觉上给人音乐的美感。同时,文章又重在五言,间以四言、六言,句式参差。
❷托物言志,层层铺垫。
文章展现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没有直接抒发和阐述,而是借助于自己生活居住的陋室来反映和展现。陋室主人身居陋室,而精神思想却那般富有、充实,最后作者又将陋室比作“诸葛庐”“子云亭”,将自己和古代先贤相比,层层蓄势,处处展现屋子因为“我”之志趣的高洁而不陋。
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性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写法上不拘一格,行文崇尚自由活泼,讲究波澜起伏,篇幅一般不长,跟现代杂文颇为相似。
“爱莲说”的意思是“论说喜欢莲花的道理”。
周敦颐(1017—1073年), 字茂叔,谥号元公,号“濂溪”,世称“濂溪先生”,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北宋哲学家,是学术界公认的理学派开山鼻祖。他与李宽、韩愈、张拭、黄干、李士真、朱熹并称为“石鼓七贤”。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
周敦颐非常博学,人品很高,胸怀磊落,为官清正,深得民心,为百姓所爱戴。他曾带领属下在官署的一侧挖池种莲,后人称为“爱莲池”。周敦颐凭栏放目,触景生情,深感官场的黑暗,深爱莲花的高洁,写下了著名的《爱莲说》
鲜有闻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 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爱 莲 说 周敦颐
译: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儿,值得喜爱的很多。晋朝陶渊明只喜爱菊花。自从唐朝以来,社会上的人(都)非常喜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 而不 染,濯 清涟而不 妖,中通 外直, 不蔓不枝,香远 益 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涟,水波。
指莲的柄中间贯通没有阻隔。
指莲的柄外部挺直而不弯曲。
名词作动词,生藤蔓,生枝茎。
靠近玩弄。亵,亲近而不庄重。
译:我只喜爱莲花(从)污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沾染,它经过清水洗涤但(并)不(显得)过分艳丽,(它的柄)内空外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香气传得越远就越清芬,洁净地挺立在那里,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去玩弄(它)啊。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隐居避世。这里是说菊花不与别的花争奇斗艳。
译: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富贵的花;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很少有传闻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人应当很多了。
亭亭净植( )
古义:竖立。 今义:栽种。
香远益清(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陶后鲜有闻(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
水陆草木之花(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
可爱者甚蕃( )莲,花之君子者也(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
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 )
名词作动词,生枝蔓,生枝茎。
形容词作动词,远播,远远地传送出去。
省略句: 予独爱莲之出( )淤泥而不染( )判断句: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
“出”后省略介词“于”
“……者也”表示判断。
1.文章题为《爱莲说》,作者究竟喜欢莲花什么呢?(请用原文的语句回答)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这些句子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莲,赞美莲的?
3.作者把莲比作什么?表现了莲花哪些美好的品质?
令人敬重,凛然不可侵犯
4.作者还列举了哪些花?分别象征什么?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秋冬开花迎寒斗霜清高避世
“菊之爱”有两重含义:做一个避世的隐士保持独立的人格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秦陇州缘鹦鹉贵,王侯家为牡丹贫。--王建《闲说》
因为牡丹雍容华贵,是富贵的象征。
“世人甚爱牡丹”说明世人都在追逐名利,贪图富贵。
5.有那些人喜欢这些花?多还是少?列举的目的是什么?
清高避世,不趋炎附势的隐士
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君子
正衬:用类似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 反衬:用相反或相异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
衬托:为了突出某一事物而使用的修辞,用对某一事物的描写来突出主要描写对象的某种特质。分为正衬和反衬
6.有那些人喜欢这些花?多还是少?列举的目的是什么?
对世人缺少君子之德的遗憾(惋惜、慨叹)
对世人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鄙视(批判、嘲讽)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托物言志,意思是指通过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意愿。
托物言志是一种常见的表现手法,是指诗人运用象征或起兴等手法,通过描绘客观事物某一方面的特征来表达作者的情感或揭示作品的主旨。
作者借赞美莲的优美的形象和高贵的品质,表达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随波逐流,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以及对当时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态的批判。
❶托物言志,立意高远。
本文借赞美莲的可爱来歌颂君子的坚贞气节,既是作者的自况,也是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态的批评,表现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文中分别赋予菊、牡丹和莲以特定的象征意义,对当时社会上人们不同的处世态度作了精辟的概括,突出地表明了作者“出淤泥而不染”的道德信念。
❷运用了对比、衬托的手法。
文章用了四个叠套式的衬托,用“菊”“牡丹”分别正衬和反衬“莲”,用陶渊明、世人衬托自己,用“隐逸者”“富贵者”衬托“君子”,用菊之爱、牡丹之爱衬托莲之爱,以此表明作者志向的与众不同,主题得到层层深化。“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的比喻,勾勒出优劣不同、高下有别的三种形象。作者通过这些手法抒写了自己的抱负、向往和追求。
菊—隐逸者—逃避现实—正衬
牡丹—富贵者—庸俗逐利—反衬
(1)可以调素琴( ) (2)无丝竹之乱耳( )(3)香远益清( )(4)亭亭净植( )(5)陶后鲜有闻( )(6)宜乎众矣( )
弦、管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1.解释下面各句中画线的词语。
A.水陆草木之花 B.莲,花之君子者也C.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D.无案牍之劳形
【解析】D项中的“之”没有实在意义,用于取消句子独立性。其他三项中的“之”都是结构助词,译为“的”。
2.下列句子中的“之”与其他三项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1)孔子云:何陋之有? (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只可在远处观赏却不可随意玩弄啊。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A.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B.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C.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D.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解析】B项的正确停顿为: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4.下列句子中,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5.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1)解释下列画线词在文中的意思。①谈笑有鸿儒 鸿: ②无案牍之劳形 劳: ③可爱者甚蕃 蕃: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②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这是简陋的屋子,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至于)对牡丹的喜爱,人应当很多了。
(4)甲、乙两文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向或情操?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陋室铭》:淡泊名利的高雅情趣,豁达乐观的高洁品格。《爱莲说》: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高洁坚贞的君子之风。 相同的写法:托物言志。
菊是隐士的象征,牡丹是富贵的象征,莲是君子的象征。作者以菊花正衬,突出了莲的脱俗高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用牡丹反衬,强调了莲的洁身自好,不贪图富贵享受。
(3)乙文运用了衬托的手法来写莲,请以画线句子为例(结合三种花的象征义)做简要分析。
(5)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你喜爱哪一种?模仿例句,用托物言志的方法造句。
例句:我爱莲花,因为它出污泥而不染,恰如清高正直、人格高尚的君子。
造句:我爱 ,因为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傲霜雪而不凋,恰如坚贞顽强、斗志昂然的勇士
彼泽之陂,有蒲与荷。 ——《诗经·陈风》灼若芙蕖出渌波。 ——曹植《洛神赋》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屈原《离骚》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古诗十九首》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王昌龄《采莲曲》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李商隐《赠荷花》
芙蕖①自荷钱②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摇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③矣。迨④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及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及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注释:①芙蕖:荷花。②荷钱:指初生的荷叶。③逸致:情趣。④迨:及,等到。
1.解释下列句中加线的词。
(1)芙蕖自荷钱出水之日 自:(2)及其茎叶既生 生:(3)乃复蒂下生蓬 复:(4)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皆:
2.用“/”给文中画线句标出朗读节奏。(标两处)
迨 至 菡 萏 成 花 娇 姿 欲 滴 后 先 相 继
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
4.人们爱莲,因为它有很多价值。在观赏价值、实用价值、精神价值中,你更看中它的哪种价值?请谈谈你的看法。
就又一天天地高起来,一天比一天美丽。
示例:我更看中它的精神价值。因为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高洁正直,是君子的象征,所以我欣赏它。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爱莲说授课课件ppt,共3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太极图说,作家作品,濂溪先生,周子全书,写作背景,文体知识,给句子划分节奏,用议论的语调朗读,读出肯定的语气,《爱莲说》吟唱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爱莲说教学课件ppt,共2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作者简介,爱莲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陋室铭教课内容ppt课件,共2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爱莲说,走近作者,分析解题,学习生字,朗读课文,“之”的用法,研读赏析,研读问题,“莲的形象”,君子的品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