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3.2 *蜀相学案及答案
展开1.诵读诗歌,研读诗作,涵咏字句,品味持情。
2.体悟艺术特色:情景交融,借古抒怀。
3.感悟人文精神:歌颂丰功伟绩,惋惜壮志未酬。
学习重难点
重点:把握重点词语,分析景物意象,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
难点: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预习任务检测:
1.文体知识
近体诗又名 ,为唐代新兴的诗体,因与古体诗有别而得名。近体诗分为 两种,四句为绝句,八句为律诗。
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律诗要求诗句 ,每首分别为五言、六言、七言句,简称五律、六律、七律,其中六律较少见。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八句,每两句成一联,依次为 。每首的二、三两联(即颔联、颈联)必须 。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每句中用字 。
2.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京兆杜陵人,唐代 诗人。他创作的许多诗歌,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而称为“ ”。其主要作品有“ ”等,诗风 。因其卓越的成就,被人尊称为“ ”,与“诗仙”李白齐名。著有《杜工部集》。
3.写作背景
《蜀相》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春天。此时的杜甫,刚刚来到成都不久,暂住于城西的浣花溪畔。在此之前的五年,他颠沛流离,一度身陷安史叛军中,逃脱后做过左拾遗、华州司功参军之类的小官,之后又弃官而去。这五年里,他目睹了安史之乱中兵火连天、生灵涂炭、田园荒芜的景况;加之唐肃宗昏庸糊涂,宠信宦官,排斥功臣,而杜甫本人亦因上书救宰相房琯而遭疏远、贬斥,这使得早年间一心想要“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他倍感失落,对时局的忧虑也始终徘徊在心头。
正是在这样的心理背景下,杜甫游览了成都城外的诸葛武侯祠,写下了《蜀相》一诗。
(背景:国乱、君昏、民困、己穷)
4.解题
(1)交代写作对象:蜀汉丞相,指诸葛亮,封为武乡侯。
(2)表达敬佩缅怀之情:题为《蜀相》而非《诸葛祠》,说明全诗着眼点在诸葛亮这个人。
(3)点明题材:咏史怀古诗
补充:
咏史怀古诗:诗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如《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结构: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描其景)——抒己志
艺术手法: (1)“诗”与“史”的结合:用典,双关
(2)“咏史”与“言志”的结合:借古讽今,借景抒情
(3)“古”与“今”的结合:虚实结合,对比,反衬
二、课中学习任务一:诵读诗歌,理解诗意
1.涵泳诗韵
朗诵指导:
(1)七律句式的节拍有两种划分方式:二二二一,二二一二。诵读每个节拍的后一字遇平声可适当延长,遇仄声宜做停顿,诵读起来才会有抑扬顿挫的韵律。
(2)律诗中的对仗有的对的工整,有的半对半不对,仔细分析此诗对仗的特点。
(3)本诗的感情基调是伤感、叹惋。所以要读得稍慢,读得深沉。
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2.请大家自由朗诵,并根据课本注释和,尝试翻译全诗。
三、课中学习任务二:赏析诗句,探究主题
1、分析首联、颔联,诗人笔下的武侯祠是怎样的景色?
2. 分析颈联、尾联,诗人笔下的诸葛亮是怎样的形象?诗人泣下沾襟究竟是为什么?
四、课中学习任务三:比较鉴赏,浪漫与现实
李白和杜甫是中国诗歌史上两座并峙的高峰。李白的诗更能表现盛唐文人意气风发、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而杜甫的诗则更能反映国破家亡、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李白是一个潇洒的负剑游子,杜甫则是一个苦吟的草堂诗人。两人都以他们超凡的诗才,撑起了唐诗一片瑰丽的天空。两个人各有所长,又同样伟大。
将《蜀道难》和《蜀相》进行对比阅读,尝试分析李杜诗歌的不同特点,完成表格。
五、课堂总结
推荐学习资源:
1. 张忠纲《说“诗圣”》
2.余秋雨《唐诗几男子》
3.冯至《杜甫传》
学后反思
自我测评
答案:
一、课前预习任务检测:
1.文体知识
今体诗 绝句、律诗
字数整齐划一 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 对仗 押韵 平仄相间。
2. 作者简介
现实主义 诗史” “三吏”“三别” 沉郁顿挫 诗圣
二、课中学习任务一:诵读诗歌,理解诗意
2.请大家自由朗诵,并根据课本注释和,尝试翻译全诗。
明确:诸葛丞相的祠堂去哪里寻找?锦官城外翠柏长得郁郁苍苍。
碧草映照石阶自有一片春色,黄鹂在密叶间空有美妙歌声。
当年先主屡次向您求教大计,辅佐先主开国扶助后主继业。
可惜您却出师征战病死军中,常使古今英雄感慨泪湿衣襟。
三、课中学习任务二:赏析诗句,探究主题
1、分析首联、颔联,诗人笔下的武侯祠是怎样的景色?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开头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柏森森”突出了什么情感?
①设问。从“丞相祠堂”写起,而题为“蜀相”,写祠堂是为了写人,表达了对诸葛亮的追思、仰慕和钦敬。一个“寻”字突出了这种感情,因为心思其人,所以才要寻访其庙。
②情感: “柏森森”一词,写出武侯祠的历史悠久,渲染静谧、肃穆的气氛,适合表达追奉先人时的崇敬之感。同时,“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柏树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素来有忠贞、高洁的意味,可视为诸葛亮伟大人格的象征。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这一联中,哪两个字与此诗的境界关系最为密切,为什么?
明确:①“自”是“兀自”、“徒自”的意思,“空”是“空有”的意思,这两个字是全诗的诗眼
②青草自绿,无人光顾;黄鹂好音,无人倾听,说明这里的景色没人欣赏,进一步表明到这里的人很少,武侯呕心沥血的功业已被人遗忘,写出了祠堂的荒凉冷落。
③融情于景,以乐景衬哀情。
④表现出诗人对世事变迁的感慨和对武侯功业被人遗忘的惋惜。为下文感叹诸葛亮的壮志未酬作铺垫。
2. 分析颈联、尾联,诗人笔下的诸葛亮是怎样的形象?诗人泣下沾襟究竟是为什么?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明确:①诗人笔下的诸葛亮是一位“英雄”。“三顾频烦”运用“三顾茅庐”的典故,写诸葛亮得遇明主;“天下计”表现诸葛亮雄才大略;“两朝开济老臣心”写诸葛亮忠心报国,帮助刘备开创基业,辅佐刘禅匡济艰危;“出师未捷身先死”写诸葛亮为伐魏,曾六次北伐中原,因积劳成疾,病死军中。
②诗中的“英雄”既指诸葛亮,也指所有心系天下却壮志难酬之人,更是杜甫自己。早年立下“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壮志却困守长安十年,而后遭遇“安史之乱”,《登高》中“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写尽了他的漂泊流亡。然而一生坎坷的他,却忧国忧民,在茅屋被狂风刮破时,他仍心念天下苍生,“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尾联之所以感人肺腑,长使英雄泪满襟,是因为这两句饱含了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勇气、为国为民肝脑涂地的忠心、殚精竭虑功业未成的遗恨。
诗人借歌颂诸葛亮的过人才智和丰功伟绩,既表现了对诸葛亮的敬仰、赞美,也表现了对其功业未就的痛惜之心,也流露出自己怀才不遇的失落与报国无门的惆怅。
所以在这里,诗人为诸葛而流泪,实际上也是为自己而流泪。正如《唐诗钞》中所言“公之为武侯恨,正所以自恨也”。
四、课中学习任务三:比较鉴赏,浪漫与现实
五、课堂总结
《蜀相》不是为咏史而咏史,为歌颂诸葛亮而歌颂诸葛亮,而是借诸葛亮的功业未成而身已先死,来慨叹自己的壮志未酬而鬓已先斑。作者位卑未敢忘忧国,以饥寒之身而怀济世之心,处穷迫之境而无厌世之想。胸怀祖国,心系百姓,他不是为了作诗而作诗,他是用生命在书写人生。
《蜀道难》
《蜀相》
诗体
句式韵律
表现手法
语言风格
诗歌风格
《蜀道难》
《蜀相》
诗体
古体诗
近体诗
句式韵律
句式灵活、跳跃性强
格律严格、对仗工整
表现手法
善用反复、大胆夸张、想象奇特
(直接抒情为主,情感强烈)
借景(事)抒情
(间接抒情为主,含蓄深沉)
语言风格
飘逸豪放
沉郁顿挫
诗歌风格
浪漫主义
现实主义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3.2 *蜀相导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3.2 *蜀相导学案,共1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二句称为“首联”,第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一单元3 (百合花 *哦,香雪)3.2* 哦,香雪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一单元3 (百合花 *哦,香雪)3.2* 哦,香雪学案及答案,共9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知人论世,主要作品,初读感悟,达标训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3.2 *蜀相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3.2 *蜀相学案,共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常识积累,写作背景,作者介绍,文言知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