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选择性必修 下册3.2 *蜀相优秀课件ppt
展开在这个地方,有一副对联。联曰: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公元223年修建刘备惠陵时建造,它是中国唯一的一座君臣合祀祠庙和最负盛名的诸葛亮、刘备及蜀汉英雄纪念地,也是全国影响最大的三国遗迹博物馆。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一番晤对古今情 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时艰每念出师表日暮如闻梁父吟
扶古柏,碧水春风,贱儿无家别,安得广厦万千,草堂美誉留后世;过潼关,朱门酒肉,夔女负薪行,但闻夷歌数处,诗圣文章著千秋。
学习目标:1.通过诸葛亮的英雄事迹,体悟杜甫对诸葛亮的敬仰。2.通过分析景物学习本诗寓情于景、借景抒情、借古抒怀的写作特点。3.感受诗人忧国忧民、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根据你掌握的杜甫的有关知识和学过的杜甫的诗歌,谈谈你对杜甫的理解。
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一个 的杜甫
杜甫,字( ),河南巩县人,自号( );因他做过工部侍郎,又称( );杜甫的诗被称为( ),他被后人冠以( )的美称;评价杜诗的名句“( )”;杜甫是中国诗歌史上著名的( )诗人;代表诗歌( )( );诗作风格多样,以( )为主。
沉郁:情感深沉;顿挫:语言刚劲、铿锵有力
杜甫(712-770),字子美,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县)人,是名诗人杜审言的孙子。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故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三十五岁以前读书与游历。天宝年间到长安,仕进无门,困顿了十年,才获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职。安史之乱开始,他流亡颠沛,曾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乾元二年,他弃官西行,最后到四川定居成都,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称。晚年东迁,途中留滞夔州二年,出峡。漂泊鄂、湘一带,贫病而卒。
《蜀相》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的春天。759年,杜甫结束了在甘肃天水一带颠沛流离的生活,暂时落脚在成都浣花溪畔的茅屋里。个人生活的艰难困苦自不必说,政治上那种“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更是完全破灭。此时“安史之乱”已经“乱”了五年,百姓涂炭,田园荒芜,唐王朝处于风雨飘摇中。唐肃宗宠信宦官,排斥功臣。在这样的情况下,杜甫满腔的苦闷、焦虑是可以想见的。定居浣花溪畔第二年的春天,他探访诸葛武侯祠,写下了这首感人肺腑的千古绝唱。
诗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 《山坡羊·潼关怀古》 《念奴娇·赤壁怀古》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结构: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描其景)—抒己情意象: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遗迹内容:古人——对比失落,同病相怜,个人失意,前人启示。 名地——昔盛今衰,世事变迁。 国家——叹惋国运衰微,总结历史教训。 统治者——荒淫误国,引以为戒。表现手法:用典、对比;触景生情、借景抒情; 咏史抒怀;即事议论、夹叙夹议。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朗读全诗,思考以下问题杜甫来到武侯祠,看到了哪些景象?他写到了诸葛亮的哪些事迹?他为什么写蜀相诸葛亮?
(1)本诗的感情基调是什么样的? (2)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叹惋感伤。 (2)杜甫游武侯祠的所见所感。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思考:开头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柏森森”突出了什么情感?
修辞:设问。从“丞相祠堂”写起,而题为“蜀相”,写祠堂是为了写人,表达了对诸葛亮的追思、仰慕和钦敬。一个“寻”字突出了这种感情,因为心思其人,所以才要寻访其庙。
丞相祠堂哪里去寻找?在成都城外的柏树茂盛的地方。
情感:1.“柏森森”一词,写出武侯祠的历史悠久,渲染静谧、肃穆的气氛,适合表达追奉先人时的崇敬之感。 2. 柏树象征坚贞、挺拔、坚韧,以它的高大茂密的来衬托诸葛亮高大、正直的形象,表现了历代人民对诸葛亮的爱戴,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1.释字义(2)指出这个字特殊的语法现象或修辞手法,如词类活用、拟人、通感、化静为动等—— 2.明手法(3)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阐述景象(4)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有什么艺术效果 ——4.点作用(特点、意境、情感)
碧草掩映石阶独自呈现着春色,黄鹂隔着树叶徒然唱着动听的歌声。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融情于景 以乐衬哀
青草自绿,无人光顾黄鹂好音,无人聆听
碧草春色,黄鹂好音,入一自字、空字,便凄清之极。
碧草春色,黄鹂好音,入一自字、空字,便凄清之极。 ——《杜诗解》
明确: ①“自”是“兀自”、“徒自”的意思,“空”是“空有”的意思,这两个字是全诗的诗眼 ②青草自绿,无人光顾;黄鹂好音,无人倾听,说明这里的景色没人欣赏,进一步表明到这里的人很少,武侯呕心沥血的功业已被人遗忘,写出了祠堂的荒凉冷落。 ③融情于景,以乐景衬哀情。 ④表现出诗人对世事变迁的感慨和对武侯功业被人遗忘的惋惜。
1.释字义 2.绘景象 3.点手法 4.析情感
例题:“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此联中“自和空”两字一用,境界全出。试作简要分析。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天下计——雄才大略 老臣心——忠心报国
先主三顾茅庐商议定夺天下大计,辅助两朝创业治国,竭尽老臣的耿耿忠心。
以诸葛亮的典故,评述了诸葛亮定大计帮助刘备开创基业和辅佐刘禅匡济艰危,赞扬诸葛亮的雄才大略和生平业绩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1.“英雄”指的是失败的英雄还是成功的英雄?诗句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英雄”:指失败的英雄,写出了历史上一切事业未竟的英雄人物,对诸葛亮壮志未酬的深深遗憾和共鸣。也包括着诗人自己。
出兵伐魏未获胜利而病亡军中,长时间使后世英雄泪满衣襟。
2.泪满襟——表达了对诸葛亮献身精神的景仰、事业未竟的痛惜之情。
3.这两句在叙事中抒情,写得情真意挚,非常感人。有人说这两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是诗眼。是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和对诸葛亮的仰慕、叹惋之情熔铸成的千古名句。
蜀 相(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临古地↓思古人↓怀古事↓抒今情
诗人为什么会与诸葛亮这样一个悲剧英雄产生共鸣?
诗人惋惜诸葛亮的壮志未酬,抒发了自己功业未就的深沉感慨。(诗歌主旨)
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统一大业未成 内心壮志未酬
肃宗亲小远贤,有志难骋
君臣关系融洽,鱼水相得
仕途坎坷终遭贬谪 志向未就壮志未酬
本诗追念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可贵精神和赫赫战功,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崇敬和强烈怀念之情;对其精忠报国的歌颂,抒发了自己功业未就的深沉感慨。
律诗:五言、七言绝句:五言、七言
按字数分:小令、中调、长调
四言、五言、七言、杂言
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格律严密。兴起于南朝成熟于盛唐。分五言和七言,每首四联,依次称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每联两句,上句称出句,下句称对句;每句平仄相间,上下句平仄相对, 每句的第二、四、六字的平仄不得随意变更。
凡偶句都要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押平声韵,且一韵到底;中间两联须对仗。近体诗的绝句,也称律绝,每首两联,平仄和押韵同律诗一样,只是不一定对仗。
我国古律诗常运用起、承、转、合。律诗“首联”也叫“起联”,“颔联”承笔衔接,承笔是承接开头、或写景、或抒情、语气和缓,与上联自然衔接。起笔一联只概括大概,承笔应点明题意,以开启下文转笔一联。我国元人杨戬《诗法家数》说:“颔联:或写意,或写景,或书事、用事、引证。此联要接破题,要如骊龙之珠,抱而不脱。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9.2 *项脊轩志评优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9.2 *项脊轩志评优课课件ppt,共4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作者简介,写作背景,文学成就,一间书屋,一间破屋项脊轩,总珊珊可爱,修缮前后形成鲜明对比,两种情感,“喜”在何处呢,温婉慈爱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第二单元8 茶馆(节选)获奖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第二单元8 茶馆(节选)获奖ppt课件,共5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小茶馆影射大社会,散点式的戏剧冲突,《茶馆》的艺术特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选择性必修 下册6.1 大堰河——我的保姆获奖课件ppt: 这是一份语文选择性必修 下册6.1 大堰河——我的保姆获奖课件ppt,共4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知人论世初读文本,初读诗歌整体感知,深层阅读,体悟感情,含着笑,总结全文概括主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