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粤版九年级下册7.1 溶解与乳化同步训练题
展开一、选择题
1.常见的物质放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A.胡椒粉B.味精C.蔗糖D.酒精
2.自来水厂生产的富氧水以优良品质成为新泰人民喜欢的饮用水。判断“富氧水”属于溶液的依据是
①无色 ②混合物 ③化合物 ④均一性 ⑤稳定性
A.①②④B.②④⑤C.①③⑤D.③④⑤
3.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
A.外界条件不改变,溶质不会从溶液中分离出来
B.物质的溶解过程通常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C.凡是无色、澄清透明的液体都是溶液
D.溶液和浊液特征的不同主要与物质分散在液体中的颗粒大小有关
4.将下列四种家庭常用的调味品分别放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A.醋酸B.食盐C.香油D.蔗糖
5.性质决定用途。下列叙述中,不合理的是
A.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去除水或空气中的颜色和气味
B.利用干冰升华吸热来人工降雨、食物储运
C.利用沸点不同可将空气中各成分分离
D.利用汽油的乳化作用可以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6.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铁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B.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试液由紫色变为无色
C.氢氧化钠溶于水,水的温度降低
D.CO还原Fe2O3实验中,黑色固体变成红色
7.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其对应实验目的的是
A.AB.BC.CD.D
8.小琪往如图所示的烧杯中加入一种物质,轻轻搅拌后,粘在烧杯上的塑料片脱落.加入的物质可能是( )
A.食盐B.硝酸铵C.生石灰D.蔗糖
9.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
B.溶液中的溶剂一定是水
C.均一、稳定液体都是溶液
D.溶液都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
10.对下列现象和解释不合理的一项是
A.AB.BC.CD.D
二、判断题
11.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一段时间后溶液变稀( )
12.溶液中溶质可以有多种,溶剂只有一种。( )
13.校医室使用的消毒液碘酒中的溶剂是酒( )
14.清除油污的原理都是利用乳化作用( )
15.汽油能除去衣服上的油污,是因为汽油的乳化作用( )
三、综合应用题
16.“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新时代的口号,某校学生对教材中的实验也进行了不同的实验创新,请你参与回答相关问题。
(1)甲小组将U形管广泛应用在实验中。
①实验一:观察到的现象是 。
②实验二:该装置可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通过 即可停止反应(填一操作)。
③实验三:金属表面的颜色变化能证明金属活动性Fe>Cu>Ag,有颜色变化的金属丝是 ,反应一会儿后取出两根金属丝,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填名称)。
④实验四:如果观察到U型管中a的液面低于b的液面,则在小试管中加入的固体物质是 (填化学式),同时集气瓶中石灰水变浑浊,原因是 。
(2)乙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既可用于制取气体,又可用于探究物质的性质。
①当打开K1、关闭K2时,利用Ⅰ、Ⅱ装置,可进行的实验是 (填序号)。
a.锌与稀硫酸制取氢气.
b.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
c.大理石与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
②当打开K2、关闭K1时,可以利用Ⅰ、Ⅲ、Ⅳ装置制取并验证二氧化碳的某些性质,上述实验能得出的结论是 (填序号)。
a.二氧化碳能和水反应
b.二氧化碳能用石灰水来吸收处理
c.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d.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17.下图是实验室中常见的气体制备和收集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选择实验室制取气体不需要考虑的因素是
A.反应物的状态B.反应条件
C.所制气体的密度D.所用药品的颜色
(2)图中编号为a的仪器名称是 。
(3)请写出一个用A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若用E装置来收集氧气,氧气从c导管进入,请将E装置中的导管补画完整 (两个导管均需画出);检验该装置中氧气收集满的方法是 。
(4)图中B一D是实验室制CO2并探究CO2部分性质的实验装置图。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可以观察到C装置中的现象是 ;D装置中蜡烛最终由低向高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
(5)含5.0g碳酸钙的石灰石与100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杂质不参加反应),则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
18.为了更全面地认识氧气,以氧气为核心,开展以下主题式学习。
氧气的发现
(1)中国早在唐代就发现加热火硝(主要成分KNO3)能产生“阴气”(即O2),比欧洲发现氧气的时间早了1000多年。KNO3受热生成的另一产物为亚硝酸钾(KNO2)。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KNO2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
氧气的含量
(2)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利用以下思维模型设计实验:在一个密闭的容器中,使氧气与红磷化合,全部转化成固态物质;打开止水夹,让水进入装置;得出结论……根据实验步骤,请补全思维模型 。
氧气的制备
(3)1774年,瑞典化学家舍勒以KNO3为原料,通过装置A制备氧气。
①加入KNO3前,将曲颈甑在火炉上稍微加热,发现膀胱袋子涨大。说明该装置 (填“漏气”或“不漏气”)。
②实验中观察到固体先熔化,沸腾后有气泡产生。若改用装置B或装置C进行实验,应选择的是 。收集氧气的装置是 (填序号)。
(4)实验室用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
配制170g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双氧水,需要溶质质量分数30%的双氧水 g。如图F,为了加快稀释的速率,可以采取的操作是 。
(5)以KNO3和浓硫酸为原料也能制取氧气,反应所得气体呈红棕色,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
①已知相同状况下,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其所含分子个数之比。据此分析NO2能否支持木条燃烧,并说明理由: 。
②将红棕色气体通过G装置,U形管内出现红棕色液体,并收集到较纯净的氧气。该分离方法,利用 不同。为了获得较低的温度,冰冻混合物可由水和 混合得到(填序号)。
A.氯化钠B.硝酸铵C.氢氧化钠D.蔗糖
选项
A
B
C
D
实验设计
实验目的
探究燃烧条件之一需要可燃物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比较锌、铁金属活动性
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A.酒香不怕巷子深——分子在不断运动;
过多排放二氧化碳会造成温室效应 ;
活性炭净化水过程是物理变化。
B.用闻气味的方法区分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
电解水实验告诉我们原子不可再分;
填埋垃圾可以减少环境污染。
C.钻木取火——燃烧温度需要达到可燃物着火点;
区分硬水和软水——加肥皂水;
洗洁精去污是乳化现象。
D.降低水的硬度可以用蒸馏;
铝比铁更耐腐蚀不能用金属活泼性解释;
金属腐蚀条件之一是氧气。
实验一:
探究分子运动
实验二:
探究气体制取装置
实验三:
探究金属活动性
实验四:
探究热效应的装置
参考答案:
1.A
【详解】A、胡椒粉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此选项符合题意;
B、味精易溶于水,能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蔗糖易溶于水,能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酒精易溶于水,能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B
【分析】溶液的特点: 1、均一性:溶液各处的密度、组成和性质完全一样; 2、稳定性:温度不变,溶剂量不变时,溶质和溶剂长期不会分离(透明); 3、混合物:溶液一定是混合物。
【详解】①无色:溶液不一定无色,比如硫酸铜溶液;
②混合物:根据分析可知溶液一定是混合物,正确;
③化合物:根据分析可知溶液一定是混合物,一定不是化合物,错误;
④均一性:根据分析可知,溶液具有均一性,正确;
⑤稳定性:根据分析可知,溶液具有稳定性,正确;
故②④⑤正确,故选B。
3.C
【详解】A、溶液具有稳定性,故外界条件不改变,溶质不会从溶液中分离出来,正确;
B、物质的溶解过程通常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如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正确;
C、无色、澄清透明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比如水,错误;
D、溶液和浊液特征的不同主要与物质分散在液体中的颗粒大小有关,正确。
故选C。
4.C
【详解】A、醋酸易溶于水,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能够和水形成溶液,故错误;
B、食盐易溶于水,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能够和水形成溶液,故错误。
C、香油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和水形成溶液,故正确;
D、蔗糖易溶于水,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能够和水形成溶液,故错误;
故选:C。
【点睛】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溶液的本质特征是均一性、稳定性,属于混合物。
5.D
【详解】A、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去除水或空气中的颜色和气味,故A正确;
B、干冰升华吸热,能使周围温度降低,可用来人工降雨、可以作制冷剂,食物储运,故B正确;
C、利用沸点不同可将空气中各成分分离,故C正确;
D、利用汽油的溶解作用可以除去衣服上的油污,故D不正确。
故选D。
6.A
【详解】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剧烈反应,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B、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二氧化碳与水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故选项说法错误;
C、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水的温度会升高,故选项说法错误;
D、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红色),生成二氧化碳和铁粉(黑色),可观察到红色固体变为黑色,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7.B
【详解】A、该实验中,铜片上的白磷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了着火点,燃烧,红磷与氧气接触,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铜片上的白磷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了着火点,燃烧,水中的白磷温度达到了着火点,但是隔绝氧气,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但是无法探究燃烧条件之一需要可燃物,不符合题意;
B、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且该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可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符合题意;
C、该实验中,盐酸的浓度不同,变量不唯一,无法比较锌、铁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不符合题意;
D、该实验中,溶质种类和溶剂种类均不同,变量不唯一,无法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C
【详解】A、食盐溶于水时,溶液温度变化不大,石蜡仍为固态,粘在烧杯上的塑料片不会脱落,故 A不正确;
B、硝酸铵溶于水时吸收热量,使溶液的温度降低,石蜡仍为固态,粘在烧杯上的塑料片不会脱落,故B不正确;
C、生石灰放入水中与水反应时放出热量,使溶液温度升高,会使石蜡熔化,粘在烧杯上的塑料片脱落,故C正确;
D.蔗糖溶于水时,溶液温度变化不大,石蜡仍为固态,粘在烧杯上的塑料片不会脱落,故 D不正确。故选C。
9.D
【详解】A、溶液可以有颜色;
B、根据水是常用的溶剂考虑;
C、根据溶液的特点考虑;
D、根据溶液的组成考虑。
解:A、溶液可以有颜色,例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故A错;
B、水是常用的溶剂,但是溶液中溶剂不一定都是水,碘酒中溶剂是酒精,故B错;
C、均一、稳定液体不一定是溶液,例如蒸馏水是均一、稳定的液体,不是溶液,故C错;
D、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溶液是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在不改变条件时,溶液的组成和浓度都不会发生变化,要与悬浊液和乳浊液区分,溶液可以有颜色。
10.B
【详解】A、酒香不怕巷子深是因为酒精中的香味分子在不断运动,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酒的香味,说法正确;过多排放二氧化碳会造成温室效应,说法正确;活性炭净化水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现象和解释合理;
B、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二氧化硫有刺激性气味,用闻气味的方法可以区分,说法正确;电解水实验中,水分子分解后生成氢分子和氧分子,说明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可分,说法正确;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要分类回收,不能简单填埋,不但污染环境,还浪费了资源,说法不正确,故选项现象和解释不完全合理;
C、钻木取火,说明燃烧温度需要达到可燃物着火点,说法正确;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向水中加入肥皂水时,如果产生的泡沬较多,是软水,如果产生大量浮渣,是硬水,说法正确;洗洁精能去油污,利用洗洁精的乳化作用,能将大的油滴分散成细小的油滴随水冲走,说法正确,故选项现象和解释合理;
D、蒸馏得到纯水,可以降低水的硬度,说法正确;铝活动性比铁强,铝比铁更耐腐蚀,是因为铝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内部的铝被氧化,说法正确;金属腐蚀,是金属与氧气、水蒸气同时接触,说法正确,故选项现象和解释合理。
故选B。
11.正确
【详解】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为水和氧气,有水生成,故一段时间后溶液变稀,故正确。
12.√
【详解】溶液中溶质可以有多种,溶剂只有一种,正确。
13.错误
【详解】碘酒是碘溶于酒精中形成的溶液,其中的溶剂是酒精,选项错误,故填错误。
14.错误
【详解】清除油污的方法有很多,如利用洗洁精的乳化作用来除油污,利用汽油的溶解原理来除油污,利用碱性物质能与油污发生反应来除油污
15.错误
【详解】汽油能除去衣服上的油污,是因为汽油能溶解油污,不是乳化,错误。
16.(1) 纸条由下到上变红 关闭弹簧夹 铁丝 硫酸亚铁 CaO 澄清石灰水的主要成分为氢氧化钙,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温度升高,溶解度下降,析出晶体,石水变浑浊
(2) a ad
【详解】(1)①浓氨水溶液呈碱性,酚酞遇碱变红,实验一:观察到的现象是纸条由下到上变红;
②打开弹赞夹,由于压强作用,大理石和盐酸发生反应,关间弹簧夹时,由于是二氧化碳,使U型管内压强增大,使盐酸被压到U型管左侧,故关闭弹簧夹可停止;
③因为活动性Fe>Cu>Ag,所以铁丝可以把硫酸铜中的铜置换出来,故有颜色变化的为铁丝,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溶液中一定有的溶质为硫酸亚铁,当铁过量时,硫酸铜溶液完全反应完;
④如果观察到U型管中a的液面低于b的液面,说明a液面上的气压大于b液面上的气压,温度越高,压强越大,CaO与水反应放热,导致气压增大,在小试管中加入的固体物质是CaO,而澄清石灰水的主要成分为氢氧化钙,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温度升高,溶解度下降,析出晶体,石水变浑浊。
(2)①从图中可以看出进气管短,生成的气体的密度要小于空气的密度,a中锌与稀硫酸制取的氢气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所以选a;
②a.二氧化碳溶于水后形成碳酸,碳酸可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故正确;
b.二氧化碳能和澄清的石灰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可用来检验二氧化碳,氢氧化钙微溶于水,溶解在水中的只有很小一部分,不能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故错误;
c.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但是此装置不能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故错误;
d.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能使燃着的蜡烛熄灭,故正确。
故选:ad。
17.(1)D
(2)长颈漏斗
(3) 将带火星木条放在d管口,若木条复燃则集满
(4) 溶液变红 不可燃也不支持燃烧
(5)解:设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x答: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65%
【详解】(1)实验室制取气体需要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确定发生装置,需要根据制取气体的密度、溶解性等确定收集方式,不需要考虑所用药品的颜色。故选D。
(2)a是长颈漏斗
(3)A装置是固固加热型装置,试管口没有棉花,使用氯酸钾制取氧气。氯酸钾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和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使用E收集氧气,氧气密度比空气大,先集中在底部,所以c导管接近试管底部,d导管稍从活塞出来一点。图像为。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所以检验方法是将带火星木条放在d管口,若木条复燃则集满。
(4)二氧化碳能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呈酸性能使紫色石蕊变红。所以可以观察到C装置中的现象是溶液变红。D装置中蜡烛最终由低向高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可燃也不支持燃烧。其中不可燃也不支持燃烧需要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是化学性质。
(5)见答案。
【点睛】
18.(1) +3
(2) 利用内外压强差,转化显示体积变化量 C D或E
(3) 34 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4) 二氧化氮能支持木条燃烧,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但空气不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由方程式可知,生成二氧化氮和氧气的分子数为4:1,氧气占生成气体体积的五分之一,可使木条复燃,说明除氧气外有另一种气体支持燃烧,即二氧化氮能支持燃烧 沸点 B
【详解】(1)加热火硝(主要成分KNO3)能产生“阴气”(即O2),比和亚硝酸钾(KNO2),化学方程式为:;
KNO2中钾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氮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在化合物中各元素的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则有(+1)+x+(-2)×2=0,解得x=+3;
(2)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利用以下思维模型设计实验:在一个密闭的容器中,使氧气与红磷化合,全部转化成固态物质;打开止水夹,让水进入装置;得出结论……根据实验步骤,思维模型为:构建一个封闭体系,转化或吸收待测气体,减少体系内压强,利用内外压强差,转化显示体积变化量,最后计算得出结论;
(3)①加入KNO3前,将曲颈甑在火炉上稍微加热,发现膀胱袋子涨大,说明该装置气密性良好,即该装置不漏气;
②实验中观察到固体先熔化,沸腾后有气泡产生。若改用装置B或装置C进行实验,应选择的是C装置,,以免固体熔化为液体后流出试管;
氧气密度比空气大,氧气不易溶于水,可选择E向上排空气法或D排水法收集收集氧气;
(4)根据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配制170g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双氧水,需要溶质质量分数30%的双氧水的质量为 ;
如图F,为了加快稀释的速率,可以采取的操作是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5)①已知相同状况下,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其所含分子个数之比。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但空气不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由方程式可知,生成二氧化氮和氧气的分子数为4:1,氧气占生成气体体积的五分之一,可使木条复燃,说明除氧气外有另一种气体支持燃烧,即二氧化氮支持燃烧;
②将红棕色气体通过G装置,U形管内出现红棕色液体,并收集到较纯净的氧气。该分离方法,利用沸点不同;
A、氯化钠溶于水,既不放热、也不吸热,溶液温度几乎不变,故A错误;
B、硝酸铵溶于水,吸热,使溶液温度降低,故B正确;
C、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使溶液温度升高,故C错误;
D、蔗糖溶于水,既不放热、也不吸热,溶液温度几乎不变,故D错误;
故为了获得较低的温度,冰冻混合物可由水和硝酸铵混合得到;故选:B。
科粤版九年级下册第七章 溶液7.1 溶解与乳化课堂检测: 这是一份科粤版九年级下册第七章 溶液7.1 溶解与乳化课堂检测,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判断题,综合应用题,未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化学九年级下册7.1 溶解与乳化课后作业题: 这是一份化学九年级下册7.1 溶解与乳化课后作业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判断题,填空题,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科粤版九年级下册7.1 溶解与乳化精品精练: 这是一份科粤版九年级下册7.1 溶解与乳化精品精练,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 溶解与乳化,下列可以作为溶质的是,下列溶液中, 溶剂不是水的是,最易洗净沾有油污的餐具的是,溶液在生活、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