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粤版九年级下册7.1 溶解与乳化测试题
展开基础训练
1.洗涤在生活、生产中不可缺少。下列洗涤方法中利用了乳化原理的是( )
A.用汽油洗去手上的油污
B.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
C.用酒精洗去试管中的碘
D.用水冲洗杯子上的果汁
【答案】B
【解答】解:A、用汽油洗去衣服上的油污,是利用汽油能溶解油污来考虑,故A错误;
B、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是利用洗洁精对油污的乳化作用,属于乳化作用,故B正确;
C、用酒精洗去试管中的碘,是利用酒精能溶解碘,所以能洗去试管中的碘,故C错误;
D、用水洗去盘子上的果汁,是水与果汁溶解,不属于乳化作用,故D错误;
故选:B。
2.登山人员在扭伤时常需要进行冰敷,在没有冰块的情况下可以利用以下药品和水混合制作简易冰敷袋,能达到效果的是( )
A.硝酸铵 B.浓硫酸C.氯化钠 D.稀硫酸
【答案】A
【解答】解:物质溶于水分为两个过程,向水中扩散的过程吸收热量,与水分子结合形成水合分子的过程放出热量,如果吸收热量大于放出热量,就表现为吸热,如果吸收热量小于放出热量,就表现为放热,如果相等就表现为既不放热,也不吸热。
A、硝酸铵溶于水吸收热量,溶液温度降低,故A正确;
B、浓硫酸溶于水放出热量,溶液温度升高,故B错误;
C、氯化钠溶于水溶液温度基本不变,故C错误;
D、稀硫酸溶于水,溶液温度不变,故D错。
故选:A。
3.食盐水属于溶液,粉刷墙壁的乳胶漆是加入乳化剂的乳浊液。下面关于这两种物质的说法,恰当的是( )
A.都是混合物
B.都具有均一、稳定的特点
C.前者是纯净物,后者是混合物
D.前者均一,不稳定;后者稳定,不均一
【答案】A
【解答】解:A.溶液和乳浊液均由多种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故正确;
B.乳浊液不均一、不稳定、久置会分层,故错误;
C.溶液和乳浊液均由多种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故错误;
D.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乳浊液既不均一、又不稳定,故错误。
故选:A。
4.下列物质溶解或稀释过程中,溶液温度没有明显改变的是( )
A.NaOHB.NH4NO3C.浓硫酸D.NaCl
【答案】D
【解答】解:
A、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溶液温度升高,故A错误;
B、硝酸铵溶于水吸收热量,溶液温度明显降低,故B错误;
C、浓硫酸加到水中放热,溶液温度升高,故C错误;
D、氯化钠溶于水既不吸热也不放热,温度基本保持不变。故D正确。
故选:D。
5.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B.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
C.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时,溶液温度降低
D.铁丝伸入硫酸铜溶液中,有红色物质析出
【答案】D
【解答】解:A、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故选项说法错误
B、碳在氧气中燃烧不生成黑色固体,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C、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时,溶液温度升高,故选项说法错误。
D、铁丝伸入硫酸铜溶液中,有红色物质析出,溶液逐渐变为浅绿色,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6.洗衣服的过程涉及许多理化知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用硬水洗衣服,洗涤效果不好
B.用洗衣液洗去衣服上的油污是利用了洗衣液可以溶解油污的原因
C.洗衣机洗衣服的过程是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D.洗衣机要放在平整地面上,防止洗衣机剧烈振动,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答案】B
【解答】解:A.硬水是指含有较多钙、镁物质的水,用硬水洗衣服时,肥皂不易起泡沫且产生浮渣,洗涤效果不好,故正确;
B.用洗衣液洗去衣服上的油污是利用了洗衣液可以乳化油污的原因,故错误;
C.通电后,洗衣机的电动机将电能主要转化为叶轮转动的机械能,故正确;
D.衣机要放在平整地面上,防止洗衣机剧烈震动,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正确;
故选:B。
7.下列清洁方法错误的是( )
A.用汽油清洗手上的油漆
B.用洗涤剂清洗餐具上的油污
C.用酒精清洗残留碘的试管
D.用洗衣粉洗涤久置石灰水的试剂瓶
【答案】D
【解答】解:A、用汽油清洗手上的油漆正确,属于溶解作用,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B、用洗涤剂清洗餐具上的油污正确,属于乳化作用,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C、用酒精清洗残留碘的试管正确,因为碘溶于酒精,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D、用洗衣粉洗涤久置石灰水的试剂瓶错误,因为洗衣粉洗不掉碳酸钙,错误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
故选:D。
8.向一只盛水的烧杯中加入硝酸铵,使之溶解后,用温度计测量温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计的示数升高,硝酸铵溶解时从外界吸收热量
B.温度计的示数升高,硝酸铵溶解时向外界放出热量
C.温度计的示数下降,硝酸铵溶解时从外界吸收热量
D.温度计的示数下降,硝酸铵溶解时向外界放出热量
【答案】D
【解答】解:物质在溶解的过程,扩散要吸热,而形成水合分子时要吸收热量,所以硝酸铵溶于水形成的溶液的温度降低,温度计的示数下降,是由于硝酸铵溶解时,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大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即向外界放出热量。
故选:D。
9.将沾有油渍的衣服,加一些洗涤剂搓洗,油污被除去的原因是( )
A.加入洗涤剂后,油滴聚集,上浮分层
B.加入洗涤剂后,使油滴密度增大,下沉分层
C.加入洗涤剂后,油滴溶解在水中
D.加入洗涤剂后,使油滴分散,稳定的乳化在水中
【答案】D
【解答】解:A、加入洗涤剂后,形成乳浊液,细小油滴与水分散均匀、稳定,不会上浮分层,所以错误。
B、加入洗涤剂后,形成乳浊液,细小油滴与水分散均匀、稳定,不会下沉分层,所以错误。
C、洗涤剂中含有乳化剂,能将油污变成细小的油滴,从而形成乳浊液,而不是溶解于水形成溶液,所以错误。
D、加入洗涤剂后,形成乳浊液,细小油滴与水分散均匀、稳定,所以正确。
故选:D。
10.用下列选项填空:
A.反应 B.溶解 C.乳化 D过滤
(1)洗涤剂对油污有 作用(填字母,下同)。
(2)小刚认为,汽油也能除去油污,但去污原理不同,汽油可以 油污。
【答案】(1)C;(2)B。
【解答】解:洗涤剂、汽油、氢氧化钠也能去除油污,但去污原理不同,其中洗涤剂可以如何油污,汽油可以溶解油污,而氢氧化钠能与油污发生反应。
故答案为:(1)C;(2)B。
能力提升
11.生活中处处蕴含着化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用碳素笔书写档案是利用了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B.用洗洁精除油污利用的原理是乳化油污
C.用完煤气后关闭阀门利用的灭火原理是将可燃物与氧气隔绝
D.用石墨作电池的电极是利用了石墨质地坚硬的性质
【答案】D
【解答】解:A、用碳素笔书写档案是利用了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正确;
B、用洗洁精除油污利用的原理是洗涤剂能乳化油污,正确;
C、用煤气热水后关闭阀门利用的灭火原理是清除可燃物,正确;
D、用石墨作电池的电极是利用了石墨具有优良的导电性,错误。
故选:D。
12.化学学习让我们有了很多收获,下列归纳总结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AB.BC.CD.D
【答案】C
【解答】解:A、根据保护金属资源的措施,故正确;
B、根据药品的取用“三不”原则,故正确;
C、根据洗涤剂乳化油污,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故不完全正确;
D、气体压缩,是由于气体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溶液具有稳定性,因此溶液长期放置不分层;由于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因此喝汽水打嗝,故正确。
故选:C。
13.市场上有一种俗称“摇摇冰”的罐装饮料,在饮料罐的夹层中分别装入一种固体物质和水,饮用前摇动使它们混合,罐内饮料温度就会降低。这种固体物质可能是( )
A.蔗糖B.氢氧化钠C.硝酸铵D.氯化钠
【答案】C
【解答】解:A、蔗糖溶于水时无明显的吸热放热现象。
B、氢氧化钠溶于水时放出大量的热,温度会升高;
C、硝酸铵溶于水时吸收大量热,可以使罐内饮料温度明显降低;
D、氯化钠溶于水时无明显的吸热放热现象;
故选:C。
14.如图所示装置,向试管里的水中加入某种物质后,U形管左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降低,右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上升,则加入的物质可能是( )
A.氯化钠B.氢氧化钠C.蔗糖D.硝酸铵
【答案】B
【解答】解:A.氯化钠加入水中既不放热也不吸热,使容器内温度不变,压强不变,液面不发生变化,故A错;
B.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热量,使容器内温度升高,压强增大,右边液面上升,左边液面下降,故B正确;
C.蔗糖放入水中,容器内温度不变,压强不变,液面不发生变化,故C错;
D.硝酸铵溶于水吸热,使容器内温度降低,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右边液面降低,左边液面上升,故D错。
故选:B。
15.下列是对初中化学中“三”的总结,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原子、分子、离子
B.灭火的三种方法:隔绝氧气、降低着火点、清除或隔离可燃物
C.常见的三种防锈措施:保持洁净和于燥、表面覆盖保护层、改变金属内部结构
D.清除油污常用的三种方法:乳化(如洗涤剂)、溶解(如汽油)、化学反应(如氢氧化钠)
【答案】B
【解答】解:A、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是原子、分子、离子,故正确;
B、灭火的三种方法:隔绝氧气、降低可燃物的温度到着火点以下、清除或隔离可燃物,着火点不能降低,故错误;
C、保持洁净和干燥、表面覆盖保护层、改变金属内部结构是常见的三种防锈措施,故正确;
D、清除污垢常涉及三种原理:乳化(如洗涤剂)、溶解(如干洗剂)、化学反应(如酸液除锈),故正确;
故选:B。
16.鱼类腥味产生的原因是由于鱼身上有甲胺,甲胺易溶于乙醇,因此,煮鱼时加些酒,能使甲胺溶于乙醇并随加热挥发逸出,这样烹饪的鱼就不再有腥味。下列过程与上述原理相似的是( )
A.用洗涤剂洗碗
B.用酒精将试管壁上的碘洗掉
C.用烧碱除油污
D.用盐酸除去铁锈
【答案】B
【解答】解:由题意,甲胺易溶于乙醇,煮鱼时加些酒除去腥味,能使甲胺溶于乙醇并随加热挥发逸出,利用的是溶解原理。
A、用洗涤剂洗碗,利用的乳化作用,与上面所述原理不相似,故选项错误。
B、用酒精将试管壁上的碘洗掉,利用的是酒精能溶解碘,利用的溶解原理,故选项正确。
C、用烧碱除油污,利用的是烧碱能与油脂发生化学反应,故选项错误。
D、用盐酸除去铁锈,利用的是铁锈的主要成分氧化铁能与盐酸反应,故选项错误。
故选:B。
17.如图所示,现向烧杯内加入氢氧化钠固体,试管中立即有固体析出,则试管中盛放的溶液中的溶质是( )
A.硝酸钾B.氯化钠C.氯化氢D.熟石灰
【答案】D
【解答】解: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溶液温度升高,试管中立即有大量的晶体析出,说明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且受温度影响较大,结合题中所给的选项可知,只有熟石灰符合题意。
故选:D。
18.如图所示:能够使气球先膨胀,过一段时间又恢复到原状的一组固体和液体是(该装置气密性良好)( )
A.固体:硝酸铵;液体:水
B.固体:氢氧化钠;液体:水
C.固体:二氧化锰;液体:双氧水
D.固体:氯化钠;液体:水
【答案】B
【解答】解:A、硝酸铵溶于水时吸收热量,瓶中气温降低气体收缩体积变小,瓶内压强减小,小气球不能鼓起来;
B、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瓶中气温升高气体膨胀体积变大,瓶内压强增大,小气球鼓起来,但随着温度降低、压强减小,过一段时间小气球会恢复到原状;
C、双氧水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放出大量气体氧气,瓶内气体增多压强增大,小气球鼓起来,但不会恢复原状;
D、氯化钠溶于水温度变化不大,小气球不能鼓起来;
故选:B。
19.如图所示,打开止水夹,将液体A滴入试管②中与固体B接触。若试管①中的导管口有较多气泡产生,则液体A和固体B的组合可能是
A.双氧水和二氧化锰
B.水和硝酸铵
C.水和氯化钠
D.
【答案】A;氢氧化钠和水。
【解答】解:A、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能迅速分解生成氧气,试管②中的气压会变大,试管①中的导管口有较多气泡产生。
B、硝酸铵溶于水吸热,试管②中的气体温度降低,试管①中的导管口不会有气泡产生。
C、氯化钠溶于水温度不会变化,试管②中的气体温度不变,试管①中的导管口不会有气泡产生。
氢氧化钠固体溶解于水时会放出大量的热,试管②中的气体受热膨胀造成气压会变大,试管①中的导管口有较多气泡产生。
故答案为:A;氢氧化钠和水。
20.分类、类比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方法。
(1)物质在溶解过程中通常伴随着热量的变化,请根据这个热量的变化将下列物质进行分类。
氢氧化钠、硝酸铵、浓硫酸、氯化铵
分类依据 ,包含物质 。
(2)物质或离子的名称往往与所含元素的化合价关系密切,如MnO42﹣(锰酸根离子)、MnO4 ﹣(高锰酸根离子)、C1O3 ﹣(氯酸根离子)、K2O2 (过氧化钾)、K2O(氧化钾)等。由此推测C1O4 ﹣的名称为 ,过氧化钙的化学式为 。
【答案】(1)溶解过程中放热;氢氧化钠、浓硫酸;(2)高氯酸根离子;CaO2。
【解答】解:(1)氢氧化钠、浓硫酸溶于水,溶液温度升高;
(2)C1O3 ﹣(氯酸根离子)、C1O4 ﹣中的氯元素化合价高,所以叫做高氯酸根离子;氧化钙是CaO,所以过氧化钙的化学式为CaO2;
故答案为:(1)溶解过程中放热;氢氧化钠、浓硫酸;(2)高氯酸根离子;CaO2。A、保护金属资源
B、关注实验安全
①有计划、合理开采金属矿物
②加强金属制品的回收再利用
③钢铁表面刷上油漆,防止钢铁生锈
①不能把鼻孔凑到容器口闻药品
②不能用手接触药品
③不能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C、归纳物质性质
D、解释实验现象
①汽油、洗涤剂都能溶解油污
②铁丝、红磷都能在空气中燃烧
③氢气、一氧化碳都能还原氧化铜
①气体压缩,气体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
②溶液长期放置不分层,溶液具有稳定性
③喝汽水打嗝,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科粤版九年级下册7.1 溶解与乳化同步训练题: 这是一份科粤版九年级下册<a href="/hx/tb_c94342_t7/?tag_id=28" target="_blank">7.1 溶解与乳化同步训练题</a>,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判断题,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科粤版九年级下册第七章 溶液7.1 溶解与乳化课堂检测: 这是一份科粤版九年级下册第七章 溶液7.1 溶解与乳化课堂检测,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判断题,综合应用题,未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化学九年级下册7.1 溶解与乳化课后作业题: 这是一份化学九年级下册7.1 溶解与乳化课后作业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判断题,填空题,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