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科粤版九年级下册7.1 溶解与乳化图片ppt课件
展开溶液的组成及特征影响溶解的因素乳化及乳浊液溶解时的吸放热
场景①:青山绿水之间的溪流
场景②:黄河—瀑布流水
比较两种情况下水的区别,说出不同点?
1. 溶液:由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所形成的均一而稳定的混合物。2. 溶液的组成:由溶质和溶剂组成,其中被溶解的物质叫溶质;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溶剂。
注意:溶液不一定都是无色的,如硫酸铜溶液显蓝色,氯化亚铁溶液呈浅绿色,高锰酸钾溶液是紫红色的。
4. 溶质和溶剂的判断方法
5. 溶液的命名:一般要指出溶质和溶剂的名称,若不指明溶剂,则以水为溶剂。如碘酒是碘的酒精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是氢氧化钠的水溶液。
特别提醒:1. 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但是溶液不一定是由一种溶质和溶剂组成,如海水中的溶质就有多种。2. 溶质在溶液中有的以分子形式存在,有的以离子形式存在。
[中考·辽宁] 厨房里的下列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A. 面粉 B. 白糖 C. 植物油 D. 辣椒面
考向 溶液的形成与组成
解题秘方:一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得到的物质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即形成溶液。解析:面粉、植物油、辣椒面都难溶于水,与水混合都不能形成溶液;白糖能溶于水,与水混合后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能形成溶液。
方法点拨:可根据常见物质的溶解性来判断是否能形成溶液。如碘能溶于酒精,与酒精混合就能形成溶液碘酒,高锰酸钾不溶于汽油,与汽油混合不能形成溶液。
写出下列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化学式:(1)硫酸铜溶液 ___________________;(2)生理盐水 ___________________ ;(3)碘酒 ___________________ ;(4)澄清石灰水 ___________________ ;(5)稀盐酸 ___________________ ;
题型2 判断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
Ca(OH)2,H2O
(6)白磷的二硫化碳溶液 _____________ ;(7)75%的医用酒精 _________________ ;(8)生石灰加到足量的水中形成的溶液 _______________ ;(9)铁与一定量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后得到的溶液_____________ 。
Ca(OH)2, H2O
解题秘方:根据溶液的形成原理来判断溶质、溶剂,如被溶解的是溶质。解析:(1)硫酸铜溶液是硫酸铜的水溶液,溶质是硫酸铜,溶剂是水;(2)生理盐水是0.9% 的氯化钠溶液,溶质是氯化钠,溶剂是水;(3)碘酒中的溶质是碘,溶剂是酒精;(4)澄清石灰水中的溶质是氢氧化钙,溶剂是水;
(5)稀盐酸是氯化氢气体的水溶液,溶质是氯化氢,溶剂是水;(6)白磷的二硫化碳溶液中白磷是溶质,二硫化碳是溶剂;(7)溶液中只要含有水,水都作溶剂,75% 的医用酒精中水是溶剂,酒精是溶质;(8)生石灰加到足量的水中,生石灰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得到氢氧化钙溶液;(9)铁与一定量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得到氯化亚铁溶液。
方法规律: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可根据该溶液的形成方法来判断:1. 当一种(或几种) 物质只是溶解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溶液时,那么溶质就是被溶解的物质。
2. 当一种物质与另一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产生的新物质又能溶解形成新的溶液,那么溶质就是反应后产生的新物质了,如稀盐酸与碳酸钙完全反应后得到的是氯化钙溶液, 溶质为氯化钙。判断溶质、溶剂时,切忌望文生义,如认为碘酒中溶剂是“酒”,生理盐水中溶质是“盐”。
[中考·长沙]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农业上常用溶质质量分数为16% 的氯化钠溶液来选种,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溶液是混合物B. 溶液一定是无色的C. 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D. 植物油和水混合可以形成溶液
题型3 对溶液组成、特征的综合认识
解题秘方:可根据溶液的特点,采用例证法来解题。解析:溶液中有溶质和溶剂,属于混合物,A 正确;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B 错误;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例如蒸馏水属于纯净物,不属于溶液,C 错误;植物油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不均一、不稳定的乳浊液,D 错误。
误区警示:关于溶液,要掌握“三个一定”“五个不一定”:溶液一定是混合物,一定具有均一性,一定具有稳定性;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溶液中的溶质不一定是固体,溶质不一定只有一种,溶剂不一定是水,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
知识链接:1. 溶质为固体的,如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2. 溶质为液体的,如稀硫酸,酒精溶液。3. 溶质为气体的,如稀盐酸,浓氨水。4. 溶剂不是水的,如碘酒,植物油的汽油溶液。5. 有颜色的溶液,如高锰酸钾溶液呈紫红色。硫酸亚铁溶液呈浅绿色;硫酸铜溶液呈蓝色等。
影响溶质溶解快慢的因素1. 温度:温度越高,溶解速率越快;2. 接触面积:固体溶质颗粒越细,与溶剂接触的面积越大,溶解越快;
影响溶质溶解快慢的因素
3. 搅拌:搅拌可以加快溶解。注意:影响溶质溶解速率的因素有多种,在设计实验验证某个因素对溶解速率的影响时,对比的实验间要只保留这一个变量不同——控制变量的单一性。
知识拓展:溶解实质是构成溶质和溶剂的分子或离子不断运动的过程,温度越高,分子或离子的运动速率越大,溶解速率越快。
为了探究溶质在水中溶解速率的影响因素,某学习小组设计了如图1 所示的实验。
影响溶质溶解快慢因素的探究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对比实验①和②,可探究水的温度对溶质在水中溶解速率的影响B. 对比实验②和③,可探究水的温度对溶质在水中溶解速率的影响C. 对比实验②和③,可探究固体溶质的形态对溶质在水中溶解速率的影响D. 对比实验①和③,可探究固体溶质的形态对溶质在水中溶解速率的影响
解题秘方:解答本题应利用控制变量法。在进行对比实验时,要控制变量的单一性。解析: 实验① 和② 都是将0.5 g 块状的硫酸铜放入100 mL 水中, 变量是水的温度, 一个是冷水,一个是热水, 符合对比实验的设计原则。实验②和③有两个变量:实验②是块状硫酸铜, 实验③是粉末状硫酸铜; 实验②是100 mL热水,实验③是50 mL 热水, 不符合对比实验的设计原则。实验①和③有三个变量:硫酸铜的形态不同、水的体积不同、水的温度不同, 不符合对比实验的设计原则。
关联知识:经学过的需要控制单一变量的实验有:探究空气和呼出气体成分的差异、探究燃烧的条件、探究二氧化碳和水的反应、探究金属与酸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探究金属生锈的条件、探究溶质溶解速率的影响因素等。
1. 乳化现象(1) 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在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其特征是不均一、不稳定,属于混合物。生活中常见的乳浊液有牛奶、豆浆等。
(2) 乳化剂:能使乳浊液稳定的物质。如将洗洁精加入油水混合物中,油会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油滴,从而形成比较稳定的体系,洗洁精就是油水混合物的乳化剂。(3) 乳化作用:乳化剂所起的作用称为乳化作用。洗洁精清洗油污、肥皂液洗衣服、洗面奶洗脸、沐浴露洗澡等利用的都是乳化作用。
2.乳化作用的应用(1)用乳化剂可以将衣服上、餐具上、金属表面的油污等洗掉。(2)各种日用洗涤剂和化妆品的配制。(3) 农药的施用、医药制剂的合成、纺织印染、石油开采等都与乳化作用有关。
特别提醒:1. 乳浊液经“乳化”后形成的不是溶液,仍是乳浊液。乳化只是使植物油等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存在于水中,而不聚集成大的油珠,只是变得较为稳定了,还是不均一的混合物。2. 汽油清洗油污时,是用汽油来溶解油污,形成的是溶液,与洗洁精清洗油污的原理不同。
[中考·重庆] 王亚平在太空做了油和水“难分难舍”的神奇实验:她用力摇晃装有油和水的瓶子,让油水充分混合、静置,发现油水不分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太空中水不能作溶剂B. 在地面油水混合物会产生分层现象C. 在不同环境中同一实验可能现象不同D. 在地面向油水混合物中加入洗涤剂会产生乳化现象
解题秘方:解答此类题目应明确“乳化作用”与“溶解”现象的不同,前者形成的是乳浊液,后者形成的是溶液。解析:在太空中,水能作溶剂,故A 错误;在地面上油是不溶于水的,因此在地面油水混合物会产生分层现象,故B正确;由题干信息可知,在不同环境中同一实验可能现象不同,故C 正确;洗涤剂对油污有乳化作用,因此在地面向油水混合物中加入洗涤剂会产生乳化现象,故D 正确。
方法点拨:生活中的除污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1. 溶解 加水或其他溶剂溶解,如衣服上的油污可以用汽油溶解除去。2. 乳化 如餐具上的油污、头发上的油脂可以用洗涤剂乳化除去。3. 化学变化 如水壶底部的水垢可采用加酸(食醋)的方法除去(后面学到)。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中考·邵阳] 化学老师带领学生在实验室开展“自制简易冰袋”的探究活动,下列用来制作冰袋最佳的固体物质是( )A. 氢氧化钠 B. 硝酸铵 C. 生石灰 D. 氯化钠
考向 物质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
题型1 判断不同物质溶解时的吸热与放热
解题秘方:熟悉常见物质溶于水时的热量变化即可快速解答。解析: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使溶液温度升高,A 错误;硝酸铵溶于水,吸收热量,使溶液温度降低,B 正确;生石灰溶于水,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热,使溶液温度升高,C 错误;氯化钠溶于水,无明显的吸放热现象,溶液温度基本不变,D 错误。
如图2 所示,装置气密性良好,若想使U 形管中a 端液面下降,b 端液面上升,不能达到目的的选项是( )
题型2 物质溶解时的热效应与压强的综合考查
解题秘方:密闭容器中压强的变化与温度和气体的量有关。如温度升高,气体受热膨胀,压强增大;气体量增多,如反应产生气体,压强也会增大。解析: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出大量热,A 能达到目的;生石灰与水反应放出热量,B 能达到目的;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装置内气体压强增大,C 能达到目的;硝酸铵溶于水,溶液温度降低,装置内压强减小,a 端液面上升,b端液面下降,D 不能达到目的。
知识链接:1. 溶于水放出热量的物质有NaOH 固体、浓硫酸等。溶于水吸收热量的物质有NH4NO3 固体等。与水反应放热的物质有氧化钙等。2. 常温下能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气体的有: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产生氧气、较活泼金属和稀酸反应产生氢气、碳酸钙或碳酸钠和稀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等。
初中化学科粤版九年级下册7.1 溶解与乳化课文内容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科粤版九年级下册<a href="/hx/tb_c94342_t3/?tag_id=26" target="_blank">7.1 溶解与乳化课文内容ppt课件</a>,共1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认识溶解现象,交流讨论,悬浊液与乳浊液,混合物,不稳定,水牛奶,常见的溶液,例75%的酒精,量少者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化学7.1 溶解与乳化习题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7.1 溶解与乳化习题课件ppt,共2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另一种物质,均一而稳定,小液滴,洗涤剂,使乳浊液稳定的物质,乳化作用,明显降低,显升高,基本不变,HCl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化学科粤版九年级下册第七章 溶液7.1 溶解与乳化课堂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科粤版九年级下册第七章 溶液7.1 溶解与乳化课堂教学课件ppt,共1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预习归纳,关于溶液的认识,问题与思考,质量关系,预习展示,讨论展示,讨论交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