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粤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7章 溶液7.1溶解与乳化第2课时 学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5829755/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化学粤教版九年级下册7.1 溶解与乳化第2课时学案
展开科目
化 学
课题
第七章 溶 液
7.1 溶解与乳化(第二课时)
授 课 时 间
课型
新 授
班 级
姓 名
学习
目标
1.知道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和物质。
2.体验溶液导电性的探究过程和方法。
重点
难点
物质在水中溶解溶液温度变化的实质
学习
过程
学 案
学法指导
观察活动
一、影响溶质溶解快慢的因素
观察老师演示实验(7—2):填写教材192页实验记录表格
由以上知道影响溶质溶解速率的因素有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加快溶质在溶剂里溶解速率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碘不易溶解于水但易溶解于酒精,蔗糖易溶于水但石灰石难溶于水,说明影响物质溶解的因素还与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的种类有关。
二、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实验探究】实验7--4往三个装有等量水的烧杯分别中加入的三种溶质NaCl、NH4NO3、NaOH。记录各烧杯加入溶质前后的温度。
水中加的溶质
NaCl
NH4NO3
NaOH
加溶质前温度
加溶质后温度
溶解现象
三、溶液的导电性
【观察活动】将电极分别插入蔗糖溶液,食盐溶液,NaOH溶液,食醋,硫酸溶液中,接通电源观察导电情况:
蔗糖溶液____,食盐溶液_____,NaOH溶液_____,食醋 硫酸溶液______
【解释】有些溶液能够导电是因为溶液中存在_________________
有些溶液不导电是因为溶液中不存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巩固提高
探究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不需要的仪器是( )
A.烧杯 B.酒精灯 C.温度计 D.玻璃棒
2.通常情况下,下列方法能够加快固体物质的溶解速率的是 ①溶解时不断搅拌 ②把大颗粒的固体碾成粉末 ③溶解时给物质加热 ④静置( )
A.①②B.①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
3.市场上有一种俗称“摇摇冰”的罐装饮料,在饮料罐的夹层中分别装入一种固体物质和水,饮用前摇动使它们混合,罐内饮料温度就会降低。这种固体物质可能是 ( )
A.生石灰 B.烧碱 C.食盐 D.硝酸铵
4.如图所示,锥形瓶内盛有物质Y,分液漏斗内盛有液体X,U形管内盛有红墨水(便于观察).开始时a、b处于同一水平线,当把X滴入锥形瓶内时.回答下列问题:
若X为水,Y为氢氧化钠固体,则U形管内a液面 (填“高于”“低于”“等于”,下同)b液面。
若X为水,Y为硝酸铵固体,则U形管内a液面 b液面。
若X为石灰水,Y为二氧化碳气体,则U形管内a液面 b液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要使右图装置中的小气球鼓起来,则使用的固体和液体可以是 ( )
①.石灰石和稀盐酸; ②.镁和稀硫酸;
③.固体氢氧化钠和水; ④.生石灰和水
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6.根据下列实验报告回答问题:
活动与探究:氢氧化钠溶于水后液体温度的变化
探究目的:了解物质溶解前后液体温度变化情况;学习测量液体温度变化的方法.
实验用品:药匙、烧杯、玻璃棒、温度计、氢氧化钠固体、水.
(1)图③中有一处操作存在的错误,应改正为 。
图③中错误改正之后,上述实验能否测的氢氧化钠固体溶解前后液体温度的变化范围?为什么?
初中化学科粤版九年级下册7.1 溶解与乳化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科粤版九年级下册<a href="/hx/tb_c94342_t4/?tag_id=42" target="_blank">7.1 溶解与乳化学案设计</a>,文件包含第71课溶解与乳化-九年级化学下册同步精品讲义科粤版教师版docx、第71课溶解与乳化-九年级化学下册同步精品讲义科粤版学生版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
化学科粤版7.1 溶解与乳化导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化学科粤版7.1 溶解与乳化导学案及答案,共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自主预习,合作探究,训练巩固,分层作业,教学反思/学后心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沪教版九年级下册第1节 溶液的酸碱性优秀第2课时学案: 这是一份沪教版九年级下册第1节 溶液的酸碱性优秀第2课时学案,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