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达标检测卷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展开
这是一份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达标检测卷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共4页。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选择题1.由烟头引发的火灾中,烟头的“罪状”是( )A.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B.提供可燃物 C.提供氧气 D.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2.下列关于燃烧现象的解释或分析正确的是 A.图a中将煤球变成蜂窝煤后再燃烧,其目的是延长煤燃烧的时间B.图b中蜡烛火焰很快熄灭,是因为金属丝阻碍空气的流动C.图c中的现象可知,金属镁燃烧的火灾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D.图d中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是因为降低了火柴梗的着火点3. 成都大力践行新发展理念,推进公园城市建设。下列做法有利于该建设的是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B.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即可燃烧 C.图书档案起火用水基型灭火器扑灭D.不慎碰倒了酒精灯,酒精在桌面燃烧,用水来灭火5.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烧杯中的热水只起提高温度的作用 B.①说明白磷的着火点不高于80℃C.①②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 D.①③说明两种可燃物的着火点不同6.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解释,错误的是( )A.“釜底抽薪”—— 清除可燃物,使燃烧停止B.“杯水车薪”—— 用少量的水难以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C.“钻木取火”—— 让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使之燃烧D.“煽风点火”—— 促进空气流通,提供充足的氧气使之燃烧7.化学实验小组用如图装置进行燃烧条件的探究,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电炉升温至60℃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仅①中的白磷燃烧,放出大量白烟B.升温后可燃物在铜板上燃烧,说明铜具有导热性C.①②实验可证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需要氧气D.该实验设计不能充分证明可燃物燃烧所需要的必要条件8.现有6.9g乙醇与一定量的氧气混合于密闭容器内,一定条件下全部转化为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恢复到室温,测得所得气体中碳元素和氧元素质量比为9:20。则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为A.8g B.9.6g C.12.8g D.13.6g9.下列关于甲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是最简单的有机物B.天然气是化石燃料中比较清洁的燃料C.点燃之前一定要检验气体的纯度D.甲烷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10.某同学将燃着的红磷放入装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一段时间后,红磷熄灭,他立刻将燃烧匙取出,但此时红磷又开始燃烧。解释这种现象的说法错误的是( )A.红磷又接触到氧气 B.红磷的温度还高于它的着火点C.燃烧时红磷转变成白磷,降低了着火点 D.瓶内的氧气不能耗尽红磷二、非选择题1.火的利用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观察下图:选择序号回答(1)~(3):①与氧气接触②温度达到着火点③有可燃物(1)图一所示实验现象,说明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2)图二烧杯中蜡烛渐渐熄灭,说明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3)图三铜片上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4)图三实验中所用药品的保存方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选填图四中的字母编号)。2.如图是教材燃烧条件探究的实验图,请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X是_____。(2)铜片上不能燃烧的物质是_______(填名称)。(3)要使烧杯底部的白磷燃烧起来,需要将______通过导管通入白磷处。3.某同学表演“水能生火”的魔术。他向包有过氧化钠(Na2O2)粉末的脱脂棉上滴水,实验装置如图所示:(1)打开装置中分液漏斗的活塞,控制滴加水的速度,观察到试管内有气泡产生,检验有氧气生成的方法是 。(2)实验中还观察到伸入烧杯中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请解释产生该现象的原因 。(3)依据燃烧的条件分析,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应为棉花燃烧提供的条件是: 。4.氢气被认为是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计算燃烧100g氢气,需要氧气的质量是多少?(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写出完整计算过程。)A.鼓励燃煤发电,保障电力供应B.使用一次性碗筷,树立健康意识C.将废弃易拉罐丢入“可回收垃圾”桶D.将发电厂烟囱加高排废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