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导学案 必修一+必修二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氮及其化合物第2课时学案
展开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氮及其化合物第2课时学案,共7页。
熟练掌握NO、NO2的性质。
理解掌握NO、NO2与O2完全溶于水的反应及分析
[重点难点] NO、NO2的性质及NO、NO2与O2完全溶于水的反应及分析。
[感知基础] 阅读课本11页到13页
一、氮气与氮的固定
1. N2的性质
(1)物理性质: 色 味的 溶于水的气体,约占空气体的 。收集方法 。
(2)化学性质:通常情况下,由于氮分子内两个氮原子间以共价三键结合,断开该化学键需要较多能量,所以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在高温或高温条件下,N2可与Mg、O2、H2等发生反应。
①N2与O2反应化学方程: 。
②N2与H2反应化学方程: 。
③N2与Mg反应化学方程: 。
【提醒】Mg在空气中燃烧的主要产物有Mg2N3和MgO(与N2和O2反应)
(3)作用:①保护气②液氮可做制冷剂③化工原料
2. 氮的固定
将大气中________的氮转化为_____________的过程叫做氮的固定。包括自然固氮和人工固氮。
二、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
【提醒】①NO、CO使人中毒的原理相同,都是气体与血红蛋白结合使其失去传输O2的功能;
②2NO+O2=2NO2该反应可检验NO的存在;现象:无色气体遇氧气(或空气)后变为红棕色;
③NO、NO2都不是酸性氧化物;NO是不成盐氧化物;
④n(NO):n(NO2)=1:1可被NaOH完全吸收:NO2+NO+2NaOH=2NaNO2+H2O;
⑤NO2有强氧化性,能使淀粉KI试纸变蓝;
放点或高温
⑥+4的氮的氧化物有NO2、N2O4。常温下反生反应:2NO2 ⇋N2O4;
矿物质
⑦“雷雨发庄稼”的原理:N2+O2 2NO、2NO+O2==2NO2、3NO2+H2O==2HNO3+NO,
HNO3 硝酸盐(氮肥的一种);
⑧鉴别NO2和溴蒸汽:水、AgNO3溶液、CCl4;不能用:湿润的淀粉KI试纸、NaOH溶液、石蕊
⑨除去NO中的NO2:3NO2+H2O==2HNO3+NO
催化剂
催化剂
⑩NO和NO2均能氧化NH3生成N2:6NO+4NH3 5N2+6H2O 、6NO2+8NH3 7N2+12H2O
[深入学习]氮的氧化物溶于水的计算
(1)NO、NO2的混合物溶于水时,反应方程式 ,剩余的气体V剩= 。
(2)NO2、O2的混合气体溶于水时,发生反应:4NO2+O2+2H2O=4HNO3+NO;
NO、O2的混合气体溶于水时,发生反应:4NO2+3O2+2H2O=4HNO3;
例:把盛有48mLNO、NO2混合气体的容器,倒置于水中(同温压) 待液面稳定后,容器内气体体积变为24mL,则:
原混合气体中NO是______ mL,NO2是______mL;
(2)若在剩余的24mL气体中通入6mL O2,液面稳定后,容器内剩余气体是______,体积是______mL;
(3)若在剩余的24mL气体中,通入______或______ mL O2,充分反应液面稳定后剩余4mL无色气体
(4)若在原48mLNO、NO2混合气体中,通入_____ mL O2,倒置于水面,气体会全部被吸收。
[课堂检测]
1、(双选)通常情况下,下列各组气体不能共存的是( )
A.H2S和SO2 B.H2和Cl2 C.H2和O2 D.NO和O2
2、下列反应中,气体只作氧化剂的是( )
A.将Cl2通入水中 B.将Cl2通入Na2SO3溶液中 C.将SO2通入氯水中 D.将NO2通入水中
3、某无色混合气体中可能含有Cl2、O2、SO2、NO、NO2中的两种或多种。现将此混合气体通过品红溶液,品红溶液褪色;然后向剩余气体中通入空气,很快变为红棕色.下列对原混合气体成分的判断,正确的是( )
A.肯定有SO2和NO B.肯定有Cl2、O2和NO2
C.可能有Cl2和O2 D.肯定只有Cl2、NO
4、NO2溶于水的反应方程式 ,该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当3ml NO2反应时,转移电子数为 。
5、在一定条件下,将NO2和O2的混合气体12mL通入足量的水,充分反应后剩余2mL气体(同温同压下),则原混合气体中O2的体积为 。
第二节 氮及其化化物(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NH3,铵盐的性质
2.理解掌握喷泉实验的原理
[重点难点]NH3的性质,喷泉实验
[感知基础]
一、氨气的物理性质
氨气是______色有________气味,密度比空气________,很容易液化形成________,常用作_________。氨是一种________溶于水的气体,氨气的水溶液叫做_________。
氨气的化学性质
1.氨与水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H3•H2O(一水合氨)在水溶液中电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H3•H2O受热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结:a.氨气是唯一的碱性气体,溶于水显碱性。b.氨水中的成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氨与酸反应
氨气与HCl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氨气与HNO3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共同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结】:NH3的检验方法: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氨气的催化氧化
NH3被O2氧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工业制硝酸: NH3 NO NO2 HNO3
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延伸]连续氧化的反应X Y Z W
若X为S或者H2S ,则Y____ __,Z___ ____,W_____ ___;
若X为Na,则Y______ ____,Z______ ____,W_____ ____;
若X为N2,则Y ,Z ,W 。
喷泉实验
喷泉实验原理:内外形成压强差
减小容器内压强(图1、2):容器内气体被某液体吸收:
增大容器内压强(图3):容器内物质受热挥发或反应产生大量气体,如浓盐酸,浓氨水,酒精受热产生气体。
引发操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成功的关键: = 1 \* GB3 ①装置气密性良好 = 2 \* GB3 ②烧瓶要干燥
常见的气体与吸收剂的组合:HCl、NH3、NO2、NO+O2→H2O;
CO2、SO2、Cl2、H2S→NaOH;NH3→HCl。
[课堂检测]
1.下列关于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氨水的密度比水的小,且浓度越大,其密度越大 B.氨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C.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氨 D.氨溶于水所得溶液呈弱碱性
2.已知NH3和HCl都能用来做喷泉实验。若在同温同压下用两个相同容积的烧瓶各收集满NH3和HCl气体用如图1所示装置进行喷泉实验,则实验停止后,下列对两个烧瓶内溶液的分析正确的是(不考虑溶质的扩散)
A.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相同,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同 B.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同
C.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都不同 D.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都相同
3.喷泉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其产生的原因是存在压强差。
(1)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①用图1装置进行喷泉实验,上部烧瓶已充满干燥氨气,引发水上喷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实验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如果只提供如图2的装置,请说明引发喷泉的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利用图3装置,在锥形瓶中,分别加入足量的下列物质,反应后可能产生喷泉的是________。
A.Cu与稀盐酸 B.NaHCO3溶液与NaOH溶液 C.CaCO3与稀H2SO4 D.NH4HCO3与稀盐酸
(3)在图4锥形瓶中加入酒精,瓶外放一水槽,水槽中加入冷水后,再加入足量的下列物质,结果也产生了喷泉。水槽中加入的物质可以是________。 A.浓硫酸 B.食盐 C.硝酸钾 D.硫酸铜
(4)从产生喷泉的原理分析,图1、2是________上部烧瓶内的压强。图3是________下部锥形瓶内气体的压强(均填“增大”或“减小”)。人造喷泉及火山爆发的原理与上述装置图________原理相似。
第二节 氮及其化化物(第3课时)
[教学目标] 1. 掌握氨气的实验室制法 2. 了解铵盐的性质
[重点难点] 1.氨气的实验室制法 2.铵盐的检验
[复习回顾]
1.NH3与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NH3与强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NH3的催化氧化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NH3的检验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感知基础]
一、铵盐
1.铵盐是农业上常用的化肥,绝大多数铵盐都_______溶于水,受热易分解,与碱反应会放出气体。
2.化学性质
(1)受热易分解:NH4Cl受热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意】NH3与HCl接触会生成NH4Cl固体,故不能用加热分解NH4Cl的方法制取NH3。
NH4HCO3受热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碱反应(离子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师提醒】①不是所有的铵盐加热都能产生氨气,但与碱反应放出氨气是铵盐的通性
②铵盐与浓NaOH溶液或与NaOH溶液加热反应,产生NH3,否则生成NH3·H2O
3.铵根离子的检验:利用铵盐与碱反应生成氨气
取待测液于试管中,加入_________溶液并加热,若产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气体,证明该物质是铵盐。
二、氨气的实验室制法
1.加热铵盐与碱的固体混合物
(1)反应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装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收集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棉花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干燥方法:_______________,不能用浓硫酸、P2O5,也不能用无水CaCl2。
(6)验满:方法一: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放在试管口附近,若___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已收集满。方法二:用蘸取______________的玻璃棒靠近管口,若有_______________生成,说明已收集满。
(7)尾气处理(注意放倒吸)(图1)
图1
图3
图2
【注意】
①铵盐不能用NH4NO3代替,因为NH4NO3分解易发生爆炸。
②熟石灰不能用NaOH或KOH代替,因为NaOH和KOH具有吸湿性,易结块,不利于产生NH3,且在加热条件下易腐蚀试管。
③NH3极易溶于水,在制备、收集过程中,应尽可能不与水接触,以减少损失和防止倒吸。
2.其他制法
(1)加热浓氨水: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2)
(2)浓氨水+NaOH固体或CaO固体或碱石灰(图3)
[课堂检测]
1.为了检验某固体物质中是否含有NH4+,则需选用下列试纸或试剂中的( )
①蒸馏水 ②NaOH溶液 ③红色石蕊试纸 ④蓝色石蕊试纸 ⑤稀硫酸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③⑤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所有铵盐受热均可以分解产生NH3 B.所有铵盐都易溶于水,所含的N均呈-3价
C.NH4Cl溶液中加入NaOH浓溶液后共热时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NH4+ QUOTE +OH-==NH3↑+H2O
D.NH4Cl和NaCl的固体混合物可用升华法分离
3.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发现高中学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或其溶液)存在如图的转化关系,已知B、C、D、E是非金属单质,且在常温常压下都是气体;F为淡黄色粉末,化合物H和I通常状况下呈气体;反应①是化工生产中的一种重要固氮反应.
请用化学用语回答下列问题:
(1)B是___________,化合物G的焰色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F+CO2→B+G: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C+D→I: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F溶于水后形成的溶液可吸收C,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收集氨气应使用_______________法,要得到干燥的氨气通常选用_____________做干燥剂。
4.化工厂经常用浓氨水检验输送氯气的管道是否漏气,其未配平的化学方程式为:Cl2+NH3→NH4Cl+N2
(1)写出配平后的该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反应中被氧化的物质是__________,被还原的物质是_________, 氧化剂与还原剂之比为__________。
(3)若标况下消耗6.72L Cl2时,转移的电子的数目是______。NO
NO2
物理性质
颜色、气味
毒性
水溶性
密度(比空气)
化学性质
(相互转化)
与O2+H2O反应
与NaOH溶液反应
收集方法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一节 硫及其化合物第2课时学案,共6页。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铁及其化合物两课时学案,共4页。
这是一份化学第一节 铁及其化合物学案设计,共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铁的氢氧化物,Fe2+和Fe3+的检验,“铁三角”转化,应用,制备Fe2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