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华师大版24.4 解直角三角形教案
展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理解直角三角形中五个元素的关系,会运用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及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
【过程与方法】
通过综合运用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及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逐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
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直角三角形的解法.
【教学难点】
三角函数在解直角三角形中的灵活运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在三角形中共有几个元素?
2.直角三角形ABC中,∠C=90°,a、b、c、∠A、∠B这五个元素间有哪些等量关系呢?
二、探索新知
1.解直角三角形
我们已掌握Rt△ABC的边角关系、三边关系、角角关系,利用这些关系,在知道其中的两个元素(至少有一个是边)后,就可求出其余的元素.
(1)概念:
由已知元素求出未知元素的过程,叫做解直角三角形.
(2)思考:为什么要至少有一条边?
2.已知两条边,求其余未知元素.
【例1】如图,一棵大树在一次强烈的地震中于离地面5米处折断倒下,树顶落在离树根12米处,则大树在折断之前高多少?
分析:我们在遇到实际问题时,应该先把新问题与我们熟悉的问题联系起来,再把新问题转化成熟悉的问题来进行研究.对于现实问题通常化为数学模型来处理,这里体现数学建模的思想.
解:利用勾股定理可以求出折断后倒下部分的长度为=13,13+5=18(米).
答:大树在折断之前高18米.
3.已知一条边和一个锐角,求其余未知元素.
【例2】如图,在相距2000米的东、西两座炮台A、B处同时发现入侵敌舰C,在炮台A处测得敌舰C在它的南偏东40°的方向,在炮台B处测得敌舰C在它的正南方.试求敌舰与两炮台的距离.(精确到1米)
解:在Rt△ABC中,∵∠CAB=90°-∠DAC=50°,=tan∠CAB,
∴BC=AB·tan∠CAB=2000×tan50°≈2384(米).
∵=cs50°,∴AC=≈3111(米).
答:敌舰与A、B两炮台的距离分别约为3111米和2384米.
三、巩固练习
1.在电线杆离地面8米高处向地面拉一条缆绳,缆绳和地面成53°7′角,求该缆绳的长及缆绳地面固定点到电线杆底部的距离.(精确到0.1米)
2.海船以32.6海里/时的速度向正北方向航行,在A处看灯塔Q在海船的北偏东30°处,半小时后航行到B处,发现此时灯塔Q与海船的距离最短.求灯塔Q到B处的距离.(画出图形后计算,精确到0.1海里)
答案:1.如图所示,∵AC=8米,∠B=53°7′,∴AB=≈10.0(米),BC=≈6.0(米).∴该缆绳的长约为10.0米,缆绳地面固定点到电线杆底部的距离约是6.0米.
2.如图所示,当灯塔Q与海船的距离最短时,QB⊥AB.由题意知AB=32.6×=16.3(海里).∵=tan∠BAQ=tan30°,∴BQ=AB×tan30°=16.3×≈9.4(海里).答:灯塔Q到B处的距离约为9.4海里.
四、应用拓展
本节的重要内容是解直角三角形的有关知识,解直角三角形的依据是勾股定理、两锐角互余和边角之间的关系,一般有两种类型:已知两边,已知一边和一锐角,解题时要选择适当的关系式,尽可能使用原题数据和避免做除法运算.
※课后作业※
教材第117页习题24.4第1题.
初中数学华师大版九年级上册第24章 解直角三角形24.4 解直角三角形免费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华师大版九年级上册<a href="/sx/tb_c21366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24章 解直角三角形24.4 解直角三角形免费教案</a>,共3页。
初中数学24.4 解直角三角形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24.4 解直角三角形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数学第4章 锐角三角函数4.3 解直角三角形优秀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第4章 锐角三角函数4.3 解直角三角形优秀教案,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