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华师大版九年级上册24.4 解直角三角形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教学目标:分清仰角、俯角等概念的意义,准确把握这些概念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仰角、俯角、等位角等概念
教学难点:解与此有关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仰角、俯角的概念
几个概念 1.铅垂线
2.水平线
3.视线
4.仰角:视线在水平线的上方,视线与水平线的夹角.
5.俯角:视线在水平线的下方,视线与水平线的夹角.
练习:1.由A测得B的仰角为36°,由B去测A时的俯角为 .
2.一棵树AC在地面上的影子BC为10米,在树影一端B测得树顶A的俯角为
45°,则树高 米;若仰角为60°,树高 米.(精确到1米)
二、应用
例1.书P96 例3
例2.如图,线段AB、CD分别表示甲、乙两幢楼,AB⊥CD,CD⊥BD,从甲楼顶A测乙楼顶C的仰角=30°,已知甲楼高15米,两楼水平距离为24米,求乙楼高.
解:Rt△ACE中,CE==8m,
∴CD=CE+DE=CE+AB=(8+15)(米)
答:乙楼高为(8+15)米.
三、引申提高:
例3.如图,为了测量顶部不能达到的建筑物AB的高度,现在地平面上取一点C,用测量仪测得A点的仰角为45°,再向前进20米取一点D,使点D在BC延长线上,此时测得A的仰角为30°,已知测量仪的高为1.5米,求建筑物AB的高度.
解:在Rt△AEG中,EG==AG,在Rt△AFG中,
FG==AG∴EF=FE-EG=(-1)AG=20,
∴AG=+11.5(米)
答:建筑物AB的高度为(+11.5)米.
说明:解此类问题的关键是建立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即构建Rt△.必要时可添加适当的辅助线,解题时应选择适当的关系式进行解题,并按照题目中的要求进行近似计算.
变式:若点E在FG的延长线上,且∠AEG=45°,已知FE的长度,其他条件不变,如何求建筑物AB的高度?
例4.如图,在一座山的山顶处用高为1米的测顶器望地面C、D两点,测得俯角分别为
60°和45°,若已知DC长为20㎝,求山高.
分析:已知∠FAD=45°,∠FAC=60°,要求山高,只需求AE.
解;设AE=,在Rt△ADE中,,
在R△ACE中,,DC=DE-CE==20,
∴,∴BE=AE-AB=29+10,
∴山高为(29+10)米.
四.巩固练习.
1.了解仰角、俯角的概念.
2.学会几何建模,通过解Rt△求解.
五.作业.
P117 习题24.4 3
数学九年级上册第24章 解直角三角形24.4 解直角三角形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数学九年级上册第24章 解直角三角形24.4 解直角三角形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复习,课前小测验,引入新课,课堂练习,课后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数学华师大版九年级上册24.4 解直角三角形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华师大版九年级上册24.4 解直角三角形教案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华师大版九年级上册24.4 解直角三角形教案: 这是一份华师大版九年级上册24.4 解直角三角形教案,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