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第24章 解直角三角形24.4 解直角三角形优秀教学设计
展开华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24.2解直角三角形教学设计
课题 | 解直角三角形 | 单元 | 24 | 学科 | 数学 | 年级 | 九 |
学习 目标 |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掌握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并能灵活运用. 2.继续学习几何证明的分析方法,懂得推理过程中的因果关系.知道数学内容中普遍存在的运动、变化、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化的规律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经历探索直角三角形性质的过程,体会研究图形性质的方法. 2.培养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构建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对逻辑思维产生兴趣,在积极参与定理的学习活动中,不断增强主体意识、综合意识 | ||||||
重点 |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性质定理的应用 | ||||||
难点 |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性质定理的证明思想方法. |
教学过程 |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导入新课 | 师:1、什么是直角三角形? 生:有一个内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直角三角形. 如图 师:你知道我们学过了直角三角形哪些性质? 生:(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2)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师:下面我们探索直角三角形的其他性质 |
学生思考问题 |
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讲授新课 | 探索: 师:如图,画出Rt△ABC,并画出斜边AB上的中线CD,量一量,看看CD与AB有什么关系. 生:CD是AB的一半 师:怎样证明这一猜想? 已知:如图,在Rt△ABC中,∠ACB=90°,CD是斜边AB上的中线. 求证:CD= 师:总结直角三角形性质 生: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师: 怎样用数学语言表述? 生:在Rt△ABC中 ∵CD是斜边AB上的中线 ∴CD=AD=BD=AB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课件展示 例 Rt△ABC中,∠ACB=90 ° ,∠A=30°,求证:BC=AB 师:对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生: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
学生思考,得出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学生用几何语言表达出来。
学生思考,通过操作得出推论.
|
学生通过自己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归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通过自己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归纳问题的能力。
|
课堂练习 | 1、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把直角三角形分成的两个三角形的关系是( ) A.形状相同 B. 周长相等 C.面积相等 D.全等 答案:C 2.已知直角三角形的周长为14,斜边上的中线长为3.则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为( ) A、5 B、6 C、7 D、8 答案:C 3. 如果直角三角形的面积是12,斜边上的高是2,那么斜边上的中线长是____________。 答案:6 4.如图在△ABC中,若∠BAC=120°,AB=AC,AD⊥AC于点A,BD=3,则BC=______. 答案:9 5.如图,在△ABC中,BD、CE是高,M、N分别是BC、ED的中点,试说明:MN⊥DE. 答案: 解:连结EM、DM. ∵BD、CE是高,M是BC中点, ∴在Rt△BCE和Rt△BCD中, ∵EM=BC,DM=BC ∴EM=DM. 又∵N是ED中点, ∴MN⊥ED
拓展提升 如图,已知:△ABC中,AD是高,CE是中线,DC=BE,DG⊥CE,G是垂足. 求证:(1)G是CE的中点;(2)∠B=2∠BCE. 答案: 证明:(1)连接DE; 即DE=BE=AB; (2)由(1)知:BE=DE=CD; |
学生自主解答,教师讲解答案。
学生自主解答.
|
通过这几道题目来反馈学生对本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落实基础。学生刚刚接触到新的知识需要一个过程,也就是对新知识从不熟悉到熟练的过程,无论是基础的习题,还是变式强化,都要以学生理解透彻为最终目标。
分层作业可以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很好的掌握.
|
课堂小结 | 学生归纳本节所学知识 | 回顾学过的知识,总结本节内容,提高学生的归纳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 |
板书 | 基本性质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定理 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
|
|
初中数学24.4 解直角三角形优质课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24.4 解直角三角形优质课教案,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遵义中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数学24.1 测量优质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数学24.1 测量优质教案及反思,共4页。
数学华师大版23.5 位似图形公开课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数学华师大版23.5 位似图形公开课教案及反思,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