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9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全套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课时作业课件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七章第二节、第三节作业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七章第二节、第三节作业课件,共17页。
第四单元 生物圈中的人第七章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第二节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第三节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02提升与迁移03跨学科实践01双基巩固1.如果过度利用煤、石油等化石燃料,就会大大增加生物圈中某气体的排放量,进而加剧环境变化,此气体和产生的环境变化现象是( )A. 二氧化碳、温室效应 B. 臭氧、温室效应C. 二氧化碳、酸雨 D. 水蒸气、雾霾A2.下列有关环境污染及原因关联错误的是( )A. 重金属污染——汞、银等进入自然环境B. 白色污染——大量的废弃塑料包装C. 空气污染——向水中排放有毒有害物质D. 臭氧层破坏——大量使用氟利昂、排出含氮废气C3.下列各种措施中,对防治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不利的是( )A. 扩大林草比例,建设人工防护林B. 合理分配水资源,发展节水农业C. 为提高牧业产量,大量增加放牧牲畜的数量D. 解决农牧区生活能源,推广使用清洁无污染能源C4.下列关于生态农业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生态农业实现了能量多级利用和物质循环再生B. 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受到威胁时容易得到恢复C. 生态农业使废物资源化,提高了能量利用率,减少了环境污染D. “桑基鱼塘”体现了生态农业的原理B5.某同学为了研究“水华”现象的成因,进行了“不同浓度含磷水溶液对水体中叶绿素含量影响”的探究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水体中叶绿素含量大于10微克/升时,会发生“水华”现象)。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DA.某些藻类植物过度繁殖引起“水华”现象B.“水华”现象会造成水中缺氧,导致鱼、虾大量死亡C.含磷水溶液浓度为0.5毫克/升时,会发生“水华”现象D.使用含磷洗衣液与“水华”现象没有关系6.为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上海市全面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赵刚所在的小区设置了贴有4种不同标志的垃圾桶,他使用过的废旧灯管应投入( )A.可回收物 B.其他垃圾 C.有害垃圾 D.厨余垃圾C7.小明同学经过一年多的实验后,得出“黄粉虫能食用有机塑料并能将其消化、吸收,黄粉虫体内存在着可以消化有机塑料的活性物质”的结论。下列对该实验的分析错误的是( )A. 该实验的假设是黄粉虫能否吃塑料B. 该实验的变量应是黄粉虫的食物中有无塑料C. 该探究过程需要进行多次重复实验D. 该实验结论可解决现实生活的“白色污染”问题A 生物小组探究了酸雨对水稻幼苗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又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控制酸雨的有效措施。据此资料完成第8~9题。说明:pH越小,酸性越强。“-”表示没有伤害;“+”表示有伤害,“+”越多表示伤害程度越大8.据上表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50株水稻幼苗应平均分为五组B. 第一组喷洒蒸馏水作为对照组C. 所有幼苗应放置于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D. 随着液体酸性增强对幼苗伤害逐渐减小D【解析】由表可知,随着液体酸性增强,对幼苗伤害逐渐增大,选项D错误。9.下列有关酸雨控制措施,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减少使用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B. 发展太阳能、风能等绿色能源C. 为了舒适尽量乘坐私家车D. 安装净化装置来处理燃烧废气C10.(资料分析)阅读资料,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资料一 据国际能源机构统计,燃油汽车和电动汽车废气排放系数对比如下表,由此分析发展新能源汽车将成为我国节能减排的一项重要举措。资料二 为了探究空气中PM2.5的浓度与车流量是否有关,某校学生在一广场周边进行空气采样,结果如上图所示。清晨车流量最小,上班时段车流量大,中午车流量小,下班时段车流量最大。(1)由于煤和石油的过度使用,加剧温室效应,破坏了生态环境,说明生态系统的 能力是有限的。含硫煤的使用还会产生二氧化硫等气体,造成 。(2)根据上表数据,新能源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不使用传统燃油, 的排放量明显减少了,从而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自动调节酸雨二氧化碳(3)根据上面的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车流量越大,空气中PM2.5的浓度越 。PM2.5经呼吸道到达肺,通过 外面缠绕的毛细血管进入循环系统,所以PM2.5对人体 和循环系统危害极大。(4)当环境中PM2.5的浓度过高时,我们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举一例)。(5)为改善空气质量提一条合理的建议: 。高肺泡呼吸系统戴口罩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或使用绿色能源)11. 为保护生态环境,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请分析作答:(1)我国政府决定自2008年6月1日起,在所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的目的是什么?(2)我国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政策的目的是什么?示范答案:(1)减少环境污染。(2)控制水土流失,防止土壤沙化,改善生态环境。
第四单元 生物圈中的人第七章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第二节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第三节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02提升与迁移03跨学科实践01双基巩固1.如果过度利用煤、石油等化石燃料,就会大大增加生物圈中某气体的排放量,进而加剧环境变化,此气体和产生的环境变化现象是( )A. 二氧化碳、温室效应 B. 臭氧、温室效应C. 二氧化碳、酸雨 D. 水蒸气、雾霾A2.下列有关环境污染及原因关联错误的是( )A. 重金属污染——汞、银等进入自然环境B. 白色污染——大量的废弃塑料包装C. 空气污染——向水中排放有毒有害物质D. 臭氧层破坏——大量使用氟利昂、排出含氮废气C3.下列各种措施中,对防治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不利的是( )A. 扩大林草比例,建设人工防护林B. 合理分配水资源,发展节水农业C. 为提高牧业产量,大量增加放牧牲畜的数量D. 解决农牧区生活能源,推广使用清洁无污染能源C4.下列关于生态农业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生态农业实现了能量多级利用和物质循环再生B. 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受到威胁时容易得到恢复C. 生态农业使废物资源化,提高了能量利用率,减少了环境污染D. “桑基鱼塘”体现了生态农业的原理B5.某同学为了研究“水华”现象的成因,进行了“不同浓度含磷水溶液对水体中叶绿素含量影响”的探究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水体中叶绿素含量大于10微克/升时,会发生“水华”现象)。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DA.某些藻类植物过度繁殖引起“水华”现象B.“水华”现象会造成水中缺氧,导致鱼、虾大量死亡C.含磷水溶液浓度为0.5毫克/升时,会发生“水华”现象D.使用含磷洗衣液与“水华”现象没有关系6.为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上海市全面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赵刚所在的小区设置了贴有4种不同标志的垃圾桶,他使用过的废旧灯管应投入( )A.可回收物 B.其他垃圾 C.有害垃圾 D.厨余垃圾C7.小明同学经过一年多的实验后,得出“黄粉虫能食用有机塑料并能将其消化、吸收,黄粉虫体内存在着可以消化有机塑料的活性物质”的结论。下列对该实验的分析错误的是( )A. 该实验的假设是黄粉虫能否吃塑料B. 该实验的变量应是黄粉虫的食物中有无塑料C. 该探究过程需要进行多次重复实验D. 该实验结论可解决现实生活的“白色污染”问题A 生物小组探究了酸雨对水稻幼苗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又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控制酸雨的有效措施。据此资料完成第8~9题。说明:pH越小,酸性越强。“-”表示没有伤害;“+”表示有伤害,“+”越多表示伤害程度越大8.据上表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50株水稻幼苗应平均分为五组B. 第一组喷洒蒸馏水作为对照组C. 所有幼苗应放置于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D. 随着液体酸性增强对幼苗伤害逐渐减小D【解析】由表可知,随着液体酸性增强,对幼苗伤害逐渐增大,选项D错误。9.下列有关酸雨控制措施,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减少使用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B. 发展太阳能、风能等绿色能源C. 为了舒适尽量乘坐私家车D. 安装净化装置来处理燃烧废气C10.(资料分析)阅读资料,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资料一 据国际能源机构统计,燃油汽车和电动汽车废气排放系数对比如下表,由此分析发展新能源汽车将成为我国节能减排的一项重要举措。资料二 为了探究空气中PM2.5的浓度与车流量是否有关,某校学生在一广场周边进行空气采样,结果如上图所示。清晨车流量最小,上班时段车流量大,中午车流量小,下班时段车流量最大。(1)由于煤和石油的过度使用,加剧温室效应,破坏了生态环境,说明生态系统的 能力是有限的。含硫煤的使用还会产生二氧化硫等气体,造成 。(2)根据上表数据,新能源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不使用传统燃油, 的排放量明显减少了,从而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自动调节酸雨二氧化碳(3)根据上面的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车流量越大,空气中PM2.5的浓度越 。PM2.5经呼吸道到达肺,通过 外面缠绕的毛细血管进入循环系统,所以PM2.5对人体 和循环系统危害极大。(4)当环境中PM2.5的浓度过高时,我们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举一例)。(5)为改善空气质量提一条合理的建议: 。高肺泡呼吸系统戴口罩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或使用绿色能源)11. 为保护生态环境,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请分析作答:(1)我国政府决定自2008年6月1日起,在所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的目的是什么?(2)我国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政策的目的是什么?示范答案:(1)减少环境污染。(2)控制水土流失,防止土壤沙化,改善生态环境。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