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单元检测卷 第五单元(测基础)
展开第五单元
(测基础)
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29分)
1.下列词语中加粗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雕刻(diáo) 拓展(tuò) 徽宗(huī) 驮队(tà)
B.嶙峋(lín) 推崇(chǎng) 岔道(chà) 丘壑(hè)
C.舳舻(zhú) 石砌(qì) 喧嚣(xiāo) 无暇(xiá)
D.罅隙(xià) 漕运(cáo) 枢纽(shū) 天堑(zàn)
2.下面词语的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桥墩 考订 依傍 摩肩接重
B.翰林 隧道 虬枝 交头接耳
C.跳蚤 雷同 扒崛 慷慨激昂
D.摄取 斟酌 顾忌 因地治宜
3.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3分)
A.这样的宣讲,为山村的孩子打开了一扇窗,期待为孩子们注入努力学习、改变命运、为国争光的“催化剂”。
B.设置一块电子提示牌,采购费、电费、维护费支出不菲,更重要的是,放在此路段作用和效果有限。
C.他创建的“山水程式”画风,奠定了所谓“正统画派”的基础;他所创造的“秀逸一路”的书法风格,开创了一代新风。
D.治水既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既要算政治账,也要算民生账,我市治水工作目前已进入强力攻坚期。
4.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为了防止地球环境不恶化,我们应站在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
B.居里夫人为科学而献身的精神和品质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
C.“中国梦”记录着中华民族从饱受屈辱到赢得独立解放到改革开放。
D.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就有多广阔。因此,我们不仅要在课堂上学语文,还要在生活中学语文。
5.下列关于《昆虫记》人性与虫性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以虫性观照人性,以虫性反观社会人生。
B.以人性观照虫性,以社会人生反观虫性。
C.以人性观照虫性,以虫性反观社会人生。
D.以虫性观照人性,以社会人生反观虫性。
6.下列句子中加粗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本次中学生信息技术创新比赛中,八年级九班代表队别出心裁的设计得到了评委老师们的高度评价。
B.本届博览会展出的手工艺品形态各异、惟妙惟肖,体现出很高的艺术造诣和欣赏价值。
C.近年来,我国在航天领域不断挑战自我,络绎不绝地攻克各种难题,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D.青蛙的眼睛是复眼,跟人的眼睛不一样,复眼是由许多小眼睛组成的,特点是只对活动的物体有反应,对静止的物体无动于衷。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昆虫记》记录了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一生的心血,描述了小小的昆虫恪守自然规则,为了生存和繁衍进行着不懈的努力。
B.《昆虫记》之所以引人入胜,是因为作者将昆虫的多彩生活与自己的人生感悟融为一体,用人性去看待昆虫,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作者对生命的尊敬与热爱,对自然万物的赞美。
C.法布尔对昆虫的描写,真是细致人微,令人赞叹:如在金属笼子里,蜘蛛的幼虫用四只后爪的爪尖钩住网子,后背朝下,高高挂在笼顶,倒挂栖驻姿势是如此艰难,然而螳螂虽然也抓挂在天花板上,但是它总要抽出时间松弛一下,随便飞一飞,操起正常姿势走一走,肚皮贴地,肢体舒展开晒晒太阳。
D.《昆虫记》一书,其艺术特色概括起来可以说是通俗易懂、生动有趣,人性与虫性交融,知识、趣味、美感、思想相得益彰,且准确无误地记录了观察得到的事实。
8.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木活字印刷流程复杂,前后共十几个环节。这里仅以最初的一道工序刻字为例,来说明这项工作对技艺的严苛要求。首先___________,然后____________,接下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这样,一个反写的字就凸现在木模上了
②要用毛笔将要刻的字仔细地反写在平整的棠梨木字模上
③用刻刀逐步把所有的横笔画刻好
④刻字时必须静心运气,功到方能自成
⑤字形刻好后,再将空白的边角全部挖去
⑥再刻直笔画
A.③⑥②④⑤① B.③⑥②⑤①④ C.②③⑥④⑤① D.②③⑥⑤①④
9.古诗词默写。(5分)
(1)无风水面琉璃滑,___________。微动涟漪,__________。(欧阳修《采桑子》)
(2)常记溪亭日暮,___________。兴尽晚回舟,___________。争渡,争渡,___________。
(李清照《如梦令》)
二、阅读(41分)
(一)阅读下文,回答下列问题。(22分)
花飞蝴蝶乱,桑嫩野蚕生
秦自民
①蝴蝶是会飞的花朵,是曼妙绝伦的舞蹈家,身姿优雅、色彩斑斓的蝴蝶备受文人墨客的青睐。春天里,看到花枝上彩蝶翩跹,“诗圣”杜甫的快乐跃然纸上,成就了《江畔独步寻花》:“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要说对蝴蝶最为痴迷的人,也许非北宋诗人谢逸莫属。他创作了几百首蝴蝶诗,其中不乏佳句,如“杜鹃飞破草间烟,蛱蝶惹残花底露”,因此人送外号“谢蝴蝶”。
②提起蝴蝶,人们不免要将其与飞蛾比较一番。的确,它们有很近的亲缘关系,是鳞翅目昆虫的两个大类,它们都是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一生要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形态完全不同的发育阶段。卵和蛹不吃不喝不动,外表上都处于静止状态。
③绚丽多彩的蝴蝶和飞蛾一样,都是由令人望而生畏的毛毛虫变化而来的。对于非专业人士来说,要区分一只毛毛虫到底是蝴蝶的幼虫还是蛾类的幼虫是非常困难的,专业人士则主要从趾钩的数目、长短和排列方式,气门的排列,以及毛序和腹足多少等来区分。
④虽然蝶和蛾的成虫有许多共同点,如虹吸式口器,3对分节的足,2对膜质的翅、身体和翅上都密布着鳞片,但是,区分蝶和蛾的成虫要比区分它们的幼虫容易得多。
⑤蛾和蝶在外形上的区别,首先是鳞片和绒毛组成的斑纹不同。每种蛾、蝶都有自己独特的斑纹,不过,多数蝴蝶比飞蛾的色泽更加亮丽,且翅和躯干表面的绒毛也少得多。其次是体形的差别,通常蛾类腹部粗短肥硕,而蝶类则身材苗条。蝴蝶和飞蛾形态上最主要的区别在触角:蝶类是棒状触角,触角基部各节细长如杆,端部数节逐渐膨大,整个形状像一根棒球杆;而蛾类的触角形式多样,以羽状为多,还有丝状、栉齿状等,如蚕蛾、凤蛾、桑毒蛾都是羽状触角。
⑥从生活习性来看,蝶类只有白天才会忙碌不停。“拂绿穿红丽日长,一生心事住春光。”读到徐夤的这两句诗,你一定知道,他吟咏的是蝴蝶而不是飞蛾。“斜拔玉钗灯影畔,剔开红焰救飞蛾。”“灯青兰膏歇,落照飞蛾舞。”张祜和李贺的这些诗句生动地说明蛾类更喜欢夜间活动。唐末著名诗僧齐己在一首以《灯》为题的诗中写道:“幽光耿耿草堂空,窗隔飞蛾恨不通。”可见,黑夜飞行的蛾类有明显的趋光性,而且经常将灯光及火光误以为月光并向其飞去,这就是“飞蛾扑火”。
⑦飞蛾扑火并非因为对光明的盲目热情,而是由于它们在夜晚要靠月光和星光来导航。因为天体距离遥远,射来的光线都是平行光,飞蛾只要与光线的照射方向成固定夹角飞行,就可以飞成直线,以最短路线飞到目的地,从而节省能量。但是,有了灯火之后,灯火发出的光线不是平行的而是发散的,飞蛾却依然遵循本能沿着光线的同一角度飞行,结果其飞行路线就变成了一条“黄金螺旋线”,最终就发生了“飞蛾扑火”的悲剧。
⑧少数在白天飞行的蛾类也许能避免这样的悲剧。例如,以美貌闻名遐迩的日落蛾,就是一种白天飞行的蛾子,由于日落蛾翅膀上的色彩和图案艳丽程度不亚于蝴蝶,而且喜欢在白天活动,所以,德鲁·德鲁里在1773年误将其视作蝶类,并将其划归凤蝶属。此外,长喙天蛾也和蝴蝶一样白天活动,且有一些与蝴蝶相似的特征,所以也叫蜂鸟蝶蛾。
⑨春天,到处生机盎然,落英缤纷,蝴蝶狂舞,鲜嫩的桑叶上孵化出了许多幼蚕。黑褐色的蚁蚕摄食桑叶迅速生长发育成为青白色的蚕。南宋词人辛弃疾在《临江仙·即席和韩南涧韵》中写出“花飞蝴蝶乱,桑嫩野蚕生”时,不知道潜意识里是否把蝴蝶与蚕联系在一起了。然而,我们现在知道,蝴蝶和蚕虽然看起来风马牛不相及,但它们还真是实实在在的近亲。
10.通读全文,请简要概括蝴蝶和蛾在成虫阶段的共同点和最主要的区别。(6分)
11.请你根据文章内容,对“飞蛾扑火”这一现象作出科学解释。(4分)
12.文章多处运用了作比较、举例子、引用等说明方法,请任选一处具体分析其作用。(6分)
13.文章语言生动优美、典雅有诗意,请结合内容具体分析。(6分)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9分)
瓷板上的中国书画
李慧占
①古陶瓷上出现文字,早在三国时期就开始了。但直到六朝时期,陶瓷上的文字,仍以刻印或模印等表现形式存在,不能称之为陶瓷书法,直到唐代,随着长沙窑以书写的文字来装饰瓷器,陶瓷书法才算真正诞生。陶瓷书法有平面的“瓷板书法”与立体的“瓷器书法”之分。除书法外,用国画技法装饰陶瓷则推动了“瓷板画”的出现,从清中期开始,瓷板画的发展走向了兴盛。
②由土与火淬①炼而成的中国陶瓷,经由笔与墨的浸染,从文化维度上脱胎换骨,从技艺晋身成为艺术。而一贯被誉为“中国美学之灵魂”的中国书画,脱离纸面融入“冰肌玉骨”的瓷器、瓷板上,亦碰撞生发出新奇别致的情趣。
③瓷与纸有诸多类似,又大不相同。同样清白素净的基调,因为材质、料性、技法、成型的不同,书写者与欣赏者都得到不同的体验。陶瓷书画创作之前,书家对坯料的调制和瓷坯的性状需有成竹在胸的了解,书写绘画时才能恰到好处地控制运笔的力度、速度和技巧,否则很容易流露粗糙、呆板之相。
④以瓷板作书画,纸可以吸墨,瓷板却不能;纸柔软而轻薄,瓷板光洁而厚重。纸上运笔,讲求力度、波势和意韵,故常有“力透纸背”之说;瓷板行书,由于温差导致的窑变,能够让料性发生变化,所有的力度,轻重缓急,提按使转,所有的色相,浓淡枯涩,墨色变幻,赖火之功,会完全“现形”,因而更胜“力透纸背”,而是笔触如刀刻。酣畅淋漓处,纸不可及也,但若没有足够的好料和书写功力,也很容易“现丑”,釉中与釉下的书写,会让你笔行不畅,或浮或木,更遑论②韵味,趣味。
⑤好的瓷板书画作品,非手功精湛、经验丰富、悟性超凡又学养丰厚的书画家不能为。民国时期最负盛名的“珠山八友”瓷板画为藏家竞相追逐,绘出的各种山水人物花卉走兽无不光彩传神,栩栩如生,其笔法、墨韵、色彩和同时代的海上画派的作品有异曲同工之妙,又带有浓重的传达个性面貌的文人画色彩。八人的题款,也都是书法精品,色釉交映,凝练浑厚,浸透金石,尽现风流。有藏家细赏之下赞叹,徐仲南手书洒脱秀逸,苍润俊朗;何许人行笔稳健,顿挫变化明显,转折圆浑,字与字之间少连笔,却有绵延直下,一气呵成之势;毕伯涛笔法俊逸秀挺,丰润灵活,有唐寅之气韵……晚清“浅绛彩瓷四大家”之一的王凤池,有传世瓷板画作品《昌江日对黄山图》,画得精致而文气十足,颇得文人山水画之神韵。瓷板上的题诗写得灵动而呈才情,书法自然俊逸,布局和结字,以及每一笔的书写,都做到了裹藏恰好、肥瘦适宜、疏密得当、简繁有度的程度,给人以一种沉着超逸的视觉美感。
⑥古诗有七绝咏青花瓷之美:“雨过天青云破开,鬼谷下山入梦来。远尘淡墨调烟雨,一见倾心镌画台。”在英文里,“中国”和“瓷器”是同一个单词——china。瓷,连接着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延续这种优美的传统技艺,更需在其中糅入书心、文心。瓷板书画,将书画艺术、制瓷艺术及传统文学艺术融为一体,既拓宽了书画艺术的载体,又以不同书体、内容、章法之有机组合,为瓷器脱去“匠气”与“烟火气”,萃取出凝重质朴的魅力。
(原标题为《远尘淡墨调烟雨》,有删改)
【注释】①淬(cuì):铸造刀剑时,把刀剑烧红浸入水中,使之坚韧。②遑(huáng)论:不必谈及。
14.根据文章内容填空。(11分)
①瓷板上的中国书画经历了一个由“三国时期古陶瓷上的文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到“清中期瓷板画的兴盛”的演变过程。(4分)
②文章介绍“珠山八友”瓷板画是从“画”与“___________”两方面具体说明的,而介绍《昌江日对黄山图》则是从“画”“___________”与“书法”三方面具体说明的。(4分)
③文中最能概括瓷板书画特点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15.文章第④段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具体分析其作用。(4分)
16.你认为瓷板书画对创作者有哪些要求?请概括。(4分)
三、作文(50分)
17.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我们是同在这个平凡的世间生活的平凡的人,但平凡的生活也可以趣味无穷。纵情山水有乐趣,追求学问也有乐趣;“琴棋书画诗酒花”间有乐趣,“柴米油盐酱醋茶”间也有乐趣;朋友相交有乐趣,天伦共乐也有乐趣。
请根据上述文字的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写一篇文章。
要求:(1)自拟题目,题目要包含词语“乐趣”;(2)自选文体;(3)不少于500字;(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A.有误,“驮队”的“驮”应读作“tuó”;B.有误,“推崇”的“崇”应读作“chóng”;C.正确;D.有误,“天堑”的“堑”应读作“qiàn”。故选C。
2.答案:B
解析:A.有误,“摩肩接重”的“重”应为“踵”;B.正确;C.有误,“扒崛”的“崛”应为“掘”;D.“因地治宜”的“治”应为“制”。故选B。
3.答案:D
解析:D.“民生账”后面的“,”使用错误。“既要算政治账,也要算民生账”语意完整,下一句另起一层意思讲我市情况,因此应改为“。”。故选D。
4.答案:D
解析:A.前后矛盾。去掉“不”;B.句式杂糅。去掉“的榜样”;C.宾语残缺。在句末加上“的历程”。故选D。
5.答案:C
6.答案:C
解析:C.络绎不绝:形容行人车马来来往往,接连不断。句中形容不断攻克难题,不恰当。故选C。
7.答案:C
解析:ABD表述正确;C.有误,椎头螳螂的幼虫用四只后爪的爪尖钩住网子,后背朝下,高高挂在笼顶;苍蝇虽然也抓挂在天花板上,但是它总要抽出时间松弛一下。故选C。
8.答案:C
解析:材料介绍的是木活字印刷的流程,考生首先要理出整个印刷的过程:准备模板一按笔画刻字—刻字时的注意事项一刻完后的技术处理。根据这个说明思路,再结合句中的语言标志“再”,可以将序号排列为②③⑥④⑤,最后①句的“这样”是一个小结语,排最后。故选C。
9.答案:(1)不觉船移 惊起沙禽掠岸飞
(2)沉醉不知归路 误入藕花深处 惊起一滩鸥鹭
10.答案:共同点:虹吸式口器,3对分节的足,2对膜质的翅,身体和翅上都密布着鳞片。不同点:外形方面,鳞片和绒毛组成的斑纹不同;体型方面,通常蛾类腹部粗短肥硕,而蝶类则身材苗条;触角方面,蝶类是棒状触角,而蛾类的触角形式多样;生活习性方面,蝶类只有白天才会忙碌不停,蛾类更喜欢夜间活动。
11.答案:在黑夜飞行的蛾类有明显的趋光性,它们在夜间要靠月光和星光来导航,这些从遥远天体射来的光线是平行光,飞蛾与光线的照射方向成固定夹角飞行,就可以飞成直线,但灯火发出的光线是发散的,飞蛾却依循本能沿着光线的同一角度飞行,最终导致“飞蛾扑火”。
12.答案:第⑥段引用的诗句,分别说明了蝴蝶白天忙碌的特性、蛾类更喜欢夜间活动、黑夜飞行的蛾类有明显的趋光性的特点;增强文学色彩,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13.答案:①语言生动。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蝴蝶比作花朵、舞蹈家,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蝴蝶的美丽姿态。②语言典雅有韵味。用了不少四字短语,如“曼妙绝伦”“身姿优雅”“色彩斑斓”“彩蝶翩跹”“跃然纸上”,使得语言典雅有韵味;引用诗句,如“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既写出了蝴蝶的美丽姿态,又使得语言典雅,富有诗意和韵味。
14.答案:①六朝时以刻印或模印等表现形式存在于陶瓷上的文字;唐代长沙窑以书写的文字装饰瓷器的陶瓷书法
②书法;题诗
③瓷板书画,将书画艺术、制瓷艺术及
传统文学艺术融为一体,既拓宽了书画艺术的载体,又以不同书体、内容、章法之有机组合,为瓷器脱去“匠气”与“烟火气”,萃取出凝重质朴的魅力。
15.答案:将瓷板书画和纸上书画作比较。从吸墨程度、材料性质、书写技法三方面比较说明了瓷板书画和纸上书画的不同之处,更加突出了瓷板书画对料性和书写功力的更高的要求。
16.答案:①创作者必须对坯料的调制和瓷坯的性状有成竹在胸的了解,书写绘画时才能恰到好处地控制运笔的力度、速度和技巧。②创作者必须有精湛的手功、丰富的经验、超凡的悟性和丰厚的学养。
17.答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