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基本营养物质 能力提升 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4956757/0-169891287699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7.4.基本营养物质 能力提升 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4956757/0-1698912877048/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7.4.基本营养物质 能力提升 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4956757/0-169891287707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化学第四节 基本营养物质同步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化学第四节 基本营养物质同步练习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善于梳理化学知识,是学好化学的有效方法.以下归纳不完全正确的
A.AB.BC.CD.D
2.下列不属于有机高分子的是
A.淀粉B.油脂C.蛋白质D.塑料
3.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必需的三大营养物质.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牛油、纤维素和蛋白质都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B.淀粉可以使碘化钾试纸变蓝
C.葡萄糖能发生氧化反应和水解反应
D.浓硝酸溅在皮肤上,使皮肤呈黄色是由于浓硝酸和蛋白质发生了颜色反应
4.下面鉴别葡萄糖与果糖的方法正确的是( )
A.银镜反应B.新制的氢氧化铜
C.氢氧化钙溶液D.羧酸溶液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油脂、糖类和蛋白质都是高分子化合物,一定条件下能发生水解
B.鸡蛋清中加入Na2SO4、CuSO4溶液都会因变性产生沉淀
C.石油的分馏和煤的干馏都属于物理变化
D.75% (体积分数)的乙醇溶液常用于医疗消毒
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棉花、麻、羊毛、蚕丝都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B.可用银氨溶液鉴别麦芽糖和蔗糖
C.淀粉水解可生成葡萄糖,葡萄糖水解可生成乙醇
D.医疗上常用75%(体积分数)的乙醇溶液消毒杀菌
7.水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约占人体体重的三分之二。下列关于水在人体中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是很好的溶剂 ②是必不可少的反应物 ③能调节体温 ④有润滑功能 ⑤每人每天补水2.5-4L
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C.①④⑤D.②③④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淀粉、纤维素、油脂、酶均属于天然的高分子化合物
B.将苯、己烷、乙醇三种液体分别与溴水混合振荡后,混合液均分为两层,且溴水层无色
C.同物质的量浓度的乙醇、乙酸、碳酸溶液,pH最小的是碳酸
D.煤、石油、天然气、可燃冰均属于化石燃料
9.下列因果关系对应不正确的是( )
A.油脂中含有酯基,所以可以使溴水褪色
B.天然油脂都是混合物,所以没有固定的沸点、熔点
C.油脂是多种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所以能够发生水解反应
D.油酸甘油酯中含有碳碳双键,所以一定条件下可以与H2发生加成反应
10.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的电子式
B.蔗糖的分子式
C.乙烯的空间充填模型
D.乙醛的结构简式
11.为保证加酶洗衣粉的效果,应注意( )
A.用沸水冲泡洗衣粉
B.用含氯较高的自来水
C.室温时,用软水溶解洗衣粉
D.和其他洗涤剂混合使用
12.下列关于基本营养物质的说法,符合科学实际的是
A.糖类、油脂、蛋白质都是高分子化合物B.糖类、油脂、蛋白质均可发生水解反应
C.通过植物油的还原反应可制人造奶油D.用加酶洗衣粉洗涤真丝织品,可使真丝蛋白质变性
13.化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硫酸钡可用于胃肠X射线造影检查
B.侯德榜制碱法体现了化学平衡思想的创造性应用
C.用热碱水去除餐具的油污
D.用谷物酿造出酒和醋,酿造过程中只发生水解反应
14.下列说法摘自一些科普杂志或广告用语,你认为有科学性错误的是
A.糖类、油脂和蛋白质都是天然的有机化合物
B.糖类、油 脂、蛋白质只含C、H、O三种元素
C.医学上常用CuSO4溶液和NaOH溶液检验糖尿病人尿液中的葡萄糖
D.甲醛是某些劣质装饰板材释放的常见污染物之一
15.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纤维素的最简式:
B.水分子的空间填充模型:
C.KCl的形成过程:
D.F-的结构示意图:
16.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及解释或结论均正确的是
A.AB.BC.CD.D
17.检验下列指定成分的试剂错误的是
A.AB.BC.CD.D
18.三国时代,诸葛亮领兵南征孟获,遇到了“哑泉”,士兵饮后致哑,腹痛,甚至死亡.又有一“安乐泉”饮后可解“哑泉”之毒.1995年10月国内某报刊报道,经科研人员研究,“哑泉”水中溶有CuSO4,“安乐泉”水质偏碱性.下列有关说法可能符合题意的是
A.“哑泉”之毒是由于水中的Cu2+使人体中的蛋白质分解
B.“哑泉”之毒是由于水中的SO42﹣使人体中的蛋白质变性
C.“哑泉”之毒是由于水中的Cu2+水解显酸性使人体中的蛋白质变性
D.“安乐泉”能解“哑泉”之毒的离子方程式为Cu2++2OH﹣=Cu(OH)2↓
19.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工业废水任意排放是造成酸雨的主要原因
B.碳酸钡不溶于水,且不容易被X射线透过,可以用来做“钡餐”
C.波尔多液、石灰硫黄合剂等无机物是人类早期使用的农药
D.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日常生活中可以使用95%(体积分数)的乙醇溶液做消毒剂
20.下列有关有机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乙酸和乙醇分子中均含有碳氧双键(C=O)
B.淀粉的分子式为(C6H10O5)n,所以淀粉是一种纯净物
C.乙酸乙酯可以与NaOH溶液反应,说明乙酸乙酯显酸性
D.75%的酒精溶液用于杀菌消毒主要利用了它能使蛋白质变性原理
21.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葡萄糖在人体内会缓慢水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
B.甘氨酸既能与酸反应,也能与碱反应
C.液态油脂与氢气加成可生产奶油,不易变质
D.冷链运输抗病毒疫苗可避免蛋白质变性
22.括号内物质为杂质,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
A.乙醇(水):先加生石灰后蒸馏
B.溴苯(溴):用NaOH溶液洗涤后分液
C.乙烷(乙烯):用溴水洗气
D.乙酸乙酯(乙酸):用NaOH溶液洗涤后分液
23.脑白金主要成分的结构简式如下图所示,下列对脑白金主要成分的推论肯定正确的是
A.该分子含有一个肽键,属于二肽
B.其分子式为C13H16N2O
C.该物质不能与溴水反应
D.其官能团和营养成分与葡萄糖相同
24.在一定条件下,下列与有机物的结构、性质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有四种同分异构体
B.甲苯分子中所有原子可能共面
C.苯、乙醇、油脂均不能使酸性溶液褪色
D.分子式为且可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的有机物有5种
25.下列实验操作及现象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A.AB.BC.CD.D
二、填空题
26.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俗称“钡餐”的药剂的化学式
(2)写出异丁烷的结构简式
(3)写出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写出用淀粉生产葡萄糖的化学方程式
27.(1)在下列各组物质中,找出合适的序号填在对应的空格内(每个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A.金刚石和石墨 B.12C和14C C.K和Ca
D.CH3-CH2-CH2-CH3和 E.冰醋酸和乙酸
F.甲烷和庚烷 G.淀粉和纤维素
①互为同位素的是 。
②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 。
③互为同系物的是 。
④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 。
⑤为同一种物质的是 。
(2)现有四种试剂:A.新制的Cu(OH)2;B.浓硝酸;C.AgNO3溶液;D.碘水。为了鉴别下列四瓶无色溶液,请你选择合适的试剂,将其序号填入相应的括号中。
①葡萄糖溶液( ) ②食盐溶液( )
③淀粉溶液( ) ④鸡蛋清溶液( )
28.(1)写出铁红的化学式: 。
(2)写出一氯甲烷的结构式: 。
(3)面粉在相对密闭的空间内悬浮在空气中,达到一定浓度时,遇火却会发生剧烈的反应,导致爆炸,请用化学知识解释其现象 。
.性质决定用途
.日常生活经验
.化学与健康
.安全常识
氧气助燃–气焊切割金属
衣服上圆珠笔油–用汽油搓洗
缺钙–导致佝偻病或骨质疏松
皮肤沾上浓硫酸–用氢氧化钠溶液中和
石墨很软–制铅笔芯
区别硬水和软水–用肥皂水检验
缺碘–引起甲状腺肿大
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钨的熔点高–用于制灯丝
区别棉和羊毛织物–点燃闻气味
骨质疏松缺维生素引起坏血病
甲醛溶液浸泡海产品–保鲜
选项
操作
现象
解释或结论
A
稀硫酸滴加到纯碱中,产生的气体通入溶液中
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
非金属性:
B
某钠盐晶体完全溶解于稀盐酸,所得澄清溶液中滴加试剂
澄清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
该盐为
C
溴的苯溶液滴加到铁粉中,产生的气体通入硝酸酸化的溶液中
产生浅黄色沉淀
溴与苯发生取代反应生成HBr
D
蔗糖中滴加稀硫酸,加热一段时间后,滴加银氨溶液,再加热
未出现银镜现象
蔗糖没有发生水解生成葡萄糖
选项
检验括号中的物质
检验试剂
A
CO2气体(SO2)
品红溶液
B
Fe2(SO4)3溶液(FeSO4)
K3[Fe(CN)6]溶液
C
CH3COOCH3(C2H5OH)
钠粒
D
蔗糖(淀粉)
KI溶液
实验操作及现象
结论
A
向两份蛋白质溶液中分别滴加饱和氯化钠溶液和饱和硫酸铜溶液,均有固体析出
蛋白质均发生变性
B
溴乙烷与氢氧化钠溶液共热后,滴加硝酸银溶液,未出现淡黄色沉淀
溴乙烷未水解
C
向2支盛有2 mL相同浓度银氨溶液的试管中分别滴入2滴相同浓度的氯化钠和碘化钠溶液,一支试管中出现黄色沉淀,另一支无明显现象
Ksp(AgI)碳酸>苯酚
参考答案:
1.D
【详解】A.氧气具有助燃性,所以氧气可用于气焊切割金属;石墨质软,可用于制铅笔芯;钨的熔点高,可用于制灯丝,完全正确,故A不选;
B.圆珠笔油能溶解于汽油中,所以可用汽油溶解并清洗掉圆珠笔油;可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产生泡沫较多的是软水,较少的硬水;羊毛线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燃烧时能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而棉线没有,可以通过点燃闻气味的方法加以鉴别,完全正确,故B不选;
C.儿童缺钙易导致佝偻病,老年人缺钙易患骨质疏松;缺碘易引起甲状腺肿大;缺维生素C会引起坏血病,完全正确,故C不选;
D.皮肤上沾上浓硫酸要先用大量的水冲洗,然后涂上3%一5%的碳酸氢钠溶液;甲醛有毒,不能用甲醛浸泡海产品来保鲜,不完全正确,故D选;
综上所述答案为D。
2.B
【详解】相对分子质量一般在10000以上的有机化合物称为有机高分子,有的达到几万,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常见的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有淀粉、纤维素、蛋白质和天然橡胶,合成高分子有塑料、合成橡胶和合成纤维等,油脂是高级脂肪酸甘油酯,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B符合题意。
答案选B。
3.D
【详解】A.相对分子质量在10000以上的有机化合物为高分子化合物,牛油的成分是油脂,油脂相对分子质量较小,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故A错误;
B.淀粉遇碘单质变蓝,不是碘化钾,故B错误;
C.葡萄糖是单糖,不能水解,故C错误;
D.皮肤组成重要成分是蛋白质,含有苯环的蛋白质遇浓硝酸显黄色,浓硝酸沾到皮肤上能使皮肤变黄,这是由于浓硝酸和蛋白质发生了颜色反应,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睛】本题考查糖类、油脂、蛋白质的性质,难度不大,学习中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
4.C
【详解】A.葡萄糖含有醛基、果糖不含醛基,在碱性条件下果糖可以转变为葡萄糖(烯醇异构化过程),从而体现出醛基的还原性,葡萄糖、果糖都能发生银镜反应,故不选A;
B.葡萄糖含有醛基、果糖不含醛基,在碱性条件下,果糖转可以变为葡萄糖(烯醇异构化过程),从而体现出醛基的还原性,葡萄糖、果糖都能与新制的氢氧化铜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故不选B;
C.果糖和石灰水作用形成沉淀,而葡萄糖不会,故选C;
D.葡萄糖、果糖与羧酸不反应反应,糖酸混溶,现象相同,故不选D;
故答案选C。
5.D
【详解】A.油脂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糖类中只有多糖是高分子化合物,且单糖不能发生水解,故A错误;
B.鸡蛋清加入硫酸铜引起的是蛋白质的变性,硫酸钠使蛋白质发生盐析,故B错误;
C.石油的分馏是利用沸点差异分离物质是物理变化,煤的干馏是煤在隔绝空气加强热条件下发生了复杂的化学变化,故C错误;
D.75%(体积分数)的乙醇溶液能引起细菌病毒的蛋白质变性,常用于医疗消毒,故D正确;
故选:D。
6.C
【详解】A.棉花、麻为植物纤维,羊毛、蚕丝为动物纤维,都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A正确;
B.麦芽糖具有还原性能发生银镜反应,而蔗糖不能,故可用银氨溶液鉴别麦芽糖和蔗糖, B正确;
C.葡萄糖为单糖不能水解,葡萄糖可以生成乙醇但不是水解,C错误;
D.75%(体积分数)的乙醇溶液能杀灭病菌,故医疗上常用75%(体积分数)的乙醇溶液消毒杀菌,D正确;
故选C。
7.A
【详解】①水是很好的溶剂,可溶解很多物质,①正确;
②人类食用的淀粉、纤维素、蛋白质都需发生水解,所以水是必不可少的反应物,②正确;
③在夏季,环境温度往往高于体温,人靠出汗带走部分热量降低体温,在冬季,水贮备热量,人体不致因外界温度低而使体温发生明显的波动,③正确;
④由于水的黏度小,可使体内摩擦部位润滑,减少体腔内腔器的摩擦和损伤,④正确;
⑤由于人体内的新陈代谢,水不断流失,所以每人每天需补水2.5~4L,⑤正确;
综合以上分析,①②③④⑤都正确,故选A。
8.D
【详解】A. 油脂是高级脂肪酸和甘油形成的酯类,不是高分子化合物,故A错误;
B. 乙醇与溴水互溶,故B错误;
C. 同物质的量浓度的乙醇、乙酸、碳酸溶液,pH最小的是乙酸,故C错误;
D. 煤、石油、天然气、可燃冰均属于化石燃料,故D正确;
故选D。
9.A
【详解】A.油脂中含有碳碳双键,能使溴水褪色,酯基不能使溴水褪色,A错误;
B.天然油脂都是混合物,所以没有固定的沸熔点,B正确;
C.油脂能发生水解反应,生成高级脂肪酸和甘油,C正确;
D.油酸甘油酯中含有碳碳双键,能发生加成反应,D正确。
答案选A。
10.B
【详解】A. 是共价化合物,电子式,A错误;
B. 蔗糖是一种二糖,分子式,B正确;
C.球棍模型中,用大小不同的小球和短棍分别表示原子、共价键,乙烯的球棍模型 ,C错误;
D. 乙醛的官能团为、乙醛的结构简式,D错误;
答案选B。
11.C
【分析】加酶洗衣粉是指含有酶制剂的洗衣粉,目前常用的酶制剂有四类: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纤维素酶。
【详解】A、使用沸水会使酶失去活性,降低洗涤效果,不符合题意;
B、用含氯较高的自来水,酶会和含氯的物质发生反应,会降低洗涤效果,不符合题意;
C、软水中含有极少量的矿物质,对酶活性的影响很小,可以保证洗涤效果,符合题意;
D、和其他洗涤剂混合,降低了酶的活性,从而降低洗涤效果,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C。
12.C
【详解】A.糖类、油脂不是高分子化合物,故A错误;
B.单糖不发生水解,故B错误;
C.植物油属于不饱和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可以和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饱和脂肪酸甘油酯,也就是固态的奶油,
D.酶属于蛋白质,真丝也属于蛋白质,所以用加酶洗衣粉洗涤真丝织品,不会使真丝蛋白质变性,故D错误;
故答案:C。
13.D
【详解】A.硫酸钡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盐酸,所以可用于胃肠X射线造影检查,故A正确;
B.侯德榜制碱法,即将二氧化碳通入氨化的氯化钠饱和溶液中,使溶解度小的碳酸氢钠从溶液中析出:NaCl+NH3+H2O+CO2=NaHCO3↓+NH4Cl,应用了平衡移动原理,是化学平衡思想的创造性应用,故B正确;
C.碳酸钠溶液水解显碱性,油脂在碱性条件下水解生成可溶于水的产物,除去油污,故C正确;
D.谷物中淀粉水解生成葡萄糖,葡萄糖在酒化酶作用下分解生成乙醇,乙醇被氧化生成醋酸,酿造过程中并不是只发生水解反应,故D错误;
答案选D。
14.B
【详解】A.糖类、油脂和蛋白质都是天然的有机化合物,故A正确;
B.蛋白质除含C、H、O三种元素,还含有N等元素,故B错误;
C.NaOH溶液与CuSO4溶液加入某病人的尿液中,微热时如果观察到红色沉淀,则说明该病人的尿液含有有醛基的物质,即含有葡萄糖,故C正确;
D.甲醛、苯等常用于装饰材料的溶剂和防腐剂,为装饰材料的主要污染物质,故D正确;
故选B。
15.B
【详解】A.纤维素属于多糖,通式(C6H10O5)n,其最简式为C6H10O5,故A错误;
B.已知H2O是V形分子,且H原子半径比O原子半径小,故水分子的空间填充模型为 ,故B正确;
C.KCl中钾离子和氯离子存在离子键,由钾原子失去一个电子转移至氯原子,KCl的形成过程: ,故C错误;
D.氟离子核外电子总数为10,其离子结构示意图为: ,故D错误;
故选:B。
16.A
【详解】A.稀H2SO4与Na2CO3溶液反应后产生二氧化碳,酸性硫酸大于碳酸,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碳酸,通入Na2SiO3溶液中产生白色浑浊,说明生成硅酸,则酸性:H2CO3>H2SiO3,因此酸性:,因此非金属性:,故A正确;
B.某钠盐晶体完全溶解于稀盐酸,所得澄清溶液中滴加试剂,澄清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白色沉淀为硫酸钡,说明溶液中存在离子,则X可能是或NaHSO4,故B错误;
C.溴易挥发,挥发出的溴蒸气通入到硝酸酸化的溶液中也能产生浅黄色沉淀,不能根据实验现象判断溴与苯发生取代反应生成了HBr,故C错误;
D.蔗糖在稀硫酸作用下水解,此时溶液显酸性,而银镜反应必须在碱性条件下进行,所以在滴加银氨溶液之前,应该加入NaOH溶液而中和未反应的稀硫酸,否则实验不成功,故D错误;
故选A。
17.D
【详解】A.二氧化硫可使品红褪色,二氧化碳不能,所以可用品红溶液检验CO2中的SO2,故A正确;
B.K3[Fe(CN)6]溶液与亚铁离子反应生成蓝色沉淀,铁离子不能,可用K3[Fe(CN)6]溶液检验Fe2(SO4)3溶液中的FeSO4,故B正确;
C.乙醇与Na反应生成氢气,乙酸甲酯不能,可以用钠检验CH3COOCH3中的C2H5OH,故C正确;
D.淀粉、蔗糖遇KI溶液都没有现象,不能用KI检验蔗糖中的淀粉,故D错误;
故选D。
18.D
【详解】A.哑泉有毒是因为含有的硫酸铜电离出的铜离子为重金属离子,重金属离子能使蛋白质变性,故A错误;
B.SO42﹣不能使人体中的蛋白质变性,故B错误;
C.铜离子为重金属离子,重金属离子能使蛋白质变性,与水解无关,故C错误;
D.要解哑泉之毒就是使可溶性的铜离子转变成沉淀,离子方程式为Cu2++2OH﹣=Cu(OH)2↓,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铜盐及性质,为高频考点,把握习题中的信息、蛋白质的变性、离子反应等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19.C
【详解】A.工业废气任意排放,会有大量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入空气中,造成酸雨的产生,A错误;
B.碳酸钡不溶于水,但溶于胃酸,不能用来做“钡餐”,B错误;
C.波尔多液、石灰硫黄合剂等无机物能使蛋白质变性,具有良好的杀虫杀菌效果,是人类早期使用的农药,C正确;
D.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日常生活中可以使用75%(体积分数)的乙醇溶液做消毒剂,D错误;
故选C。
20.D
【详解】A.乙酸的结构式是,乙醇结构式是,乙醇分子中不含碳氧双键(C=O),故A错误;
B.淀粉的分子式可表示为(C6H10O5)n,淀粉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淀粉是混合物,故B错误;
C.乙酸乙酯可以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乙酸钠和乙醇,乙酸乙酯显中性,故C错误;
D.75%的酒精溶液用于杀菌消毒主要利用了它能使蛋白质变性原理,故D正确;
选D。
21.A
【详解】A. 葡萄糖是单糖不水解,葡萄糖在人体内会缓慢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故A错误;
B. 甘氨酸具有氨基和羧基,既能与酸反应,也能与碱反应,故B正确;
C. 碳碳双键不稳定,液态油脂与氢气加成可生产奶油,不易变质,故C正确;
D. 温度高,蛋白质易变性,冷链运输抗病毒疫苗,可避免蛋白质变性,故D正确;
故选A。
22.D
【详解】A. 水与CaO反应后变为离子化合物Ca(OH)2,增大了与乙醇的沸点差,然后蒸馏可分离,A正确;
B. 溴与NaOH反应后产物是易溶于水的物质,溴苯是难溶于水的液体,因此与溴苯分层,然后通过分液可分离,B正确;
C. 乙烯与溴水反应产生液态的1,2-二溴乙烷,而乙烷不能分压,则用溴水通过洗气可分离,C正确;
D. 二者均与NaOH反应,不能除杂,应选饱和碳酸钠溶液、分液,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D。
23.B
【分析】A、有几个氨基酸构成的一条肽链,就叫几肽;
B、根据键线式的特点来书写化学式;
C、含有C=C键,能发生加成反应;
D、葡萄糖中含有的官能团有羟基和醛基。
【详解】A、该分子不是由氨基酸构成的一条肽链,不能成为几肽,故A错误;
B、根据结构简式得化学式为C13H16N2O,所以B选项是正确的;
C、含有C=C键,能发生加成反应,亚氨基具有碱性,溴水具有酸性,二者之间能反应,该物质能与溴水反应,故C错误;
D、葡萄糖中含有的官能团有羟基和醛基,该物质中不含羟基和醛基,故D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B。
24.A
【详解】A.C3H2Cl6中,若2个H连在同一个C上,则此时有两种结构,若2个H连在不同的C上,此时有两种结构,因此共有四种同分异构体,A正确;
B.甲苯中存在甲基,甲基上的原子不可能共面,B错误;
C.乙醇、不饱和脂肪酸形成的油脂可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从而使其褪色,C错误;
D.分子式为C5H12O的物质能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则其含有羟基,除羟基外剩余基团为-C5H11,若碳链结构为C-C-C-C-C,此时羟基有3个位置,若碳链结构为 ,此时羟基有4个位置,若碳链结构为 ,此时羟基有1个位置,则共有8种结构,D错误;
故答案选A。
25.C
【详解】A.蛋白质与NaCl饱和溶液发生盐析,硫酸铜溶液可使蛋白质变性,故A错误;
B.溴乙烷与NaOH溶液共热后,应先加入硝酸酸化除去过量的NaOH,否则不能排除AgOH的干扰,故B错误;
C.浓度相同,Ksp小的先沉淀,由现象可知Ksp(AgI)<Ksp(AgCl),故C正确;
D.醋酸易挥发,醋酸与苯酚钠溶液反应也能产生白色浑浊,则不能比较碳酸、苯酚的酸性强弱,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26.(1)
(2)
(3)
(4)
【详解】(1)硫酸钡俗称“钡餐”,化学式为。
(2)异丁烷的结构简式:。
(3)铜与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生成硫酸铜,二氧化硫和水,化学方程式:。
(4)用淀粉生产葡萄糖,即淀粉在催化剂作用下水解,最终产物为葡萄糖,化学方程式:。
27. B A F D E A C D B
【详解】(1)A.金刚石和石墨,均属于C原子形成的不同种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B.12C和14C,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属于同位素;C. K和Ca,质子数不同,属于不同的元素;D.CH3-CH2-CH2-CH3和,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属于同分异构体; E.冰醋酸和乙酸属同一种物质;F.甲烷和庚烷,结构相似,分子组成上相差1个原子团,属于同系物;G.淀粉和纤维素均为高分子化合物,因聚合度不同,则不是同分异构体;故:①互为同位素的是B;②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A;③互为同系物的是F;④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D;⑤为同一种物质的是E。
(2)①葡萄糖的结构简式为CH2OH(CHOH)4CHO,含有醛基,含有醛基的物质与新制Cu(OH)2悬浊液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故答案为A;
②食盐为氯化钠,在溶液中电离出氯离子,与硝酸银电离出银离子结合,生成白色的氯化银沉淀,故答案为C;
③淀粉溶液与碘水作用显示蓝色,故答案为D;
④鸡蛋清是蛋白质,蛋白质遇浓硝酸发生显色反应,故答案为B。
【点睛】判断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同分异构体的方法是:若化学式为元素,可能是同位素;若化学式为单质,则可能是同素异形体;若化学式为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的有机化合物,则为同分异构体;若是分子式不同结构相似的有机化合物,则为同系物。
28. Fe2O3 面粉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为可燃物,面粉厂的空气中充斥着细小淀粉颗粒,与空气中的氧气充分接触,容易引燃发生爆炸
【详解】(1)氧化铁俗称铁红,化学式是Fe2O3;
(2)一氯甲烷是甲烷分子中的1个H原子被Cl原子取代产生的,其结构式是;
(3)面粉在相对密闭的空间内悬浮在空气中,达到一定浓度时,遇火却会发生剧烈的反应,导致爆炸,这是由于面粉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为可燃物,面粉厂的空气中充斥着细小淀粉颗粒,与空气中的氧气充分接触,当达到着火点时物质着火燃烧而引燃发生爆炸。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版 (2019)第四节 基本营养物质练习,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七章 有机化合物第四节 基本营养物质习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七章 有机化合物第二节 乙烯与有机高分子材料同步训练题,共4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7f0ad84943772f8cdf3a353ba2877c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