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16 人的呼吸教学设计
展开
苏科版 三年级上册 《人的呼吸和消化》单元 1.人的呼吸 教学设计及反思
单元
《人的呼吸和消化》
课题
1.人的呼吸
课时
1
核心概念
5.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学习内容及要求
5.5人体由多个系统组成
⑥描述人体用于呼吸的器官,列举保护这些器官的方法
⑯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过程,知道呼吸作用为人体内能量的利用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对客观事物的总体认识) 科学思维(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方式)
探究实践(科学探究能力 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 态度责任(科学态度 社会责任)
科学观念
通过探究实验,知道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水蒸气,认识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味。
科学思维
通过观察与交流水的蒸发现象,比较、分析、归纳出水和水蒸气的异同。
探究实践
能设计并实施简单的对比实验,观察并解释水的蒸发现象。
态度责任
在探究实验中形成细致、客观的观察态度。
教学重点
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
使学生对人体的呼吸器官及其功能有一定的了解;知道呼吸实际上就是人体通过呼吸器官同外界进行的气体交换;
教学难点
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
了解人体呼吸器官的名称及人体呼吸的过程,知道呼吸实际上就是人体通过呼吸器官同外界进行的气体交换。
教学准备
教师:1.爱牛课件优化件,挂图或投影片:人的呼吸器官,气球 、火柴、石灰水、自封袋等
学生:说明人呼出的气体比吸进的气体含二氧化碳多的实验用石灰水、自封袋、气球。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思路
教学备注
上课仪式
同学们好!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要一起学习人的呼吸系统。
1.和学生简单互动拉近距离。2.让学生意识到进入上课状态。
一、导入
(一)游戏导入
同学们,我想和大家一起做个游戏,愿意吗?——好!
请同学们起立。游戏时请你们闭紧嘴,用手捏住鼻子憋住气,坚持不住就坐下松手。
能谈谈刚才屏气时的感觉吗?——难受、胸闷、头晕等
总之憋气的感觉好受吗?如果憋不住了我们就要干什么?——呼吸
这节课咱们就研究人的呼吸。(板书课题)
预设5分钟
二、探索
(二)活动探究
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呼吸,呼吸对我们的生命非常重要,没有人能在停止呼吸的情况下存活很长时间。那关于呼吸你们有什么想知道的?或者有什么问题要问?可以先在小组内讨论一下。
学生小组讨论后,交流问题,引导出为什么呼吸、怎么呼吸、用什么呼吸、呼什么吸什么?等问题。
1.认识呼吸器官
首先我们先来搞清楚用什么呼吸,你觉得我们都用什么来呼吸?
——生答部分呼吸器官,师记录在黑板上
可能有的同学对于身体里面都有哪些器官不太清楚,我们也没法把它打开来看一看,老师给大家准备了身体内部的结构图,你可以在图上把他们圈出来,一个小组一张。
学生画完后,实物投影交流,达成共识人的呼吸器官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那下面我们就一块来看看整个呼吸过程。首先空气从哪里进去?鼻子和嘴巴有什么不同?
鼻子里边有鼻纤毛,可以把大颗粒的微尘挡住,而嘴巴不行。另外鼻子还有什么?对粘液,它可以粘住空气中的灰尘和细菌,使鼻腔保持湿润,鼻腔还能温暖吸入的空气。所以我们一般要用鼻呼吸。
从鼻子进去以后,空气又到了咽、喉(对吸入的空气有温湿度调节和清洁作用)、气管、支气管(有清除异物、调节空气温湿度和防御等功能)再到肺(是氧气和二氧化碳进行交换的场所),然后再出来,怎么出来?对又原路返回。(别讲解位置边介绍器官的构造)
鼻、咽、喉在人的头部。
气管在人的胸腔内,表面呈一环一环的,很有弹性。气管从上往下不断分支,成为支气管和很多小支气管,像树枝一样。肺在胸腔内,有两个一一左肺和有肺。肺很有弹性,由很多很多小肺泡构成。肺泡内是空的,与小支气管相通,可以容纳气体,表面包着很多很细的血管。
吸什么呼什么
你看我们呼出的气体和吸进的气体都是无色无味的,你觉得他们是一样的气体吗?想一想,小组同学交流一下你们的看法。
我们吸进和呼出的气体相同吗?有的同学说一样,有的同学说不一样,那么到底一样不一样,请同学们看老师的演示。
(教师演示实验)同学们观察火柴燃烧的时间,一样吗?不一样。详细说明——火柴在空气中燃烧的时间很长,一直燃烧完毕。在呼出气体的瓶里燃烧时间很短,很快熄灭。
这个实验充分说明吸进和呼出的两种气体是不一样的。
既然吸进和呼出的两种气体是不一样的,那谁知道它们的不同之处在哪里?。
——(吸进的气体中氧气多,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多。)
你是怎么知道的?——好像以前妈妈说过。
大家觉得她说的对吗?
空气中含有大量的氧气,大家都知道,那么怎样证明呼出的气体中含有更多的二氧化碳呢?实验验证。
如果要验证呼出的气体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我们要先来学习二氧化碳的特性,二氧化碳有一个特性是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接下来我们应该怎样来设计实验呢?给同学们1分钟时间思考,然后小组交流。
——(根据刚才学习的二氧化碳的特性,我们可以向澄清石灰水内充两种气体,我们呼出的气体如果能让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那应该就是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同学们已经有了实验思路,我们接下来就来动手实验吧!
请同学们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以及分工。
你们小组是怎样分工的?——(A负责收集空气;B负责收集呼出的气体;C负责倾倒石灰水;D负责观察实验现象并填好实验记录单。)
他们的分工非常的具体,明确,其他小组也是这样分工的吗?
实验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哪些问题?请看大屏幕:——(操作过程要严密、实验器材轻拿轻放、认真观察做好记录,注意安全……)
好,那就开始动手实验吧!
投影仪交流学生的实验单,实验结论:人体吸进和呼出的气体成分不相同, 吸进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较多,二氧化碳的含量较少。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的含量较多,氧气的含量较少。
同学们再回想刚才老师做的演示实验,还记得哪种气体可以让火柴很快熄灭吗?呼出的气体。既然刚才大家验证了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那么大家是否还可以整理出二氧化碳的另一个特性呢?
小组讨论。
交流: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
所以今天我们学习了二氧化碳的两个特性:1、不支持燃烧2、可以让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怎么呼吸
我们是怎样呼吸的呢,我们先来做一次深呼吸感觉一下。像老师这样一只手按在胸部,另一只手按在腹部,然后吸气、呼气,再吸气、呼气,胸部和腹部有变化吗?有什么变化?
出示动画演示
其实在呼吸的过程中还有一个重要的器官,就是膈(在图上指出),那么膈有什么作用呢,咱们来做个模拟实验。
出示呼吸模拟装置小视频,让学生认识装置各部分模拟人体的器官,然后演示操作。
【设计意图】看似是依据学生们的讨论结果进行教学,更能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分组实验,学生们明白吸进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较少。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较多。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探究得到了二氧化碳的第二个特性,这样这节课学生掌握了二氧化碳的两个特性。
【设计意图】通过模拟装置的展示,能生动形象地展示人的呼吸过程,便于学生的理解。
预设20分钟
三、研讨
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
学生自由交流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我了解了二氧化碳的特性:不支持燃烧,可以让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我明白了呼吸对我们很重要。
我知道科学的结论是经得起反复验证的。
我们在实验时小组合作的很默契,所以我明白小组同学团结合作很重要。
我明白了实验过程每一个细节都要严谨,否则实验结论就可能完全错误。
我知道了我们吸进的是氧气,呼出的是二氧化碳。
我明白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爱护环境就是爱护我们自己。
四、拓展
通过以上实验,我们知道了我们在呼吸的过程中,吸进了较多的氧气,呼出了较多的二氧化碳。可是有一种东西和我们的呼吸正好相反,它吸收了较多的二氧化碳,释放出了较多的氧气。你们知道是什么吗?——绿色植物。如果没有绿色植物,那我们整个世界是不是就被二氧化碳充斥满了呢?所以我们要——爱护植物,保护环境。说的真好。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意在引导学生将课堂知识拓展到课外,通过学习了解植物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要爱护植物,保护环境。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
五、练一练
一、选择题
1.澄清的石灰水遇到( )会变浑浊。
A.氧气 B.二氧化碳 C.氮气 D.氢气
人体内进行气体交换的器官是( )。
A.心脏 B.气管 C.肺 D.口腔
3.通过对比测量呼吸数据可以发现,少年儿童一般每分钟呼吸( )次左右。
A.5 B.20 C.100 D.1000
4.下列都属于呼吸器官的是( )。
A.口腔、鼻腔 B.胃、肺 C.气管、支气管 D.气管、胃
5.动物和人一样,都是从空气中吸进( ),排出二氧化碳。
A.氧气 B.氮气 C.一氧化碳 D.氢气
二、判断题
6.用鼻子和嘴呼吸都能达到呼吸的目的,效果也一样。( )
7.海水里和河水里的鱼不需要空气。( )
8.人和动物不断从空气中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所以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会越来越多,氧气会越来越少。( )
9.人在呼吸时,吸进的和呼出的气体是一样的。( )
10.小学生的肺活量不应低于1000毫升。( )
参考答案
1.B 2.C 3.B 4.C 5.A
6.× 7.× 8.× 9.× 10.√
在线练习
六、整理
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的整理。
培养学生使用材料的好习惯。
七、板书设计
八、课堂反思
注:爱牛组织老师在课堂实践后的反思,大部分是使用了爱牛配套材料,部分观点仅代表反思老师人个观点,仅供大家参考!
1.贴近学生生活的导引目标,为学生亲自体验做精心铺垫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所以,一节课之始的导引目标环节起着吸引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诱发学习动机、建立新旧知识联系等作用,故不可忽视。因此本课之初我引导学生: “捏住鼻孔,闭上嘴,坚持”,并要求学生互相监督,看谁坚持时间最长。很多学生因为坚持不住而主动放弃。体验之后,让学生说出真实感觉,大家自然而然地认识了呼吸的重要性.
2.控掘学生已有的经验,并加以延伸,循序渐进
七年级的学生已具有许多生活经验,当然有些是不科学的,所以在学习呼吸系统的组成之前,我先发动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将系统的组成说出来,再通过看教学加以纠正“口属于呼吸器官”的误识。这种纠错的方法必将使学生很牢固记住知识点,不会再想当然认为口是呼吸器官。
3.利用手的触摸、心的品味去辅助理解原理
在研究呼吸运动之前,我引导学生把手放在胸部,再放在肋骨两侧,深呼吸,分别体会胸廓的容积变化,经过体会和分析,学生发现了胸廓的容积变化和呼吸运动的关系。在研究肺泡的结构特点同气体交换的功能相适应时,我启发学生动手制作肺泡的模型:用小气球代表肺泡,用红色细毛线缠在气球上代表毛细血管,既形象又生动。这种体验使学生形成了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达到了情感目标,同时在动手体验中获得了成功的喜悦,又加深了理解。
16 人的呼吸
u 教学目标
1. 能通过“解暗箱”的方法了解并描述呼吸系统的组成、各器官作用及系统的工作流程。
2. 会用澄清石灰水、燃烧的蜡烛来比较吸进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区别。
u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肺、气管、支气管等人体呼吸器官。
【教学难点】
用澄清石灰水、燃烧的蜡烛来比较吸进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区别。
u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一起来做一个游戏——伸出食指,放在鼻前深呼吸,有什么感受?伸出你的双手,放在你的胸前,深呼吸一次,有什么感觉?
【学生】谈感受,学生在体验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吸进的气体到了哪里?呼出的气体从哪里来?人体内有哪些呼吸器官?这些呼吸官是什么样的?分别有什么作用?有哪些行为和疾病影响正常呼吸?)
【教师】筛选和整理问题。(整理为三个问题:为什么要呼吸?用什么器官呼吸?吸进来和呼出去的气体有什么不同?)
二、讲授新课
(一)探究吸进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不同
【教师】提出问题:人吸进去的气体和呼出来的气体一样吗?
【学生】猜测: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吸进的气体不全是氧气,呼出的气体也不全是二氧化碳。
【教师】出示实验材料:澄清的石灰水、针管、吸管等。根据这些材料如何设计实验来证明吸进的气体与呼出的气体不同?
【学生】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汇报交流。
【教师】与学生一起完善实验方案。
实验方案:往装有澄清石灰水的杯中分别注入空气和呼出的气体,观察有什么变化?(吹气时要轻一点,不要让石灰水溅在脸上。吸进的空气用针筒打,可以多打几下,注意针筒要离开水面后才能吸气。)
【学生】组长领取材料,学生分组活动,完成实验记录单。
【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汇报交流。
【教师】小结:我们吸进的是富含氧气的空气,呼出的是含有大量二氧化碳的气体。
(二)认识呼吸系统,了解呼吸的过程
【教师】我们人体需要氧气,从而排出二氧化碳。你们知道吸进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在哪个器官进行交换的吗?
【教师】出示人体器官模型:让学生说一说肺的样子,摸一摸肺的位置。
【学生】说说人体的呼吸器官还有哪些,再由学生观察人体内脏器官图找出呼吸器官。
【教师】纠正学生原来认识上的不完整,引导学生辩论嘴是不是呼吸器官。
【教师】出示人体呼吸器官图。
【学生】对照图认识这些器官分布在自身的什么位置。
【教师】讲解各个呼吸器官的作用。
【教师】组织学生尝试完整的表述呼吸的全过程。
【教师】人和动物都需要呼吸氧气,为什么地球上的氧气呼吸不完呢?
【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提供阅读资料。人和动物从空气中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而植物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这样,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不会越来越多,氧气也不会用完。
16.人的呼吸
【教材分析】
生命科学领域教学内容以了解生命世界的轮廓,形成一些对生命活动和生命现象的基本认识,对人体和健康形成初步的认识,并能尝试将学习的知识和研究方法用于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本课是本单元的首课,重点研究人的呼吸系统,并以此来组织相关内容,组合成一个完整的教学序列。本课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认识我们的呼吸器官并了解它们的作用,初步建立呼吸系统的概念。第二,利用澄清石灰水,通过对比实验比较吸进的空气和呼出气体是不同的,发现呼吸的意义。第三,知道植物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认识“氧循环”。
【学情分析】
学习者为小学三年级上学期的学生,他们通过几年科学课及相关科目的学习,对周围的自然事物有了一定的认识,同时对于自己的身体也有一些简单的了解,如身体的结构、骨骼、肌肉等 ,而对身体内部有些什么器官,有些什么功能,学生的认识还是零星和模糊的。但是学生对研究自己的身体是非常感兴趣的。五年级学生基本能利用现有的材料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研究方案,但在思维的广度与深度上存在一些差距,学生的活动也不能完全自主,需要教师适当地指引,从而使其充分地感受科学探究的价值,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能通过“解暗箱”的方法了解并描述呼吸系统的组成、各器官作用及系统的工作流程。
科学探究目标
会用澄清石灰水、燃烧的蜡烛来比较吸进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区别。
科学态度目标
能够有意识地关注人的呼吸,提高对人类生命活动的研究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知道植物能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懂得爱惜植物,保护环境。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肺、气管、支气管等人体呼吸器官。
难点:用澄清石灰水、燃烧的蜡烛来比较吸进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区别。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呼吸模型、课件等。
学生准备:澄清石灰水两半杯、吸管、针筒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一起来做一个游戏——伸出食指,放在鼻前深呼吸,有什么感受?伸出你的双手,放在你的胸前,深呼吸一次,有什么感觉?
2.谈感受。
3.学生在体验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吸进的气体到了哪里?呼出的气体从哪里来?人体内有哪些呼吸器官?这些呼吸官是什么样的?分别有什么作用?有哪些行为和疾病会影响正常呼吸?)
4.筛选和整理问题。(整理为三个问题:为什么要呼吸?用什么器官呼吸?吸进来和呼出去的气体有什么不同?)
二、探究新知
(一)探究吸进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不同之处。
1.提出问题:人吸进去的气体和呼出来的气体一样吗?
2.学生猜测: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引导学生认识到吸进的气体不全是氧气,呼出的气体也不全是二氧化碳。)
3.出示实验材料:澄清的石灰水、针管、吸管等。根据这些材料如何设计实验来证明吸进的气体与呼出的气体不同?
4.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5.汇报交流,师生完善实验方案。
实验方案:往装有澄清石灰水的杯中分别注入空气和呼出的气体,观察有什么变化?(吹气时要轻一点,不要让石灰水溅在脸上。吸进的空气用针筒打,可以多打几下,注意针筒要离开水面后才能吸气)
6.组长领取材料,学生分组活动,完成实验记录单,教师巡视指导。
7.汇报交流。
8.师生小结:我们吸进的是富含氧气的空气,呼出的是含有大量二氧化碳的气体。
(二)认识呼吸系统,了解呼吸的过程。
1.我们人体需要氧气,从而排出二氧化碳。你们知道吸进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在哪个器官进行交换的吗?
2.出示人体器官模型:让学生说一说肺的样子,摸一摸肺的位置。
3.学生说说人体的呼吸器官还有哪些,再由学生观察人体内脏器官图找出呼吸器官。教师纠正学生原来认识上的不完整?引导学生辩论嘴是不是呼吸器官。
4.出示人体呼吸器官图,学生对照图认识这些器官分布在自身的什么位置。
5.说说各个呼吸器官的作用。
6.观看呼吸过程的视频。
7.组织学生尝试着完整地的表述呼吸的全过程。
三、拓展延伸
1.人和动物都需要呼吸氧气,为什么地球上的氧气用不完呢?
2.学生讨论交流。
3.阅读资料。人和动物从空气中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而植物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这样,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不会越来越多,氧气也不会用完。
【板书设计】
16.人的呼吸
感受我们的呼吸
比较吸进和呼出的气体
氧气与二氧化碳的互相转化和利用
认识呼吸器官: 鼻 腔
咽 喉
气 管
支气管
肺
《人的呼吸》教学案例
一、 教材分析
本课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5单元“人的呼吸和消化”中的第一课。是在“人每时每刻都要呼吸,呼吸意味着生命的存在”这一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上,引导学生了解各呼吸器官的名称、位置、形状和功能,并通过猜想、实验等一系列探究活动,比较人体吸进和呼出气体的不同,能描述人体呼吸的过程和作用。拓展活动使学生们进一步了解到除了人需要呼吸,其它的动物也需要呼吸。而人和动物是从空气中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而植物是吸进二氧化碳,呼出氧气。只有爱护好大自然,杜绝滥砍滥伐的现象,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二、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科学探究的经历和科学学习基础,也积累了一些简单的科学探究的方法。“呼吸”是我们每个人都要进行的身体活动,学生对此有一定的了解,对空气也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学生还没有系统地了解呼吸的器官,认识到呼吸的过程以及呼吸的作用。
三、 学习目标
v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知道人的呼吸器官,了解呼吸的意义和呼吸器官的作用;
v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v 能用简单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并养成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v 了解环境保护与健康的关系,引导学生爱护植物、保护环境。
四、 重点与难点
重点:使学生对人体的呼吸器官及其功能有一定的了解;知道呼吸实际上就是人体通过呼吸器官同外界进行的气体交换;
难点:了解人体呼吸器官的名称及人体呼吸的过程,知道呼吸实际上就是人体通过呼吸器官同外界进行的气体交换。
五、 教学准备
1. 挂图或投影片:人的呼吸器官。
2. 分组实验材料:说明人呼出的气体比吸进的气体含二氧化碳多的实验用石灰水、自封袋、气球。
3. 教师材料:气球 、火柴、石灰水、自封袋等。
六、 教学过程
(一) 游戏导入
同学们,我想和大家一起做个游戏,愿意吗?——好!
请同学们起立。游戏时请你们闭紧嘴,用手捏住鼻子憋住气,坚持不住就坐下松手。
能谈谈刚才屏气时的感觉吗?——难受、胸闷、头晕等
总之憋气的感觉好受吗?如果憋不住了我们就要干什么?——呼吸
这节课咱们就研究人的呼吸。(板书课题)
(二) 活动探究
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呼吸,呼吸对我们的生命非常重要,没有人能在停止呼吸的情况下存活很长时间。那关于呼吸你们有什么想知道的?或者有什么问题要问?可以先在小组内讨论一下。
学生小组讨论后,交流问题,引导出为什么呼吸、怎么呼吸、用什么呼吸、呼什么吸什么?等问题。
【意图解析】看似是依据学生们的讨论结果进行教学,更能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1.认识呼吸器官
首先我们先来搞清楚用什么呼吸,你觉得我们都用什么来呼吸?
——生答部分呼吸器官,师记录在黑板上
可能有的同学对于身体里面都有哪些器官不太清楚,我们也没法把它打开来看一看,老师给大家准备了身体内部的结构图,你可以在图上把他们圈出来,一个小组一张。
学生画完后,实物投影交流,达成共识人的呼吸器官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那下面我们就一块来看看整个呼吸过程。首先空气从哪里进去?鼻子和嘴巴有什么不同?
鼻子里边有鼻纤毛,可以把大颗粒的微尘挡住,而嘴巴不行。另外鼻子还有什么?对粘液,它可以粘住空气中的灰尘和细菌,使鼻腔保持湿润,鼻腔还能温暖吸入的空气。所以我们一般要用鼻呼吸。
从鼻子进去以后,空气又到了咽、喉(对吸入的空气有温湿度调节和清洁作用)、气管、支气管(有清除异物、调节空气温湿度和防御等功能)再到肺(是氧气和二氧化碳进行交换的场所),然后再出来,怎么出来?对又原路返回。(别讲解位置边介绍器官的构造)
鼻、咽、喉在人的头部。
气管在人的胸腔内,表面呈一环一环的,很有弹性。气管从上往下不断分支,成为支气管和很多小支气管,像树枝一样。肺在胸腔内,有两个一一左肺和有肺。肺很有弹性,由很多很多小肺泡构成。肺泡内是空的,与小支气管相通,可以容纳气体,表面包着很多很细的血管。
【意图解析】在学生对呼吸器官模糊概念的基础上,通过图解展示与讲解,加深学生对呼吸器官的认识。
2. 吸什么呼什么
你看我们呼出的气体和吸进的气体都是无色无味的,你觉得他们是一样的气体吗?想一想,小组同学交流一下你们的看法。
我们吸进和呼出的气体相同吗?有的同学说一样,有的同学说不一样,那么到底一样不一样,请同学们看老师的演示。
(教师演示实验)同学们观察火柴燃烧的时间,一样吗?不一样。详细说明——火柴在空气中燃烧的时间很长,一直燃烧完毕。在呼出气体的瓶里燃烧时间很短,很快熄灭。
这个实验充分说明吸进和呼出的两种气体是不一样的。
【意图解析】教师通过演示实验,验证呼出和吸进的气体成分是不一样的。
既然吸进和呼出的两种气体是不一样的,那谁知道它们的不同之处在哪里?。
——(吸进的气体中氧气多,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多。)
你是怎么知道的?——好像以前妈妈说过。
大家觉得她说的对吗?
空气中含有大量的氧气,大家都知道,那么怎样证明呼出的气体中含有更多的二氧化碳呢?实验验证。
如果要验证呼出的气体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我们要先来学习二氧化碳的特性,二氧化碳有一个特性是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接下来我们应该怎样来设计实验呢?给同学们1分钟时间思考,然后小组交流。
——(根据刚才学习的二氧化碳的特性,我们可以向澄清石灰水内充两种气体,我们呼出的气体如果能让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那应该就是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同学们已经有了实验思路,我们接下来就来动手实验吧!
请同学们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以及分工。
你们小组是怎样分工的?——(A负责收集空气;B负责收集呼出的气体;C负责倾倒石灰水;D负责观察实验现象并填好实验记录单。)
他们的分工非常的具体,明确,其他小组也是这样分工的吗?
实验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哪些问题?请看大屏幕:——(操作过程要严密、实验器材轻拿轻放、认真观察做好记录,注意安全……)
好,那就开始动手实验吧!
投影仪交流学生的实验单,实验结论:人体吸进和呼出的气体成分不相同, 吸进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较多,二氧化碳的含量较少。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的含量较多,氧气的含量较少。
【意图解析】通过学生的分组实验,学生们明白吸进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较少。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较多。
同学们再回想刚才老师做的演示实验,还记得哪种气体可以让火柴很快熄灭吗?呼出的气体。既然刚才大家验证了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那么大家是否还可以整理出二氧化碳的另一个特性呢?
小组讨论。
交流: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
所以今天我们学习了二氧化碳的两个特性:1、不支持燃烧2、可以让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意图解析】通过学生的探究得到了二氧化碳的第二个特性,这样这节课学生掌握了二氧化碳的两个特性。
3. 怎么呼吸
我们是怎样呼吸的呢,我们先来做一次深呼吸感觉一下。像老师这样一只手按在胸部,另一只手按在腹部,然后吸气、呼气,再吸气、呼气,胸部和腹部有变化吗?有什么变化?
出示动画演示
其实在呼吸的过程中还有一个重要的器官,就是膈(在图上指出),那么膈有什么作用呢,咱们来做个模拟实验。
出示呼吸模拟装置小视频,让学生认识装置各部分模拟人体的器官,然后演示操作。
【意图解析】通过模拟装置的展示,能生动形象地展示人的呼吸过程,便于学生的理解。
(三) 拓展延伸
通过以上实验,我们知道了我们在呼吸的过程中,吸进了较多的氧气,呼出了较多的二氧化碳。可是有一种东西和我们的呼吸正好相反,它吸收了较多的二氧化碳,释放出了较多的氧气。你们知道是什么吗?——绿色植物。如果没有绿色植物,那我们整个世界是不是就被二氧化碳充斥满了呢?所以我们要——爱护植物,保护环境。说的真好。
【意图解析】本环节的设计意在引导学生将课堂知识拓展到课外,通过学习了解植物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要爱护植物,保护环境。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
(四)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
学生自由交流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我了解了二氧化碳的特性:不支持燃烧,可以让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我明白了呼吸对我们很重要。
我知道科学的结论是经得起反复验证的。
我们在实验时小组合作的很默契,所以我明白小组同学团结合作很重要。
我明白了实验过程每一个细节都要严谨,否则实验结论就可能完全错误。
我知道了我们吸进的是氧气,呼出的是二氧化碳。
我明白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爱护环境就是爱护我们自己。
(五) 教师总结
大家今天的收获可真多,不过要纠正一下刚才这位同学的说法,我们不能说吸进了氧气,呼出了二氧化碳,而是吸进的气体中,氧气含量较多,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较多。至于这两种气体中还含有哪些成分,大家可以作为课后拓展,留待课后继续探究,好吗?
今天和同学们一起愉快地完成了这节课,我感到非常高兴,谢谢大家!下课。
七、 板书设计
人的呼吸
1. 用什么呼吸
呼吸道:鼻腔 、咽、喉、气管、支气管
呼吸器官
肺
2. 吸什么呼什么
气体
氧气含量
二氧化碳含量
吸入
高
低
呼出
低
高
3. 怎么呼吸
苏教版小学《科学》
三年级上册《人的呼吸和消化》单元教案
学 校:
学 科 组:
任课教师:
学 期: 2023-2024第一学期
苏教版 三年级上册 《人的呼吸和消化》单元 1.人的呼吸 教学设计及反思
单元
《人的呼吸和消化》
课题
1.人的呼吸
课时
1
核心概念
5.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学习内容及要求
5.5人体由多个系统组成
⑥描述人体用于呼吸的器官,列举保护这些器官的方法
⑯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过程,知道呼吸作用为人体内能量的利用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对客观事物的总体认识) 科学思维(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方式)
探究实践(科学探究能力 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 态度责任(科学态度 社会责任)
科学观念
通过探究实验,知道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水蒸气,认识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味。
科学思维
通过观察与交流水的蒸发现象,比较、分析、归纳出水和水蒸气的异同。
探究实践
能设计并实施简单的对比实验,观察并解释水的蒸发现象。
态度责任
在探究实验中形成细致、客观的观察态度。
教学重点
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
使学生对人体的呼吸器官及其功能有一定的了解;知道呼吸实际上就是人体通过呼吸器官同外界进行的气体交换;
教学难点
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
了解人体呼吸器官的名称及人体呼吸的过程,知道呼吸实际上就是人体通过呼吸器官同外界进行的气体交换。
教学准备
教师:1.爱牛课件优化件,挂图或投影片:人的呼吸器官,气球 、火柴、石灰水、自封袋等
学生:说明人呼出的气体比吸进的气体含二氧化碳多的实验用石灰水、自封袋、气球。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思路
教学备注
上课仪式
同学们好!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要一起学习人的呼吸系统。
1.和学生简单互动拉近距离。2.让学生意识到进入上课状态。
一、导入
(一)游戏导入
同学们,我想和大家一起做个游戏,愿意吗?——好!
请同学们起立。游戏时请你们闭紧嘴,用手捏住鼻子憋住气,坚持不住就坐下松手。
能谈谈刚才屏气时的感觉吗?——难受、胸闷、头晕等
总之憋气的感觉好受吗?如果憋不住了我们就要干什么?——呼吸
这节课咱们就研究人的呼吸。(板书课题)
预设5分钟
二、探索
(二)活动探究
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呼吸,呼吸对我们的生命非常重要,没有人能在停止呼吸的情况下存活很长时间。那关于呼吸你们有什么想知道的?或者有什么问题要问?可以先在小组内讨论一下。
学生小组讨论后,交流问题,引导出为什么呼吸、怎么呼吸、用什么呼吸、呼什么吸什么?等问题。
1.认识呼吸器官
首先我们先来搞清楚用什么呼吸,你觉得我们都用什么来呼吸?
——生答部分呼吸器官,师记录在黑板上
可能有的同学对于身体里面都有哪些器官不太清楚,我们也没法把它打开来看一看,老师给大家准备了身体内部的结构图,你可以在图上把他们圈出来,一个小组一张。
学生画完后,实物投影交流,达成共识人的呼吸器官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那下面我们就一块来看看整个呼吸过程。首先空气从哪里进去?鼻子和嘴巴有什么不同?
鼻子里边有鼻纤毛,可以把大颗粒的微尘挡住,而嘴巴不行。另外鼻子还有什么?对粘液,它可以粘住空气中的灰尘和细菌,使鼻腔保持湿润,鼻腔还能温暖吸入的空气。所以我们一般要用鼻呼吸。
从鼻子进去以后,空气又到了咽、喉(对吸入的空气有温湿度调节和清洁作用)、气管、支气管(有清除异物、调节空气温湿度和防御等功能)再到肺(是氧气和二氧化碳进行交换的场所),然后再出来,怎么出来?对又原路返回。(别讲解位置边介绍器官的构造)
鼻、咽、喉在人的头部。
气管在人的胸腔内,表面呈一环一环的,很有弹性。气管从上往下不断分支,成为支气管和很多小支气管,像树枝一样。肺在胸腔内,有两个一一左肺和有肺。肺很有弹性,由很多很多小肺泡构成。肺泡内是空的,与小支气管相通,可以容纳气体,表面包着很多很细的血管。
吸什么呼什么
你看我们呼出的气体和吸进的气体都是无色无味的,你觉得他们是一样的气体吗?想一想,小组同学交流一下你们的看法。
我们吸进和呼出的气体相同吗?有的同学说一样,有的同学说不一样,那么到底一样不一样,请同学们看老师的演示。
(教师演示实验)同学们观察火柴燃烧的时间,一样吗?不一样。详细说明——火柴在空气中燃烧的时间很长,一直燃烧完毕。在呼出气体的瓶里燃烧时间很短,很快熄灭。
这个实验充分说明吸进和呼出的两种气体是不一样的。
既然吸进和呼出的两种气体是不一样的,那谁知道它们的不同之处在哪里?。
——(吸进的气体中氧气多,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多。)
你是怎么知道的?——好像以前妈妈说过。
大家觉得她说的对吗?
空气中含有大量的氧气,大家都知道,那么怎样证明呼出的气体中含有更多的二氧化碳呢?实验验证。
如果要验证呼出的气体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我们要先来学习二氧化碳的特性,二氧化碳有一个特性是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接下来我们应该怎样来设计实验呢?给同学们1分钟时间思考,然后小组交流。
——(根据刚才学习的二氧化碳的特性,我们可以向澄清石灰水内充两种气体,我们呼出的气体如果能让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那应该就是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同学们已经有了实验思路,我们接下来就来动手实验吧!
请同学们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以及分工。
你们小组是怎样分工的?——(A负责收集空气;B负责收集呼出的气体;C负责倾倒石灰水;D负责观察实验现象并填好实验记录单。)
他们的分工非常的具体,明确,其他小组也是这样分工的吗?
实验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哪些问题?请看大屏幕:——(操作过程要严密、实验器材轻拿轻放、认真观察做好记录,注意安全……)
好,那就开始动手实验吧!
投影仪交流学生的实验单,实验结论:人体吸进和呼出的气体成分不相同, 吸进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较多,二氧化碳的含量较少。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的含量较多,氧气的含量较少。
同学们再回想刚才老师做的演示实验,还记得哪种气体可以让火柴很快熄灭吗?呼出的气体。既然刚才大家验证了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那么大家是否还可以整理出二氧化碳的另一个特性呢?
小组讨论。
交流: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
所以今天我们学习了二氧化碳的两个特性:1、不支持燃烧2、可以让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怎么呼吸
我们是怎样呼吸的呢,我们先来做一次深呼吸感觉一下。像老师这样一只手按在胸部,另一只手按在腹部,然后吸气、呼气,再吸气、呼气,胸部和腹部有变化吗?有什么变化?
出示动画演示
其实在呼吸的过程中还有一个重要的器官,就是膈(在图上指出),那么膈有什么作用呢,咱们来做个模拟实验。
出示呼吸模拟装置小视频,让学生认识装置各部分模拟人体的器官,然后演示操作。
【设计意图】看似是依据学生们的讨论结果进行教学,更能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分组实验,学生们明白吸进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较少。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较多。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探究得到了二氧化碳的第二个特性,这样这节课学生掌握了二氧化碳的两个特性。
【设计意图】通过模拟装置的展示,能生动形象地展示人的呼吸过程,便于学生的理解。
预设20分钟
三、研讨
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
学生自由交流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我了解了二氧化碳的特性:不支持燃烧,可以让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我明白了呼吸对我们很重要。
我知道科学的结论是经得起反复验证的。
我们在实验时小组合作的很默契,所以我明白小组同学团结合作很重要。
我明白了实验过程每一个细节都要严谨,否则实验结论就可能完全错误。
我知道了我们吸进的是氧气,呼出的是二氧化碳。
我明白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爱护环境就是爱护我们自己。
四、拓展
通过以上实验,我们知道了我们在呼吸的过程中,吸进了较多的氧气,呼出了较多的二氧化碳。可是有一种东西和我们的呼吸正好相反,它吸收了较多的二氧化碳,释放出了较多的氧气。你们知道是什么吗?——绿色植物。如果没有绿色植物,那我们整个世界是不是就被二氧化碳充斥满了呢?所以我们要——爱护植物,保护环境。说的真好。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意在引导学生将课堂知识拓展到课外,通过学习了解植物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要爱护植物,保护环境。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
五、练一练
一、选择题
1.澄清的石灰水遇到( )会变浑浊。
A.氧气 B.二氧化碳 C.氮气 D.氢气
人体内进行气体交换的器官是( )。
A.心脏 B.气管 C.肺 D.口腔
3.通过对比测量呼吸数据可以发现,少年儿童一般每分钟呼吸( )次左右。
A.5 B.20 C.100 D.1000
4.下列都属于呼吸器官的是( )。
A.口腔、鼻腔 B.胃、肺 C.气管、支气管 D.气管、胃
5.动物和人一样,都是从空气中吸进( ),排出二氧化碳。
A.氧气 B.氮气 C.一氧化碳 D.氢气
二、判断题
6.用鼻子和嘴呼吸都能达到呼吸的目的,效果也一样。( )
7.海水里和河水里的鱼不需要空气。( )
8.人和动物不断从空气中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所以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会越来越多,氧气会越来越少。( )
9.人在呼吸时,吸进的和呼出的气体是一样的。( )
10.小学生的肺活量不应低于1000毫升。( )
参考答案
1. B 2.C 3.B 4.C 5.A
6.× 7.× 8.× 9.× 10.√
在线练习
六、整理
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的整理。
培养学生使用材料的好习惯。
七、板书设计
八、课堂反思
注:爱牛组织老师在课堂实践后的反思,大部分是使用了爱牛配套材料,部分观点仅代表反思老师人个观点,仅供大家参考!
1.贴近学生生活的导引目标,为学生亲自体验做精心铺垫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所以,一节课之始的导引目标环节起着吸引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诱发学习动机、建立新旧知识联系等作用,故不可忽视。因此本课之初我引导学生: “捏住鼻孔,闭上嘴,坚持”,并要求学生互相监督,看谁坚持时间最长。很多学生因为坚持不住而主动放弃。体验之后,让学生说出真实感觉,大家自然而然地认识了呼吸的重要性.
2.控掘学生已有的经验,并加以延伸,循序渐进
七年级的学生已具有许多生活经验,当然有些是不科学的,所以在学习呼吸系统的组成之前,我先发动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将系统的组成说出来,再通过看教学加以纠正“口属于呼吸器官”的误识。这种纠错的方法必将使学生很牢固记住知识点,不会再想当然认为口是呼吸器官。
3.利用手的触摸、心的品味去辅助理解原理
在研究呼吸运动之前,我引导学生把手放在胸部,再放在肋骨两侧,深呼吸,分别体会胸廓的容积变化,经过体会和分析,学生发现了胸廓的容积变化和呼吸运动的关系。在研究肺泡的结构特点同气体交换的功能相适应时,我启发学生动手制作肺泡的模型:用小气球代表肺泡,用红色细毛线缠在气球上代表毛细血管,既形象又生动。这种体验使学生形成了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达到了情感目标,同时在动手体验中获得了成功的喜悦,又加深了理解
苏教版 三年级上册 《人的呼吸和消化》单元 2.运动和呼吸 教学设计及反思
单元
《人的呼吸和消化》
课题
2.运动和呼吸
课时
1
核心概念
5.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学习内容及要求
5.5人体由多个系统组成
⑥描述人体用于呼吸的器官,列举保护这些器官的方法
⑯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过程,知道呼吸作用为人体内能量的利用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⑲说出人体运动系统的结构、功能和保健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对客观事物的总体认识) 科学思维(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方式)
探究实践(科学探究能力 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 态度责任(科学态度 社会责任)
科学观念
会正确测量自己的呼吸频率
知道呼吸的快慢和运动的剧烈程度有关
科学思维
学会自己设计简单实验验证简单问题
探究实践
能够在实验中准确的记录并分析数据
态度责任
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
知道运动前和运动后呼吸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
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
知道肺活量的测量以及了解肺活量与呼吸的关系。
教学准备
教师:1.爱牛课件优化 2.气球、肺活量电子检测仪等。
学生:每位学生准备一份不同状态下一分钟呼吸次数和肺活量记录表;每组学生准备:5L空塑料瓶一个,水槽,水,有刻度烧杯或量筒,胶带,软管,记号笔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思路
教学备注
上课仪式
同学们好!我们开始上课了。我们将要继续研究人的呼吸和运动的关系。
1.和学生简单互动拉近距离。2.让学生意识到进入上课状态。
一、聚焦
揭示课题(预设2分钟)
(一)导入
新课前,老师做一个调查:你们当中哪些同学平时爱运动?请举手。(还不少,很好)
你们运动结束后有什么感觉?——(心跳加快、喘不过气来、很累、口渴、想休息、......)
你们刚才说的这些感觉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呼吸困难、呼吸的速度加快了,对吗?——(对)
看来运动与呼吸有一定的关系。这节课我们就用数据来说话,通过测出几组数据来分析研究运动与呼吸的关系。(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结合学生的实际感受出发,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二、探索
(二)测量运动前后的呼吸次数
1.运动前的测量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一呼一吸才算呼吸一次,我们来试着做几次:吸,呼(反复三次)
猜一猜,在平静状态下自己一分钟能呼吸多少次?——(20、25、30、45……)
怎样知道大家的猜的对不对呢?——(测量一下)
说的好,我们用测量的方法来验证,请每位同学拿出记录表。我们先来测量平静状态下一分钟的呼吸次数。老师说开始,你们就默默地数着自己的呼吸次数,时间到了就把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温馨提示:一呼一吸算一次,一分钟时间哟!)
指名汇报呼吸次数,与猜测的进行比较。然后同学之间进行比较看看有什么发现?(10岁少年正常情况下,每分钟呼吸次数应在25次以下)如果我们想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可以多次测量同一组数据,一般情况下是3次。
2.运动后的测量
如果我们运动一下,预测呼吸次数会怎样变化?——(呼吸次数会增多)
我们现在一起做一个原地高抬腿跑运动,验证一下运动后是不是呼吸次数增多了?(每个学生请离开座位找一个空地站着,为了确保运动的频率一致,老师准备了一个小鼓,同学们按照老师的敲击进行左右腿的交替,可不要偷懒哦!)
3.观察、分析、比较
接着请同学们再把表格中的自己的数据进行比较,小组之间的同学相互比较,组与组之间也可以相互交流比较,你们又会有什么新的发现?——(学生较得出:平静状态下呼吸次数少,运动后呼吸次数多,休息过会呼吸次数又会减少。)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发现水在加热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现象,记录水在加热和沸腾是的温度数据,为下一步的研讨和分析做准备。
三、研讨
(三)学习自制肺活量测量仪的制作
1.认识“肺活量”
我们发现,同学们在运动之后呼吸的次数增加的不一样,每个人一分钟呼吸的次数也存在很大的差别,这是为什么呢?——(不知道)
老师来告诉你们这个秘密吧!他们的肺活量大小不同。肺活量是指一个人吸足一口气后尽力呼出的气体总量。肺活量是可以测量的。
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游戏:吹气球
游戏规则:吸足一口气,然后用这口气去吹气球,呼完后要拧紧,只允许呼一次。然后按大小顺序排列一下(大的标1号)。
这个游戏实际是在了解同学们的肺活量的大小。气球吹的大的同学他的肺活量大,气球吹的小的同学他的肺活量就小一些。
你们对刚才的结论有什么看法或者建议吗?——(不准确、不科学……)
2.自制肺活量测量仪
我们都知道在体能测试中,会通过肺活量测试仪来测量肺活量,在我们没有的情况下,该如何做一个简易的肺活量测量仪,从而比较准确地测量我们的肺活量的大小呢?
师生讨论、确定简易肺活量测量仪制作方案
小组尝试制作,在此基础上每位同学利用简易肺活量测量仪测量自己的肺活量,并做好小组记录。
分析比较每个小组学生肺活量的值与呼吸次数的关系。
比较汇总的数据,有什么发现?——(肺活量大,呼吸次数少;肺活量小,呼吸次数多)
出示肺活量电子检测仪,在教师演示的基础上,请班内肺活量比较大的几位同学和相对肺活量比较小的同学上台测试,进行数据的验证。四)探究运动与肺活量的关系
什么原因可能导致我们肺活量有大小的呢?——(体质、性别、年龄、运动的情况……)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采访肺活量大的同学,让他们自己说说什么原因。
出示一组资料:运动员与平常人的肺活量数据统计,有什么发现?
你觉得肺活量大好还是小好?为什么?——(大比较好)
教师小结:肺活量大,说明你的肺功能健康,参加一些剧烈运动或者爬山、爬楼梯等运动后,就不会出现上气不接下气的感觉。经常运动,特别是参加长跑、游泳等有氧运动就能不断锻炼我们的呼吸器官,增加我们的肺活量。
【设计意图】这些问题可以让学生在实验交流与汇报中完成,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思考习惯及总结能力。教师演示水变成水蒸气,让学生观察和比较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的变化。
四、拓展
同学们,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呼吸器官非常重要,那如果呼吸器官生病了,一定很难受吧?谁有这方面的体验?——(感冒、咳嗽、哮喘、鼻塞、肺炎等)看来,呼吸器官生病了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痛苦和麻烦。
再来看看这两幅图片(播放健康人的肺和吸烟人的肺的对比图片)
那怎样保护我们的呼吸器官,防止他们生病呢?——(不吸烟、远离二手烟,不随地吐痰,空气不良时出门带口罩,经常用淡盐水漱口,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经常呼吸新鲜的空气等。)
很好!同学们,你们说得真不错。关于如何保护我们的呼吸器官,老师也查阅了许多资料,这里有一组图片,咱们一块来看看。
(大屏幕播放播放图片。师生共同欣赏)因此我们应该从小做起,从自我做起,锻炼身体,爱护环境,爱惜自己的呼吸器官。
并制订一份家庭锻炼计划,坚持锻炼,几个月后测测自己与父母亲的肺活量是不是越来越大,身体状况越来越好。
五、练一练
一、选择题
1.成年人的肺活量一般( )。
A.不低于1000毫升 B.在2500~4000毫升
C.在6000~8000毫升 D.在8000毫升以上
2.若测量李芳在某状态下的呼吸情况如下:第一次测量每分钟呼吸28次,第二次测量每分钟呼吸27次,第三次测量每分钟呼吸26次,则李芳在此状态下平均每分钟呼吸( )。
A.26次 B.27次 C.28次 D.29次
3.肺活量大的人身体供氧能力强,小学生的肺活量不应低于( )。
A.4000毫升 B.2500毫升 C.1000毫升 D.6000毫升
4.人一次能呼出的最大气体量就是( )。
A.消化 B.运动 C.肺活量 D.睡眠
5.下面保护呼吸器官的方法错误的是( )。
A.不吸烟,远离二手烟
B.积极参加体育运动
C.空气污染严重时,出门也不戴口罩
D.经常开窗通风
二、判断题
6.人和动物从空气中吸进二氧化碳,呼出氧气。( )
7.坚持锻炼身体,可以提高呼吸器官的抗病能力。 ( )
8.冬天天气冷,为了保暖,教室一整天不开窗通风也没关系。( )
9.人运动后呼吸会加快,休息后呼吸会恢复到正常状态。( )
10.人呼出的气体比吸进的气体含有的二氧化碳少,氧气多。( )
参考答案
1.B 2.B 3.C 4.C 5.C
6.× 7. √8. × 9.√ 10.×
在线练习
六、整理
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的整理。
培养学生使用材料的好习惯。
七、板书设计
运动和呼吸
平静——少(慢) 运动——多(加快)
肺活量大,呼吸次数少;肺活量小,呼吸次数多
八、课堂反思
注:爱牛组织老师在课堂实践后的反思,大部分是使用了爱牛配套材料,部分观点仅代表反思老师人个观点,仅供大家参考!
一、激发课堂愤围,提高学习兴趣
我在教学《运动和呼吸》时,首先教师提出与人呼吸有关的问题,让学生做三个试验,通过试验激发课堂愤围,提高学习兴起,体会自身的变化。然后让学生观察,再说说他们的发现,提出感兴趣的问题,整堂课学生的兴趣盎然,师生在愉悦、互动的氛围中达到了教学目标,制订一个长期"锻炼身体"的活动计划。
二、提供交流平台,充分肯定学生课后所获
要让学生有学习兴趣,需在课堂中培养兴趣。而课堂中的兴趣培养,则需老师对有准备、有收获的学生给予充分肯定和表扬。让他们把自己的收获充分展示出来,让他们产生愉悦的成功体验,充分地感受到付出就会有收获,付出就会得到肯定和表扬。从而使他们在肯定、表扬中建立浓厚的科学学习兴趣,并山课堂延伸到课后。
三、激发科学兴起,引发学生兴趣延伸
神奇的大自然蕴含着无穷的科学,深深地吸引着孩子们。他们玩味,他们探寻,一次次惊奇,一次次发现,他们乐此不疲。大月然,这科学的殿堂孕育了时代的骄子,诞生了造福人类的伟大科学家。大自然是我们生活的源泉,是科技创新的源泉。其实,我们的科学课每课都与生活、自然息息相关。既然科学课米源干生活,那么科学课的教学就应尽量让孩子们接触精彩的大千世界。大自然的奇事妙物也必将引发学生无尽的探究兴趣,其兴趣也必然悠远绵长。
苏教版 三年级上册 《人的呼吸和消化》单元 3.食物的旅行 教学设计及反思
单元
《人的呼吸和消化》
课题
3.食物的旅行
课时
1-2
核心概念
5.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学习内容及要求
6.2人和动物通过获取其他生物的养分来维持生存
⑤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结构及食物的消化与吸收过程,列举人体消化酶在消化过程中的作用,通过酶的催化作用实验,体验酶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对客观事物的总体认识) 科学思维(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方式)
探究实践(科学探究能力 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 态度责任(科学态度 社会责任)
科学观念
知道并能指认人体的主要消化器官,知道其功能,了解消化过程。知道消化道运送食物的方式是蠕动。 知道消化器官的保健常识。
科学思维
了解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影响,结合生活实际知道要保护自己的消化器官,养成有利于健康的生活习惯。
探究实践
能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制出食物消化过程图,并能在不断认识的过程中,对自己画的食物消化过程图进行补充完善。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有关食物在体内消化的过程,对照资料能够完善自己对人体消化器官的认识。
态度责任
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在反复观察、研究中完善认识。愿意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与他人分享研究结果,合作交流。
教学重点
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
认识各部分消化器官,了解它们的主要功能.
教学难点
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
了解消化器官中的结构特点与其功能的关系。
教学准备
教师:爱牛课件优化
学生:学生活动手册、气球、漏斗、软塑料管、胡萝卜。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思路
教学备注
上课仪式
同学们好!我们将要继续学习食物在人体内的旅行。
1.和学生简单互动拉近距离。2.让学生意识到进入上课状态。
一、聚焦
(一)在人体轮廓图上画出食物在人体内的“旅行图”。
1、胡萝卜导游出场揭示课题------食物在体内的旅行
2、请学生品尝胡萝卜,体会胡萝卜在嘴里发生了什么变化,猜测胡萝卜会被送到哪里去。
3、根据猜测胡萝卜旅游路线,画出食物在人体内的“旅游图”。
4、学生从中挑出最认可的一幅,并阐述理由。
【设计意图】激发学习兴趣,写出器官名称,引出前概念,学会排序
二、探索
(二)认识人体的消化器官,了解食物的消化过程。
1、正确认识人体的消化器官,口腔、咽部、食道、胃、肝脏、肠道等,讲解、然后分发拼图和白纸让学生完成消化器官连接图;
2、指出食物在人体内的“旅行”路线。
3、观看动态流程图。
【设计意图】对前概念进行自我修正。了解食物经过的器官和顺序,更正学生的认知偏差。认识各部分消化器官及食物的旅行路径;加强学生的动手和自主学习能力。让神秘的器官可视化,增强对事物认识的直观性。用动态流程图避免简单枯燥的介绍,快速的更正学生的认识偏差。
预设20分钟
三、研讨
(三)模拟食物在消化道里的运动。
1.用漏斗模拟口腔,用气球模拟胃,用软塑料管模拟食道。
2.在圆气球的底部一侧剪开,依次连接各个“消化器官”,用胡萝卜块表示吃进去的食物,让它从“口腔”开始旅行,直至从“肠道”钻出。
【设计意图】动手实验感受不同消化器官的功能和作用。让学生系统了解消化器官的工作过程,完善对人体消化器官的认识,并对自己之前的概念进行修正。加强学生的动手和感知能力,学会发现和总结。组织学生交流反馈感受,共享彼此的发现。
(预设12分钟)
四、拓展
四)讨论什么样的饮食习惯有利于消化器官的健康。
1.消化道是通过什么方式使食物前进的?
2.人倒立时,吃进去的东西会怎样行进?
3.什么样的饮食习惯有利于消化器官的健康?
【设计意图】通过提示养成一定健康生活的意识。
五、练一练
一、选择题
1.食物被食道运输到( )里,通过它的蠕动,食物被进一步研磨和分解。
A.胃 B.小肠 C.大肠 D.胆
2.下面不利于消化器官健康的饮食习惯是( )。
A.暴饮暴食 B.吃东西细嚼慢咽
C.不吃过冷或过热的食物 D.避免夜间进食
3.人体消化后的营养物质被____吸收进入血液。( )
A.胃 B.肺 C.小肠 D.大肠
4.食物主要在( )完成消化和吸收。
A.食道 B.小肠 C.胃 D.大肠
5.唾液中含有一种消化酶,能把淀粉分解成( )
A.蛋白质 B.麦芽糖 C.维生素 D.矿物质
二、判断题
6.我们的消化器官很脆弱,暴饮暴食、过冷过热、过于油腻的食物、烟酒等都可能引起肠胃疾病。 ( )
7.在人体的腹部有胃、肺、肝、肠等器官。 ( )
8.血液把消化器官吸收的养料和呼吸器官吸收的氧气运送到全身各处。 ( )
9.边吃饭边看电视是不影响消化的,而且能充分利用时间。 ( )
10.口腔属于人体的消化器官。 ( )
参考答案:
1.A 2.A 3.C 4.B 5.B
6.√ 7.× 8.√ 9.× 10.√
在线练习
六、整理
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的整理。
培养学生使用材料的好习惯。
七、板书设计
食物在体内的旅行
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
各器官功能
八、课堂反思
注:爱牛组织老师在课堂实践后的反思,大部分是使用了爱牛配套材料,部分观点仅代表反思老师人个观点,仅供大家参考!
首先我在课程开始就以学生感兴趣的胡萝卜在人体内的旅行进行导入,让很多学生对日常吃东西这个活动,食物在体内是如何运动的产生好奇,这样就引到了本课的学习内容中,很好的激发了学生对本科学习内容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虽然吃东西是每个人每天要做好几遍的工作,但是一般人在吃的时候只是享受食物,谁都不会想消化方面的知识,所以我认为在进堂上让学生边吃边想是有必要的,首先口腔和食管是学生能感受到的食物旅行中的两站,吃一吃就豆可以加深印象,达到记忆的目的。其次可以让学生知道口腔是旅行第一站,让学生体验食物在食管中的择动也是为后面的消化运动做铺垫,另外,在课堂上吃点东西既充认又有乐趣。
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我在学生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发挥他们的能动作用,让他们在参与科学探究活动中,自己动手绘制消化系统图
把正确的旅行图展示给大家,让学生观察对比,找出差异,可以和同学之间将刚才有争议和有共同意见的地方找出来共同研讨,加深理解。看完静态的”旅行图外,为了加深理解和印象,还多媒体出示了动态的食物形成路线,会让学生觉得生动有趣。
苏教版 三年级上册 《人的呼吸和消化》单元 4食物与营养 教学设计及反思
单元
《人的呼吸和消化》
课题
4.食物和营养
课时
1
核心概念
5.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学习内容及要求
6.2 人和动物通过获取其他生物的养分来维持生存
③说出人体生长发育所需的主要营养物质及其消化吸收过程
⑥举例说明营养素的作用,形成均衡膳食的观念。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对客观事物的总体认识) 科学思维(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方式)
探究实践(科学探究能力 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 态度责任(科学态度 社会责任)
科学观念
能按食物的主要营养成分给食物分类。知道食物含有7大营养素,能举例说出哪些食物含有这些营养素,知道要合理搭配食物,不能偏食、挑食。
科学思维
知道人体所需营养要从食物中获取,不能随便浪费食物。
探究实践
通过阅读资料,知道有哪些营养素及作用,并能举例说出哪些食物含有这些营养。通过滴碘液检测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态度责任
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探究土豆是否含有淀粉。能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设计一份营养又健康的菜单。
教学重点
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
知道食物中的主要营养成分及其对人体的作用。
教学难点
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
(1)食物中营养成分对人体作用的理解;
(2)辨别食物中营养成分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爱牛课件优化;
学生:碘酒、土豆、萝卜,花生,油,胶头滴管、表面皿、烧杯、白纸,食物卡片、学生活动手册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思路
教学备注
上课仪式
我们开始上课了。我们将要继续水的世界的探索。
1.和学生简单互动拉近距离。2.让学生意识到进入上课状态。
一、聚焦
(一)给食物分类
1、列举常见的食物
2、分发常见食物的卡片。
3、给食物分类,并说出分类依据。
【设计意图】大量的美食图片,可以让学生产生一种亲切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可以让学生在回味美食的同时,进一步感受到食物的丰富。借助问题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初始想法,还可以引发学生对食物营养的思考,从而突出本课的教学重点,进入本课的研究主题。
二、探索
(二)介绍科学概念,营养素和七大营养素。
1.介绍营养素的概念。
2.通过食物举例介绍七大营养素。
3.通过阅读资料,完成记录表。
记录表
营养素
富含这种营养素的食物
对人体的作用
蛋白质
脂 肪
糖 类
维生素
矿物质
水
膳食纤维
【设计意图】本次活动侧重点就放在了搜集信息,分析整理信息的训练上,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利用教师准备的通俗易懂的资料和书上的资料,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可以很快地解决问题,突出重点,初步认识食物中的营养素及其对人体的作用。
三、研讨
(三)实验活动,检测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1)淀粉的辨别方法
A、通过游戏让学生,获得淀粉遇到碘酒会有变蓝现象。
B、检测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2)脂肪的辨别方法
出示四种食物,让学生自行在白纸上涂涂,仔细观察。让学生自己获得体验,并获得辨别脂肪的方法。
(3)介绍其他可以获得食物中营养成分的方法。
【设计意图】实验是科学的生命线,倡导实验和探索性学习,引导学生经历探索过程,是当前小学科学课改的理念。实验环节的设计,让学生在动手之前先动脑,动手之后也动脑,给他们充分的思考空间和探索空间,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概括能力。
四、拓展
(四)为自己设计科学食谱,
1、一餐食物中含有营养成分的统计分析。
(1)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某同学早餐食物中的营养进行统计、整理。
(2)通过整理、分析获得:很多食物含有多种营养成分,但没有一种食物含有所有的营养成分。
(3)给一天的食物按照营养成分进行分类。
2、设计自己一天的食谱,感受各种营养成分与支撑人体生命活动的关系。
【设计意图】分类游戏板不但让学生对于分类活动更感兴趣,而且不用学生书写可以节省很多的时间,从而给学生更多整理与思考的时间,让学生通过按营养成分给一天的食物分类,反思自己在饮食方面的问题,激发学生进一步研究均衡膳食的兴趣和欲望。
五、练一练
一、选择题
1.碘酒滴到含淀粉的食物上会变( )色。
A.红 B.黑 C.无 D.蓝
2.我们吃的米饭属于( )。
①主食 ②副食 ③动物类食物 ④植物类食物 ⑤生食 ⑥熟食
A.①③⑥ B.①④⑥ C.②④⑤ D.①③⑤
3.下列食物中,含蛋白质较高的食物是( )。
A.面条 B.苹果 C.粗粮 D.鱼
4.大多数蔬菜含有丰富的( )。
A.脂肪 B.矿物质 C.维生素 D. 蛋白质
5.通过实验可知,土豆中含有大量的( )。
A.油脂 B.淀粉 C.蛋白质 D.维生素
二、判断题
6.为了健康,不仅要考虑所摄入食物的多样性,还要考虑摄入量的多少。( )
7.我们每天都要吃很多不同的食物来保持身体的健康。( )
8.廉价的食物不一定营养价值就低。( )
9.我们小学生一定要坚持吃早餐,并且要吃好。( )
10.油脂类的食物含有丰富的脂肪,可供给我们能量,保持我们的体温,一定要多吃一些。( )
参考答案:
1.D 2.B 3.D 4. C 5.B
6.√ 7.√ 8.√ 9.√10.×
在线练习
六、整理
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的整理。
培养学生使用材料的好习惯。
七、板书设计
食物与营养
蛋白质 人体主要成分
脂 肪 人体能量来源
糖 类 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
维生素 调节身体机能
矿物质、水 人体不可缺少
八、课堂反思
注:爱牛组织老师在课堂实践后的反思,大部分是使用了爱牛配套材料,部分观点仅代表反思老师人个观点,仅供大家参考!
《食物与营养》是让学生通过收集、 观看资料、交流等获取信息,丰富对食物中的营养成分、营养的类别等方面的认识。在对食物营养成分的认识中感受各 种营养与支撑人体生命活动的关系,激发学生关注健康’关爱生命和继续探究的 兴趣。会通过实验等方法区分食物中的脂肪和淀粉,激发探究营养成分的浓厚兴 趣。
这节课我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准备对应的营养成分录像、图片或实际例 子的方式,化抽象为具体,使知识活过来,生动地呈现在学生的视觉之中。让学 生通过观看录像、阅读课本、收集资料、实验、交流等进行自主学习。辅以必要 的讲解,从而完本钱课的学习。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小组讨论’汇报都兴致勃勃, 参与热情很高。上完这节课,感想颇多。饮食时注意均衡营养,学生在生活中并 不太熟悉,学完了知识后,学生由衷地发出了感叹“原来食物营养也有那么多的 科学知识呀!”课后,我除了对本课教学环节,学生活动安排进行反思之外,最多的还是对如何让生活走进科学课堂的反思科学教学与生活是密切联系的。在 传授科学知识和训练科学能力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在参与关心 学生生活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为自己生活服务。这样的设计,不 仅贴近学生的生活水平,符合学生的需要心理,而且也给学生留有一些瑕想和期 盼,使他们将科学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得更紧密。让科学教学充满生活气息和时 代色彩,真正调动起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自主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18 食物的旅行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18 食物的旅行教案设计,共2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聚焦,探索,研讨,拓展,练一练,整理,板书设计,课堂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地球上的水资源14 海洋教案: 这是一份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地球上的水资源14 海洋教案,共2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聚焦,探索,研讨,拓展,练一练,整理,板书设计,课堂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科学苏教版 (2017)三年级上册13 地下水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苏教版 (2017)三年级上册13 地下水教学设计,共2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探索,研讨,拓展,练一练,整理,板书设计,课堂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