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18 食物的旅行教案设计
展开苏科版 三年级上册 《人的呼吸和消化》单元 3.食物的旅行 教学设计及反思
单元
《人的呼吸和消化》
课题
3.食物的旅行
课时
1-2
核心概念
5.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学习内容及要求
6.2人和动物通过获取其他生物的养分来维持生存
⑤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结构及食物的消化与吸收过程,列举人体消化酶在消化过程中的作用,通过酶的催化作用实验,体验酶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对客观事物的总体认识)科学思维(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方式)
探究实践(科学探究能力 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 态度责任(科学态度 社会责任)
科学观念
知道并能指认人体的主要消化器官,知道其功能,了解消化过程。知道消化道运送食物的方式是蠕动。 知道消化器官的保健常识。
科学思维
了解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影响,结合生活实际知道要保护自己的消化器官,养成有利于健康的生活习惯。
探究实践
能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制出食物消化过程图,并能在不断认识的过程中,对自己画的食物消化过程图进行补充完善。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有关食物在体内消化的过程,对照资料能够完善自己对人体消化器官的认识。
态度责任
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在反复观察、研究中完善认识。愿意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与他人分享研究结果,合作交流。
教学重点
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
认识各部分消化器官,了解它们的主要功能.
教学难点
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
了解消化器官中的结构特点与其功能的关系。
教学准备
教师:爱牛课件优化
学生:学生活动手册、气球、漏斗、软塑料管、胡萝卜。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思路
教学备注
上课仪式
同学们好!我们将要继续学习食物在人体内的旅行。
1.和学生简单互动拉近距离。2.让学生意识到进入上课状态。
一、聚焦
(一)在人体轮廓图上画出食物在人体内的“旅行图”。
1、胡萝卜导游出场揭示课题------食物在体内的旅行
2、请学生品尝胡萝卜,体会胡萝卜在嘴里发生了什么变化,猜测胡萝卜会被送到哪里去。
3、根据猜测胡萝卜旅游路线,画出食物在人体内的“旅游图”。
4、学生从中挑出最认可的一幅,并阐述理由。
【设计意图】激发学习兴趣,写出器官名称,引出前概念,学会排序
二、探索
(二)认识人体的消化器官,了解食物的消化过程。
1、正确认识人体的消化器官,口腔、咽部、食道、胃、肝脏、肠道等,讲解、然后分发拼图和白纸让学生完成消化器官连接图;
2、指出食物在人体内的“旅行”路线。
3、观看动态流程图。
【设计意图】对前概念进行自我修正。了解食物经过的器官和顺序,更正学生的认知偏差。认识各部分消化器官及食物的旅行路径;加强学生的动手和自主学习能力。让神秘的器官可视化,增强对事物认识的直观性。用动态流程图避免简单枯燥的介绍,快速的更正学生的认识偏差。
预设20分钟
三、研讨
(三)模拟食物在消化道里的运动。
1.用漏斗模拟口腔,用气球模拟胃,用软塑料管模拟食道。
2.在圆气球的底部一侧剪开,依次连接各个“消化器官”,用胡萝卜块表示吃进去的食物,让它从“口腔”开始旅行,直至从“肠道”钻出。
【设计意图】动手实验感受不同消化器官的功能和作用。让学生系统了解消化器官的工作过程,完善对人体消化器官的认识,并对自己之前的概念进行修正。加强学生的动手和感知能力,学会发现和总结。组织学生交流反馈感受,共享彼此的发现。
(预设12分钟)
四、拓展
四)讨论什么样的饮食习惯有利于消化器官的健康。
1.消化道是通过什么方式使食物前进的?
2.人倒立时,吃进去的东西会怎样行进?
3.什么样的饮食习惯有利于消化器官的健康?
【设计意图】通过提示养成一定健康生活的意识。
五、练一练
一、选择题
1.食物被食道运输到( )里,通过它的蠕动,食物被进一步研磨和分解。
A.胃 B.小肠 C.大肠 D.胆
2.下面不利于消化器官健康的饮食习惯是( )。
A.暴饮暴食 B.吃东西细嚼慢咽
C.不吃过冷或过热的食物 D.避免夜间进食
3.人体消化后的营养物质被____吸收进入血液。( )
A.胃 B.肺 C.小肠 D.大肠
4.食物主要在( )完成消化和吸收。
A.食道 B.小肠 C.胃 D.大肠
5.唾液中含有一种消化酶,能把淀粉分解成( )
A.蛋白质 B.麦芽糖 C.维生素 D.矿物质
二、判断题
6.我们的消化器官很脆弱,暴饮暴食、过冷过热、过于油腻的食物、烟酒等都可能引起肠胃疾病。 ( )
7.在人体的腹部有胃、肺、肝、肠等器官。 ( )
8.血液把消化器官吸收的养料和呼吸器官吸收的氧气运送到全身各处。 ( )
9.边吃饭边看电视是不影响消化的,而且能充分利用时间。 ( )
10.口腔属于人体的消化器官。 ( )
参考答案:
1.A 2.A 3.C 4.B 5.B
6.√ 7.× 8.√ 9.× 10.√
在线练习
六、整理
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的整理。
培养学生使用材料的好习惯。
七、板书设计
食物在体内的旅行
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
各器官功能
八、课堂反思
注:爱牛组织老师在课堂实践后的反思,大部分是使用了爱牛配套材料,部分观点仅代表反思老师人个观点,仅供大家参考!
首先我在课程开始就以学生感兴趣的胡萝卜在人体内的旅行进行导入,让很多学生对日常吃东西这个活动,食物在体内是如何运动的产生好奇,这样就引到了本课的学习内容中,很好的激发了学生对本科学习内容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虽然吃东西是每个人每天要做好几遍的工作,但是一般人在吃的时候只是享受食物,谁都不会想消化方面的知识,所以我认为在进堂上让学生边吃边想是有必要的,首先口腔和食管是学生能感受到的食物旅行中的两站,吃一吃就豆可以加深印象,达到记忆的目的。其次可以让学生知道口腔是旅行第一站,让学生体验食物在食管中的择动也是为后面的消化运动做铺垫,另外,在课堂上吃点东西既充认又有乐趣。
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我在学生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发挥他们的能动作用,让他们在参与科学探究活动中,自己动手绘制消化系统图
把正确的旅行图展示给大家,让学生观察对比,找出差异,可以和同学之间将刚才有争议和有共同意见的地方找出来共同研讨,加深理解。看完静态的”旅行图外,为了加深理解和印象,还多媒体出示了动态的食物形成路线,会让学生觉得生动有趣。
18 食物的旅行
教学目标
1.知道并能指认人体的主要消化器官,知道其功能,了解消化过程。
2.知道消化道运送食物的方式是蠕动。
3. 知道消化器官的保健常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知道并能指认人体的主要消化器官,知道其功能,了解消化过程。
【教学难点】
能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制出食物消化过程图,并能在不断认识的过程中,对自己画的食物消化过程图进行补充完善。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都喜欢旅游吧?今天老师想和大家一起去旅行,但这次我们的旅行既不是去游览壮丽的山河,也不是去探险寻宝,我们将要到哪里去呢?先请我们的“导游”闪亮登场(亮出饼干),今天我们将和“饼干导游”到一个时刻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地方去——人体。
【教师】提问:旅游时游客可以跟着导游走,我们怎样才能跟着“饼干导游”到我们身体里去旅行呀?
【学生】得把它吃掉。
二、讲授新课
(一)认识食物所经人体消化器官的顺序
【教师】想要加入饼干先生的旅行团,得先答对这个问题,这趟旅行的第一站是哪里?
【学生】口腔。
【教师】现在答对问题的同学可以让导游进入第一个景点“口腔”了。
【学生】吃下饼干,并仔细咀嚼。
【教师】接下来一站是哪里呢?想知道的同学把手放到脖子上,然后吞咽饼干。
【学生】下一站是脖子。
【教师】并不准确哦,其实下一站其实是食道,同学们手放在脖子上感受到的是食道的蠕动,接下来饼干去了哪里,我们看不到也感觉不到了,现在请同学们猜一猜,并绘制旅行路线图。
【学生】猜测并绘制旅游图。
【教师】展示几位同学的线路图,大家绘制的旅行图各不相同,大家都觉得自己的是正确的,但旅行的路线是固定的,现在我们来看看饼干先生的旅行日记,他究竟都去了哪里,发生了什么事情。
【教师】展示旅行日记。提问:根据旅行日记,你能替饼干导游给大家说说他的旅行路线吗?
【学生】总结旅行线路,明确食物在人体经过消化器官的顺序: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教师】饼干导游带我们去的每一个景点,就是我们的消化器官,接下来我们一起来认识它们好不好。
(二)认识人体消化器官
【教师】刚刚大家都看了旅行日记,请你们说说看,食物在不同消化器官内发生了什么变化?你看出来哪个消化器官的作用?
【学生】根据已有经验或旅行日记提供的线索回答问题。
【教师】补充讲解。但是人体是个“暗箱”,我们看不到它们是怎样工作的。接下来老师给大家演示一个模拟实验,同学们可要仔细观察,食物是怎么样在消化器官内运动的。用漏斗代替口腔,用塑料软管代替食道,用塑料膜代替胃,用袜筒代替肠道,用乒乓球代替食物,做模拟演示,重点演示强调食物在食道和胃蠕动的过程。提问:消化道是用什么方法使食物前进的?
【学生】回答。
【教师】将这种方式归纳为蠕动。
【教师】现在我们一起玩个小游戏,食物旅行团中,有一些调皮的旅客藏到了消化器官里不肯露面,看看谁能找到他们。
【学生】玩小游戏,食物捉迷藏。
【教师】看来同学们已经认识了消化器官们,那现在看看同学们画的线路图,是不是有不完整的地方,请同学们自我修正,再绘制食物旅行的线路图。
(三)消化器官的保健
【教师】老师有一次,还没吃早餐呢,就先吃了个冰西瓜,然后胃特别痛,打针吃药才治好。同学们有没有感受到因为不好的饮食习惯而遭到消化器官们的抗议啊?那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保护好消化器官呢?
【学生】细嚼慢咽,饭后不做剧烈运动,少吃冰激凌等刺激性食物。18.食物的旅行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内容是呼吸与消化,本节课在内容与之前的课程并无衔接,内容上涉及消化系统,这部分知识比较抽象,人摄取的食物必须通过消化器官对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加以消化,才能吸收养料供养身体,维持生长、发育、代谢、修补等生命活动。因此,在学习了食物的营养和合理搭配食物之后,指导学生认识自己的消化器官,懂得消化器官保健的常识,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对学生健康生活与成长十分重要。针对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实际需要,本课重在指导学生了解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过程。
【学情分析】
食物的消化,对学生来说,这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话题。说熟悉,是因为我们每天都要吃大量的食物,也知道食物里有我们需要的能量。但到底哪些器官参与了食物消化,它们在消化过程各起什么作用,食物到底是按怎样的顺序被消化、吸收的,对学生来说是很含糊的。因为这些器官都在人体内,不能直接观察到,平时也很少真正去关注。
有点知道但知道的很少,没有去关注不表示不想关注,这是我们组织教学的良好契机。为了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同时结合学生的认知基础,我采用了模拟实验、资料讲解、观看视频、开展游戏等方法展开本课教学。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并能指认人体的主要消化器官,知道其功能,了解消化过程。
2.知道消化道运送食物的方式是蠕动。
3. 知道消化器官的保健常识。
科学探究目标
能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制出食物消化过程图,并能在不断认识的过程中,对自己画的食物消化过程图进行补充完善。
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有关食物在体内消化的过程,对照资料能够完善自己对人体消化器官的认识。
科学态度目标
1.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在反复观察、研究中完善认识。
2.愿意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与他人分享研究结果,合作交流。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认识人体的消化系统及日常保健,了解食物中含有人体所需的七大营养素,做到合理膳食。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并能指认人体的主要消化器官,知道其功能,了解消化过程。
难点:能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制出食物消化过程图,并能在不断认识的过程中,对自己画的食物消化过程图进行补充完善。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课件、视频、漏斗、塑料软管、塑料膜、乒乓球、袜筒。
学生材料:无。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都喜欢旅游吧?今天老师想和大家一起去旅行,但这次我们的旅行既不是去游览壮丽的山河,也不是去探险寻宝,我们将要到哪里去呢?先请我们的“导游”闪亮登场(亮出饼干),今天我们将和“饼干导游”到一个时刻充满了生机与活力的地方去!是哪里呢?
生:人体。
2.师:提问:旅游时游客可以跟着导游走,我们怎样才能跟着“饼干导游”到我们身体里去旅行呀?
学生回答:得把它吃掉。
二、认识食物所经人体消化器官的顺序
1.师:想要加入饼干导游的旅行团,得先答对这个问题,这趟旅行的第一站是哪里?
生:口腔。
2.师:现在答对问题的同学可以跟导游进入第一个景点“口腔”了。
生:学生吃下饼干,并仔细咀嚼。
3.师:接下来一站是哪里呢?想知道的同学把手放到脖子上,然后吞咽饼干。
生:下一站是脖子。
4.师:并不准确哦,其实下一站其实是食道,同学们手放在脖子上感受到的是食道的蠕动,接下来饼干去了哪里,我们看不到也感觉不到了,现在请同学们猜一猜,并绘制旅行路线图。
学生猜测并绘制旅游图。
5.展示几位同学的线路图,大家绘制的旅行图各不相同,大家都觉得自己的是正确的,但旅行的路线是固定的,现在我们来看看饼干导游的旅行日记,饼干导游究竟都去了哪里,发生了什么事情。
6.展示旅行日记。提问:根据旅行日记,你能替饼干导游给大家说说他的旅行路线吗?
生:总结旅行线路,明确食物在人体经过消化器官的顺序。
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体外
7.师:饼干导游带我们去的每一个景点,就是我们的消化器官,接下来我们一起来认识它们吧。
三、认识人体消化器官
1.师:刚刚大家都看了旅行日记,请你们说说看,食物在不同消化器官内发生了什么变化?你看出来哪个消化器官的作用?
生:根据已有经验或旅行日记提供的线索回答问题。
2.教师补充讲解
3.但是人体是个“暗箱”,我们看不到它们是怎样工作的。接下来老师给大家演示一个模拟实验,同学们可要仔细观察,食物是怎样在消化器官内运动的。
用漏斗代替口腔,用塑料软管代替食道,用塑料膜代替胃,用袜筒代替肠道,用乒乓球代替食物,做模拟演示,重点演示强调在食道和胃蠕动的过程。提问:消化道是用什么方法使食物前进的?
生回答,教师将这种方式归纳为蠕动。
4.师:现在我们一起玩个小游戏,食物旅行团中,有一些调皮的旅客藏到了消化器官里不肯露面,看看谁能找到他们。
生:玩小游戏,食物捉迷藏。
5.看来同学们已经认识了消化器官们,那现在看看同学们画的线路图,是不是有不完整的地方,请同学们自我修正,再绘制食物旅行的线路图。
四、消化器官的保健
1.师:老师有一次,还没吃早餐呢,就先吃了个冰西瓜,然后胃特别痛,打针、吃药才治好。同学们有没有感受到因为不好的饮食习惯而遭到消化器官们的抗议啊?
2.那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保护好消化器官呢?
生:细嚼慢咽,饭后不做剧烈运动,少吃冰激凌等刺激性食物。
【板书设计】
食物的旅行
食物在人体经过消化器官的顺序
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体外
保护消化器官的方法18.食物的旅行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内容是呼吸与消化,本节课在内容上与之前的课程并无衔接,内容上涉及消化系统,这部分知识比较抽象,人摄取的食物必须通过消化器官对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加以消化,才能吸收养料供养身体,维持生长、发育、代谢、修补等生命活动。因此,在学习了食物的营养和合理搭配食物之后,指导学生认识自己的消化器官,懂得消化器官保健的常识,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对学生健康生活与成长十分重要。针对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实际需要,本课重在指导学生了解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过程。
【学情分析】
食物的消化,对学生来说,这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话题。说熟悉,是因为我们每天都要吃大量的食物,也知道食物里有我们需要的能量。但到底哪些器官参与了食物消化,它们在消化过程各起什么作用,食物到底是按怎样的顺序被消化、吸收的,对学生来说是很含糊的。因为这些器官都在人体内,不能直接观察到,平时也很少真正去关注。
有点知道但知道的很少,没有去关注不表示不想关注,这是我们组织教学的良好契机。为了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同时结合学生的认知基础,我采用了模拟实验、资料讲解、观看视频、开展游戏等方法展开本课教学。
【教学目标】
根据科学课程标准,制定思维目标。
科学知识:
1.知道并能指认人体的主要消化器官,知道其功能,了解消化过程。
2.知道消化道运送食物的方式是蠕动。
3. 知道消化器官的保健常识。
科学探究:
能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制出食物消化过程图,并能在不断认识的过程中,对自己画的食物消化过程图进行补充完善。
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有关食物在体内消化的过程,对照资料能够完善自己对人体消化器官的认识。
科学态度:
1.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在反复观察、研究中完善认识。
2.愿意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与他人分享研究结果,合作交流。
【教学重点】
知道并能指认人体的主要消化器官,知道其功能,了解消化过程。
【教学难点】
能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制出食物消化过程图,并能在不断认识的过程中,对自己画的食物消化过程图进行补充完善。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课件,视频。漏斗,塑料软管,塑料膜,乒乓球,袜筒
学生材料:无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都喜欢旅游吧?今天老师想和大家一起去旅行,但这次我们的旅行既不是去游览壮丽的山河,也不是去探险寻宝,我们将要到哪里去呢?先请我们的“导游”闪亮登场(亮出饼干),今天我们将和“饼干导游”到一个时刻充满了生机与活力的地方去!是哪里呢?
生:人体
2.师:提问:旅游时游客可以跟着导游走,我们怎样才能跟着“饼干导游”到我们身体里去旅行呀?
学生回答:得把它吃掉。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利用“饼干、旅行”等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营造出热烈的课堂氛围。]
二、认识食物所经人体消化器官的顺序
1.师:想要加入饼干先生的旅行团,得先答对这个问题,这趟旅行的第一站是哪里?
生答:口腔
2.师:现在答对问题的同学可以让导游进入第一个景点“口腔”了。
生:学生吃下饼干,并仔细咀嚼
3.师:接下来一站是哪里呢?想知道的同学把手放到脖子上,然后吞咽饼干。
生:下一站是脖子
4.师:并不准确哦,其实下一站其实是食道,同学们手放在脖子上感受到的是食道的蠕动,接下来饼干去了哪里,我们看不到也感觉不到了,现在请同学们猜一猜,并绘制旅行路线图。
学生猜测并绘制旅游图
5.展示几位同学的线路图,大家绘制的旅行图各不相同,大家都觉得自己的是正确的,但旅行的路线是固定的,现在我们来看看饼干先生的旅行日记,他究竟都去了哪里,发生了什么事情。
6.展示旅行日记。提问:根据旅行日记,你能替饼干导游给大家说说他的旅行路线吗?
生:总结旅行线路,明确食物在人体经过消化器官的顺序。
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7.师:饼干导游带我们去的每一个景点,就是我们的消化器官,接下来我们一起来认识它们好不好
[设计意图: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我在学生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发挥他们的能动作用,让他们在参与科学探究活动中,课堂之初就让学生自己动手绘制消化系统图。通过全班交流,共同研讨,加深理解,学生会发现各自所画的线路存在差异,进而引出认识人体消化器官的学习。看完静态的旅行图外,为了加深理解和印象,还多媒体出示了食物的旅行日记,会让学生觉得生动有趣。]
三、认识人体消化器官
1.师:刚刚大家都看了旅行日记,请你们说说看,食物在不同消化器官内发生了什么变化?你看出来哪个消化器官的作用?
生:根据已有经验或旅行日记提供的线索回答问题。
2.教师补充讲解
3.但是人体是个“暗箱”,我们看不到它们是怎样工作的。接下来老师给大家演示一个模拟实验,同学们可要仔细观察,食物是怎么样在消化器官内运动的。
用漏斗代替口腔,用塑料软管代替食道,用塑料膜代替胃,用袜筒代替肠道,用乒乓球代替食物,做模拟演示,重点演示强调在食道和胃蠕动的过程。提问:消化道是用什么方法使食物前进的?
生回答,教师将这种方式归纳为蠕动。
4.师:现在我们一起玩个小游戏,食物旅行团中,有一些调皮的旅客藏到了消化器官里不肯露面,看看谁能找到他们。
生:玩小游戏,食物捉迷藏
5.看来同学们已经认识了消化器官们,那现在看看同学们画的线路图,是不是有不完整的地方,请同学们自我修正,再绘制食物旅行的线路图。
[设计意图:模拟食物在消化器官里的运动,进一步巩固对消化器官的认识,了解消化食物的过程需经历比较长的时间,培养学生的模拟实验能力。这项动手活动形象、直观、有趣,但是由于材料有限,课堂时间有限,我选择演示实验而不是每个小组学生自己开展实验。学生能在不断认识的过程中,对自己画的食物消化过程图进行补充完善,也落实了教学目标中的难点]
四、消化器官的保健
1.师:老师有一次,还没吃早餐呢,就先吃了个冰西瓜,然后胃特别痛,打针吃药才治好。同学们有没有感受到因为不好的饮食习惯而遭到消化器官们的抗议啊?
2.那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保护好消化器官呢?
生:细嚼慢咽,饭后不做剧烈运动,少吃冰激凌等刺激性食物。
[设计意图:保护我们的消化器官,我先说自己的的经历,再让学生说说自己在消化方面的病历,再说说它们给我们的生活与学习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回忆这些不愉快甚至痛苦的经历,加深对消化问题的感受,从而意识到保护消化器官的必要性,也使得保护我们的消化器官成为学生自身的需要。]
【板书设计】
食物的旅行
口腔
食道
胃
小肠
大肠
《食物的旅行》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从整体到局部,从经验到理论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在人体轮廓图上画出食物在人体内的“旅行图”。学生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形成了模糊的前意识,将前概念清晰化,同时能清晰发现疑问点和难点。在学生画出的图中挑出较多认可的一幅,说出理由,以此阐述思考线路。第二部分,认识人体的消化器官,了解食物的消化过程。将丰富的经验理论化科学化。指出食物在人体内的“旅行”路线,并了解每一部分在其中的作用。第三部分,模拟食物在消化道里的运动。用漏斗模拟口腔,用气球模拟胃,用软塑料管模拟食道。在圆气球的底部一侧剪开,依次连接各个“消化器官”,用胡萝卜块表示吃进去的食物,让它从“口腔”开始旅行,直至从“肠道”钻出。将内部不可视的消化器官直观化,突破难点。第四部分,讨论什么样的饮食习惯有利于消化器官的健康。
二、学情分析
从出生时起,生存的基本条件之一就是食物,学生每天都在体会食物在体内的旅行,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也对食物在体内的旅行充满了好奇。但是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到底哪些器官参与了食物消化,它们在消化过程各起什么作用,食物到底是按怎样的顺序被消化、吸收的,对学生来说是很模糊的,体内器官的不可视化是这节课的难点。
三、学习目标
认识消化器官,它们包括口腔、食管、胃、小肠和大肠等,食物在人体内会按顺序进入这些消化器官,被消化吸收。
模拟实验,了解每个器官都有各自的功能。
自我观察和总结,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四、重点与难点
重点:认识各部分消化器官,了解它们的主要功能。
难点:了解消化器官中的结构特点与其功能的关系。
五、教学准备:
学生活动手册、气球、漏斗、软塑料管、胡萝卜
六、教学过程
(一)在人体轮廓图上画出食物在人体内的“旅行图”。
1、胡萝卜导游出场揭示课题------食物在体内的旅行
2、请学生品尝胡萝卜,体会胡萝卜在嘴里发生了什么变化,猜测胡萝卜会被送到哪里去。
3、根据猜测胡萝卜旅游路线,画出食物在人体内的“旅游图”。
4、学生从中挑出最认可的一幅,并阐述理由。
【意图解析】激发学习兴趣,写出器官名称,引出前概念,学会排序
(二)认识人体的消化器官,了解食物的消化过程。
1、正确认识人体的消化器官,口腔、咽部、食道、胃、肝脏、肠道等,讲解、然后分发拼图和白纸让学生完成消化器官连接图;
2、指出食物在人体内的“旅行”路线。
3、观看动态流程图。
【意图解析】对前概念进行自我修正。了解食物经过的器官和顺序,更正学生的认知偏差。认识各部分消化器官及食物的旅行路径;加强学生的动手和自主学习能力。让神秘的器官可视化,增强对事物认识的直观性。用动态流程图避免简单枯燥的介绍,快速的更正学生的认识偏差。
(三)模拟食物在消化道里的运动。
1.用漏斗模拟口腔,用气球模拟胃,用软塑料管模拟食道。
2.在圆气球的底部一侧剪开,依次连接各个“消化器官”,用胡萝卜块表示吃进去的食物,让它从“口腔”开始旅行,直至从“肠道”钻出。
【意图解析】动手实验感受不同消化器官的功能和作用。让学生系统了解消化器官的工作过程,完善对人体消化器官的认识,并对自己之前的概念进行修正。加强学生的动手和感知能力,学会发现和总结。组织学生交流反馈感受,共享彼此的发现。
(四)讨论什么样的饮食习惯有利于消化器官的健康。
1.消化道是通过什么方式使食物前进的?
2.人倒立时,吃进去的东西会怎样行进?
3.什么样的饮食习惯有利于消化器官的健康?
【意图解析】通过提示养成一定健康生活的意识。
七、板书设计
食物在体内的旅行
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
各器官功能
三年级上册16 人的呼吸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三年级上册16 人的呼吸教学设计,共2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探索,研讨,拓展,练一练,整理,板书设计,课堂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地球上的水资源14 海洋教案: 这是一份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地球上的水资源14 海洋教案,共2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聚焦,探索,研讨,拓展,练一练,整理,板书设计,课堂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科学苏教版 (2017)三年级上册13 地下水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苏教版 (2017)三年级上册13 地下水教学设计,共2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探索,研讨,拓展,练一练,整理,板书设计,课堂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