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材知识点考点梳理(课件+教案+验收卷)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4849001/1-1695339852134/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材知识点考点梳理(课件+教案+验收卷)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4849001/1-169533985215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材知识点考点梳理(课件+教案+验收卷)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4849001/1-1695339852158/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材知识点考点梳理(课件+教案+验收卷)04](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4849001/1-1695339852175/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材知识点考点梳理(课件+教案+验收卷)05](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4849001/1-1695339852193/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材知识点考点梳理(课件+教案+验收卷)06](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4849001/1-1695339852207/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材知识点考点梳理(课件+教案+验收卷)07](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4849001/1-1695339852217/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材知识点考点梳理(课件+教案+验收卷)08](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4849001/1-1695339852227/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材知识点考点梳理(课件+教案+验收卷)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4849001/0-1695339843597/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材知识点考点梳理(课件+教案+验收卷)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4849001/0-1695339843626/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材知识点考点梳理(课件+教案+验收卷)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4849001/0-1695339843636/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材知识点考点梳理(课件+教案+验收卷)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4849001/2-169533985378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材知识点考点梳理(课件+教案+验收卷)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4849001/2-1695339853792/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材知识点考点梳理(课件+教案+验收卷)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4849001/2-1695339853807/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材知识点考点梳理(课件+教案+验收卷)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4849001/3-1695339855238/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材知识点考点梳理(课件+教案+验收卷)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4849001/3-1695339855246/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材知识点考点梳理(课件+教案+验收卷)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4849001/3-1695339855258/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材知识点考点梳理(课件+教案+验收卷)
展开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材知识点考点梳理验收卷(解析版)
(满分:120分 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42分)
1.默写。(10分)
(1)正是江南好风景,___________________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2)____________________,应傍战场开。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3)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___________________。”兄女曰:“____________________。”
(《世说新语<咏雪>》)
(4)母亲啊!你是______,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冰心《荷叶·母亲》)
(5)“月”是古典诗词中的一个典型意象。李白《峨眉山月歌》中的“ ,
”写了月映清江的美景,表现了诗人远行的喜悦;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中的“ , ”,大漠与月组合成的画面让人倍感凄清苍凉。
【答案】(1)落花时节又逢君 (2)遥怜故园菊 (3)撒盐空中差可拟 未若柳絮因风起(4)荷叶 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5)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回乐烽前沙似雪 受降城外月如霜
2.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4)题。(9分)
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荫的天,我觉得有些烦闷。从窗内往外看时,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儿小船般散漂在水面。梗上只留个小小的莲蓬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须。那一朵红莲,昨天还是菡萏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
仍是不适意!——pái huái了一会子,窗外雷声作了,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攲斜。在无遮蔽的天空之下,我不敢下阶去,也无法可想。
(1)给文中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3分)
菡萏( ) 攲斜( ) pái huái( )
(2)第一段中有一个错别字的词是___________,应改为____________。(2分)
(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烦闷”在文中是说气压低,呼吸有些不畅。
B.“梗上只留个小小的莲蓬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须”的主干是“梗上莲蓬和花须”。
C.“白瓣儿小船般散漂在水面”没有运用修辞手法。
D.根据上下文语境,“适意”的意思是“自在合意”。
(4)将“仍是不适意!”改为反问句。(2分)
【答案】(1) hàn dàn qī xié 徘徊 (2)浓荫 浓阴 (3)D (4)怎么(难道)能适意?
3.走近名著。(6分)
(1)《繁星》《春水》都是冰心在印度诗人泰戈尔的《________》的影响下写的,请你用三个词语概括这两本诗集的主要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①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②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③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
④“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⑤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⑥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粤有盘古,生于太荒,
首出御世,肇开混茫。
(2)以上文段选自鲁迅的《朝花夕拾》中的哪一篇目?划线句“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中的“书”指的是那一本书?(2分)
(3)请从修辞的角度对划线句“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作简要赏析。(2分)
【答案】(1)飞鸟集 母爱、童真、自然 (2) 《五猖会》 《鉴略》 (3)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方法,强调了“我”背书的痛苦无奈。
4.育英中学七(1)班开展“有朋自远方来”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共有五个环节,请你参与。(17分)
【拟写标语】
(1)为激发同学们参与活动的热情,请为本次活动拟一条宣传标语。(2分)
【邀请老师】
(2)届时想邀请本校心理咨询室的袁老师参加,班上推荐你去邀请,你会对袁老师这样说:(2分)
【自我展示】
(3)在这个环节,小明准备了一段介绍自己的文字,其中有些问题,请你修改。(6分)
我叫小明,是一个性格内向的学生。我平时不大出门,喜欢待在家里看书。【甲】这次《有朋自远方来》综合性学习活动,使我知道了许多交友的方法。我以后要多参与集体活动,【乙】结交并认识朋友,【丙】还要向老师和同学不耻下问,努力提高自己。
①【甲】处画线句有一处标点使用不当,应将“ ”改为“ ”。(2分)
②【乙】处画线句有语病,可改为“ ”。(2分)
③【丙】处画线句用词不当,可将“ ”改为“ ”。(2分)
【交友称谓】
(4)小红要到好朋友小云家里玩,小红问小云:“你妈妈在家吗?”如果在古代,小红应该称呼小云的妈妈为( )(2分)
A.令尊 B.家母 C.令堂 D.阿姨
(5)你了解古人交友的不同称谓吗?请根据所给选项,在横线上填写序号。(2分)
①年龄、辈分不相当而交情深厚
②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
A.刎颈之交 B.忘年之交 C.金兰之交 D.布衣之交
【互动话友】
(6)互联网丰富改变了现代人的交友方式,多种多样的网络交友方式有利也有弊,讨论之中,请就以QQ和微信为代表的互联网交友,谈谈自己的看法。(3分)
【答案】(1)示例:交友之道,贵在真诚。
(2)有称呼,语言简明得体即可。
(3)①书名号 双引号 ②认识并结交朋友 ③不耻下问 虚心请教
(4)C
(5)BA
(6)利:网上交友打破了传统交友的地域限制、空间限制、年龄限制。可以广交四海乃至全世界的朋友。
弊:虚拟世界里无法真正了解彼此,只能听其言,不能观其行,如网络欺诈。而且青少年一旦迷上网上交友,势必荒废学业,得不偿失。
二、阅读理解(38分)
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一] (22分)
初夏的白
许冬林
①一入夏,许多艳色的花儿都暂时歇了场,傲然坐在枝头的,是小小的白花儿。
②白花不招摇。夏是低调的。
③初夏有茉莉,开着白花的茉莉。
④梅雨季将至未至,空气先已起了湿意。爬满青苔的老宅前,青砖灰瓦的廊檐下,茉莉不大的卵形叶子缀满极细的枝干,它们啜饮着南方的露水,然后吐出纽扣大小的花蕾儿。白色的花蕾三颗,聚在枝尖上,像几粒豆子,微微染着一点豆青色。
⑤茉莉最像少女,那些白色的花儿盛开时,悠悠散着淡雅的香味儿,一种我且盛开但不惊扰叶子的意思。绿才是夏天的主题。茉莉花瓣单薄,若是放在杯子里,没个三五朵,是铺不满杯口的。茉莉花期也短,一朵花再美,也只开一天。
⑥少女时候,我买香水,最爱茉莉香味。后来喝茶,我也爱茉莉茶。及至成年,我也只想低眉做一个像小白花一样的女子,不追求浓烈,干净就好,淡然就好。
⑦初夏有金银花,初开白色,后渐渐变成金黄色。盛开时,寸把长的细细花蕾裂开,香气乍泄,仿佛无数小靖蜓停栖在悠长悠长的藤蔓上;呼唤雨季到来。记忆里,老家的土篱笆墙上,睡着一堆厚厚的金银花藤,篱笆墙下丛生野蔷薇。花开时节,金银花和野蔷薇相望相迎,乡人荷锄下地,路过也不采。只有野蜂子在那里嗡嗡地扑扇小翅膀,也像荷锄奔忙的农人。
⑧金银花开过,便是栀子花开。栀子也是开白花的,但栀子花比茉莉花开得要胆大些,直白、率性些,有些质朴和热情的感觉。那花有掌心大,重瓣的甚至有碗口大,一朵花的香气能涨满一间屋子,一棵花树能香大半个村庄。所以,栀子花盛开的初夏,我居住的村庄仿佛被花香给拾升起来了,荡荡浮动。
⑨有一天晚上,我开车行驶在巢湖边的湖滨大道上,夜色和路边的树木芦苇都那么幽深,心下莫名生起漂泊的孤寂。这时,忽闻得风里一缕栀子花香,不禁缓缓放慢车速,心儿也在花香里缓缓安稳。在我的习惯性思维里,有栀子花的地方,必有村庄,必有一户户安静生活的人家;那人家也必有纯洁、好看的儿女……人世是这样端然美好,寻常烟火也是可亲可敬。
⑩早前,我们小镇的江堤脚下还有成片的荷塘,塘里白荷花居多,覆盖了茫茫的水面。也有红荷花,艳艳的,远远摇曳在塘边的蒲草和芦苇丛里。童年时,我喜欢和家住塘边的同桌去采红荷,红荷耀眼,总有些鼓荡人心。
⑪白荷自然不可随意去采,因为那是家养的荷花。所谓家养的,大约代表着正统,代表着被认同,也就代表着身份地位。心想着,长大了,可一定要做白荷一样的人。
⑫冬天,人们抽干荷塘的水,下塘挖藕。在白花花的冬阳下,许多人赤了脚去踩,去寻最粗、最长的藕。那是白荷花身下结出的白藕。
⑬暮春天,父亲在屋后的长宁河里种菱。虽然只种了三四丛,但菱长得快。父亲说“六月六,发一间屋。”那能摘多少菱角啊,这童年里最清甜的水果。在我们的方言里,“六”和“屋”的韵母发音,都发“e”。一棵菱,到了六月,可以在水面抽枝散叶地铺出一间屋那么大的场面,这是一棵柔嫩纤弱的水生植物默默撑开的生命格局。
⑭菱开白花。在初夏,白花出水,蛾子似的,比茉莉花还要小得多。仿佛不愿意让人知道,它开花了。
(选自《知识窗》2022年第7期,有删改)
5.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文章大体按时间顺序依次描写了茉莉花、金银花、栀子花、荷花、菱花。
B. 第⑦段写嗡嗡地扑扇的野蜂子是为了从侧面衬托金银花浓郁的香气
C.当作者心下莫名生起漂泊的孤寂时,风里的一缕栀子花香给了“我”些许慰藉。
D.白荷花不可随意去采,因为它代表着正统,代表着被认同,也代表着身份地位。
【答案】D
【解析】白荷花不可随意采摘的原因:它是家养的荷花。
6.文章描写了初夏的各类白花,请加以梳理,在表格中填入相应内容。(6分)
花的名称 | 花的特征 | 花开时的情态 |
茉莉花 | (1) | 我且盛开但不惊扰叶子 |
栀子花 | 花香浓郁,花有掌心大,重瓣的甚至有碗口大 | (3) |
菱花 | (2) | 仿佛不愿意让人知道,它开花了 |
【答案】(1)香味淡雅,花瓣单薄,花期短;(2)花开的胆大,直白、率性;(3)长得块花瓣像蛾子,比茉莉花小得多。
7.赏析语句。(5分)
(1)白色的花蕾三五颗,聚在枝尖上,像几粒豆子,微微染着一点豆青色。(从修辞角度)
(2)一棵菱,到了六月,可以在水面抽枝散叶地铺出一间屋那么大的场面。(从加点词的角度)
【答案】(1)这句话运用比喻修辞,把花蕾比作豆子,生动形象的写出了花蕾小巧滚圆的特点。(3分)
(2)加点词写出了菱花,生命力旺盛,生长快的特点,动感十足。(2分)
8.作者以“初夏的白”为标题,有什么作用?(4分)
【答案】①“初夏的白”是指初夏那些开的白花,标题设置了悬念,吸引读者阅读的兴趣。②文章依次写了茉莉花、金银花、栀子花、荷花、莲花,标题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9.在文中作者说“做一个像小白花一样的女子”“做白荷一样的人”,你打算做一个什么样的人从文中任选一种花,仿照示例,结合文意谈谈感悟。(4分)
示例:我要做白荷一样的人,被大家认同,有身份地位,轰轰烈烈地做出一番事业。
示例一:我要做金银花一样的人,默默的开放,虽然不引人注目,但默默地做着贡献。
示例二:我要做茉莉一样的人,香味淡雅,不追求浓烈,干净就好,淡然就好。(符合题意即可)
[二](16分)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世说新语》)
【乙】汉,郭伋字细侯,茂陵人,为并州守。素结恩德。后始至行部,到西河美稷,儿童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伋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伋辞谢之。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伋谓别驾从事”,计日告之。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伋恐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候期乃入。其为人若此。
(节选自范晔《后汉书·郭伋传》)
【注】①始至行部∶担任并州牧,首次出巡。②别驾从事∶部下官吏。③野亭∶野外的亭子。
10.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字词。(4分)
(1)尊君在不
(2)相委而去
(3)伋谓别驾从事
(4)行部既还
【答案】(1)同“否” (2)离开 (3)告诉 (4)已经
1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2)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
【答案】(1)过了正午还没到,陈太丘不再等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
(2)等到事情办完,孩子们又送到城郭外。
12.【甲】文中,友人无礼的表现是“ ”;【乙】文中,儿童数百“道次迎拜”郭伋的原因是“ "。(用原文语句填空)(2分)
【答案】对子骂父 素结恩德
13.简要概括【甲】文中陈太丘与【乙】文中郭伋“守信”的表现。(4分)
【答案】甲文: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正午,过了正午朋友没到,陈太丘就离开了。
乙文:尽管进城的日期有所变化,郭伋还是信守承诺,在约定的时间与孩子见面。(意思对即可)
三、写作题(40分)
有人说生活太平淡,幸福很遥远。其实,点点滴滴的幸福在你的生活中俯拾皆是。课堂上一声真诚的赞许,手机里一张欢聚的照片,餐桌上一盘温暖的饭菜;一次春雨的漫步,一次醉心的阅读,一次成功后的欢呼……同学们,用心捡拾生活中的幸福吧。
14.请以“幸福就是这么简单”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
⑴符合题意,中心明确,情感真实,内容充实,语言通顺,卷面整洁,严禁抄袭。
⑵字数不少于600字。
⑶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语文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31c23b6141fe3610b7ae5ce90bd68e9.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