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人教版13.3.2 等边三角形第1课时教案
展开第十三章 轴对称
13.3 等腰三角形
13.3.2 等边三角形
第1课时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一、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
2.能运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进行计算和证明.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
难点:运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进行计算和证明.
三、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复习导入]
教师带领学生复习等腰三角形的相关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准备.
【新知探究】
知识点1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提出问题]三角形按照边是怎么分类的?
[课件展示]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如下分类:
由这个分类可以看出,等边三角形是三条边都相等的特殊的等腰三角形,它具有等腰三角形的所有性质.
[提出问题]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等边对等角)用于等边三角形,能得到什么结论?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2(三线合一)用于等边三角形,能得到什么结论?把等腰三角形的对称性用于等边三角形,能得到什么结论?
[小组讨论]学生之间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已知等边三角形的三边相等.之后教师点名,由代表回答小组间讨论的结果.教师纠正.
[课件展示]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如下证明过程:
BC边上的中线,高和所对角的平分线“三线合一”.
AB边上的中线,高和所对角的平分线“三线合一”.
AC边上的中线,高和所对角的平分线“三线合一”.
BC边上的中线,高和所对角的平分线所在直线为对称轴.
AB边上的中线,高和所对角的平分线所在直线为对称轴.
AC边上的中线,高和所对角的平分线所在直线为对称轴.
[归纳总结]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等边三角形每条边上的中线、高和所对角的平分线相互重合,即“三线合一”.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有3条对称轴,分别为每条边上的中线、高和所对角的平分线所在直线.
[课件展示]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如下对比表格,教师带领学生根据表格提示找出答案:
[课件展示]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如下例题与变式:
例1 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BD平分∠ABC,延长BC到点E,使得CE=CD.求证:BD=DE.
证明:∵△ABC是等边三角形,BD是角平分线,
∴∠ABC=∠ACB=60°,∠DBC=30°.
∵CE=CD,∴∠CDE=∠E.
又∠ACB=∠CDE+∠E,∴∠CDE=∠E=30°.
∴∠DBC=∠E.∴DB=DE.
【变式】如图,已知△ABC是等边三角形,点B,C,D,E在同一直线上,且CG=CD,DF=DE,则∠E=( A )
A.15° B.20° C.25° D.30°
【变式】如图,等边三角形ABC的边长为3,点D是AC的中点,点E在BC的延长线上,若DE=DB,求CE的长.
解:∵△ABC是等边三角形,D是AC的中点,
∴∠ABC=∠ACB=60°,BD为∠ABC的平分线,
∴∠DBE=∠ABC=30°.
∵DE=DB,∴∠E=∠DBE=30°.
∵∠ACB=∠CDE+∠E,∴∠CDE=∠ACB-∠E=30°.
∴∠CDE=∠E.∴CD=CE.
∵等边三角形ABC的边长为3,点D是AC的中点,
∴CE=CD=.
知识点2 等边三角形的判定
[提出问题]由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知三个角相等,那么由三个角相等能否判定该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呢?该怎么证明?
[学生思考]给学生单独思考时间,教师引导学生写出必要的已知和求证,可由三角相等推出三边相等.之后教师点名学生回答,之后教师纠正.
[课件展示]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如下证明过程:
已知:如图,在△ABC中,∠A=∠B=∠C.
求证:△ABC是等边三角形.
证明:∵∠A=∠B,∴BC=AC.∵∠B=∠C,∴AC=AB.
∴AB=BC=AC,则△ABC是等边三角形.
[归纳总结]等边三角形的判定方法1: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提出问题]等腰三角形只要满足一个角是60°,就可以判定它是等边三角形?你同意这样的说法吗?试着证明一下吧!
[学生思考]给学生单独思考时间,教师引导学生可从角的角度来证明,且60°角应分情况讨论.之后教师点名学生回答,之后教师纠正.
[课件展示]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如下证明过程:
当60°角为底角时
已知:如图,在△ABC中,AB=AC,∠B=60°.
求证:△ABC是等边三角形.
证明:∵AB=AC,∠B=60°,∴∠C=∠B=60°.
∴∠A=180°-(∠B+∠C)=60°,
∴∠A=∠B=∠C.
∴△ABC是等边三角形.
当60°角为顶角时
已知:如图,在△ABC中,AB=AC,∠A=60°.
求证:△ABC是等边三角形.
证明:∵AB=AC,∴∠C=∠B.
∵∠A=60°,∴∠B+∠C=180°-∠A=120°.
∴∠A=∠B=∠C=60°.
∴△ABC是等边三角形.
[归纳总结]等边三角形的判定方法2: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提醒学生:在等腰三角形中,只要有一个角是60° ,无论这个角是顶角还是底角,这个三角形就是等边三角形.
[课件展示]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如下对比表格,教师带领学生根据表格提示找出答案:
[课件展示]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如下例题与变式:
例2 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DE∥BC,分别交AB,AC于点D,E.
求证:△ADE是等边三角形.
证明:∵△ABC是等边三角形,∴∠A=∠B=∠C.
∵DE∥BC,∴∠ADE=∠B,∠AED=∠C.
∴∠A=∠ADE=∠AED.
∴△ADE是等边三角形.
【变式】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D,E分别是边AB,AC上一点,且BD=CE.求证:△ADE是等边三角形.
证明:∵△ABC是等边三角形,
∴AB=AC,∠A=60°.
∵BD=CE,
∴AB-BD=AC-CE,即AD=AE,
∴△ADE是等边三角形.
[归纳总结]判定一个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的方法选择:若已知三边关系,一般选用定义判定;若已知三角关系,一般选用判定方法1;若已知该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一般选用判定方法2.
【课堂小结】
【课堂训练】
1.下列条件中不能得到等边三角形的是( D )
A.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
B.三边相等的三角形
C.有两个内角是60°的三角形
D.有两个外角相等的等腰三角形
2.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为8,一个内角为60°,则它的周长为 24 .
3.(2021•丹阳市二模)如图,直线l1∥l2△ABC是等边三角形,若∠1=40°,则∠2的度数 100° .
- 等边三角形ABC的两条角平分线BD和CE相交于点F,则∠BFC的度数为 120° .
5.(2021•乐平市一模)如图,在等边三角形ABC中,点D在边AB上,点E在边AC上,将△ADE折叠,使点A落在BC边上的点F处,则∠BDF+∠CEF= 120° .
【解析】根据折叠的性质,得∠DFE=∠A=60°.
根据三角形内角和易得
∠BDF+∠1=120°,∠CEF+∠2=120°.
∴∠1=120°-∠BDF,∠2=120°-∠CEF.
根据平角为180°易得∠1+∠2=120°.
∴∠BDF+∠CEF=120°.故答案为120°.
6.如图,等边三角形ABC中,AD⊥BC,垂足为D,点E在线段AD上,∠EBC=45°,求∠ACE的度数.
解:∵△ABC是等边三角形,AD⊥BC,
∴BD=CD,∠EDB=∠EDC,∠ACB=60°.
又ED=ED,∴△EDB≌△EDC(SAS).
∴∠EBD=∠ECD=45°.
∴∠ACE=∠ACB-∠ECD=60°-45°=15°.
7.如图,在等边三角形ABC中,D,E分别是AB,AC上的点,且AD=CE,则∠BCD+∠CBE的大小是多少?
解:∵△ABC是等边三角形,
∴∠ACB=∠A=∠ABC=60°,且AB=BC=AC.
又AD=CE,
∴△ADC≌△CEB(SAS),∴∠ACD=∠CBE.
∴∠BCD+∠CBE=∠BCD+∠ACD=∠ACB=60°.
8.在等边三角形ABC中,点P在△ABC内,点Q在△ABC外,且∠ABP=∠ACQ,BP=CQ,问△APQ是什么形状的三角形?试证明你的结论.
解:△APQ为等边三角形.证明如下:
∵△ABC为等边三角形,∴AB=AC.
∵BP=CQ,∠ABP=∠ACQ,∴△ABP≌△ACQ(SAS),
∴AP=AQ,∠BAP=∠CAQ.
∵∠BAC=∠BAP+∠PAC=60°,
∴∠PAQ=∠CAQ+∠PAC=60°,
∴△APQ是等边三角形.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先让学生进行新课前的复习,使学生们很好地梳理了等腰三角形的定义、性质与判定方法,这样可以为新知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在新知的学习中水到渠成地获得成功的体验.因为有了等腰三角形作辅垫,学生很容易得出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紧接着又设置了等边三角形与等腰三角形的区别与联系,从而加强了学生对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方法的记忆.其实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方法不难掌握,关键在于能灵活运用,所以在例题的设置上,我做了很多的变式题,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利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更使学生们感受到了数学学习的乐趣,建立了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三章 轴对称13.3 等腰三角形13.3.2 等边三角形第1课时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三章 轴对称13.3 等腰三角形13.3.2 等边三角形第1课时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说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三章 轴对称13.3 等腰三角形13.3.2 等边三角形精品第二课时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三章 轴对称13.3 等腰三角形13.3.2 等边三角形精品第二课时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回顾,新课讲授,课堂练习,课堂小结,作业布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3.3.2 等边三角形第1课时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3.3.2 等边三角形第1课时教学设计,共1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课型,课时,教学重难点,课前准备,教学过程,课后作业,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